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老澡堂,洗過的已不年輕…

豫北名鎮道口鎮,在歷史上曾被冠於“小天津”之美譽。這是因為晚清至民國時期,道清(浚縣道口鎮至博愛清化鎮)鐵路,道楚(道口至楚旺)鐵路,衛河水路和土路(道口至濮陽、清豐、長垣、內黃等地)相交於此,因此道口成為豫北重要的水旱碼頭,也是農副產品和絲綢洋貨的集散地。那時的道口,已形成由12條大街、72條衚衕相互交織的交通網絡,街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儼然一座小城市。不但“道口燒雞”聞名全國,這裡的澡堂也別具一格。

河南滑縣:老澡堂,洗過的已不年輕…

衛河水路上達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檣林立”、三百萬之民船,四時暢行,南糧北運,津貨南來,陸“通梁達燕、運衛仰魯”,路上“輪蹄徒旅”。明清至民國年間,道口商賈雲集、貿易繁盛、“日進斗金”。外地商賈將先進地區澡堂的建造風格和經營模式帶入道口,道口人得以借鑑,形成了“土洋結合”的澡堂文化。
聽長輩們說,道口街的浴池自明清至民國先後建起,大大小小共有九個:順河南街路西“玉虎天”(趙家)澡塘;一面街(楊家)澡塘;大碼頭“振清泉”(仝家)澡塘;水衚衕路南(滿家)澡塘;順河街(張老五)澡塘;順河街(張老芝)澡塘;順北街路西“清香泉”澡塘;順北街路東“日新泉”(董家)澡塘;二道街“雙盛泉”(殷幹卿)澡塘等。
當初的浴室是在地上砌一個池子,池下埋一口大鐵鍋,人在鐵鍋下燒火,燒熱整池水。池上蓋房,屋頂為半圓形,猶如倒扣的大鍋,也很像城門洞。池中熱氣上升,全部聚集在室內,可保溫度。更奇妙的是蒸發到頂部的凝水會沿著穹頂、牆壁流下,而不會滴在人身上,可見設計之巧妙。
記得第一次父親帶我去洗澡,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那時,全道口街僅保留二道街一處澡堂了,改名叫“國營浴池”。那時候還沒有專門供女人洗澡的浴池,所以,每到週日澡堂便掛出“今日婦女洗澡”的牌子。

河南滑縣:老澡堂,洗過的已不年輕…

在門口售票處交錢買了“籌子”(竹板或木頭做的)後,沒走進內室就聽見劈里啪啦地敲背聲,掀開簾子進入澡堂的休息廳,一股溼熱氣體撲面而來。這時候,只見澡堂裡跑堂夥計的呼叫聲和大廳裡三個一聚、五個-攏說活的嘈雜聲。仔細聽來,有談論國家大事的,有敘說剛剛發生在身邊的新聞的,總之,他們都在談論著;各自喜歡的話題。有人不時地吆喝,夥計不時地送水,不時地打毛巾把子,使人感到那濃濃的澡堂氣氛。
第一次進澡堂,我仔細端詳著澡堂的內部設施:澡堂浴室和休息大廳一分為二,休息大廳為二層土木結構樓房,一樓二樓均有休息室。大約有四五十個床位。床的後半部略向,上坡起,呈半躺狀態,便於浴客躺上看報聊天。床位擺放整齊有序,兩床之間有一茶几,木質地板整潔,室內溫度適宜。

河南滑縣:老澡堂,洗過的已不年輕…

浴室的休息廳,有零食叫賣的,如兔肉、花生米、芝麻大糖、瓜子、香菸和二鍋頭應有盡有,賣零食的夥計用托盤舉著,定時出來叫賣一圈。也有愛好吃喝玩樂的澡伴,你帶豬頭肉、我拿雞爪子,直視著對方僅裡一條浴巾的身體划拳行令、喝酒吃菜,暈乎著、暢快著。
澡堂不分貴賤,不論貧富,洗澡時都要脫光衣服,一絲不掛。“三教九流”的人物在這裡赤裸相見,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使我想起了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一個情節:宰相劉墉和乾隆皇,上一起洗澡,劉墉跟乾隆皇上開玩笑說,咱們脫了衣服,赤條條相見,就沒有等級尊卑了。說的皇上哭笑不得、喜怒無法。

河南滑縣:老澡堂,洗過的已不年輕…

池子裡更是氤氳繚繞,霧氣騰騰。泡澡的老人,都閉目養神地泡在池水裡,只露出個頭來。還有的雙手搭在澡池邊的瓷磚.上閉,上眼睛,輕鬆感像電流般湧動。在煙霧瀰漫的池子裡泡個十來分鐘,泡得全身有點發軟。泡過之後,只見大汗淋漓、遍體通紅,頓感蒸氣繞體、神經鬆弛、筋骨舒展。
出了池,跑堂師傅立刻遞.上一條浴巾,自己將身子裡起來,還有就是跑堂師傅打熱毛巾把子的高超技藝,堪稱一絕。他們能將“毛巾把子”放進滾開的水中,左右一拎,然後將手巾把子遞給剛從浴室走出來的浴客,好像一點都不燙手。

河南滑縣:老澡堂,洗過的已不年輕…

來到休息室往座位上一躺,浴巾一裡,聽鄰座天南地北地吹牛,什麼吃喝拉撒、東家長李家短、國家大事,聊什麼的都有。他們談天說地、下棋看報,好不悠閒自得。

河南滑縣:老澡堂,洗過的已不年輕…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道口鎮範圍內各工廠都相繼建設了內部職工浴池,如縣紙廠、電廠、柴油機廠、油廠等,幾乎每家工廠都有內部職工浴池。這些浴池的出現,有效緩解了街上的營業澡堂不足、供需失調的矛盾。


國家改革開放後,洗浴業得到了繁榮發展。時至今日,道口鎮除了賓館、酒店內部洗浴外,大眾浴池、上檔次的桑拿房、還有汗蒸館、SPA水療等名目繁多的休閒沐浴場所遍地開花,足足有幾十家。

文來自摘寫馬雙喜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