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蘭州這個詞,在我們很多外地人眼中是與牛肉拉麵聯繫在一起的,幾乎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城市都有一家蘭州牛肉拉麵的店。

雖然火遍全國各地的蘭州牛肉拉麵,在蘭州人眼裡並不正宗:首先名字就不對,在蘭州它的地道叫法叫牛肉麵,其次口感上也有差別,只有蘭州本地的牛肉麵才最正宗。

但當我按圖索驥找到蘭州有名的牛肉麵品牌店並吃上一碗時,雖也覺得很好吃,但並沒有叫我感覺出過喉不忘的天壤之別,只是湯汁上比開在我家鄉的牛肉拉麵更清亮些,口感上略微香醇些而已。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蘭州還有一道被《舌尖上的中國》帶火的美食,紅遍全網,叫老馬牛奶雞蛋醪糟,還被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過,一時名聲大振。到蘭州正寧路夜市去尋它,會被很多帶著白帽子,留著灰鬍子,寫著“馬爺牛奶雞蛋醪糟”的小攤迷惑住,難辨真假。幸虧我得到一位蘭州朋友的指引,找到了真正的馬爺。可在他的攤前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才買上一杯牛奶雞蛋醪糟,我卻沒喝完。那味道實在一言難盡,也許是我和當地人口味的喜好不同,但同去的三個人都沒喝完自己買的那一杯。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在我有些小失望之餘,沒想到一碗釀皮卻驚豔了我,讓我離開蘭州後還頻頻想再回首。

這個釀皮的品牌就叫——再回首。

與它初見是在蘭州中心大廈負一層,當時剛逛了三個多小時的甘肅省博物館,正是口乾舌燥之時,到對面的蘭州中心尋食果腹。

走了一圈,被它家“不是所有小吃都能叫你再回首”的霸氣宣傳語和坐得滿滿的排得長長的食客吸引,於是忍著肚子的咕咕叫聲耐下心來排隊點餐。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排隊的過程中發現在我們口中的釀皮,在蘭州人口中讀“rang三聲pi四聲zi二聲”,帶著西北特有的口音,甚是可愛。我們也學著要了三種不同的“”rang三聲pi四聲zi二聲”:高擔釀皮、水洗釀皮、菠菜釀皮。還要了牛肉餡餅、土豆泥的餡餅和甜胚子奶茶。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釀皮剛端到手裡的時候,就被盤中心那朵朵溫潤軟玉的色澤驚豔住了。水洗釀皮晶瑩透亮如蛋白一般;高擔釀皮顏色偏黃,似金縷一樣;蕎麥釀皮褐色,有大地的樸實;菠菜釀皮翠綠,有植物的生機。再配以麵筋、豆芽菜、胡蘿蔔絲、黃瓜絲、蒜末、芝麻醬、辣椒油、香醋......給釀皮附上米黃、橙紅、青綠、赭黑、紅彤彤的一層層外衣,彷彿閨閣小姐精心裝扮一番,不加辣的淡雅,加了辣的熱烈,都一樣的楚楚動人。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筷頭一動,攪拌幾下,挑兩根入口,彷彿有一條活潑的小魚在舌尖唇齒中游動,細膩潤滑,酸辣筋斗、柔韌可口......滿口的醇香腴美,一時不知怎麼形容,一口就再難忘記,碾壓了記憶中吃過的所有的涼皮、涼粉類食物,只覺得此刻時光是那麼美好。

忍不住和同伴到彼此盤中各夾幾著,想把每個口味都品嚐一番。高擔的口感厚實飽滿,水洗的筋性更好,韌性更高,蕎麥和菠菜的在慢慢咀嚼間尋找蕎麥、菠菜的味道吃起來多了一份趣味,每種釀皮吃起來在爽滑柔韌之餘都有一份讓人回味的綿長.......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吃涼皮的時候,我就喜歡吃完半碗再吃裡面的麵筋,吃釀皮的時候亦是如此。蘭州再回首釀皮配的麵筋孔洞很大很多,當盤中釀皮減少,汪出湯汁,夾一塊麵筋,往湯汁裡一蘸再送入口中,麵筋韌勁十足,酸辣爽口的的湯汁爭相從每一個孔洞湧出,噴射到每一個味蕾上,無論是牙齒還是舌尖都歡暢起來,過足了癮。

“一味憶曾經,回首香百年”,第一次吃這蘭州釀皮就愛上了,就把這人間至味深深的印入腦中了,就像初見即愛上一個人,一眼即是一生。此後,若再來蘭州,可以什麼都不為,只為一碗釀皮。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與釀皮搭配的餡餅,土豆泥餡餅以外酥裡軟,綿沙香糯完勝牛肉餡餅。我第一次知道土豆做餡可以如此完美。點的甜胚子奶茶亦好喝,但因為在正寧路喝過蘭州甜胚子奶茶界的槓把子放哈奶茶,在再回首沒有十分驚豔的感覺,只是美好的重逢。不過,也為一家主打釀皮的店可以把搭配的食物和飲料做的讓人很有好感而感嘆其匠人精神。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離開時掃了一眼店裡的招牌,“蘭州名小吃,始於1993年”,二十六年的歷史雖不算長,也是近萬個日日夜夜的堅守了。回到家後,上網查閱才知道這家店是蘭州最有名的釀皮店,是許許多多離開家鄉的蘭州人魂牽夢繞的味道。有些慶幸自己在蘭州能與它相逢,也有些遺憾它沒有像蘭州牛肉麵那樣走出蘭州開遍全國,好讓我在異鄉也能一飽口福,哪怕不那麼正宗,也是能解些相思之苦的。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思念無可緩解時,便開始關注追尋蘭州釀皮的種種。原來釀皮這種小食的發明在傳說故事中本來就是因相思而起的。

據說王昭君初嫁到塞外時,因吃不慣遊牧民族以肉食為主的食物想念家鄉而經常忍飢挨餓。匈奴單于十分著急,下令廚師設法給昭君做些清淡可口的麵食。廚師絞盡腦汁才想出一種別具風味的麵食:把麵糰放在水中經過揉洗,使其分離成麵筋和麵汁,將面汁過濾蒸成薄片,佐以各種調味品給昭君呈上,昭君嘗後十分喜歡。單于大喜,便把這種麵食叫做“昭君披子”,比作她入塞時穿的斗篷披子,微風拂來,風姿綽約。後來的人就將此物稱為“昭君皮子”,因昭君是“娘娘”,百姓們又稱此物為“娘皮”,大家口口相傳,後來被誤叫成了“釀皮”而在民間流行,逐漸成為西北地區有名的美食。

釀皮本來就比風靡全國的涼皮厚一些,粗一些,在歷史中又被賦予一種家國情懷,讓人回味起來更覺其滋味厚重。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和離鄉的蘭州人還有到過蘭州的異鄉客一樣,對釀皮念念不忘的,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那就是慈禧。

慈禧的父親惠徵長期不得志,曾在甘肅布政司衙門當筆帖式維持生活。筆帖式相當於普通的文秘,是以前滿洲文人比較常見的出路,不少滿洲大員都是從筆帖式起步的。自然,筆帖式收入很一般。惠徵到蘭州後,家眷就住在永昌路馬坊門的八旗會館內,而他上班的地方則在張掖路上。有人說,慈禧出生在蘭州,故名蘭兒,也有人說,慈禧從小在蘭州長大。

據說,蘭兒喜歡蘭州的各種美食,尤其喜歡吃蘭州高擔釀皮子。但後來她父親惠徵到其他地方為官她離開了蘭州。再後來,她入宮,再後來,她做了太后。吃過滿漢全席的她卻一直回味一碗蘭州釀皮子。八國聯軍入侵,慈禧逃到了西安,還專門讓人把蘭州製作釀皮的人送到行在。不知惶惶如喪家之犬之日,慈禧太后吃到那碗記憶中的釀皮子是何感受?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如今,與娘娘、太后有過關聯的這碗釀皮早已飛入了蘭州尋常百姓家,和“甜醅”、“清湯牛肉麵”一起並稱為“隴原老三絕”,成為很多蘭州人的最愛,他們不只在夏日吃釀皮消暑,在寒冷冬日也要吃上吸溜著吃上一碟,因為蘭州人愛得就是這個味兒。

作為一個曾與蘭州釀皮相逢的異鄉客,當聽說有朋友要經過蘭州,我都會說:“記得吃一碗蘭州的釀皮子去,絕對是其他地方嘗不到的美味”。同時我又多麼盼望蘭州釀皮能像蘭州牛肉麵、陝西涼皮那樣走出蘭州,開遍全國啊,那樣我就不只是在回憶中回味了。

如果你打蘭州走過,一定要停下來去嘗一嘗這種地道小食

圖文:風中一葉 喜歡旅行,喜歡分享。給你那些在路上最簡單本真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