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北京人,你更喜欢红星二锅头还是牛栏山二锅头?为什么?

聂哥旅行看远方


作为一名北京人,你更喜欢红星二锅头还是牛栏山二锅头?为什么?之前喜欢喝绿瓶那种的红星二锅头,因为便宜,两块五一瓶;后来留在广东生活,偶尔喝的二锅头便是牛二了,因为酒楼或者街边餐馆卖的多数都是牛二,估计是牛二善于营销,加上那些盲目崇拜二锅头的酒友极力推荐,牛二就成了我们聚餐常选的白酒。我平时在家喝的是泡了枸杞、人参等中药的药酒。养生。

五十六度的红星二锅头入口很冲,过嗓子眼有烧灼感,不吃菜,第一口喝下去,胃里也有很猛的烧灼感,不过,几口菜下肚,刚才的火烧火燎就会变的暖洋洋的,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浑身通泰的冒汗,我是立竿见影的冒出一头白毛汗。二三十岁那会儿,喝一斤二锅头玩似的不醉,这会儿,半斤八两不倒,年年体检,也没查出酒精肝脂肪肝。身体倍儿棒。

小时候的北京,胡同口的小卖部、小酒家很多,拉板儿车的板爷儿也很多,尤其是冬天,那些裹着一件或黑或灰棉袄的板爷儿,胡子拉碴的,袖口衣领油腻腻的发亮,腰间不知为啥老扎着一条大拇指粗细的麻绳,板儿车往小酒家门前一放,掀门帘进屋,要二两一毛烧(一毛钱一两的散白酒),一毛钱要上俩兔头,或是五分钱一小碟子炸花生米,一口酒嘬一口兔头,或是往嘴里扔一两颗花生米。有伴就聊,没伴一坐到天黑,晃着回家。不过,也见到过冻死在街头的酒鬼。

爱酒的人会研究酒,人家喝的是酒文化,我是瞎喝。我喝酒不研究酿造工艺,也不问出处,人家说杜康一醉三年方醒,我跟着凑热闹喝,喝高了,第二天醒来头疼;人家说茅台是上乘佳酿,我喝了也没觉得这酒比二锅头绵柔,一样辣口条。只能浅薄的区分酱香型、清香型,还有就是低于四十二度的就是低度酒,其他一概不知。所以我说,我只能算是喜欢酒。

我喜欢下班回到家小酌两杯,春夏秋三季,只要不下雨,我家的晚饭基本上都在院子里吃,老树下一张四平八稳的饭桌,老婆孩子围在桌边,一边听着老婆碎碎念,或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问问孩子的学习功课,一边浅饮杯里飘着一两粒枸杞的药酒,就着荤素冷热菜,体会壶里乾坤的大小。

二锅头是酒,也不是酒,对于北京人来说,二锅头更像是一种记忆。它像是前门楼子的墙砖,你能感觉到它的硬冷,也能想象得到当年皇帝老儿威风八面的车辇人流从此经过;也像圆明园的残垣,那些风中伫立的石刻,跟二锅头的辛辣惊人的相似,火烧火燎的让人刻骨铭心。


府右街二子


我是老北京,多少輩了,因文革中家普被毁,已无从查找,但我知道红星二锅头的味道至今已六十多年,从二丶三岁啜爷爷的占了二锅头酒的筷子头起,后来长大了,老了,一直喝的红星二锅头。七十年代,北京出了许多牌子的,昌平十三陵,顺义牛拦山等等。以前红星只有一种65度的,分散装和瓶装,散装一块三毛一斤,瓶装是一块七毛一瓶。我现仍保存着2瓶那种压制瓶盖的65度酒,那才是真正二锅头的味道!


WD乚


北京有四大二锅头,最早是红星,后来有通州,牛栏山,和大兴的,最终留下来的只有红星和牛二了,因为牛二酒厂就离我家10公里,从会喝酒就喝它,小时候家里来人也喝它,喝习惯了以后,有一次去市里,市里人都爱喝红星,我喝了一杯,劲儿太大受不了,但是蓝瓶可以接受。不管是红星还是牛二,酒精勾兑的太多,喝酒还是选固态粮食酿造的为好。比如延庆产的八达岭就很好喝,还便宜。听说今年不产了,还好我还有一箱,赶紧存上。


夜雀110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现在根本就不喝二锅头了,以前我还真没少喝,白牛柔和,蓝牛清爽,绿牛甘冽,三牛能喝一瓶,黄龙高度也得半斤多,但是只要是二锅头喝多了,第二天肯定不舒服,可是周边的几个朋友基本都是喝这个,没办法。后来外地的朋友经常会带一些其他的酒,随着出差去外地,也必须尝一下当地酒,慢慢的,二锅头走出了我的生活,现在想想,我真的是喝了很多品牌的酒,上至茅五剑,下至朋友的老父亲亲自酿的酒,包括浙江乡下的番薯烧,东北小烧,河北村里的小酒厂出的散酒,有好喝的,也有喝不惯的,但是,基本都是纯良酿造,很少有第二天难受的,作为北京人,很自豪也很悲哀,自豪的是二锅头全国家喻户晓,悲哀的是二锅头我是真的不能说是一款好酒!


70后的胡同串子


我是东城区的老北京,简单说,红星是北京市区的酒,牛栏山是北京郊区顺义县的酒。

八几年之前,市区的商店里可以买到的只有一种二锅头,就是红星二锅头,那时候叫东郊酒厂。

牛栏山二锅头九几年才听说,之前城四区没有见过商店里卖。

现在网络上好多顺义通县的也自称老北京,我只能呵呵了,在很多和我类似的北京人看来,只有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是老北京,连海淀朝阳的都不是老北京。


用户8658237728378


红星二锅头,牛栏山二窝头,从质量上来说,比起70年代的二锅头,那口感差的太远太远了,70年代北京人只要喝酒的,都认红星二窝头,牛栏山二锅头在当时基本上买不出去,红星二锅头,当时的厂子建在建国路西南角,每天运出来的酒糟好几马车,当时的散酒是八分钱一两,瓶装酒1.3元一瓶,现在出产的二窝头再也喝不出当年那种酒的醇香味道了。


用户6404956172619


爱美食的小星星来了!

首先说一下,我不是北京人只能说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跟着父母走的。那说到这两个二锅头,我还是很有兴趣的。这么说吧,我虽然酒量不是很好,但是这两个品牌我到是都有喝过。说实话也不是很喜欢喝白酒,所以我觉得吧,这两个我都是不喜欢的。那我就单纯的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1.红星二锅头

这个红星的二锅头是我在北京从小到大见到的最多的白酒了,那个时候不仅是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我爸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买来喝,那我第一次喝就很有故事了。记得那时我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很喜欢一个女孩,追了好久都没追到,有一次晚上,放学下着雨,我打算给她送一把伞。因为怕她没有带伞,然后我就去学校门口等她了,但是接下来的一幕也就是决定我喝酒的原因了,我看到她和另一个男生共同打着一把伞出来了,当时我心里真的是难受的要死要死的。于是我就自己跑到小卖部自己买了一瓶红星二锅头的白酒坐在路边开始喝了起来,可能是因为伤心,也没和出什么感觉,总之就是当时感觉像喝水一样。

2.牛栏山二锅头

也是在高中,这次喝是因为我的高中同学不开心,具体因为什么我也忘记了。反正就是很清楚的记得他当时买了两瓶牛栏山,来我家找我,非要让我陪他喝,没办法我就拿了两个杯子开始陪他,还别说这个牛栏山我是真的喝不下去啊。真的是太难喝了,不知道是当时不舒服还是真的难喝。总之我就喝了两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

总结:虽然两个酒都喝过,但是说实话我不是懂酒的人,所以我只能说一下我自己的当时的看法和感觉。谢谢!如果让我挑一个喜欢的话,我会选红星二锅头,因为我当时喝起来不难受,还有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怀吧!


美食李大东


作为91年从牛栏山一中毕业地道的土著北京人,肯定更喜欢-牛栏山二锅头。

小时候,记得牛栏山二锅头是顺义县地区畅销的白酒,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肯定要拎上两瓶,平时喝酒用小酒壶到小部儿或合作社打上几毛钱的,是非常富有非常美的事儿,一般都是来亲戚或有大事儿。

90年代初,在牛中上晚自习,特别是夏天约摸七八点钟,能闻到酒糟味,持续时间约有半个多小时,估计是放气儿的时间。在酒厂门前的马路上经常看到拉酒糟的小拖拉机儿,酒糟被拍成梯形,隐约还冒着热气,机油味儿加酒糟味儿的混合,从身边飘过。

那时的酒,保证是纯正粮食酿造的,因为有摸得着看得见酒糟为证,而且它还是喂猪的好原料,小时候过年炖的猪肉也是喷喷儿香,百米外顺风能闻到。

如今牛二全国畅销,国外也有,已成为北京的标签,我送朋友们的酒还是一定到老家牛栏山镇去买,以显地道与纯正。吹牛当笑话儿吧"到牛儿山买二锅头,全当茅台镇买茅台"


宝沃佳美


作为一名北京人,很自然的最爱喝二锅头了。记得小时候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肯定是喝红星,那会儿也很少会见到牛二,红星有65度的也有56度的,真的记不清了,但好像经常喝的是56的,喝起来感觉很爽,一口下去一条火线直接到腹部。后来年纪略大,慢慢的就开始喝牛二了,劲儿小一些,不是那么劲爆,但清香还是有的,味道还是那个老味道。再后来就是这几年,家门口小超市的老板给推荐的永丰,当时买了两瓶回去,这回去一喝真心不错,最近几年一直喝永丰了。个人认为不管您是不是老字号都要做到与时俱进,都要精进与研发,不要总是吃老本,全聚德就是个前车之鉴。


立二拆三434


一是,二锅头,在烧酒时,把头酒另外保存,或者去掉,也就是70度左右,这里含甲醛、甲醚等有害物质比较高。在60度到70度的酒达标,而且醇正,不上头。烧完后在储酒,越储越香。我几次参观两个厂子,特别牛栏山的酒厂,每年都去,从生产工艺,到生产过程,以及销售,我都全程学习。

二是,这两个酒个有特色,都能代表北京的特产。也都能代表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牛栏山,在顺义,百年老厂,技术人员一代又一代,不断的把酒厂发展壮大起来。我认为牛栏山的酒有不同于别的酒香,是诱人的香。红星,也是几十年的老厂,他的最大特点是口感好。

三是,我喝酒有35年的历史,开始时喝当地酒,后来就什么酒都喝了,但喝二锅头比较少,是因为我们家自己酿酒。而且都已这两个厂子有业务来往,向牛二的酒瓶就是我们给制造的。

四是,有人说销售量大的酒多数是勾兑的,这是不对的,这部分人没有亲自到车间看工艺流程而造成,请多去这两厂去学习和参观,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总之,这两个酒都好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