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窯大壩”就是山丹煤礦人心目中的大海

山丹煤礦,顧名思義就是一座生產煤炭的礦山,坐落於山丹縣城以西十幾公里遠的山區裡。山丹煤礦最早是直屬於國家煤炭部的國有企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鼎盛時期據說連職工帶家屬有好幾千人。雖然那是一個封閉的世界,但是那裡有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那裡有工廠,有商店,有學校,有醫院,有圖書館,有電影院,有大食堂,有小飯店,有溜冰場,有汽車站,有郵局銀行,有糧站菜店,那裡有山,有水,有樹林,就是沒有大海。

於是,煤礦人就自己造了一片大海。

礦山南邊幾公里處有一座山,一年到頭看起來黑黢黢的,我們稱之為“黑山”。黑山裡有一眼泉水,雖然水流不大,但那時候終年不斷地流淌,由南向北一直流向礦區西北角附近的一片窪地。前輩們對那片窪地進行了挖掘改造,於是就形成了一座人工湖水庫。水庫規模不大,大約和一個足球場相仿,東西略窄南北稍寬,基本呈四個圓角的長方形,泉水從南邊緩緩流入,東西兩邊都是緩坡一直延伸到庫底,在北邊築起了高高的堤壩,安放了水閘,用水泥混凝土修築了一個四四方方的閘門墩。在以後的若干年裡,這個水泥臺子始終都是這片海子的C位,承載了無數人的快樂和悲哀、歡笑和淚水。春天的清晨裡,有坐在那裡讀書的少年郎,夏天的午夜裡,有慷慨激昂的青年人圍坐在一起說古道今談天說地,秋天的黃昏裡,有卿卿我我竊竊私語的情侶徜徉在那裡,冬天雪後初晴的正午裡,便有穿著厚厚的軍大衣抱著烈酒瓶子的漢子眯著眼睛對著太陽吹起了“喇叭”……

“小窯大壩”就是山丹煤礦人心目中的大海


閘門後面就是一片沙棗樹林,沙棗樹林又挨著一大片白楊樹林。每年有專人負責開閘放水澆灌那些樹木。

前輩們還給這個小水庫起了一個名字,“小窯大壩”。

絕大部分時間壩裡的水是滿地,水草茂盛,蘆葦叢生,風吹來的時候,站在岸邊看著波光粼粼的水面和隨風飄搖的蘆葦蕩,恍若置身江南水鄉,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每年夏天小窯大壩就像一個天然的大劇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個時候業餘生活單調,沒有什麼娛樂消遣,晚飯後幾乎礦上一大半的人都會湧向那裡避暑納涼,小夥子們梳著時髦的髮型,姑娘們穿著漂亮的裙子,就像是要時刻準備上臺表演的演員,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煞是好看。到了冬季水面會結很厚的冰,這個時候大人小孩穿冰鞋的劃冰車的都聚集到了這片冰上,彷彿在開冬季運動會,熱鬧非凡,一直持續到來年冰雪融化的季節這些人才會戀戀不捨地離開。

“小窯大壩”就是山丹煤礦人心目中的大海

水庫裡面有養殖的魚,所以在東岸邊修起了一院房子,住著專門看管這個水庫的工人。看到水裡活蹦亂跳的魚,小青年們終於忍不住了,於是自己做了釣魚鉤拴了線繩,挖點蚯蚓掛在魚鉤上,趁看魚人不備偷偷的將釣鉤放入水中,瞬間就會有魚咬鉤,隨即便提出了水面將魚甩在了岸邊的草叢裡。肥大的魚身在草叢中掙扎跳躍的動靜成功地引起了看魚人的注意,於是便會開始躲貓貓的遊戲,看魚人追逐那個青年到了西岸邊,北岸上的少年便將魚鉤投了下去,須臾間又上了鉤,看魚人便又向北岸趕來,西岸的青年這時又下了鉤,循環往復樂此不疲。直到夜幕降臨,小夥伴們滿載而歸。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山丹煤礦已經灰飛煙滅,不復存在,小窯大壩也早已經乾涸。但是那片“大海”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小窯大壩”就是山丹煤礦人心目中的大海


“小窯大壩”就是山丹煤礦人心目中的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