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古代的乡,什么时候开始设有?了解一下全州六乡或许就懂了

广西全州六乡的设置有着悠久的历史。1949年后出版的第一卷《全州县志》说全州六乡行政区划可考的有证可考的是康熙二十八年。陶启兄先生曾专门做过研究,写了《全州古六乡考》,他最初认为:"六乡之存在,至少有400-700年的历史"。全州县文史行家卿助南先生给出的六乡设置时间是:明洪武十六年(《永州府志》。我查全州清湘县学学谕蒋擢嘉熙元年岁次丁酉(1237)编撰的《湘 山事状全集》卷十的第一部分有“六乡”记载,说明至少在南宋,全州便有六乡的建置了。

各地古代的乡,什么时候开始设有?了解一下全州六乡或许就懂了


全州城北新区景观


最近又看陶启兄先生一段文字,说这六乡应有1400多年了。他有这样一段文字:“开皇九年‘二月丙申,制五百家为乡,正一人;百家为里,长一人’。就在文帝推行乡里制后的第二年,即开皇十年(590年),全州建置实行了重大改革:‘废零陵、洮阳、观阳(今灌阳县)三县置湘源县’……湘源县之称沿3O0多年。当时的湘源在朝廷中已地位突显,推行乡里制是不会拖延太久的,故,全州六乡之始设,应在随(隋)代,即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其实,陶启兄先生这段文字只是他的推断,没有史书记载。但我认同这种推断,但如果从推断来说,全州六乡的设置有可能更久,甚至可以推算到秦汉时期。

各地古代的乡,什么时候开始设有?了解一下全州六乡或许就懂了

全州标志性塑像


《江汉论坛》 2011年03期刊载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作者:唐鸣 赵鲲鹏 刘志鹏 )一文对乡的设置作了详细的解说:乡里制度萌生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开始于井田制,至清末依然实行之。《周礼》一书详尽记载了乡里制度,在区划上为“六乡六遂”。乡设于“国”即西周国都地区,遂设于“野”即国都以外的地区。当时,乡、党、邻、里是四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其中乡这一级成了两千多年来经常沿用的行政区划形式。它最初实际上是一种军事编制与户籍编制相交杂的居民管理形式。但西周时期的乡的层级高于州县的行政建制,遂的层级亦高于州县,从治域范围和所处层级看,其时的遂更相当于后世州县之下的乡。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野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先后出现了县和郡。特别是“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逐步初具雏形,乡的层级则沉至县下,成为基层组织。

战国时期《齐语》载:“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各使听一属焉。”可见,此时县下有乡、乡下有里已成定制,乡里成为基层行政组织。当然,这一时期的乡,实际上是军政合一的组织,二者互相结合。秦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下置乡、亭、里为基层政权组织。西汉在地方治理方面基本沿袭前制,但其乡里组织在结构与功能方面更趋细致,更趋严密完善。西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乡、亭、里三级组织,并以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有学者考察,“西汉平帝时全国有县道邑国1587,乡6620,平均每县四乡有余;东汉有县道邑国1180,永兴元年(153年)有乡3651,平均每县三乡有余。”《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各地古代的乡,什么时候开始设有?了解一下全州六乡或许就懂了

全州城


根据地方史书的记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于今全州县地置零陵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南39公里处,属长沙郡。可见,秦朝时全州已经纳入秦皇朝的版图,秦汉时期就设有乡,这并不是为某一个县设的。因此,全州六乡的设置,也很有可能在秦汉时期就设有了。当然,不仅是全州,全国各地的古乡设置,大多数很可能​也是那个时期便设有了。


蒋廷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