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大多數老闆都會說是“市場”。沒錯!市場是企業的飯碗。但是,決定市場的是什麼?是管理。

市場是戰場,管理就是兵工廠。彈藥有問題,戰士不合格,再好的市場有什麼用?

前一陣吃飯,遇到一個熟悉的老闆。以前事業很大,現在卻舉步維艱。他說:以前重經營輕管理,眼睛只盯著市場,卻忽略了內部管控,要是早抓好15項基礎管理,企業也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⑴:戰略。有人說,戰略有點高大上,對中小企業來說是空中樓閣。這是錯誤的觀點。一個老闆都不清楚你的企業定位是什麼,將來要到何處去,在市場中如何生存和壯大,輝煌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⑵:目標。企業最可怕的就是沒有任何目標,明年銷售額要達到多少,利潤要完成幾何,新產品要開發幾個,需要新上幾臺設備等等,沒有系統的規劃,也沒有將責任向下傳導,業績能增長嗎?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⑶:計劃。很多企業除了有個生產計劃外,再沒有任何計劃。沒有經營計劃,怎麼達成企業目標?沒有工作計劃,怎麼保證不出差錯?員工沒計劃,工作肯定做不好;企業沒計劃,效率肯定不會高。

⑷:制度。中小企業最搞笑的就是管理制度。典型問題是生搬硬套、套話連篇、前後矛盾、缺三落四,一點操作性也沒有。缺乏系統性也就罷了,還不能做到受控管理,這樣的制度還不如一張廁紙。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⑸:流程。很多老闆不知道流程的概念。員工有事不知道找誰,只能跟沒頭蒼蠅似的到處瞎撞。甚至,該負責的不管事,不該管的瞎摻和。要麼就是層層審批,結果是層層不負責。有效率就見鬼了。

⑹:權責。企業沒有清晰而明確的權責。每一級管理者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權力,有多大權力;自己有哪些職責,如果不履職盡責會有哪些後果。所以,遇事就扯皮,出了問題就互相指責。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⑺:風控。風險識別和控制,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而且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大問題。我認識一個老闆,收購一家造紙廠,不懂風險評估,草草簽了合同,沒想到對方沒有環評手續,最後賠慘了。

⑻:監督。企業還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對執行缺乏有效的監督。工作佈置了,是不是去做了,做的怎麼樣,沒人去跟蹤和檢查。出了問題,才知道責任人早就忘了。怎麼辦?建立監督體系!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⑼:會議。百分之九十的中小企業都不知道怎麼開會。不會開會的領導,絕不是一個好領導。企業有三個會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經營會議,二是周例會,三是班前班後會。想改變企業風氣,先從開會做起!

⑽:方法。去過很多企業,感觸最深的就是企業缺少兩大方法,一是過程控制方法,二是分析和改進方法。過程控制基本靠檢驗,分析基本靠拍腦袋,改進基本為零。所以,生產過程浪費巨大。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⑾:激勵。激勵是很多企業的短板。工資不給力,再沒有系統而科學的激勵手段,員工誰給你賣命,質量怎麼會保證,浪費怎麼會遏制,效率怎麼會提升。所以,應該從精神激勵方面下下功夫。

⑿:人才。我去過一個企業,雖然通過了三體系認證,可是連一個懂標準的人都沒有。老闆要求有關人員每天去車間檢查,可是,他們都不知道該查哪兒,查什麼,什麼是問題。檢查純屬應付差事。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⒀:培訓。質量、環境和安全任何一個體系,都對培訓提出要求。可是,企業根本不重視。培訓計劃全靠瞎蒙,培訓記錄全靠造假。員工來了就上崗,出了問題就罰款。可是,企業損失的是大頭啊。

⒁:成本。老闆整天嘴上喊降低成本,可是你去企業看看,有幾個企業有成本核算?有幾個能核算出每個產品的單位成本?很少!如果沒有成本核算,買把笤帚都老闆簽字,純粹是撿芝麻丟西瓜。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⒂:考核。從人性角度出發,沒有考核,員工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必然沒有執行力。

  •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工資+技術工資+績效工資+提成(分紅)獎勵…
  • 這種設計最大的缺點是:
  • 1)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2)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3)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

    工作量 = 產值 + 價值

    薪酬的彈性越大,員工的創造力就越強!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1、 將業務員薪酬設計為KSF模式

    什麼是KSF?

    1. KSF給員工提供6-8種加薪方法,員工獲得加薪的機會更多

    2. 將員工的價值與薪酬相結合,員工創造的價值更多,拿到的薪資更多

    3. 讓員工看到獲得加薪並不難,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實現

    4. 最重要的是,薪酬設計對每個人都是公平合理的,是員工樂於接受的

    由於劉總公司業務員業績受時間影響,那在KSF模式下,可以分階段設計他們的薪酬:

    1、入職3個月以上不到6個月的員工

    為鼓勵他們將過程做的更好,可以將業績平衡點適當調低,更關注過程性的指標,如上傳產品數、有效詢盤數等等。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2、入職6個月以上1年以下的員工

    公司可以將激勵重點應從過程轉變為效果,更加關注效果性的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等。

    但因為這個階段的員工業務能力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平衡點也不宜設置過高,否則會讓員工覺得加薪太難,從而失去信心。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3、 入職1年以上的員工

    這個時候的員工業務能力已趨於成熟,平衡點可正常設置,同時加大獎勵力度,讓業務員更有衝勁。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4、高級業務員給與大幅激勵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按照這種方案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也得到了劉總的反饋:

    1.3個月以下的新員工積極性明顯提升,之前還會被催著去發郵件、打電話,現在不僅會把公司現有的資源運用的很好,還會想方設法通過別的方式增加產品的曝光度

    2.工作一段時間的員工之前都是準點下班,現在為了衝業績,都會自覺在公司加班

    3.老員工不再滿足於老客戶資源,開始積極開發新客戶

    4.不到半年,公司業績上升了30%,員工離職率減少了10%

    現在劉總根本不用去監督員工幹活,員工會自動自發去拼命幹。員工薪資增加了,企業效益也變好了。真正實現了員工和企業的雙贏。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2、建立更高級別的內部合夥人機制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凡是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即可成為企業當年的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增量利潤。

    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做3-5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是最好的,合夥人同樣要員工掏錢入夥,但並不擁有公司的股份,並且合夥人不是分享所有的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增量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主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即可,員工有錢放在銀行只有極低的利息,如果放在公司有20%以上的回報率,員工肯定希望把錢放在公司獲取更高好的回報。

    合夥人可分為兩種方式:

    • 1.公司合夥人制:合夥人一起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 2.項目合夥人制:僅針對核心業務或項目做合夥人分配,員工可以成為多個項目的合夥人;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3、建立股份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業務員10人以上,即可以成為企業的股東或成立分公司,擁有公司股份。

    給員工做了3-5年合夥人後,我們根據合夥人的貢獻結果,讓合夥人直接入股,最常用的有以下兩種方式:

    (1)契約股:通過固定資產或投資回報率來測算公司的股本,採用契約股的方式代持在大股東的名下,讓優秀的業務員成為企業的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分階段來激勵員工行權,通過3-5年,優秀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享受公司分配。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找優秀的業務員,但基本上採用“底薪+提成”的單一激勵方式,導致很多業務員被同行挖走,這種方式是很難可持續的。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目的。

    一個破產老闆泣血忠告,“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用的薪酬模式


    總結: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隻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穩定性不強,那企業老闆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別一味指責別人。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