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動手打人的小孩,怎麼教呢?

一肚子米共


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一味地強調不能動手這個動作,很多時候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的腦子裡會因為你的反覆強調更加強化“動手”這件事。

小孩子動手肯定都有原因,沒有無緣無故的打人,大人應該更多的關注背後的原因。

如果孩子是因為想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他不知道怎麼溝通這件事情所以動手,你可以告訴他用語言去詢問我想和你一起玩這件事情;

或者孩子是因為想要表達情緒但是卻沒有方法動手,家長可以嘗試引導他用需要表達情緒和解決問題,比如可以說“我生氣了!”;

甚至家長可以關注一下孩子的生活環境裡,是不是有喜歡動手打人的大人和小孩,成長階段的孩子模仿性都是非常強的,身邊人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他模仿的對象。家長也需要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

總而言之,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只是表面現象,作為家長,我們更多的時候應該關注的是引發孩子這些行為的內心情緒是怎麼樣的?並及時的開通疏導,給出正向的引導示範,避免孩子因為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而走向極端行為,傷人傷己


普媽二娃


這個問題分幾種:一種是1-3歲階段的孩子愛打人,一種是超過5歲的孩子愛打人。
他們的本質區別在於有個是無意為之,一個是有意為之!

先說第一個情況吧,我兒子在1-3歲期間就特別愛動手,那時候可頭疼了,出去一不留心他就把別人給打了,我為這事罰也罰了,打也打了,語重心長地也教過了,根本不好使。

後來我知道他是到了一個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需求的階段,他打人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也是想跟別人有進一步的接觸。

他的這種打人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故意傷害的傾向,我認為家長不必太過於緊張這件事,家長越緊張,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更加嚴重,後來我不就不管他了,只是輕描淡寫地跟他說這樣不對,後來我發現他就漸漸不打人了。

當然,從對方的角度來看,自己的孩子被打了,肯定是心裡不爽的。那麼家長在觀察到自己的孩子有大人的傾向之後,但凡他出去玩,就要時刻監督著,一旦孩子和小夥伴靠得近了,就要時刻盯牢,儘量在動手之前把傷害扼殺在搖籃裡。

如果真的打了人家,肯定是要道歉的,並且是讓孩子也道歉,把人家的孩子安撫好,該賠償的時候賠償。讓孩子知道,你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並且是要負責任的。

第二種情況,就是故意而為之了,這種情況,家長必須嚴厲地告知孩子這樣的行為的危害性,並向他們傳達人間真善美。

有一次,我在地鐵上,有個9歲左右的孩子坐在位置上踢人,剛好我站在他的前面,旁邊的爺爺只是看著,也不制止。我一再忍讓,後來我直接跟那個爺爺說:你家的孩子踢人你管不管?你要是不管我可管了。

那個爺爺和孩子面面相覷地看著我,訕訕地停止了無禮的舉動。

你要知道,打人本身就是不對的,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情,你如果不管,自會有人來管,當別人管的時候,就不是“孩子只是鬧著玩”這麼簡單了。

家長有責任和義務去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要成為危害這個社會,危害別人身心健康的人,你可以做一個平庸的人,但是你不能傷害別人。

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一旦你打人了,你是需要受到懲罰的。

我兒子有一次把一個小姑娘給咬了,真咬得挺嚴重的,小女孩一直在哭,她的爸爸在旁邊一直哄都沒有用。整個過程我都帶著兒子一直賠禮道歉,讓孩子跟孩子道歉,給人家父親道歉,並且願意帶孩子去醫院,讓孩子也在旁邊聽媽媽是如何跟人家溝通的。他必須知道他的一個錯誤的行為是很嚴重的,是會讓媽媽感到很難堪的。

我會告訴他,你咬了妹妹,妹妹會非常痛的,媽媽如果咬你一口(真的要咬),問他痛不痛?告訴他別人的感受,並且去體會那種感受,問他你願不願意被別人咬,而且別人很傷心的,那個妹妹的爸爸是很心痛的,就像如果他自己受傷了,媽媽也會很心疼,但是媽媽愛你,就像妹妹的爸爸也愛她一樣,我們都不希望我們身邊的人受傷,而且,媽媽希望下次不要再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整個過程中去傳遞別人的感受,教他如何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並不是靠暴力解決的,而且疑問他做錯事,今天一天的零食取消等等。

總之,家長必須要當做一件嚴肅的事情來對待,孩子也就會謹記在心了。


Z張小飄


孩子因為年幼時沒有得到好的教育已經養成不良動手習慣,家長這時候能做的就是後期挽救,用言行和態度告訴孩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如果孩子搶奪他人的玩具,那家長就可以搶奪回來,除了把玩具還給人家以外,還可以拿走孩子的玩具,並詢問他被奪走玩具的感覺是怎麼樣的?讓他知道,欺負他人的人也會被欺負,動手打人的孩子永遠不會受歡迎。動手打人是孩子的必要成長階段,引導不好後果嚴重甚至會危及自身,希望家長們都能在最初階段及時制止,讓孩子懂得暴力的危害,以後才能擁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張洋l


所謂“打人”,這個行為,多數情況下是孩子的願望受阻,或者遭到忽視,又沒有掌握足夠的與他人交往的技巧,而“情急之下”造成的,並非道德品質問題。是不會正確表達的行為模式。

所謂“愛”打人,是孩子在未得到及時指導的情況下,通過“打人”使願望得到了滿足,成功一次就被強化一次,漸漸養成的行為習慣。

解決方法:

①強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為溝通交流做好準備。

②教孩子一些管理情緒的技巧。大腦中負責情緒的區域比負責理智的區域發育的早,所以孩子的情緒會爆發的特別快,因此情緒管理的意識尤為重要。家長儘量先幫助孩子分辨情緒、認識情緒,才談得上管理情緒。

③加強對孩子的關注,及時現場示範。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走,孩子想搶回來,這時家長可以去跟對方小朋友溝通:“這個玩具是我們的,請還給我們。”孩子需要看到成功的結果,不動手,用交流的方式能夠解決問題,孩子才會效仿。家長這種正面示範要經常做,反覆做,切勿只停留在口頭說教。

④家長不使用負面標籤(比如愛打人),而是在孩子行為正確時,必須及時肯定,貼上正面標籤,比如:“你剛才做得很好,你能管好自己。”孩子通過不斷地正面強化,逐漸成長。

此外,為了引導孩子更好的宣洩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平時陪孩子讀一些情商類的繪本,通過故事中的主人公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宣洩情緒,提高孩子情商的同事,更能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阿板


親愛的寶爸寶媽!不知道你的寶貝現在大概在多大的年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出現打人這種行為,分析產生的原因和所要採取的應對措施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先看看3歲以前孩子打人的情況

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也可以說是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但是它並不能預測這個兒童未來的行為,比如早期愛打人的孩子,將來一定很兇殘,暴虐,不要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籤。

這個3歲年齡段的的孩子愛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這原因和應對措施談談自己的看法:

原因1、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有自我的意識了。這個階段媽媽應該是感到高興和憂慮的,高興的是寶寶已經走向社交獨立人生的第一步,憂的是怕這樣打人的小孩子出去惹禍怎麼辦。這個階段特徵就是: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幹,於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應對措施:立規矩。這並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覆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真的他又去打人,那麼一定要剋制自己,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以暴制暴”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原因2:社交能力不好和語言能力差: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語言表達能力差,渴望被別人理解,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 應對策略:引導孩子表達自己想法,這時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禮貌地向小朋友表示,是否能分享,或者請他還回來。家長多關心他的病痛,疲倦,飢餓,儘量替他解決好。

原因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渴望被注意。

由於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情而大發脾氣。沒有及時的受到關注大發脾氣。

  • 應對策略: 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後幫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積木,他要不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準等。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並在以後著意訓練。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就不會去打人了。提高自信。經常注意表揚他好的行為。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這就好了。有句話說的:要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忽視他。

原因4、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後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 應對策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培養他的同理心,讓他想想要是哭的那個人是你,別人在旁邊笑,他是啥感覺。

其他的原因:看電影、電視上有大人的鏡頭,很好玩,於是就模仿。、父母嬌慣。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一些生理因素導致煩躁,比如在餓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況下,大人就比較多。生活變化大,不適應。比如,搬遷、換保姆、上幼兒園等。不知怎麼回事,又不會表達,於是揮動手臂,無目的地亂打。


打人其實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感情。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

如何幫寶寶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能對寶寶的“暴力行為”視而不見。如果寶寶打人了,應立刻抓住打人的那隻手,同時嚴肅、堅定地直視他的眼睛,讓寶寶感到自己錯了,等寶寶情緒平靜後,再和他講道理。

其次不要體罰寶寶。當寶寶打人時,父母千萬不能用打寶寶的方式來懲罰他,最好“冷處理”——把正在哭鬧的寶寶放在一邊,告訴他父母很愛他,但必須等他哭完後再和他說話。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多說,更不要向寶寶過多解釋為什麼。當寶寶情緒激動時,應避免出現越講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況。

第三積極的鼓勵不可少。父母應以積極熱情的方式對寶寶的良好行為給予鼓勵。尤其是那些平時習慣打罵、呵斥、批評寶寶的父母,更應注意自己的態度。鼓勵能夠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使寶寶表現出積極、正面的情感,促進向上發展。父母應對寶寶充滿信心。

第四父母應注意自己的反應。當寶寶在家裡打人時,父母要表現出應有的尊嚴,不能對此一笑了之,甚至開心地享受寶寶發脾氣時別樣的可愛之處,更不應主動逗寶寶發脾氣、打人。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他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時間久了,寶寶明白這種行為不被人接受,自然會有所改變。

最後為寶寶提供非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條件。如果明知寶寶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點與其他寶寶的長處相比;多瞭解寶寶的需要以及獨到之處,從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寶寶;讓寶寶獨立做事情,擔負一定責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經常說“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媽媽為你驕傲”之類的話,以此打開寶寶的心扉,幫助他成長。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愚見,希望能幫到你。


沐雨喬


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不能理解規則是怎麼回事。孩子的規則意識需要家長多次重複才會建立。跟孩子建立規則意識過程中,家長要遵守的原則是“溫和而堅定”。同時,給孩子定的規矩要簡單、明確、具體,並尊重孩子的個性,每一兩週嘗試一條法則,讓孩子有時間去適應,當規則內化成為孩子的習慣,規則意識就慢慢建立起來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乖巧懂事。



美好辰汐的媽媽


當寶寶打人以後,家長對寶寶的“暴力行為”不可以視而不見,家長要很嚴肅的告訴寶寶,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千萬不要向著寶寶微笑,或表揚他,以免誤導寶寶。等寶寶的情緒平靜後,再和他講道理。 其次不要體罰寶寶。當寶寶打人時,家長千萬不能用打的方式來懲罰寶寶,因為寶寶的模仿能力是很強,很多的行為習慣都是模仿大人。如果家長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教育寶寶,不僅不能夠改善寶寶的問題,反而有可能加強寶寶的這個行為。 家長可以用冷淡,傷心,憤怒等表情來影響寶寶。也不要讓寶寶看有暴力行為鏡頭的電影或電視。家長也可以注意利用故事、兒歌及其他形式向寶寶灌輸道理行為標準。使寶寶慢慢知道,什麼叫好,什麼叫不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如果寶寶打人的毛病通過教育一時還難以改正,還可以採取短時間地剝奪其遊戲權利或將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暫時沒收的方法,使寶寶認識到打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歡,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們才樂意和他玩,以幫助他改正缺點。 另外,對於寶寶行為轉變過程中的進步,家長都應及時給予鼓勵,使寶寶明白打人不是好寶寶,大家都不喜歡,有錯就改大家才喜歡。按照以上的方法堅持做一段時間,相信寶寶的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好習慣養成日記


小孩子動手打人或者罵人,一定要教育。一定要給小孩兒從小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小的時候,如果長大了你就教育不了他啦。怎麼教育還是你給他說你把人打傷了,是不是要賠錢呀?錢從哪裡來呀?然後給他說打傷了還會坐牢的,在在監獄裡怎麼怎麼樣。小孩子。就要先嚇唬他一下,他就老實了。就像80後90後,從小爸爸媽媽就給我們說晚上不要出去,小心有鬼。所以所以我們在青春期晚上都不敢出去,你看現在的00後晚上什麼都不怕都敢出來,但是危險還是有的。等他到了懂事的時候他就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小時候騙他?這都是善意的謊言。


我愛荷包蛋


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當他打人時,你就打他,並且讓他嘗試到疼痛的感覺。

這樣,他才明白打了別人,別人也一樣會很疼的,同時也讓他明白,他打別人,別人也是可以還手打他的,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會揍他,他就知道不能再這麼幹了,也就是說打人這件事會為自己付出代價的。

當他明白了這個簡單的道理後,一般就會改變的。

家長平時要教導他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通過好好溝通來解決的,打人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好多小孩子,若他打人不好好教育,他會變得有恃無恐,隨年齡增長,總有一天社會會讓他為此買單的,熊孩子就是這樣造出來的。



布衣茶人


你好,我是洛城曉丹,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小孩子打人肯定是不對的,要問一下打人的經過,不要一味的責罵孩子,通過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做一個有禮貌友善人,同時家庭要溫暖,多關心孩子,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1146284e708479fa84fd031835f7c4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