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学《伤寒论》之太阳病篇(八)

桂枝加附子汤之注释: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太阳病桂枝汤证,以麻黄汤误治发汗,然后病人出现发汗不止的症状,还有恶风,小便难通,四肢挛急,难以屈伸者,之所以出现汗漏不止,恶风的原因都是由于误治而治皮肤腠理虚衰,表邪进一步入里而成阴证,小便难通,也是因为体液耗伤的原因,四肢挛急,难以屈伸者,也是由于体液亡失的缘故,造成现在表证未解,同时邪陷致阴虚证,故用桂枝汤解表,附子治阴虚证。

(胡希恕老先生):这个与“桂枝本为解肌”那节正是相反的,那个是桂枝汤不能用于麻黄汤证,“脉浮紧,发热汗不出”那个麻黄汤证。这个呢,它是桂枝汤证误用了麻黄汤,它这里含义是这样的,它这个书上倒没明写啊,它是太阳病桂枝汤证,而用麻黄汤发其汗,遂漏不止。

怎么知道它是这个意思,就从一个“遂”字,这个“遂”字是一个褒贬组词法,古人用字他净在字上琢磨,“遂”发汗“遂”就汗漏不止,这个发汗是错误的呀。太阳病不应该发汗吗,但桂枝证用麻黄汤发汗是错误的,所以发汗“遂”就而汗漏不止,大汗亡阳。“其人恶风“,这个恶风就根头前那个,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光(只的意思)恶风寒了,他不发热,这就说是现阴证了,表当然也没解,大汗淋漓,病必不除。由于津液丧失太多,“小便难”。这个体液大量亡失,小便没有,所以说“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四肢微有些拘急,就是痉挛。而屈伸费劲,难以屈伸,就是弯回来,伸出去,一曲一伸嘛,这都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了,组织枯燥才有这个情况,这个肌肉马上就有拘挛这种情况。

这就由于这个病发汗过了,应该用桂枝汤,用了麻黄汤了,虚极就变成阴证了。那么这个汗多体温下降的当然也是多了,所以亡津液同时也能亡阳。那么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就不行,得加附子。这个附子这个药啊,他是个辛温,是个热药,他有亢奋作用,同时这个药在临床上体会,他能够复兴这个代谢机能。是生物都老在新陈代谢,这种机能要是陈衰,附子很有恢复他的力量。如果这种机能陈衰,反映在里,就说下利清谷,四肢逆厥,反映于里,你要用附子配合干姜这个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是。那么如果这种陈衰的机能反映于表,这就是反映于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黄桂枝这类的药。如少阴病,后来要讲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他也同太阳病一样,该发汗也得用麻黄,该解肌也得用桂枝,这个法度,这里也是。这个汗漏不止还直门出汗,这个发汗是不行了,也得解肌。但得解肌因这么样子虚,而现阴寒的状态,你使用桂枝汤是不行了,非用附子,大力附子。这个吃下去,既能够达到解表的作用,同时这种陈衰机能也能恢复。所以附子这个药啊,有这些作用。那么这个可见也是少阴病范围,但是少阴病里头,。。。。。。,也就是桂枝汤证,而现阴虚证(此处指阴证)的话,加附子。

阴虚证表证阴虚还是一种少阴,这个表证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表阳证;一种是少阴,表阴证。那么这个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证而现于阴证,就是少阴病现桂枝汤证,就是这么一个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恶寒而不发热,当然也怕风。他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凶了。

那么我们来应用呢,比方说少阴病,他有自汗,脉微细,但欲寐,这些情况,那你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虽然无里证,也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你得用桂枝汤加附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对这个方剂的这个应用的标准,就是桂枝汤证而现少阴病。当然了本段的说法也可以作参考嘛,汗漏不止哪,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哪,恶风的厉害,不发烧。发烧也不一定不发烧,但人不发热。

未完待续---


我们一起学《伤寒论》之太阳病篇(八)

医圣(张仲景)

让阅读经典成为习惯,让中医融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