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要會“演戲”,才能幫助孩子演好人生這部“大戲”

生活中父母也是一種身份角色,而想要扮演好這個角色,尤其是在孩子面前要有很高的“演技”才行。孩子是自己最近親的人,但是不能毫無顧忌的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的一切特質。

因為家長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在孩子面前家長這個角色同樣是需要“扮演”的,合格優秀的父母一定是有共同點的。

優質的品格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它能夠超越先天的不足,克服環境的困難,在孩子的人生中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富,知識,更重要的要有一個好的品格,這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軟實力”。

軟實力越強的人在生活面臨困難和低谷的時候才能越快走出來,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內心,外在的環境總是變幻的,唯有內心可以真誠不變。一個家庭無論經濟條件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是所有父母都有能力做到的。


好父母要會“演戲”,才能幫助孩子演好人生這部“大戲”


1. 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能夠改變每一個人的內在關係模式,這也是父母“角色扮演”最重要和最基礎的一步,身為一個成年人要學會自我覺察和反省,之前討論很多的話題就是“原生家庭”,可能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伴隨一些來自父母有意或者無意識的傷害。

不能讓這種傷害延續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父母就要學會反思和學習,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做法。因為你們清楚的知道,童年時期的經歷會鑄造一個人將來的性格還有與他人相處的行為模式,甚至是人生觀,這些在將來是很難改變的。

一般來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在孩子心中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這就要從孩子嬰兒期開始就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建立優秀的品格品質。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就自帶攻擊性,這是一種生存本能,但是家長要讓他們學會從攻擊性中學會寬容。當孩子表現出哭鬧,抓咬,故意不睡覺的時候,家長要明白這是他們生存的方式,是活力的表現。

嬰兒在用這種方式與母親建立聯結,媽媽要用充滿愛意的方式回應孩子,讓其感覺到安全和舒適,這樣孩子的憤怒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幸福和快樂。如果家長這個時候選擇的是漠視或者是焦慮,就會將這份緊張傳遞給孩子,嬰兒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冷漠的,反而會更加變本加厲的哭鬧。


好父母要會“演戲”,才能幫助孩子演好人生這部“大戲”


孩子的原始生命力從一開始就要得到積極的反饋,不然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加變成性格內的一種特質,一個原始生命力被母親反饋為美好的嬰兒會隨著心理的逐漸發育整合,孩子會用更加自然和容易被社會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原始能量。

比如熱愛體育,熱情幫助他人,有力量的捍衛自己的力量和界限,保持豐富的創造力,用富有智慧又不缺乏力量的方式處理衝突。

如果孩子原始生命力被媽媽感知為焦慮或者漠視的嬰兒,則會導致孩子用越來越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比如莫名其妙的攻擊他人,捍衛自己的時候又會怯懦和退縮。

所以身為父母自我覺察很重要,只有先覺察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對待孩子,當家長的情緒出現煩躁,焦慮或者不耐煩的時候,要先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然後找出負面心態背後的原因,或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又或者是因為最近外界的環境導致的心理壓力過重,其實很多心情煩躁的原因並非完全無解的。

只要家長能夠先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來源,就有解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夠及時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情緒表達,從而不會無意中傷害到孩子。


好父母要會“演戲”,才能幫助孩子演好人生這部“大戲”


2. 進入表演狀態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之後,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深呼吸,然後進入“表演”狀態,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下,如果這個時候你是孩子,你不會說話,不會表達,此刻餓了或者困了,就只能用哭鬧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周圍的人,尤其是來自父母充滿愛意的包容,一個擁抱就能安撫孩子焦躁的情緒,接下來就是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換尿布或者是餵奶,這樣能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是被關注的,哭鬧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甚至消失。

重要的就是家長面對孩子時候的態度和行為,家長焦慮和煩躁的原因可以等到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去細想,當務之急就是馬上進入演戲的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做法,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情緒做主導,帶著負面情緒接觸孩子。

一個“好家長”的角色不需要太複雜的演技,怎樣才是正確的做法想必每個家長都是知道的,充滿對孩子的愛,耐心,溫柔的對待孩子,替他們解決問題,教導他們成才。

用“演戲”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最好的一點就是演著演著自己可能就會從潛意識中對好家長這個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從而將演戲變成自己實際行為的一部分。


好父母要會“演戲”,才能幫助孩子演好人生這部“大戲”


3. 身教勝於言傳

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對於一個人來說最艱難的事情就是戰勝自己。父母的言傳效果並不理想,甚至有的家長一開口孩子就開啟自動屏蔽模式了,唯有身教是一種無形的強大力量。

因為家長的說教有的時候和自己的行為是相違背的,比如說婆媳關係不好,但是對孩子說要尊老愛幼。自己經常闖紅燈,隨手亂扔垃圾,對孩子說要遵紀守法。這些被孩子看在眼裡,怎麼能叫他們擁有優秀的品格呢?

孩子的學習成長未必是遵循家長對他們的要求,通常都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延續了父母的習慣和品格。所以孩子是不是欣賞父母,他們最終都會活成父母的樣子。

每個家庭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而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要變成那樣的人,不管本性如何,先學著“扮演”那樣的人,時間久了自己就會朝著那個方向努力了。

逐漸好的特質會變成自己的習慣,孩子也會在家長的行為中被影響,父母無需完美,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要朝著好的方向努力,只要家長願意為此負責,付出足夠的愛,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格。

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是獲得了第二次成長的機會,家長要學會在做父母的時候完成自我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