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學古詩》第4講:他是京兆尹卻沒架子,把窮詩人當朋友


《跟著故事學古詩》第4講:他是京兆尹卻沒架子,把窮詩人當朋友

當了大官,卻一點架子也沒有

前面有一課,我們講到了詩人孟郊,因為他出身貧寒,寫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所以有“詩囚”之稱,而和他齊名的則是苦吟詩人賈島,兩人並稱“郊寒島瘦”。今天的主人公不是賈島,而是寫了一首題為《贈賈島》詩的韓愈,在這首詩裡,他盛讚孟郊和賈島的才華,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個人的人品之高,因為他認識賈島時已經算是大官,卻一點架子也沒有,真心把賈島當作朋友。

【詩詞欣賞】

贈賈島

唐·韓愈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詩人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詩詞裡的故事】

沒架子的大官識才又愛才

韓愈的這首詩,本身並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內容很簡單:孟郊死後北邙山,從此詩壇的風雲暫時停息,但老天爺擔心天下文章全部斷絕了,所以又生出賈島來,把著作留在人間。短短的四句詩,表達的是對兩位詩人才華的熱情讚賞。

如果只是看到這裡,我們可能並沒有什麼感覺,韓愈無非表達了自己對兩位詩人的看法,而從題目來看,應該可以判斷他和賈島是朋友。所以一定要詳細瞭解他和賈島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通過背後的故事看出韓愈本人的品格之高。

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有一次,賈島騎著驢行路,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手一邊做著“推”的姿勢,一邊做著“敲”的姿勢,反覆斟酌。不知不覺地,他就騎著毛驢誤入官道,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而當時韓愈已經是京兆尹,這個官不小,是管理京城片區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長。

韓愈雖然是大官,但卻一點架子都沒有,他沒有發怒,而是問賈島為什麼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把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後,愛才的他對賈島很有好感,就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兩個人並排騎著自己的坐騎回到了韓愈的家,後來還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才有了《贈賈島》這首詩。

關於老師的觀點今天都不過時

除了當了大官,韓愈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身份,那就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還將他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看到這一串頭銜後,同學們就知道他文章寫得有多好了。他的文章用詞精確,條理清晰,但這還不是最突出的,最突出的要數他文章裡面的觀點。比如他很出名的那篇《師說》,今後同學們上高中,語文課文裡應該會遇到,裡面的許多觀點今天再看都不過時。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是韓愈對老師這一職業的定義,這一定義今天還在不斷被引用,說明他思考的深度和準確度很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兩句話更讓人驚歎,早在唐朝那樣一個封建社會,他竟然拋出如此的觀點,要知道在非常重視師道尊嚴的古代,這樣的話實在了不起,是超越時代的。

韓愈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看見,也得益於他親身經歷的教育職位,和在這個職位上的不斷思考。韓愈三進國子監任博士一職,又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後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因為他的努力,當時社會上羞恥於為人師表的風氣有了很大的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