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提議把英語變為副科,我也想問問把數學變為副科,你們贊同嗎?

挑咪歪


曾經把英語納入主科的決策我認為是非常失敗的,應該讓它變成副科。而數學變為副科是不現實的,因為數學是世界通用“語言”,除了加減乘除的使用,更多的是思維上的培養,沒有什麼探討的價值,我主要來談談為什麼英語應該納入副科。

我上學的時候,英語成績是比較差的,不是我學不好,是我根本就不想學。我掌握著初中的詞彙量在高中畢業了,後來的12年我一直在海外。在美國的時候,我從什麼都聽不懂,看不懂,一直到無障礙溝通,僅僅用了1年不到的時間,這其中我也沒有刻意的去學習英語。

那麼在學校裡那些8級英語的,他們去了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時候,跟我一樣,什麼都聽不懂。這是非常現實的,因為他不管在國內學英語多少年,老師從來沒教過他吞音的技巧和俚語。除了詞彙量和語法,還是重頭開始適應。

那麼我的所有同學裡,花費10年學習了英語,最後能出國和進外企的是少數的,大多數人畢業以後就再也沒有用過英語。這10年在英語上花費的時間如果改成技術學習,素質教育,勞動實踐等會不會更有意義?

如果說學習英文是為了以後去發達國家學習先進技術,那麼完全不需要學習這麼久,學了這麼就的英文都是以應試為目的的,如果不做定向培訓,他們依然不做到聽說自如,也做不了同聲翻譯。

如果從小有勵志長大的工作跟英語相關,真的不需要學習太多,當你真正到了國外,一年時間就足夠了。聰明點的半年就可以自如交流了,剩下的時間用於慢慢增加詞彙量。


荒野發現


認識的一個人,高中各個學科成績基本屬於快被勸退的水平,被家裡用錢送到了國外野雞大學待了不到兩年,回來之後英語交流完全無障礙,據說不太到一年的時候還和幾個人在那邊弄了一個留學諮詢的事務所。用不到英語的時候,你和英語零基礎的人之間是四級六級的區別,用得到的時候像我們學習的這種“啞巴英語”你們之間的差距只是半年和一年的區別,別說那些專業書籍翻譯之類的,因為那是英語專業學員的工作,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也許有些人會說,領先半年時間起跑線就不同了,但是這半年的領先卻是你用十幾年的耗費換來了的,你賺了嗎?也許你賺了,用英語能力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但是,整個國家的學子一起在耗費這十幾年,我們國家賺了嗎?我們浪費了多少你能想象的到嗎?尤其是一些職位,職稱明明和英語八竿子打不到也要弄一個英語評級,除了形式主義還有其他解釋嗎?所謂的國際化不是讓我們去聽懂別人的歧視和俯視,而是讓我們可以用我所用,棄我所不用,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媚外。


南風也不輕柔


數學跟英語比在一起,我不知道該說你無腦還是腦殘!

數學不是起源於國外,甚至很多都是中國古人的創造!

英語是英國,美國及其前殖民地所用的語言,只不過後來因為英美分別心領了幾個世紀的工業發展,世界經濟的發展而形成的一門通用語言!

把這兩個比在一起,你真是個無知又無恥的混蛋!


瓶子YZ75079


數學是很多學科的基礎。一個國家數學不作為基礎學科,無論它以前有多強大,這個國家就廢了。但是一個國家英語不作為基礎學科,卻沒有什麼本質性損傷。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的東移,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低,全民學英語是為了對外交流嗎?90%的人畢業以後從來沒有用過英語,那麼把英語作為基礎學科,意味著90%社會教育資源的浪費。


健康使者小強哥


英語和數學的重要性根本沒法比。

中國學校的英語教學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都是沒什麼用的,在國內需要使用英語的情況畢竟是佔少數,而國內有財力、有意願出國的又佔國民眾的多少?這個是事實。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的大部分用不上英語的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陪這一少部分人學英語。不止浪費了時間,學出來的半吊子水平一點還用處都沒有。英語在中國目前還是必需要學到博士的,想一下這些年,中國有多少理工科偏科天才被擋在大學的校門外,有多少學術型專業人才被一門英語擋在考研、考博的門檻外。就知道這個影響多大了,畢竟真正能用到英語的人,會自己去學的。

數學就不一樣了,作為一門工具它的作用比英語要廣泛的多。只要個人沒有和外國人交流的需要,基本就用不上英語。高中不學數學首先所有的理工科專業都學不了了,因為這都要很好的計算能力;文科中所有管理類和社會學類的專業也學不了,因為管理類和社會學類專業要有一定的統計學基礎。也就是說不學好數學基本大學就只能報歷史、文學之類的純人文學科了。算下來不學數學幾乎80%--90%的大學專業是報不了的。所以兩者本身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孔夫劍


中國人全民學英語肯定是遲早要廢除的,英語成為副科甚至副科都不是也是遲早的。一是隨著科技發展,中英互譯會變得很方便,一臺手機即可解決,以後可能一臺互譯耳機即可完成不同語言交流。二是隨著中國地位上升,英語的重要性也必然下降,兩者成反比關係。三是學英語確實耽誤了不少專才偏才,而且也限制了中國人全心會力搞基礎研究和科技研發,當英語越來越成為中國科技進步發展的絆腳石時,它的消亡也就是必然的。


燕十三26


問這個問題的人,腦子有病。這兩門學科能混為一談??英語不行,但是有翻譯這個職業,有機器可以代替,只是沒那麼方便直觀。數學不行,你能在工作中帶個數學老師麼?語言只是一個橋樑,可以逾越,但是數學卻是一個系統,它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中國可以少很多英語學的好的人,但絕對不可以少數學學得好的人。


神羿-峰雲在起


你為這個民族想了嗎!



FUNING424


建議把中醫納入中小學義務教育,反正一隻羊也是趕,倆羊也是放。還可以添加俄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學什麼不是學!

英語降為副科很好呀,假如有三億學生,為什麼要讓80%的學生,也就是兩億四千萬人去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他們學習英語根本就沒有使用的機會與平臺。

如果真的需要英語,可以突擊式的學習,三個月就可以簡單的對話是沒問題的!


鴨梨大棗專供


英語副不副科的我倒是不在意,因為這是看人需求的,做中國歷史文學研究的學英語幹嗎,讀西方技術領先的專業學科英語就很重要,因為最頂尖的學術論文都是英文的,就像你讓一個廚師學三角函數,線性代數幹嗎呢?所以重要的是需要,我倒是建議從初中畢業開始可以選擇喜歡學科和方向,不用那麼多“全科人才”,初中的語文敘述能力,數學的計算能力,物理的基本物理知識,化學的基本化學反應,生理衛生知識,動植物知識已經足夠日常生活所用,在後面學的就要專業領域才用得上了,那麼孩子們在初中畢業就會有自己的愛好傾向和天賦展現,有的生物課解剖課做出來的就是範本,但是數學永遠就是六七十分,有的作文寫的花團錦簇化學物理卻在及格線徘徊,那麼給孩子們一個選擇,高中開始自由選科,一個主科兩個副科(不論什麼科,為什麼一定要是語數英是主科),可以是美術音樂是主科,英語副科,也可以生物,化學,物理是主科,這樣不會出現出社會十幾年後當年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學習的東西都還給了老師的現象,把所有高中不分技校普高,只分學科技能。我就是一個例子,小學是班上前三,到了初一還是前十,後來身體出了一點問題,學習直線下滑,然後三天兩頭的被叫家長,然後叫到辦公室各種批評,沒有經歷的人不會明白那種從雲端到谷底的感覺,然後開始厭學(因為聽不懂,上課因為身體原因經常睡著,然後就聽不懂然後開始不想寫作業因為不懂做不出來),只有因為愛好看書,語文始終保持在八九十分(語文課一樣睡),最後因為當年政府鼓勵扶持中專技校,也因為分數所以最終讀了中專(120的語文107,120的數學62,100的英語92,100的政治67,生物100,100的物理加化學65),然後你問我勾股定律,三角函數我都還給老師了,英語因為職業原因多少還撿著,語文因為愛好則沒有丟(後來為了晉學歷參加了自考14天啃下大學語文上下兩冊,最後考了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