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前言: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漢書》評黃霸為自漢建立之後,地方官政績第一人,這一評價是公允的。黃霸超人一等的政績源於他兩個為政決策:一是寬緩刑罰的政治決策順應了民心。漢武帝窮兵黷武、法律嚴苛,令民財凋敝、社會動盪。黃霸作為一個地方官率先以寬政收籠民心,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從細處入手為百姓辦實事。在現代人眼裡古代地方官明也好、昏也好,似乎職責只在斷案。

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其實,獎掖生產,發展地方經濟,淳化民風,這些才是地方官最應該做的事情,也正是具體做起來最難做好的。黃霸從細處入手迎難而上,在較小的施展空間裡,卻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業績。自漢武帝末年,施法嚴厲苛刻。漢昭帝即位,年幼,大將軍霍光秉政,大臣爭權,上官桀與燕王籌謀叛亂,霍光在誅殺他們之後,就遵循漢武帝時的法度,用刑罰嚴厲約束屬下,因此平庸無能的官吏都崇尚嚴酷的刑罰,認為這是才能,而黃霸卻以寬厚溫和的政策進行治理而出名。

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當時皇上注意國家治理,多次頒發恩澤詔書,但官吏沒有讓百姓都知道。黃霸為太守挑選品行好的官吏,廣泛宣佈詔令,讓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好意。命驛館、鄉里治所都餵養雞豬,以便贍養鰥寡貧弱的人。然後制定教令,設置父老、師帥、伍長,頒行於民間,勉勵他們做好事防止奸邪之徒,以及致力農桑,節儉增財,種植樹木,餵養牲畜,不餵養吃谷的馬匹。細小之事,起初極為繁多,但黃霸憑自己的精力極力推行它。黃霸見到吏民,從與他們的談話之間探求、詢問其他隱私,以做參考。黃霸曾想有所考察,於是挑選了年長廉潔的屬吏並派他巡視,告誡他不要洩露出去。

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這一屬吏出去後,不敢在驛站停留,在道旁進食時,烏鴉迅速吸取了他所要吃的肉。有個準備到郡府談論事情的人剛好看見了,這人到郡府後與黃霸談到了這件事。過了兩天這個屬吏回來拜見黃霸,黃霸看見他後歡迎並慰勞他,說:“非常辛苦!在路旁進食卻被烏鴉把肉叼走。”這個屬吏大驚,認為黃霸知道他的全部行蹤,黃霸詢問他時,這個屬吏連極小的事情都不敢隱瞞。

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後來,鰥寡孤獨有死了而無法埋葬的,屬吏用信告訴黃霸,黃霸全都為其分別加以處理。黃霸吩咐下吏某地的大樹木可做棺材,某亭的豬可用來祭祀,下吏前去驗看後發現一切都如黃霸所說。他記事的能力之強達到這種地步,吏民不知道他用的什麼方法,都稱讚他大為神明。因此,奸邪之徒離去到了別的郡國,他轄地內的盜賊一天比一天減少。

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黃霸盡力實行教化,若有不從的,然後才動用刑罰,從不輕易損傷長吏。許縣丞年老,犯耳聾病,督郵將此事告訴黃霸並想趕走他,黃霸說:“許縣丞是一名廉潔的官吏,雖然年老,但還是拜起送迎,即使很聾,又有什麼妨礙呢?姑且好好地幫助他,不要使賢能之人失去志向。”

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有的人詢問緣由,黃霸回答說:“多次變換長吏,歡送舊官迎接新官的費用和姦滑小吏乘交接之際棄匿簿書來盜取公物,公私所耗費用很多,這些都應當由百姓拿出,所更換的新官又不一定賢能,有的不如以前的官吏,只是增加混亂。大凡治理之道,不能太苛求吧。”黃霸靠表面寬大暗中明察受到吏民擁護,人口每年增加,治績為天下第一。皇上徵召他任京兆尹,俸祿兩千石。後來他犯了事,耽誤了朝廷徵集財物以解決軍用的大事,接連被減損俸祿。皇上又下詔讓他復官潁川太守,俸祿八百石,像以前一樣進行治理。

漢武帝末年,為何黃霸說論地方政績,在漢朝我誰也不服?

總結:皇上認為黃霸是政績保持時間最長的人,於是下詔稱讚他說:“潁川太守黃霸,宣佈詔令,百姓嚮往教化,孝子、悌弟、貞婦、順孫一天比一天增多,耕作者相讓于田界,道不拾遺,看顧鰥寡之人,供養貧窮之人,有的監獄八年沒有犯大罪的囚犯,吏民嚮往教化,品行道義興起,可稱得上是賢人君子了。”後封爵關內侯,賜黃金一百斤,俸祿兩千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