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認知:最核心的兩種教育(深度)

幾年下來,反覆學習、思考和實踐,發現教育當中最核心的教育方式就兩個,一個是圈子教育(外在),一個是體驗教育(內心)。


圈子教育


所謂圈子(其實跟環境,氛圍相近,三者相互區別,但內核相同),又分為物質和人文,準確來講,這樣表達會比較好——物質環境和人文圈子。


一點認知:最核心的兩種教育(深度)


| 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很簡單,就是包括我們每個人所見到的,除了“人”之外的一切東西的總和,他們共同構散發各自的氣質併成了一個靜態能量場,你看不見摸不著,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


你可能會有體會,就是有時候我們去一個地方或場合,會莫名其妙地心情好或心情不好,看到一個,碰到一些人、事,會莫名其妙地感到舒服或不舒服……很多時候,這種“莫名其妙”就是物質環境的能量場在起作用。


那麼,孩子的教育同樣如此,想讓孩子整體精神狀態好,讓能量高,讓運氣好,他的生長環境是你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如果要說如何設計好的物質環境,我覺得就跟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詞彙聯繫起來了——風水。是的,我理解的風水,其核心就是通過科學地,不,應該叫做“有章法”地排編佈局(科學一定是有章法,但有章法不一定科學),讓各種物體散發的氣質和能量組成一個最適合人發展的場(哈哈,用自己的理解說出來的,聽不懂就算了,同時呢,這是一個龐大的專體系,這裡就不多說)。


一點認知:最核心的兩種教育(深度)


| 人文圈子


人其實作為環境當中的一員,為什麼要把他單獨“人文”列出來呢?就是因為它的作用相對更明顯。凡是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在跟我們進行能量互動和交互,同樣也是無時無刻,並且越是緊密的人,關係越強的人,交互越多。


在所有的人文圈子當中,有三種圈層是最能影響一個人發展的,分別是父母,老師和朋友。這三者是整個人文環境最主要的構成部分,而且,你需要知道的是:往往這個圈子的質量基本決定了你的命運質量。


再進一步,在這三個角色當中,如果一定要挑出一個最重要的,那非“父母”莫屬了。父母作為一個人一生當中,最關鍵最基礎的發展奠基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的早期(0-6歲,甚至在沒出生之前)。就我觀察到的,凡是真正教育意識好的父母,一定會重視、併力行早期教育(這又是另外一個龐大專業體系,不多說)


總之,說到這裡,如果只總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人成長的路上,父母、老師、朋友構成的圈子至關重要,尤其是父母。


一點認知:最核心的兩種教育(深度)


體驗教育


說完圈子、環境,再來說第二個——體驗教育。


來,請思考一下,你覺得什麼是“體驗”?


嘿嘿,其實,人所有的所見、所聞、所觸、所嘗、所做、所受等等一切,都屬於體驗,它包含了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一切所感。


你今天看到了什麼人,看了什麼書,聽到什麼話,接觸到什麼物體,聞到什麼味道,吃到什麼東西、做了什麼事情等等都是體驗,生活一切皆體驗。


人的差別最核心的就是體驗的差別。因為隨著一個人體驗的深度、廣度、角度的不同,一個人的感受、思想、格局和成長必定不同。


同樣是鍛鍊身體,輕鬆鬆鬆小跑了一下,跟咬牙耐力長跑3個小時,體驗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看書,心血來潮翻一翻書,跟每天堅持看1個小時,體驗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一年,每天家、學校、補習班的三點一線生活,跟高效學習之餘參加各種活動和嘗試,體驗又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一生,平平淡淡、無風無浪地過完回到原點,跟經歷各種高低起伏和人生百態再回到原點,體驗更是不一樣的。


隨著各種體驗不一樣,經過逐日的積累,人的思想、個性等就也會不一樣,進而命運就都不同。


講到這裡,在體驗層面,如果也只總結一點,就是告訴我們:要想法設法讓孩子有不同深度、角度、廣度給到孩子體驗


一點認知:最核心的兩種教育(深度)


綜上,這就是為什麼說,一切的教育逃離不了“圈子”和“體驗”,而且,圈子教育和體驗教育也是最根本的教育。


如此看來,教育是不是很簡單呢!~想讓自己成長優秀,就努力給自己創造好的圈子和體驗,同樣,想讓孩子成長優秀,也努力給孩子創造好的圈子和體驗。


事實就是如此,大道至簡,任何複雜的東西本質都是很簡單的,不過,這只是大的思路和方向,所以是“看起來”簡單,而真正要“做起來”,當然沒有那麼輕巧。


【補充】:不論是圈子,還是體驗,錢多錢少一定有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影響。錢多有錢多的教育方式,錢少有錢少的教育方式,但只要認知和執行方法到位,都能抵達教育最本質的目的。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