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 龔 文 峰 ·

記憶定格在六十年代,很久遠,但很清晰,亦有好多當年的畫面難以從腦海中抹去。忘不了那個苦難的歲月,更忘不了作為一個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記得當時十幾歲時我便投身於教育事業,與一幫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朝夕相伴,教他們讀書寫字,和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民辦教師簡稱為民師,是個半師半農的特殊群體,卻在為偏僻地區求知的孩子們默默奉獻著。

六十年代的民辦教師工作條件極差。校舍十分簡陋,教室當時是大隊租來的民房。天上是椽木檁條和一層薄薄的火瓦蓋成的,四周是土坯牆,四壁只有裂縫。這教室裡簡陋得讓我使用這裡的一切都特別小心。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生怕一不小心把用板子釘了又釘的講桌弄壞了;生怕把自己用破布縫成的板擦毀掉了;生怕把學生家長背來作學生課桌的老式抽屜擺在坑坑窪窪的地面上一不小心弄倒一片;生怕在牆上做的黑板寫的字擦不掉;生怕夏天傾盆大雨時外頭大落、屋裡細落,外頭不落、屋裡大落的慘景出現;生怕嚴冬颳風下雪,冷風從大門吹進來,把師生凍得直哆嗦。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工作條件差,教師甚至連寢室、廚房、辦公室都沒有。講課講得口乾舌燥時也沒有水喝。你要備課、改作業,也只好像學生那樣,縫一個大布口袋,將教科書、備課本、學生的各科作業本裝在大口袋裡揹回家。當時晚上備課改作業沒有電,只能用人民公社給每個民師發的1.5斤煤油票,去買煤油,然後把煤油倒進空墨水瓶裡,安上燈管和燈芯點燃就可以工作了。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六十年代的民師工作繁重。我教的最小的班是40人左右,最大的班是78人。一個人包班,既是班主任,又是中隊輔導員,還是科任教師。每天至少上6節課。後來普六需要增添班級缺乏教師,學校行政採取辦複式班的辦法來解決。於是民辦教師就承擔了複式班教學或多級教學的重擔。

那時上午上完課,還要趕回生產隊下地參加集體勞動,否則就得不到一個勞動力百分之百的報酬。晚上備課改作業至深夜才能休息。整天累得筋疲力盡,有時連腰都伸不起來。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六十年代的民辦教師報酬極低,當時國家採用兩條腿走路來辦學,公辦教師的工資由國家供給,民辦教師的報酬理所當然就由集體負擔。大隊給一個勞動日百分之七十的報酬。當時我所在生產隊一個勞動日的報酬是0.22元,集體給我教書的日報酬是0.154元,月報酬是4.62元,後來財政每月補貼5.00元,月報酬變成了9.62元,年報酬是115.40元。只有當時公辦教師工資的三分之一,只有現在教師平均工資的六百分之一。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報酬這樣低,生活自然就艱苦,在家天天啃玉米、洋芋、紅苕三大坨。當時供應糖、酒、糧、油、肉的指標只有公辦教師才有,民辦教師卻無份。特別是到中心校開會或閱卷需一整天時,到中午時,公辦教師就到食堂就餐,民辦教師無錢就三個一起,五個一群餓著講龍門陣。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民辦教師雖然工作環境艱苦,工作任務重,報酬低,但是每個民師不願輸給公辦教師,還是任勞任怨地踏踏實實工作。

我也不例外,報著對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忠心;懷著對學生及其負責的真心,想著入黨時的初心,老老實實的教書。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時小學畢業生要13人才考起1個初中生。我班每屆畢業升學率都達75%以上,升學率比中心校都高。我任民師23年,分別被學校、公社、區公所和縣委、縣府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一九八六年被萬縣地區評為“優秀教師”並給予“晉升一級工資”的獎勵。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掐指算算,我在塘坊學區執教40年,其中民師23年,教過的學生一批又一批步入初中、高中、大學。雖然沒能進入清華、北大,但他們分別走進了各行各業,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我教過的幾百個學生使我這個年近古稀的退休教師正享受著桃李滿天下的快樂人生!

「巫溪」回憶錄——一位民辦教師的風雨人生

人人都渴望千里馬,但不知千里馬培養的艱辛與困苦。發現千里馬難,培養千里馬苦。在大山深處培養千里馬更是難上加難。

教師是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我作為一個老教師,希望在鄉村教書的教師們,堅守信念信仰,不懈辛勤耕耘,就一定會培育出絢麗的花朵,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偉大的事業來!

龔文峰 中共黨員,中師學歷,小教高級教師。一九六四年八月加入教師隊伍,在塘坊學區白楊村小任教27年,塘坊中心校任總務13年。2004年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