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你的修養還在嗎?

A喂小強


從一歲半開始,我的寶寶漸漸調皮,剛開始搗蛋的時候還覺得小孩子可愛,到後來慢慢發現越玩越調皮,越玩越過分,很多時候確實有到脾氣爆發的邊緣。有時候忍無可忍,動粗的時候也是有的,可是打完孩子就後悔了,我們是孩子的導師啊,為什麼不能正確引導他,非要動手呢。慢慢的自己也在找方法,比如下面的這些問題。

一、比如起床給他把衣服穿好,他又脫掉鑽被窩,如此折騰幾次,換做以前肯定上手啦。

現在我會告訴他,樓下有什麼新奇的東西,我們穿好去看看,類似的方式引導他配合穿衣。

二、以前吃飯的時候他不認真吃,總愛把飯放另一個碗裡或者直接用湯匙澆在餐桌上,甚至地上都有,你訓斥他,他乾脆把碗一扔,飯也是打一地。

現在我學乖了,在我們吃飯前先把他餵飽,等到我們吃飯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玩玩具。

三、以前睡覺他老是在床上蹦噠,冬天又冷,抓到被子裡了又踢被子,各種頑皮,可擔心他凍感冒了。

現在每天睡覺的時候,我會先把燈關掉,然後跟他聊天,講講今天發生的事情,我會拋一些話題讓他自主表達,聊著聊著他就睡著了。

父母是孩子的導師,只要耐心去引導他,孩子也會越來越聽話,家長的修養自然也就回來啦!



翌寶乖乖


說真的,我的耐心也不夠,之前寶寶不懂事,老是摸垃圾桶,我就拍了她的小手,把她整哭了好幾次。後來就後悔了,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不懂事的,所以我們只能哄著她,不能對她發火,畢竟她是不懂對錯,不懂應該不應該。還有一次,我家寶寶連續發高燒好幾天,剛好她媽媽出差了,醫院也去了,醫生開了藥,但是吃完美林就退燒,七八個小時藥效一過就又起燒。一天夜裡,她又起燒了,渾身都發燙,我去個洗手間,正考慮要不要給她吃美林,回來看到她手裡已經拿著美林盒子遞給我:爸爸,爸爸。然後我給她又餵了一次。她才一歲八個月啊!我當時就眼淚打轉了。由於經常帶孩子,手一摸就知道大概溫度多少,發燒不發燒。第二天又帶著去醫院,住院一個周才好。好了,平時寶寶惹你生氣了,你想通了就好了,小孩子都是寶,都愛著點吧!小孩子是上天遺落在你家院子裡的星星,是需要好好呵護的!順便說一下我家寶寶,八個月斷夜奶的時候沒有哭,直接就不喝了,一歲斷奶的時候更是一聲都沒哭。給個🍼奶瓶就喝了。還有平時寶寶比較粘我,不讓我走,但是一說我要去上班,寶寶拉我的手就立馬變成手背推我了。一邊推我走,一邊叫著爸爸。只要說去上班,寶寶從來不會拉著你不讓走。😂

既然生了就要養,要耐心!要把所有的愛都給她!因為父母是她的依賴和全部!多想想自己做孩子的時候,自己犯了錯,你希望你的父母怎樣對待你呢?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美味小森林


我是一枚美業從業者,有自己的店面和團隊,外出學習這是經常的事。面對6歲的孩子,他反而是異常的能理解我。寶寶4個月開始,就跟我遊走在美業,陪著我忙碌,陪著我起早貪黑,陪著我吃苦(擠公交,吃外賣,日曬雨淋)那段日子也沒有覺得有多苦。現在我外出學習,他跟我說:媽媽,你要好好學習,我也會。第一次看我站在講臺上的視頻,他很開心,一直重複的看:媽媽,你好厲害!每次外出回來,都會問我:媽媽,你學習回來了!我的自律性還可以,每天錄視頻,讀書,還有手藝的練習。在家時,孩子只要看我在學習,他也會跟著我一起學習,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2019年,很高興被邀請參加公司年會,小觀眾坐在臺下,聽得比誰都認真。我有上臺表演節目,他比誰都高興,告訴身邊的乾媽:那是我媽媽!那是我媽媽!很遺憾的是,他希望我能拿一個獎盃🏆。他對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沒關係,下次我們再拿獎。我知道,他是想看我站在臺上,拿獎的時刻。我答應了他,下次一定讓他看到。

工作越來越忙,他上學,陪他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只要場合允許我都會帶著他。我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方式,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讓他知道,我也在學習,學習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成為彼此的依靠和驕傲。


我的名字卿翠


可以說我的脾氣在有了孩子之後,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我是一個很愛哭的人,由於完美主義的傾向,總是能看到超過我負荷的不滿意和不夠好。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我逐漸的接受了很多不完美。首先是從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開始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身長59公分,醫生說肯定是一個大高個兒,結果到了10歲,也只是一箇中等偏矮的身高。我和先生讀書都很好,學習從來不是問題,可是兒子學習寫字的時候,很多字寫出來都是爬著的,天才是無望了,可別是個小傻子啊!逐漸的,很多很多次的證明我們的孩子並不是我們的升級版,可能有些地方還不如我們,那種帶著孩子寫作業能氣出毛病的體驗我是有過的,尤其是奧數作業(還好奧數只學了兩年)。可是我的媽媽批評過我幾次,說那只是個孩子,你為什麼用你們三四十的人的能力去要求他?之後我恍然大悟,是啊,為什麼不想想他健康正常的那一面,而是總想要一個天才寶寶?


問學英倫


我也是一個15歲孩子的爸爸,從爸爸這個角度分享一下這個話題

其實每個家長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教養、有素質將來能夠長大成人,少讓我們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嚴於利己、家長我說的話孩子一遍就記住,然後不再去犯同樣的錯誤,可以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很骨感。

我有幾個同事,剛開始做爸爸的時候很興奮,這幾年很鬱悶,在一起聚會三句話肯定提到自己的孩子,說孩子怎麼怎麼不聽話,被氣急了吼兩句孩子,他還威脅離家出走,美其名曰青春期,一直再問我有沒啥好辦法給支支招。做為企業的帶頭人他們本身的素養就很高,為什麼到了自己孩子那裡就變得成為了另一個人了呢,其實我感覺這和孩子從小的教育有關,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的好習慣絕對是從小就需要養成的,我們也千萬別停留在我們小時候的那種長大方式,對孩子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素質教育,父母是孩子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導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去學,從小抓起!真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面對孩子那我們就更得注意的自己的素養,要變換溝通方式,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需要我們耐心引導提高他們的認知,我相信你的孩子也一定是最棒的!


呂彥波餐飲人


女兒上一年級現在在家上網課,我近兩個月來一直陪伴在她身邊。耐心早已不復存在了,苦惱糾結每天都再重複。其實我知道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就像是種了魔咒一樣“不學習母慈子孝,一學習雞飛狗跳。”我一直在找原因希望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局面,但是發現問題真的不再一個人身上,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必須全家及參與並配合,尤其是父母,因為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折射的我們自身的問題。


正義聯盟成員國


大家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導師。

孩子的性格還有習慣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這是一定的。

如果你從小培養孩子養成一個喜歡練習毛筆字的愛好,那麼,他在書法上一定超越了很多同齡的孩子。

如果你從小培養孩子養成一個愛好讀書的習慣,那麼,他在文學上一定超越了很多同齡的孩子。

反之,這個結果一定可想而知。

如果你埋怨孩子學習不好,埋怨孩子貪玩,埋怨孩子沉迷網遊等,請你先反思一下,孩子為何會這樣?當孩子有出現不好的行為的時候,你是如何教育的?





初聞風花又見雪月


#面對孩子,你的修養還在麼#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孩子,媽媽不是脾氣差,而是媽媽太累了!”在現在這個文明的社會,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理論上都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愛的教育,不打罵孩子,鼓勵式教育,正面管教……等等這些關鍵詞,隨便一個育兒的文章都會出現,但就像女孩子口口聲聲說要減肥要變美一樣,她很慢控制自己不喝奶茶,不吃零食,不睡懶覺……這就是自控力的問題,而自控力可以和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來抗衡——我們來看一下兇孩子,我們會付出什麼代價。

1.性格膽小,自卑。孩子都喜歡自由自在的成長,而孩子的性格是後天養成的,有的孩子本來就比較內向,再經常被家長兇,時間長了,孩子會更加膽小,自卑,更不願意與別人交往。

2.性格暴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些問題,也會體現在孩子身上。經常對孩子兇,沒事就發脾氣,孩子每天耳融目染,雖然孩子小的時候特別討厭這種做法,但是長大之後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也會容易暴躁。

3.沒有主見,習慣看別人臉色。經常兇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容易沒有主見,什麼都聽父母的,這樣的孩子也容易敏感,總是看別人的臉色,在以後得學習生活中,總是不敢表現自己,膽怯,沒有自信。

4.叛逆。家長經常兇孩子,經常違背孩子的意願,時間長了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只要是家長說的話,不管對錯,都一概不聽。尤其對於進去青春期本來就比較叛逆的孩子,會更加嚴重。

我們對於情緒修養的不良管理對孩子來說都是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我們付出生命 時間 精力和愛才得到的孩子,請好好珍惜呵護他們!學做一個佛系的家長,做好自己,你的孩子不會差[微笑]








啟華空間


哈,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面對小孩製造的各種事故和鬧心,還有各種各樣的不聽話不配合,我想作為家長很多時候都是不淡定的。就說昨天半夜吧,三點多睡得正沉的時候,水災了,五歲的神獸拉了一床超大型的尿,睡眼惺忪地給他換衣褲,吹床單,吹被子,另一隻神獸被吵醒不斷嚷著“哥哥尿床了”,半夜來場這樣的事故,想著天亮還要洗床單洗被單,心情啊,明知不是他的錯,還是發了脾氣[黑線]。日常中,各種考驗修養的事太多了——時不時在床上蹦,叫到第二十次不準跳的時候,一個掉了下來哇哇哭;偷偷爬上飯桌,把玩具扔到湯裡;十幾度的天氣穿件單衣威逼利誘就是不肯穿多件衣服;要零食,爭玩具……只要有小孩的都知道,修養這東西,在小孩子面前真的是拿不出來,當然啦,並非只有抓狂,他們帶給父母的更多是快樂和滿足,只要不出么蛾子,大多時候是其樂融融的[大笑]。隨著小孩慢慢長大,修養也會越來越常在的,畢竟他們會慢慢知道修養這個詞,他們會有,我們也得有[大笑]。


霖檸十二


修養會被一點一點抹滅,有點耐心去嘗試再做一次。

1、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有了選擇權,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即使他不想做你正要他做的事情,只因為你給了選擇,他只好勉強選擇一種了。比如:“你是去洗澡還是去睡覺?”

2、找尋其他出路。當孩子正想做的一件事情會引起麻煩時,不要直接說不可以,給他提另一個建議,一個足以讓他去做另一件事的理由,就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了。

3、聽聽孩子的心裡話。當你氣極的時候,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可以發現孩子是情有可原的。

4、和孩子講道理。教育如果融入實際的情景中,效果可能會更好。有些道理可能你平時一直在對孩子說,但是,在具體發生某件事的時候,和孩子再說一遍道理,可能孩子更聽得進,記得住。

5、給孩子嚐嚐苦頭。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體驗一下自己行為造成的惡果,可能孩子更容易明白自己錯了。比如,孩子不肯吃飯,那就別勉強他,收拾碗筷去吧,孩子自會有餓的時候。那時,你再告訴他:“是你自己不要吃的,我們都已經吃好了。”餓他一陣子,再給他吃飯,他就能記住教訓了。

6、幽默一下。幽默既能讓自己不生氣,又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情緒。比如,孩子不肯洗手,你可以說:“我們來試試看,你給我洗,我給你洗,看看誰洗得好。”

7、協商討論。和孩子談談條件,各退一步,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玩積木不肯睡覺,你可以和他商量,再搭三座城堡我們就上床,一般孩子是能夠接受的。

8、稍稍讓步。讓步的方法只能偶爾為之。比如孩子想睡覺不肯刷牙,可以稍作通融,“今天你這麼累就不刷了,明天可一定要刷的噢。”

9、離開現場。極度憤怒時,是無法理智處理問題的。此時,離開現場,轉移情緒,做做其他事情,暫時不去想剛才的事情。等平靜以後再處理。

10、修正你的願望。怒,都是因為對孩子期望太高的緣故。試著想想,孩子還小呢,這些錯誤都是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苛求了,問題就不那麼嚴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