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汕头发展不起来?

幸运星ka


1980年,中央批准成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什么深圳是其中发展最好的,其他都发展较差呢?

法渊阁翻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几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就拿深圳、珠海来说,深圳毗邻香港,珠海毗邻澳门。香港面积、人口、科技、教育、GDP都远远超过澳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香港对深圳的辐射作用远远超过澳门。很多港商到深圳投资办厂,很多外国企业和经过香港在深圳投资。深圳机会多,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经济、人口大爆炸,形成今天的规模。

厦门和汕头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受外来辐射的程度更要小些。因此,它们的发展也没有深圳那么耀眼。


法渊阁翻译


一、汕头人精明

我们到汕头设分销点,请个当地人,我告诉他,工资是怎么回事,干好了,再加两百,后来,他打电话到广州总部告我,克扣他两百元。广州同事说:为你申请的工资是一致,没克扣!

二、汕头人脑袋你是转不过他们的,有一次在汕头坐中巴去潮州,没想到去揭阳的车就把我收上车,然后,见到潮州的中巴,才把我转出去!我真佩服!

三、汕头当地人称外地人为“外省仔”!比较没亲切感!

汕头人想当老板,为人打工是临时的,这种想法,好的一面是创商业神话,不好的是,养了帮好闲青年。总做着不切实际发财梦!

汕头很会“厝边头尾”食茶,聊天。天生经商的料。但潮汕地无大商。生意出“海”做。本地“水浅”。

潮汕想得精细,做得精细,体现在潮汕菜,功夫茶上。但是,这些精细无法“捞过界”。只适合本地,这是营销上太无大格局了!难越圈子!

来广州打工的潮汕人,很能干,舍得干,但心计算死草也一流。

这些算计是天生的,潮汕人多地少,精打细算过日子非常有用得着,这些用于风云变幻的生意场也好用,但用于为人处世,也有点观念落后!



闲适人家


主要是排外思想观念严重!我是湖南人,记得我92年去的汕头,下车后在汽车站门口打电话要朋友来接,没打通,刚要走到时候摊主拉着我的手说:要付钱,我说没打通!他说没打通也要钱,我问多少?他说:50块。我的天啦!那时候我在深圳的工资一个月才350元。一个未打通的电话要50元。从此我再也没踏进汕头半步。


艺云法师


我发现越落后的地方把道路限速越低,而是跳越式的,不开导航绝对中招。深圳去汕头的路就是这个样子,同样去茂名也是,沈海高速本是限速120的,但是一路过来有几个都是十几公里限速八十,太慢了,好好的高速路搞成个样子,走得心累啊!


启吾江海


昨天刚到汕头,有一年多没有来了,下午看了场电影一共才8个人看,大约在冬季!看完出来7点开车路上见到几家餐饮店都没有人,这个现象在广州和深圳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这是在周六这样的一个日子,在广州深圳基本上意味着离倒闭不远了


用户110937824023


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归根结底是人和传统问题。虎哥因为工作关系,与潮汕地区的人有比较多的接触,尤其是对汕头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有感而发。个人对汕头印象特别好,汕头不但有美丽风景,还是让人忘不了的美食。

一、由于近代汕头的特别遭遇,鸦片战争后继五个通商口岸后被迫开放的口岸。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中心城区拥有内海的城市。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汕头地理位置之好是国内少有的,素有“粵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二、1981年,汕头被确定为全国经济特区之一,其实改革开放后汕头也是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巨变,1996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汕头名列第41位。

但之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确实不太好,与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相比,2018的GDP总量心头只相当于深圳的1/10左右,广东省排名第11,排名在全国城市一百名左右了,退步很大。

三、汕头为什么发展后劲不足,虎哥认为最主要原因还是人和传统问题。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汕头人的“重商”精神已经溶化在他们的血液里。现在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见到潮汕商人的身影,尤其在广东城乡的大中小商场基本是潮汕人的天下,大的如黄光裕的国美,小的如各式士多店,

但很少能见到潮汕人开办的工厂,这就是潮汕人“重商轻工”的真实写照。

四、汕头人可能觉得开商店做贸易容易赚钱,反之开工厂赚钱不易还辛苦,最后反映到汕头本土的制造业很少,大企业、著名企业少之又少。其实制造业才是现代经济的基础,有了制造业才可以带动百业兴旺,顺德就是最好的例子。

又因汕头人特殊的从事商贸的传统,家里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许多人早早的投入到商贸活动中。汕头人以做生意为荣,本地人很少愿意去工厂做工的。

过度商贸的传统意识,又淡化了少年儿童读书求知的兴趣,因此现代的汕头人也没有多少有名的科技人才。

汕头人“重商轻工”热衷于赚快钱,有一段时间里演变为恶劣的走私、造假甚至是开假发票的犯罪活动,有许多市民参与其中。国家打击后,繁荣被戳破,汕头静寂了好些时间,严重影响了汕头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好在汕头人在反思、在警醒,广东省已确定汕头为粤东地区副省级中心城市,这种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潮汕揭三市的同城化和“青运会”即将在汕头举办等重大利好,汕头的发展肯定会加快,汕头的明天会更好。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虎哥视窗》的请加“关注”,今后会有更多内容与朋友们分享。虎哥作为普通创作者,粉丝是一个一个累积的,特别珍惜彼此间情谊。您的“点赞”,是我努力的强大动力 🙏 欢迎理性评论,期待大家的互动🌹🌹🌹


虎哥视窗


在广东,尤其是广深,遇到潮汕人的概率起码有50%。善于经营、爱拼敢闯的潮商,足迹甚至早已遍布世界。

但汕头,这个三十多岁的经济特区,却一直被调侃为“经济特困区”,至今GDP只有深圳的十分之一,还排在珠海后头。

有人说,这一代潮汕年轻人,北上广深容不下肉身,潮汕揭普放不了灵魂。

这里有几个潮汕奴仔(小孩)的故事,也许多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在外读了大学,还会回来继承家业吗?


水灾过后,张晓康站在社区的十字路口,叹了口气。

潮水退去,阳光一打,堆积如山的灾后垃圾就开始散发阵阵恶臭。晓康赶紧发了朋友圈呼吁有关部门来处理,顺便赞了一把街边免费提供消毒物品的药店,转身回家继续帮忙。

这次水灾,把不少乡亲都逼到了房顶上。开饭店的晓康一家便没日没夜地炒制熟食,委托救援队免费提供给饥饿的同胞。

回到家的晓康走在街上,总能听见乡亲们的赞扬:“这次大伙儿能挺过来,多亏老张家!”“好人家出好孩子啊,晓康都读广州的大学了,以后前途可不差!”“可惜了,成了大学生,怕是不会回来继承老张家的饭店了……”

晓康心里咯噔一下,却还是笑着应和着。

回家工作还是留在广州,一直是横在晓康心头的问题。在家工作能照顾二老,可是不管是继承饭店还是当公务员,对于晓康来说都挺没劲的。

就没有其他选项吗?

要是在家这边还给别人打工,还不如直接留在广州多挣点钱。

若是要在家乡做点别的生意,总得有点人脉才能干起来。老张一家心眼实,做了几十年饭店,关系大多都在这个圈子里,提供不了其他帮助。

拉广州的朋友过来合作?那就更渺茫了,这边的人多依赖熟人关系,外面的人想进来,比学潮汕话还难。

理不出头绪,晓康索性放弃了。离毕业还有两年,他还有时间慢慢想。


2.姐姐弟弟都走了,我就要留下来照顾爸妈吗?


说起来,考公确实是很多返乡人的首选。然而岗位供不应求,如果是好差事,几百个人抢一个名额也不奇怪。

2017年广东省考,汕头地区招录岗位仅680人,成功报考人数就有15149人,竞争比例高达22.28:1,不见降温之势。而在2015年,像“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办事处2名、澄华街道办事处办事员1名”这种小岗位,居然进了广东省考竞争最激烈的前15名之列。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人情至上的汕头,也得拿出真本事才能争到一席。

广东财经大学毕业的林洁纯,在毕业后的第二年终于入职国土局。然而,才工作不到3个月,她就开始计划逃出体制了。

“我早就该想到,这种必须周旋于人际关系的工作就不适合我。”经历了父母强迫的考前送礼、入职请客、逢年过节登门拜访的各种套路后,洁纯深感懊恼。而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也让她越来越丧。

让她不忿的,还有不同城市的公务员收入差距。“是啊,公务员有餐补有宿舍,花不了多少钱。可是广州的公务员月入七八千,我只能拿四千,我干嘛费那么大劲考回家呢?”

而她的日常崩溃点在于交通。在汕头打开高德地图,显示打车半小时能到的距离坐公交要一个小时以上,时间花在哪了呢?仔细一看:“须换乘1次,预计等车时间共28分钟”。

为这事,她爸妈特意为她买了一辆车。然而每天堵在海湾大桥上的她,心里依然舒畅不起来。

洁纯一直以为,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也认同了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的事实。可是看着敢想敢闯的姐姐和弟弟分别在北京、深圳生活得有滋有味,她突然又想起了自己身为“听话小孩”的心酸。

毕业那年,妈妈突发脑中风,吓得她顾不上找工作就跑回家。在病床边照顾了几个月后,洁纯开始特别“懂事”地着手准备公考。

可是,生活不是电视剧,不会在考上公务员之后就迎来大结局。在大城市见了世面,再回来接受一眼看得到底的人生,洁纯真觉得这口气咽不下。

想到爸妈要她下班去见的那个相亲对象,洁纯又开始头痛了。


3.我愿意嫁潮汕男人,不愿意嫁住潮汕的男人


年轻人不想结婚,多是出于经济能力的考虑。潮汕年轻人不想结婚,则更多是希望逃避没完没了的宗族循环。

在外界看来,潮汕人的重男轻女观念十分严重,但其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却并不悬殊。201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99,广东省为131.26,而汕头市那几年的性别比却基本处于103-107之间,属正常范围。

但这,也正是姑娘们害怕嫁到潮汕的原因——不叫你堕胎,并不代表会放弃让你生儿子的念头。

每当提到这个问题,家住市区的刘泽婷准会炸毛。“不是每个潮汕家庭都要生儿子的,我身边有独生子女,也有只养了两个女儿的家庭。”可惜她忘了,住在乡下的叔伯姑舅姨,生育的孩子就没少于4个。

宗族观念越强的地区,对男丁的渴望就越旺盛。男人意味着生产力,意味着家族的脸面与实力。如果家里老人去世,没有一个“男丁”来操持丧事,对于整个家族而言都是奇耻大辱。所以,许多人拼了命也要给家里添个男娃,即便是过继。

如此前提下,要遇上一个不执着于生男孩的潮汕家庭,确实不那么容易。刘泽婷是幸运的,在教育的重重筛选下,遇到的多是具有平权思想的潮汕男生。但也正因为这样,她更明白婚姻对潮汕女生的影响有多大。

“我是愿意嫁潮汕男人的,但是不愿意嫁给刚毕业就回潮汕工作的男人。”她不认为潮汕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但如果一毕业就回家,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更看重自己的原生家庭,难保他会在婚姻中有什么主见。

万一运气不好遇到了个坏婆婆,就做好当一辈子保姆的准备吧。


4.汕大吸引来的人才,汕头是留不住的


教育帮了刘泽婷的大忙,也在帮无数潮汕年轻人走出家乡。

每年高考季,各大高中都爱以“为清华北大输送了若干人才”为荣。但潮汕地区唯一的大学——汕头大学,却鲜有汕头人倾心。

2018年,汕头大学本科共招收2345人,广东占了四分之三,但人数最多的却是佛山,汕头生源数量连前五都排不进。

是汕头学生成绩差吗?非也。2017年,以高升学率著称的潮阳实验学校一本人数1511人,公立的汕头一中也有931人,而这两所学校上汕大的人数都只有三十几人。

换句话说,在汕头学子心里,再好的资源,也抵不上出门看看。

抱着同样的心理,家住广西的何其鸿来到了汕大。冲着“211”的名头而来,入学后才发现是“省211”,这让他感觉自己浪费了分数。而偏僻的地理位置、并不突出的城市经济水平,更让其鸿很是担忧。

不过还好,汕大的文化氛围很是丰富多元。即便学的是理工科,其鸿也会抽时间去听图书馆的生命科学讲座、艺术学院王受之院长的“侃侃文化”,以及精彩纷呈的新年音乐会……

“有好课就要去听啊,” 毕业两年的何其鸿说,“不小心错过,要是老师跳槽了你就听不到了。”

留不住好老师的汕头,也没能让何其鸿对它产生感情。毕业那年,何其鸿去招聘会转了转,又在网上看了看招聘信息,毅然决然地收拾包袱奔赴上海了。

对他来说,汕大是汕头的乌托邦,一旦离开了这个象牙塔,就只能飞往下一个栖息之所。这里是一片沼泽,没有“外省鸟”的落脚地。


路上读书


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我觉得原因有很多。 一是人才流失,本地人在外求学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留在一二线城市,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多数是在政府机构上班。

二是汕头农业用地太多,潮阳潮南这边有很多农田,产业结构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赚钱少。三是交通不便,汕头的城市化进度相对较慢,道路不畅通,在潮南潮阳这边去汕头市区过高速还要交12元高速费,在本市区域范围内也要交高速费,一次12元,来回24元,这个让人接受不了。

四是这边的民间信仰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汕头人宗族观念强,团结,这边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现在还存在部分地区是要花钱才能办好事,民风民俗开明度有待提高。

五是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问题,由于这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间信仰,有些便民利民政策有时候难以开展,比如在一个只有一个姓氏的地方修条路和在一个有几个姓氏的地方修路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科学知识在这里并不适用,不是说这里可以建个什么东西,当地人会同意你去弄。

五是生活成本高,汕头是三线城市,但消费堪比一线城市,吃个早餐一般10元(除非你吃包子或自己煮,会便宜),中晚饭一般15元一个,偶尔吃个牛肉粿25元,剪发40元等等,但这里的工资水平不高,就是三线城市的工资,生活入不敷出,压力大。

我是本地汕头人,毕业后我也不想回汕头发展,个人感觉汕头这边适合养老,年轻的时候还是想出外面拼搏。

(个人观点,说的有不妥的地方请见谅)


刚刚我12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和政府的工作是离不开的。你们说的那么多问题都是从个人和汕头的宗亲文化去分析的。但是却忘记了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的工作!

一个地区的政府如果能高效率的完成一些基础工作,那城市的发展至少是可以说干净整洁方便出行。

相关部门在一些行业的管理如果是廉洁奉公守法的话,那行业的发展一定会是公平竞争,蓬勃发展。

优惠政策是否公平的惠及所有在汕头创业的,经营发展的公司。优惠政策不应该是小部分人的或者是圈子里的优惠。

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有公平竞争的氛围,你们只要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供应商,本地人供应的比例是多少。并不是说本地企业不能是汕头的,而是企业的老板是不是汕头本地人。本地籍贯的老板比例越多,说明政府与事业单位的领导在采购中没有实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如果大家觉得我的观点没有依据,要批评教育我的话,我是不接受的。因为最好的依据和参考就是深圳市政府了。

深圳市政府的办事效率是全国出名的,廉洁自律的氛围也是百姓认可的。

如果你们非要说深圳因为国家政策给了很大的照顾,那你们也可以去福建的厦门看看。记得有一年去厦门旅游,看见当地的城管站在小摊贩的前面,我以为他准备要抢走摊贩的东西。可是我走到旁边,却听见城管很诚恳的在和摊贩主谈话。大概意思是要他们不要在这里摆摊了,摊贩主也是笑笑表示好的。然后就收拾东西离开了。厦门的城市经济发展虽然不算特别出众,但是你们去到厦门就会发现他们的城市氛围很好,晚上一些小巷子里面会有很多人,一些艺术生还会在路边创作绘画,换零用钱。

说这么多并不是说汕头不好,汕头也有很多优势。敢闯敢拼的精神,不甘平凡一生的冲劲。

只是希望现在的领导干部可以接受一个事实,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要敢于接受新事物,并鼓励创新帮助创新,让城市一直处在创新的氛围中。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只要有了创新发展的氛围,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会回来,因为人才才是资源,只有资源丰富了才能谈发展和创新。

年轻人尤其是90后,我们都是用脚投票的。



盛章凯


我看了几百条的回答,全部答在天顶上去,按以前规划的潮汕地区永远发展不起是定局,不信你们叫潮阳人去汕头创业,看看潮阳人会不会去,还有揭阳,你叫普宁市人去揭阳创业,看看谁会去,因为这两个市人品就是穷人看衰富人,汕头没潮阳人富,揭阳人没普宁市人有钱,大家醒醒吧,各自发展好自己就[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