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从1982年Air Force 1的初现江湖,再到之后包括Court Force、Delta Force、Alpha Force等后辈鞋款的不断涌现,Force家族开始逐渐构成了一个属于力量派球鞋的庞大矩阵。甚至来说,在Flight系列羽翼未丰的80年代末,甚至90年代初期,Force系列与Air Jordan分别撑起了Nike在篮球鞋领域各自的半壁江山。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而伴随着Moses Malone的年龄渐长,Nike在90年代初期后开始增加了对于Charles Barkley、David Robinson等年轻一批代言人的重视,并且在产品上也伴随着新科技的涌现,而迎来了继Air Force 1之后又一个顶峰。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虽然大多数年轻鞋迷对于Air Force 180这双经典Force球鞋的认知,都来自于1992年奥运会配色的不断复刻,但其实和包括Air Flight 89在内的很多老鞋类似,大家熟知的复刻鞋型,其实在当年都是以Low Cut身份出现的,反而是原版,因为不够生活化的高帮结构,导致鲜有复刻。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而在原版的Air Force 180,正如你在上面海报里David Robinson脚上所看到的那样,鞋帮的高度几乎已经覆盖跟腱,甚至可以用“靴子”来形容。但是这稍显笨重的设计,在当时却代表着Nike篮球鞋科技的巅峰。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就像Air Force 180在名字上所展现的那样,它在科技上最大的革新之一,便是Air 180科技的使用。相比普通的开窗Air Sole,Air 180不仅进一步增加了球鞋中底两侧气垫的可视面积,更是在后跟外底部位实现了全面可视——180度可视的创新结构,也使得这种气垫形式被命名为Air 180。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只不过,让气垫与地面过于接近,使得Air Force 180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外场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往往颇为短暂,并且在脚感上,其相比传统开窗气垫也没有本质的提升。因此,这项视觉冲击力强大,但实际功能并没有显著提升的新型气垫仅仅流行了两年左右,便淡出了Nike的历史。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除了Air 180气垫,Air Force 180在高帮版本上还有着另一项同样转瞬即逝的科技,那便是在脚踝部位采用的Pressure充气技术。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相比于Reebok著名的Pump科技,Nike其实也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极少数高端篮球鞋上,采用过类似的科技,即在脚踝部位通过充气气囊,来实现更好的保护效果。那款Nike于1989年推出的Air Pressure便是Nike“充气鞋”中的代表作。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只不过,在2014年那次Air Forcen 180以Mid之名的复刻中,Nike并没有采用了脚踝处的Pressure充气单元,只是在中底维持了原作的Air 180气垫。这也使得在如今说到Air Force 180时,很多年轻消费者并不知道它曾经也是Nike篮球鞋中为数不多具有充气科技的款式之一。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除了Air Force 180,Air Command Force也是1991年Nike所推出的一款重量级Force鞋款。所谓“重量级”,一方面是因为它同样采用了脚踝充气的Pressure单元,并由David Robinson代言,结合“Command”的命名,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高端内线球鞋,霸气十足。而另一方面,高耸如靴子一般的鞋帮,加上厚重的鞋面和同样宽大的鞋底,使得Air Command Force也和当时许多主流内线鞋款一样,多少有些过于沉重。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或许是由于Flight的逐渐崛起,Nike在这段时间开始在Force家族中采用一些较为极端的设计思路——既然已经不需要再为灵活性考虑,那干脆就做的疯狂一些吧⋯⋯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无论是在脚踝充气的科技配置,还是鞋面的设计,甚至代言人的安排,Air Command Force都几乎与Air Force 180如出一辙。两者最大的差异,便是Air Command Force在中底科技,并没有采用激进的Air 180,而是采用了当时主流的开创Air Sole。此外,在电影《White Man Can't Jump》中,Air Command Force也伴随着Woody Harrelson塑造了萤幕中的经典形象。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2014年,Nike终于在Air Command Force诞生23年后,首次复刻了这款经典球鞋。独特的造型设计,以及久违的充气科技,都让这款球鞋在当时引发了行业内不少热议。但最终,那个年代所赋予它难以逃脱的厚重,加上作为篮球鞋早已丧失实战属性,使得Air Command Force的回归多少面临了一些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可以说,Air Force 180和Air Command Force,代表了Force系列在1991年的最高水准,更是代表了Nike对于Force系列的重新定义,那便是通过新科技的不断尝试,为球鞋营造更好的保护性,以为球场上最强悍的大个子们保驾护航。当然,在这两款经典鞋款之余,Nike还在这一年中推出了众多相对中庸,位于矩阵中第二梯队,以及第三梯队的Force鞋款。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包括Air Mach Force、Air Strike Force,以及Air Transition Force等鞋款在内,在那一年的中端Force鞋款中,大多都采用了从80年代末期一脉相承的设计风格,即通过较为复杂的鞋面叠加,营造视觉上的层次感,以及针对实战必备的鞋面强度,同时采用传统的内置Air Sole气垫中底。此外,Nike还在这一年中延续了此前一些Force鞋款的推出,譬如更多配色的Air Ultra Force,以及Low Cut版本的Air Force V。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当时间进入到1992年,Nike便已经放弃了Pressure充气科技,但对于Air 180科技,他们却依然抱有着万丈雄心。在这一整年中,Nike都没有再如同早先那样推出Air Force 180和Air Command Force这种具有革新意义的重量级鞋款,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Air Force 180 Low,也就是Air Force 180的Low Cut版本上。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Charles Barkley的完美代言,加上梦一队在巴塞罗那的无坚不摧,使得Air Force 180 Low成为了篮球鞋历史上为数不多比原版球鞋更著名的低帮衍生版球鞋。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和高帮版本的Air Force 180一样,Air Force 180 Low同样专为力量型球员打造,在完全保留了Air 180科技的同时,虽然鞋帮高度有所降低,但其鞋面通过魔术贴的使用,确保了Air Force 180 Low依然具有非常出色的保护性。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力量与速度兼备的特性,正是完美地呈现出其首席代言人Charles Barkley的技术特点。并且在之后Barkley许多个人签名鞋中,也往往在采用大气垫减震的同时,运用了相比传统内线球鞋更偏向低帮化的设计手法。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科技永远是最重要的,它促使我们不断前进,激发我们,令我们全身心投入。Air 180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得到的成果。”

——Phil Knight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尽管在Phil Knight的眼中,Air 180曾是Nike气垫家族的王牌成员,但残酷的现实却是Air 180显然没有肩负起Air家族的未来,甚至仅仅在诞生两年之后,便被之后性能更稳定,视觉冲击力也更强大的Max Air所取代。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但即便从科技的角度来说,Air Force 180 Low只能算是Nike一次并不太成功的试验性产品,但设计上的成功,加上Barkley的个人魅力,都足以让它成为历史上最经典的Force球鞋之一。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1992年Nike推出的以“梦之队”为主角的动画广告,Sir Charles和他的Air Force 180承担了片中彩蛋环节


也正是在Air Force 180 Low的保驾护航下,Barkley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可谓大杀四方。对于“梦一”当时的神迹,我们早已不必赘述,但或许很多年轻球迷都不太了解,在那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球队中,Barkley正是队中的得分王——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他场均砍下18分,同时可以拿下4.1个篮板、2.4次助攻和2.6次抢断,投篮命中率更是高达71%。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鞋面前锋横向的魔术贴堪称Air Force 180在设计上的最大亮点,而实际上,在那一年除了Air Force 180 Low之外的许多Force鞋款上,也都可以见到同样的设计元素。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由David Robinson代言的Air Ballistic Force。和此前很多主流Force鞋款一样,Nike对于Air Ballistic Force也发售了High高帮和Mid中帮两个版本。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和Air Ballistic Force类似的是,以3/4帮高和Low Cut低帮两个版本发售的Air Magnum Force也在鞋面上采用了识别度极高的魔术贴。此外,Air Transition Force也在1992年迎来了第二代产品的发售。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在Air 180科技在推出短短两年之后便因为存在硬伤而被市场淘汰后,Nike终于在1993年,在Force系列球鞋上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风暴——伴随着后跟270度可视Max Air大气垫在Air Force Max这款经典球鞋上的使用,Force系列,乃至整个Nike品牌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Charles Barkley的MVP战靴,Air Force Max除了在赛场上战功赫赫,它的传奇更离不开其本身在科技上的创新。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鞋如其名,Air Revolution的出现,代表了一次气垫可视化“革命”的到来


简单来说,尽管Nike早在1987年就以Air Max 1之名推出了可视气垫的跑鞋,并在不久之后以一款Air Revolution将可视气垫运用到了篮球鞋领域。但对于Air气垫家族而言,真正意义上把可视Air Sole升级为Max Air的,还要追溯到1993年的著名跑鞋Air Max 93,以及这款Air Force Max篮球鞋。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相比可视Air Sole,Max Air最大的差别便是更大的容积,以及随之而来更好的减震性能。甚至直到Max Air登陆篮球鞋已经26年之后的今天,Max Air依然被很多篮球鞋爱好者视为最适合内线大块头们的中底科技——甚至在LeBron James最新一代签名鞋LeBron 17上,设计师Jason Petrie也在球鞋后跟部位采用了Max Air。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当然,相比Air Force Max上的气垫,LeBron 17上的Max Air无论是容积还是脚感都有了不小的改动与提升,但这无疑证明了Max Air在这个时代里依然是Nike的王牌科技之一。也正是在Air Force Max的保驾护航下,Charles Barkley打出了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赛季,场均25.6分12.2篮板5.1助攻1.6抢断1盖帽,外加率领太阳队打出62胜20负的联盟第一常规赛战绩,这样的表现帮助他从Michael Jordan手中成功抢下了常规赛MVP。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只不过,在最终的总决赛中,Barkley和他的Air Force Max,最终还是成为了Jordan脚穿Air Jordan 8,实现三连冠霸业的背景。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有趣的是,无论是我们的主角Air Force Max,还是在总决赛中技高一筹的Air Jordan 8,他们都有一个设计上的共同特点,那便是鞋面魔术贴的使用。前者采用了从Air Force 180 Low上一脉相承的横向结构,而Air Jordan 8则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十字交叉结构。但总的来说,以不同形式的魔术贴来覆盖鞋面,实现更好的锁定效果,成为了当时Nike在篮球鞋设计中的核心思路。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当然,作为一双极为经典的Force球鞋,Air Force Max在赛场上的拥趸远不止1993年的MVP先生一人。在那一年的NCAA中,名噪一时的密歇根五虎便穿上了Air Force Max,继续展现着他们的青春风暴。


某种程度上,“密歇根五虎”的黑鞋黑袜让他们成为了Force系列在非职业赛场上最另类的代言者


在这五位天才少年中,Chris Webber在1993年以状元秀的身份登陆NBA,并成为之后十余年中,NBA中球风最为华丽的顶级大前锋,而同时他的球鞋之路也几乎横跨各个著名品牌,并在Nike、FILA、Dada等不同品牌拥有过专属签名鞋。


Juwan Howard在1994年以首轮第五顺位登陆NBA,成为了此后NBA赛场上一方诸侯,并在2013年伴随迈阿密热火队夺冠,完美谢幕,同时他也是Team Jordan历史上的功勋人物之一;Jalen Rose在1994年第13顺位进入NBA,并且在步行者队成长为联盟著名的得分高手,而他也先后签约过Converse、Reebok、Jordan Brand等不同球鞋品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Jimmy King在1995年次轮第35顺位被选中进入NBA,但仅仅两个赛季后便淡出了赛场,没有重复自己在大学赛场上的辉煌;Ray Jackson则是五虎中唯一一位没有加入NBA的选手。可以说,一双Air Force Max,见证了他们人生中交集,也是最美好的篇章。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除了Air Force Max,Nike还在这一年中以Air Force High和Air Force Low之名,推出了另外两款主推Force鞋款。其中,Air Force High由Force旗下另一位重要成员David Robinson代言,而Air Force Low的首席代言人则是当时在夏洛特黄蜂队展露锋芒的硬派内线Alonzo Mourning。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虽然身高不过6英尺10英寸,但作为一名矮个子中锋,这位92年榜眼秀却是NBA历史上首屈一指的防守悍将,彪悍的球风,加上永不放弃的领袖气概,更让他成为了Force系列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代言人之一。而值得一说的是,在Air Force High和Air Force Low这两款球鞋上,鞋面部位也都运用了魔术贴设计,并且绑带的结构相比Air Force Max也要更加复杂。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们的成功也影响了一年之后Air Force Max CB的设计。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Driving Force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Air Sheer Force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Air Ascension Force


在推出上述三款主推鞋款的同时,Nike还一如既往地推出了一票中低端Force鞋款。譬如上面图中的Driving Force、Air Sheer Force,以及Air Ascension Force。不过,相比这些常规操作,消费者们更加期待已经成立超过10年的Force门派,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出一些更加疯狂的产品,譬如推出一双属于超级巨星的顶级签名鞋。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于是在1994年,我们迎来了这双属于Charles Barkley的Air Force Max CB。它不仅是这位超级大前锋在职业生涯中的首款签名鞋,也是Force家族里的首款球星签名鞋,而早在1989年,Flight家族就已经拥有了Air Jordan 4这样的签名鞋。从这个角度来说,Nike对于Force在商业运作上多少还是要保守一些。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其实保守的,不仅是Nike对于Force系列的运作,也体现在了Air Force Max CB的产品上。作为此前一个赛季中的MVP球员,同时也是联盟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前锋,Barkley自然配得上如好友Michael Jordan一样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专属球鞋。而实际上,他也的确因为Air Force Max CB的推出,而在1993-94赛季成为了Nike历史上第二位拥有个人签名鞋的NBA选手。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但相比Barkley的霸道球风,Air Force Max CB就显得有些太过保守,甚至缺乏诚意了——它几乎完全嫁接了Air Force Max的大底,同时鞋面轮廓上相比前作同样变化不大,只是将鞋面上原本简单的横向魔术贴改为了更加复杂的交叉式模式贴结构。换句话说,尽管它是Barkley名正言顺的首款签名鞋,但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它更接近于Air Force Max的“进化版本”。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而迎来了自己初代签名鞋的Barkley,也没有在1993-94赛季中迎来好运。尽管在常规赛阶段,他依然可以场均砍下21.6分和11.2个篮板,并且在上赛季总决赛中击败自己的头号劲敌Michael Jordan已经隐退,但伤病的不断困然让Barkley在整个赛季中都难以持续稳定的状态。最终他和太阳队在那一年中不幸止步西区半决赛。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虽然谨以笔者个人的观点来说,Air Force Max CB虽有签名鞋的高贵血统,但实际上却缺乏创新甚至诚意。而在整个1994年,反倒是定位于Team款式的Air Strong,其实更能代表Force的风格——气势磅礴的Max Air大气垫、锋利到足以撕裂对手的鞋面线条、可以保护大块头们的厚实鞋面和高耸鞋帮,最重要的,就是那份从Air Force 1始终传承下来的硬汉气概。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这款正如其命名一般强悍的球鞋,在赛场上的主人正是Alonzo Mourning。而在虚拟的世界中,Air Strong同样有一位著名的“代言人”——在漫画《Slam Dunk》中,南烈,这位来自大阪豪强丰玉,因球风彪悍而充满争议的得分手,脚下的球鞋正是一双Air Strong。这种为胜利不惜一切的球风,也可以被视作为Force精神中暴力美学在漫画世界中的完美展现。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除了Air Force Max CB和Air Strong这两款相对重要的主推产品,Nike还在这一年中推出了其他众多Force款式,譬如图中这款Air Assist Mid。但因为年代久远,包括Air Sheer Force Mid Plus、Air Commitment,以及中帮和低帮版Ultra Force等鞋款,在此只能图片欠奉了。


值得一说的是,对于Ultra Force这个名字,早在1990年的Force家族中就已经出现过,但相比90版本,93版本要冷门许多。而命名的重复与混乱,也是那个年代里Nike篮球鞋的通病之一。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在1994年底,Nike终于为Charles Barkley,这位Force家族的功勋巨星推出了极具诚意的签名鞋Air Max2 CB 94。关于Max2,这种后掌Max Air的双气室形态,它在缓震性能以及耐久性上的提升,自然以及不许赘述。而Air Max2 CB 94那设计灵感源自防弹衣的粗犷外形,以及远比Air Force Max CB丰富得多的细节,都足以证明Barkley在Nike的地位。


“它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一个组合产物。我们想同时捕捉到Charles的比赛和他的个性。”


Tinker Hatfield曾这样形容Air Max2 CB 94,而如果要用一个词涵盖Barkley的比赛和个性,那便是Force。也正是因此,尽管从这双球鞋开始,Barkley的许多签名鞋并没有在名字和设计上特意去标榜Force的血统,但显然,Force的灵魂已经被寄托在了每一款CB系列球鞋上,而Air Jordan和Michael Jordan之于Flight,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Air 2 Strong High


言归正传,再说回到Force系列本身。到了1995年,有一件事情的发生,对于Force系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便是Uptempo系列的诞生。尽管在那一年中,Uptempo仅仅还局限在一个雏形的阶段,但它的出现,无疑推动,或者也可以说是迫使着Force系列必须要做的更加极端,以纯内线球鞋的定位,来为Uptempo的全能定位,腾出一定的空间。在这一年中,Air 2 Strong成为了Force系列的主打作品,并且同时推出了高帮和中帮两个版本。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Air 2 Strong Mid


从名字上看,它所展现的特点便是要比之前一年的Air Strong更加强壮,实际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在高帮版本上,覆盖至跟腱,如同军靴一般的伟岸身躯,加上与Air Max CB系列如出一辙的“象蹄”大底,以及Force标志性的后跟Max Air,让它绝对称得上是球场上的重型武器。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最强悍的球鞋,由同样的强悍的球员穿着,这是Force系列持久不变的真理。而David Robinson和Antonio McDyess这样肌肉线条如刀削斧砍一般鲜明的内线悍将,也的确在那个赛季中,将Air 2 Strong的凶悍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而与此同时,B. J. Armstrong等外线球员,也通过选择Mid中帮版本,在保留灵活性的基础上,传递出自己对于力量的追逐。至于Air 2 Strong复刻版本近年来在娱乐圈受到的追捧,虽然多少有些背离了Force精神的初衷,但至少也证明了即便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Air 2 Strong依然不乏拥趸。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在1995年发售的众多Force款球鞋中,还有一款特别值得一说,那便是Air Adjust Force Mid——也许大部分球鞋爱好者对于他的印象都集中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但Air Adjust Force Mid的确是在1995年便被Nike推向了市场。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就产品本身来说,后跟的Max Air代表了它在当时的高端定位,而Air Adjust Force Mid的真正精髓还是要说到其鞋面上独特的可拆卸式“保护罩”。它通过脚面正上方的模式贴实现对于双脚的锁定,这样的设计对于Force系列来说并不陌生,同时消费者可以购买不同颜色的保护罩,来实现符合自己个性的搭配,这样的设计与思路在当时无疑是极为超前的。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关于Air Adjust Force Mid,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上多支男篮代表队的穿着让它名声大震,可拆卸魔术贴上“中国”和“USA”等代表国家队的字样更是令许多鞋迷记忆犹新。有趣的是,在上面这张1996年奥运会男篮比赛的图片中,王治郅穿着的便是中国国家队配色的Air Adjust Force Mid,而一旁的David Robinson脚下则是一双造型与之颇为类似的Air Modify Force。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实际上,在1996年,Nike推出了不少造型甚至结构上与Air Adjust Force Mid颇为类似的产品,譬如这款Air Modify Force,以及Air College Force,甚至还有Air Swoopes。其中这些Force球鞋的故事我们会在之后的内容中继续为大家跟进。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而在1995年,Air Adjust Force Mid名正言顺的衍生版球鞋其实要算是Air Pummel Force——它在以Swoosh Logo为核心的鞋面设计上,基本延续了Air Adjust Force Mid的风格,但是取消了可拆卸式的保护罩设计,并且将后跟Max Air简化为内置的Air Sole气垫。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Nike Force 系列篮球鞋回眸(二)


此外,Air Dvst8和The Bomb Force等造型低调却不失硬朗的第二梯队,也在1995年中为Force系列的持续强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随着Flight系列随着Zoom Air科技的诞生而一路高歌猛进,以及Uptempo系列的羽翼渐丰,Force在整个Nike篮球品类矩阵中的地位在悄然间开始发生变化。


在下期栏目中,笔者就将重点为大家讲述,

Force系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是如何在残酷的内部竞争中杀出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