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 紅埠街多名政界要人曾在此居住,文



「語音版」 紅埠街多名政界要人曾在此居住,文/趙珍 圖/尚洪濤

紅埠街東口

  

「語音版」 紅埠街多名政界要人曾在此居住,文/趙珍 圖/尚洪濤

位於紅埠街中段路南的中醫研究院家屬院

  

「語音版」 紅埠街多名政界要人曾在此居住,文/趙珍 圖/尚洪濤

  紅埠街100號



紅埠街原名紅阜街,意為紅色的土堆,它位於隋唐長安城的皇城第一橫街上,其北是隋唐宮城與皇城間的城牆,因城牆被火燒過呈紅色,故而得名。從清代到民國,這條街上居住過許多著名人物,軍機大臣王傑、提督烏大經、董福祥都在這裡有府第,楊虎城、孫蔚如也曾在此居住。

隋唐城牆遺址

留下的“紅色的土堆”

紅埠街東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場門與北廣濟街交會口,長383.5米,轄屬蓮湖區青年路街道紅埠街社區,1966年曾改名為紅衛街中段,1972年恢復原名。

現在的紅埠街是居民區,相較於其北邊的蓮湖路,紅埠街顯得比較安靜。街上73歲的老住戶韓庚年老人說,蓮湖路開拓之前,城西北這一帶比較偏僻,當時的紅埠街算是這裡的主街了,街道兩邊雖沒有商鋪,但住家戶的院子和門樓都是很講究的。解放後,這裡陸續有了一些單位,蓮湖區委、區政府等都先後在此辦公,直到2012年,蓮湖區四大班子才從這裡搬到了北院門原市政府大院辦公。

西安地名專家葛慧認為,紅埠街在隋唐長安城的歷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隋朝為何定都於此?為何取名大興城?這都得從紅埠街說起。”葛慧說,“公元582年,正當隋文帝派員四處尋找理想的新都地址時,一天,他路過今紅埠街,發現一個叫楊興村的村莊,這裡居於龍首原下,避風向陽,地勢寬敞,是一塊風水寶地,特別是這個村子名叫楊興村,隋文帝姓楊,在前朝自號大興公,他認為這個村子十分吉祥。”在各種條件的綜合考量之下,隋文帝最終決定以楊興村為中心建造新都,並命名新都為大興城。大興城的中心是皇城與宮城間的城門承天門,而在今紅埠街中段北側蓮湖公園南牆的高臺,正是承天門遺址。

紅埠街所在的位置,是隋唐長安城皇城內的第一橫街所在地。當時,承天門前的廣場就在皇城第一橫街上,宋《長安志》載,此街南北寬三百步。1984年,經過中科院唐城考古隊實測,皇城第一橫街寬440米。葛慧說:“可以想象,隋唐兩代舉行大典時,皇帝登臨承天門城樓,官員們聚集於城樓下的廣場上,一呼萬應,是多麼宏大的場面。”唐末以後皇城改建為新城,寬闊的第一橫街街北逐漸被民居佔據,只留下街道的南半部分繼續使用,葛慧推算,今天紅埠街北的原蓮湖區政府大院,大致就位於唐皇城第一橫街的街中心。

明代時,紅埠街為中所坊第八小街,清代名為紅阜街,民國初年改為紅埠街,不過,現在西安人仍然叫這裡為紅阜街。葛慧說:“清代的街名為紅阜街,意為紅色的土山。唐皇城第一橫街北臨宮城和皇城之間的城牆,據考古資料顯示,這段城牆被烈火燒過,顏色呈紅色,大概到了清代,這裡仍有唐代留下的城牆遺址土堆,故而得名。”

街中有兩位提督和

一位軍機大臣的宅院

紅埠街雖算不上是繁華熱鬧的街道,但在歷史上,這裡居住的名人卻不少。《西安老街巷》記載,過去紅埠街東口路北,有一座臨街的八大間寬的深宅大院,其中西邊五大間是正院的門房,東邊三間是偏院的街房,這個大院的地基和房屋都比它的兩鄰高,水磨磚的牆很堅固,正偏兩院都是三進深,正院大門內有座二層高的樓房,這所大宅經過清末、民國幾經易手,成為普通市民聚居的雜院,後來在街面改造中被拆除,據說,這裡是清乾隆時期的狀元王傑的府第。

王傑是乾隆、嘉慶朝著名的陝籍大臣,他為官40餘載,位居朝廷中樞10多年,為官清正,剛直廉潔,在嘉慶朝主持審理了和珅貪汙一案,名揚四海。王傑字偉人,號惺園,是陝西韓城人,他八歲喪父,家境貧寒,但刻苦讀書,終於考上狀元,他也是清朝開國後的第一名陝西狀元。王傑的仕途順風順水,先後官至內閣學士,右都御史,軍機大臣,尚書房總師傅,東閣大學士等職,深受乾隆和嘉慶皇帝器重。

除了軍機大臣王傑,紅埠街還有兩位“提督”的宅邸。紅埠街社區副主任虎威說:“現在的紅埠街78號,過去是烏提督家的大院。根據蓮湖區的相關資料記載,烏提督名叫烏大經,乾隆二十七年中武舉,後來又考中武進士,之後屢屢升遷,歷任廣西、甘肅、雲南提督,是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過去的烏家大院非常氣派,現在烏提督的後人們仍住在烏家大院原址上,其後門通到小皮院,只是已看不到過去老宅的樣子了。”

另一位提督,是清末抗擊八國聯軍的甘軍將領董福祥。董福祥是甘肅固原(今屬寧夏)人,光緒年間曾任喀什噶爾提督,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董福祥調防京畿,後任甘肅提督。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董福祥曾率部竭力抵抗,北京陷落後,他護送慈禧西逃至西安,董福祥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病故於寧夏府邸。紅埠街老53號就是董福祥在西安的宅院,他病故後,這座宅院由其兒孫居住。

楊虎城將軍也曾在紅埠街居住。89歲的老住戶韓學祖老人說:“楊虎城就住在董提督家的東鄰54號,據說楊虎城住的這院房子也是董家的財產。這座房子有正偏兩院,總共三進深,在止園建成前,楊虎城一直居住在這裡。我小時候還見過楊虎城的母親,有一次楊虎城給他母親賀壽,請來戲班在院子裡唱戲,演員就在過廳門樓下唱戲,大家就站在院子裡看,辦壽時還給窮人們發蒸饃,我印象非常深刻。”

除此之外,紅埠街12號還是民國陝西省主席孫蔚如的公館。孫蔚如名樹棠,字蔚如,是西安灞橋區人。1918年陝西靖國軍建立後,他投筆從戎,1922年,投奔楊虎城部隊,歷任營、團、師長,屢建戰功。西安事變時,他擔任軍事顧問團召集人,抗日援綏軍一軍團長。西安事變後,孫蔚如任38軍軍長,兼陝西省主席。七七事變後,參加了抗日戰爭,任集團軍總司令,屢建戰功。建國後,孫蔚如歷任民革中央常務委員,陝西省政協副主席,陝西省副省長等職。

街上住的大多是

“有頭臉”的人物

韓學祖老人從出生起就在紅埠街一帶居住,他向我們細數了過去紅埠街上的老住戶,“過去,紅埠街住的大多是‘有頭臉’的人物。”

老人清晰地記得,紅埠街街南的老門牌號由東向西排,東頭老10號院是雷家。雷家兄弟二人,一個叫雷登門,一個叫雷光第,他們一個是“拔貢”,一個是“進士”,院子門樓上掛有牌匾,門口還有兩個旗杆,旗杆底座是1米見方的四稜石柱,石柱上插著旗杆,很威風。

10號西鄰12號便是孫蔚如家。14號是師長李秋軒家。李秋軒曾任楊虎城部第一師副師長,西安綏靖公署參謀等職,西安事變後,他退出軍界隱居,直至去世。紅埠街16號是席梧軒家,韓學祖說:“我聽家中老人說,席梧軒是辛亥革命勝利後,長安縣的第一任縣長,那時整個西安市分為長安、咸寧兩縣,長安縣長就相當於半個西安市長。”

19號是楊虎城的司機張榮家。韓學祖還記得:“張榮開楊虎城的1號車,他家就住在我家的對門。張榮後來在大慶油田的汽車廠工作。據說,張榮在那裡專門負責修車質檢,怎麼質檢呢?修好的車在廠裡開著繞個圈,他只要一聽汽車的聲音,就知道這輛車修好了沒有,問題出在哪兒。”

張榮家西邊的老23號,就是清代的烏提督府。25號是“慈幼小學”,由街對面的文教會創辦,是所初級小學。“28號是上官參謀家,我不記得他名字,只知道他是參謀。”韓學祖老人說,“29號是耀州會館,就是耀縣駐西安的辦事處,當時會館的看守人姓高,高家的老三就娶了董福祥家的丫鬟為妻。紅埠街路南最西頭,是攆止坡老童家制作臘牛羊肉的作坊,我還到裡面玩耍過。”

紅埠街街北的門牌號則從西向東排。西頭42號是韓學祖的伯父韓秉元家。43號是曹俊夫家,他是白水人,是楊虎城的一位司令。44號是葉如海家,葉家過去在正學街開了個製作錦旗牌匾的鋪子,葉如海會修表,還寫的一手好字,別人家錦旗上寫字都要請別人寫,他家錦旗上的字都是葉如海自己寫的。45號是胡振家的舊居,胡振家曾在孫蔚如手下任職,但他真正的身份是地下黨,他的夫人也是地下黨。

45號再向西是“文教會”,其門牌號是“公”字號,屬於宗教機構。紅埠街48號有個“青隴商行”,是私人生意。韓學祖說:“據傳這裡是傅作義的生意,但無法考證,這裡沒有門面,具體做什麼生意的我們也不太清楚。”49號是周家,這座院子很大,解放後成為糧食局家屬院,蓮湖區政府也在這個院子駐過一段時間,後來才搬到了文教會的院子裡。

韓學祖老人說:“我家就是紅埠街51號院,這院房子是我爺爺買的家產,有三進院子,後院通到土車巷,在土車巷開了一道後門,後來後院賣掉,買主在後院蓋了房。我們隔壁52號是王明軒家,他是解放後街上的居委會主任。再向東,過了土車巷東口之後,53號是董福祥家,54號就是楊虎城家。再向東,解放後,街道中有自來水管,群眾吃水都在那兒。水管旁有個大院子,是單位家屬院。再向東是李家,院子很大,解放後勞動局在這個院子。再向東,靠近路口處有個高臺,臺子上有個大院子,裡面住了很多人家,不知道這個院子以前是幹啥的,我只記得這裡曾開過一個醫館叫‘周華堂’。”而韓學祖老人所說的紅埠街路北東口位於高臺上的這座大院子,應該就是《西安老街巷》中記載的狀元王傑的府第。

董家在西大街

開有錢莊

據紅埠街的老住戶回憶,從民國到解放初,董福祥董家的院子是街上最氣派的房子。街坊俗稱董福祥為董宮保,他家在紅埠街和土車巷有好幾院房,門樓很氣派,院子很深。據說楊虎城所住的院子就是董家的房。在土車巷到蓮湖公園之間,有董家的馬號,其實就是跑馬場。

土車巷老住戶趙鴻雷說,董家樂善好施,把很多房產都分給無房居住的窮人。過去有一對孤兒寡母來到這裡後無處居住,暫居在董家的一間馬房中,董家就將那間房子送給了這對母子。解放後,還有個文工團在董家的房子裡住過,董家還將土車巷的空房送給居委會,供街上的孩子放學後玩耍讀書用,據說抗美援朝時,他家還給國家捐贈了一大筆錢。

韓學祖老人說:“我記得,民國時董家的事務由董福祥的幾個兒媳婦打理。他家在西大街城隍廟對面開有一家銀號,叫‘敬泰裕錢莊’。董福祥的後代現在多居住在白鷺灣一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