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的3個早期信號,女性朋友們要小心

最近,一位朋友找到微醫君,說是自己在辦公司入職體檢的時候,發現檢查出了輕度宮頸糜爛,把她嚇得不行:

A:我該怎麼辦呀?

微醫君:你先別慌,這不是什麼...

A:哎呀,這怎麼能不慌呢,怎麼辦呀!

微醫君:這真的不是什麼大事。

A:這還不大啊?宮頸糜爛聽起來我就慌慌的,會不會變成宮頸癌啊......啊啊啊我為什麼要遭受這些,早知道應該去打宮頸癌疫苗的......

宮頸糜爛真的會變成宮頸癌嗎?宮頸癌又有什麼早期症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宮頸癌的3個早期信號,女性朋友們要小心

得了宮頸糜爛,會變成宮頸癌嗎?


關於宮頸糜爛,我們要先明確一個概念,宮頸糜爛其實是宮頸管柱狀上皮異位(也就是外翻)所引起的現象,所以這是一種生理現象,不是疾病。大多數情況下,宮頸糜爛本身並不需要治療,只需關注自己的身體,定期觀察即可。但重度糜爛者,應該予以治療。

至於得了宮頸糜爛會不會因此變成宮頸癌的問題,其實宮頸癌的發生卻大多是因為長期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宮頸糜爛與宮頸癌之間沒有直接的相關性,所以不要過於慌張啦~

宮頸癌離我們有多遠?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宮頸癌。女性的盆腔結構中,前面是膀胱,後面是直腸,子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位於盆腔的中間。子宮呈倒梨形,宮頸是子宮的門戶,位於子宮的下端,而發生於宮頸上皮的惡性腫瘤就是宮頸癌。

宮頸癌的3個早期信號,女性朋友們要小心

雖說常見的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關係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密切,但你也別鬆懈,因為宮頸癌離我們也不遠......

宮頸癌是世界第三大女性癌症。全球每年有將近50萬女性被診斷為宮頸癌,其死亡率高達50%,而且主要發生在亞洲,像大家熟知的著名香港歌星梅豔芳就是因為宮頸癌離世的。

宮頸癌的發病率並不算低,如果你同時還有以下這些行為,還會加大患病的概率:

●初次性生活過早(< 16歲)、多個性伴侶;

●初潮過早、多孕多產;

●衛生習慣不良、不潔性生活;

●其他生殖道病毒的感染;

●吸菸、吸毒等;

●性接觸高危男性:陰莖癌、前列腺癌患者,或其前伴侶曾患宮頸癌;

宮頸癌的3個早期信號,一定要注意!

如果癌症早期能被發現和治療,那麼存活率也會高很多,但其實很多癌症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宮頸癌也是一樣。雖說早期難發現,但是當女性朋友出現以下3種症狀,一定要加倍注意!

1.接觸性出血(同房出血)

部分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上,已生育過的婦女),可能會出現同房後陰道出血,即接觸性出血。

2.陰道不規則出血

非姨媽期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容易被忽視為月經不調。還有絕經後的陰道出血,容易被看作是更年期表現。如果這種症狀經常出現,一定要引起重視!

3.陰道分泌物(白帶)異常

大多表現為白帶增多,並伴有顏色(混有血色)和氣味(惡臭)的變化。

隨著病變發展,一般會出現陰道流血,年輕者可能體現在經期延長、經血增多,年老者常為絕經後不規則陰道流血;晚期患者可能有尿頻、尿急、便秘、下肢腫痛等情況。

如何才能有效地預防宮頸癌?這兩招你要知道

1.接種HPV疫苗

HPV疫苗相信大家都已經不陌生,我們國內也已經可以接種了。HPV疫苗的確是目前有證據支持可以降低宮頸癌發病的一種預防措施。它能預防持續感染的發生,從而防止宮頸癌的發生。

HPV疫苗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接種

首先是年齡問題。適合接種HPV疫苗的年齡,各個國家、機構建議並非完全相同,全球範圍內是9~45歲。

其次是性生活問題。比起年齡,有沒有性生活更加關鍵。HPV疫苗對於無性生活史的女性效果最佳。如果你30多歲了仍然沒有性生活,那麼去打疫苗也是非常有效的。但並不是說有性生活的人就不能打了。

宮頸癌的3個早期信號,女性朋友們要小心

2.宮頸癌篩查

感染HPV以後,80%的患者可通過自身的免疫抵抗力自行清除感染,而持續感染HPV的女性如果發生宮頸病變,也是要經歷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從感染HPV到發展為宮頸癌,大概需要10~12年時間。

所以如果在這一時間內及時發現病毒感染,並且識別到癌前病變的狀態,那麼就能有效防止宮頸癌發生。

目前,宮頸癌的篩查主要使用宮頸細胞學檢查(巴氏塗片、TCT檢測)和HPV檢測。

那麼應該幾歲開始做宮頸癌篩查呢?

一般我們建議從21歲開始檢查;

21歲~29歲的女性,推薦每3年篩查一次細胞學檢查(巴氏塗片或TCT檢測);

30歲~65歲的女性

每5年篩查一次HPV檢測與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每3年進行一次細胞學檢查;

大於65歲的女性,如既往多次檢查都為陰性,則不需要再繼續篩查。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接種過HPV疫苗的朋友,也還是建議同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遵照年齡段進行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