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很多牆壁上都能看到“泰山石敢當”的石頭?有什麼歷史淵源?

小劉解讀


前言

這個問題還是很有意思的,對於“泰山石敢當”的文化淵源還是非常有“講頭”的,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會出現“泰山石敢當”的石刻,這樣說明這樣一個習俗,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確是這樣的,它是我們國內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在這裡不孬就把“泰山石敢當”這一傳統習俗,結合自己所知道的,並通過自己的理解分享給大家,歡迎各位小夥伴批評指正,留言、私信以及各種方式都可以哦。



“泰山石敢當”的歷史文化起源

筆者個人觀點,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泰山石敢當”這一習俗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原始階段

在原始階段,這時候也是這一習俗的“萌芽期”,並沒有出現“泰山石敢當”這一概念,只是人們是出於對“石神”崇拜,例如:“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女媧留下了“補天石”。人們會認為石頭是具有“神力”的,至今對“泰山石敢當”流傳最為廣泛的傳說是:黃帝與蚩尤大戰,蚩尤法力強大,就連玉石都能摧毀,黃帝也沒有辦法對付他。蚩尤本人非常殘暴還很囂張,有一次站在泰山之上,自問“天下誰敢當”,結果被女媧知道了,用神石懲罰了他,神石上便刻著“泰山石,敢當”,於是蚩尤大敗,黃帝便通過到處在石頭上刻“泰山石敢當”這樣的方式,逼退了蚩尤,後來把他囚禁於北極,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當然這樣的傳說,可信度不高。不過可以說明是,“泰山石敢當”的起源於人們在原始社會對石頭的崇拜是密不可分的。



形成階段

這一階段屬於漢唐時期,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風水學已經出現了,“石敢當”也就被作為鎮宅的一種象徵,人們賦予了它可以趨吉避凶的作用。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階段,人們對於“石敢當”的理解並沒有出現“擬人化”,只是認為刻有“石敢當”的石頭具有某種神奇力量,它會出現在石碑上、建宅子時所用的石頭上,甚至還有可能被埋在了土裡。它的功能出現了多樣化,也從單純的宗教崇拜,轉變為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成熟階段

這一階段開始於五代時期,明初也有一定的發展,在這段時期,“石敢當”的概念與民間的文化進一步結合,出現了“擬人化”的形象,主要有兩個“石將軍”和“石大夫”。“石將軍”來源於五代的一位將軍——石敢,這個人在史書中也是有明確記載的。人們把這兩個概念相互融合,讓“石敢當”有了類似於“門神”的形象,也更加符合了人們需要“石敢當”具有鎮宅作用的這樣一種心理需求。“石大夫”出現於明朝,“泰山石敢當”被人們賦予了一個神醫的形象,認為它可以包治百病,讓家裡人遠離疾病困擾,甚至還出現過供奉“石大夫”的廟宇,這可以印證人們對“石大夫”形象的崇拜 。

之後,“石敢當”進一步與泰山文化結合,完全成型為“泰山石敢當”,也逐步傳播於全國各地,臺灣地區都有“泰山石敢當”的石刻。



筆者的話

“泰山石敢當”作為我們的傳統習俗,是需要我們保護與傳承的。它已經不再是簡單地封建迷信,而是具有民族認同感的文化象徵。它所包含的文化價值也是巨大的,例如:以石敢當為題材的電視劇《石敢當》。當然,它也是對於我們完成祖國統一的重要歷史依據。我們應該去主動的學習、繼承、保護“泰山石敢當”這一傳統習俗。

點擊關注【讀書不孬】書也是一道下飯菜。 【讀書不孬】一個剛剛起步的文化領域創作者,堅持分享每一部有品質的作品,希望和小夥伴們共同創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頭條號。 關注我,不孬帶你讀出自我。

讀書不孬


人間有妖,一哥們兒四處降妖,但忙不過來啊,就找了塊泰山石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讓鄉親都貼在自己大門口,讓妖魔不敢入內。

所以說,也不知道誰忽悠,好些人問我,把石敢當擺屋裡,也不知道誰傳的,這玩意不能擺屋裡。

寡人賣這石頭這個好幾年了,聽哥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傳統的東西,要悟其精髓,不要拘泥於其形式。

泰山石嗎,文化底蘊。如果千年前都在黃山封禪,如果長江流域先孕育出國家,說不定,現在鎮宅辟邪的是黃山石,華山石。

我是賣這個的,這些話,就說這一遍啊,再問不承認了。


泰山石旁平湖側


相傳,泰安南邊五六十里地,有個大汶口鎮。鎮裡有戶張姓人家,張家的女兒年方二八,長得自然是脫俗漂亮。可近來每到太陽壓山的時候,就從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氣,刮開她的門,上她屋裡去。這樣天長日久呢,女孩就面黃肌瘦,很虛弱。找了許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們說,這是妖氣纏身,光吃藥是治不好的。

張家老人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很勇敢,就備上毛驢去請他。

石敢當一聽,他就去了。他交待下人:"準備十二個童男,十二個童女。男的一人一個鼓,女的一人一面鑼。再就是準備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燈捻,準備一口鍋,一把椅子,只管把東西準備齊了。"

這樣天色一黑,他就用燈芯子把香油點著了。他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這樣雖然點著燈,遠處也看不見燈光。

一會兒,從東南方向來了一陣妖風,看著風就過來了。石敢當用腳一踢,踢翻了鍋,燈光一亮,十二個童男童女就一齊敲鑼打鼓,妖怪一進屋,看見燈光一亮,就閃出屋,朝南方跑了,上了福建。然而福建有的農戶又被妖風纏住了身體。怎麼辦呢?人家就打聽,後來,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治妖,就把他請去了。他又用這個辦法,妖怪一看又跑了,就上了東北。東北又有個姑娘得了這個病,又來請石敢當。他想:"我拿他一回兒,他就跑得很遠,山南海北這麼大地方,我也跑不過來。這樣吧,泰山石頭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氣,你就把它放在誰家的牆上,那妖就跑了。"以後就傳開了,說妖怪怕泰山石敢當,只要你找塊石頭或磚頭,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當",妖怪就不敢來了,所以現在蓋房子、壘牆的時候,總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當"幾個字壘在牆上,就可以避邪。


阿華286043146


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也不是隨便按在牆上的,那是有講究的。這主要是和我國古老的“風水學”有關,風水學認為:【路衝】會影響到家人的平安,需要擋住以辟邪。據說泰山石有靈氣足以擋之,而有的地方離泰山遠無法得到泰山石,於是就在本地的石頭上刻下“泰山石敢當”的字樣,有同樣的辟邪功效。


用戶周易人生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注:“衛有石蠟、石買、石惡,鄭有石制,皆為石氏;周有石速,齊有石之紛如,其後以命族。敢當,所向無敵也。”顏氏認為,石是姓,敢當為所向無敵意。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石敢當”條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顏氏注,完全同意顏氏的說法。顏師古對石敢當的解釋是難以令人滿意的。我們知道,《急就章》是當時的兒童啟蒙識字書,若據顏注,石敢當就是姓石的那個人所向無敵,除非姓石的那個人當時名聲很大,否則兒童很難接受其說,教書先生也很難講解清楚。我們遍查古籍,目前還沒有找到一位漢代以前的名聲很大的無敵英雄石某某,近現代學者鄧爾雅指出。石敢當一語。出《急就章》,本無其人,後人特就文意石敢當以為喻而已。”(《民俗》41-42期合刊)宗力。劉群二同志亦認為:“西漢史游《急就章》有句雲: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注以為石乃姓氏,敢當為所向無敵。說者謂石敢當碑即取所向無敵之文。以鎮,此說稍差強人意,然猶未盡。古語中此類語彙甚多,何故專取於此(《中國民間諸神》)

另一種說法是:認為石敢當是五代漢時的勇士。明人陳斷儒的《群碎錄》雲:“五代漢劉智遠時,有勇士名石敢當,其慕古人名以自表見耶?仰即其人與?”楊信民的《姓源珠璣》亦講“五代劉智遠為晉祖押衙,潞王從珂反,愍帝出奔,遇於衛州。智遠遣力士石敢當袖鐵槌侍。晉祖與愍帝議事,智遠擁入,石敢當格鬥而死,智遠盡殺帝左右,因燒傳國璽。石敢當生平逢凶化吉,禦侮防危。故後人凡橋路衝要之處,必以石刻其志,書其姓字,以捍居民”。

有人認為石敢當之石碣(碑)與五代勇士石敢無關,理由有二:

正在加載泰山石敢當

(一)遍查舊、新《五代史》,有名石敢而無名石敢當者,亦沒有把勇士石敢尊為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據《舊五代史·高祖本記上》記載:“應順舍,晉高祖鎮常山。唐明宗召赴闕,會閔帝出奔,與晉高祖相遇於途,逐俱入衛州,泊於郵舍。閔帝左右謀害晉高祖,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鐵槌立於晉高祖後。乃有變,敢擁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門,敢尋死焉。帝率眾盡殺閔帝左右,逐免晉高祖於難。”再據《新五代史·漢本紀要第十》記載:“潞王從珂反,愍帝出奔,高祖自鎮州朝京師,遇愍帝於衛州,止傳舍,知遠遣勇士石敢袖鐵槌侍高祖以虞變。高祖與愍帝議事未決,左右欲兵之,知遠擁祖入室,敢於左右格鬥而死,知遠即率兵盡殺愍帝左右,留帝傳舍而去。”舊、新《五代史》記載雖然文字上稍有出入,但勇士系石敢而非石敢當則是一致的。

(二)石敢當在西漢史游的《急就章》中已見到,莆田縣曾出土唐大曆五年的“石敢當”石銘,據此,石敢當早於五代之勇士石敢明矣。清代學者翟灝在《通俗編》裡也曾明確指出石敢當與五代之石敢無關:“據《五代史》,劉知遠為晉押衙,高祖遇唐愍帝於傳舍,知遠使勇士石敢袖錘侍高祖以虞變,謂植石所鐫取此,即大曆有鐫之者,斷知此說非矣。”

(三)把“泰山石敢當”說成是“大夫”(即醫生)。《茶香室叢鈔》卷十記載:“國朝王漁洋山人王世禎)《夫於亭雜錄》雲:齊魯之俗,多於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當’五字,雲能暮夜至人家醫病。北人謂醫士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此五字南中有之,而無醫病之說,亦無大夫之稱。”單就這段文意即知,泰山石敢當為大夫的說法流傳並不廣,僅止於北方,而南中皆無。北方何以流傳泰山石敢當為大夫之說,考其淵源,是流傳已久的石敢當可降妖鎮邪的演繹。在流傳泰山石敢當可以治病時,恐怕已沒有人考究其是人是神還是什麼東西,不然,何以講“能暮夜至人家醫病”而不講白晝亦能入人家行醫?

正在加載泰山石敢當

據查閱文獻資料及在泰安市境內的調查可知,凡刻(書)“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之類者,多用石質材料,而用其它材料者較為少見。1988年,在肥城縣發現12處刻(書)“泰山石敢當”或“泰山石鎮宅”者,除兩處新房子是書寫在牆壁上的以外,其它10處均是刻之於石的。立(砌)石刻“石敢當”之類語言的基本作用是什麼呢?諸如莆田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石銘雲:“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是也。其它作用都是這種基本作用的引申或演義。“石敢當”三字中有“石”字,石敢當刻於石上,其作用是厭殃鎮邪,從其深層內涵上考察恐不無內在聯繫。汪宗衍先生《石敢當》一文中謂:“《淮南·萬畢術》雲,‘丸石於宅四隅,則鬼無能殃也’,庚信《小園賦》,‘鎮宅以埋石’。吳兆宜注《荊楚歲時記》:‘十二月暮日掘宅角,各埋一大石,為鎮宅。”(《民俗》86-89期合刊)。王成竹先生認為,這很可能是石敢當的由來。同時王先生又指出:“就石敢當三字字義講,蓋即石可當其衝也。故鎮於廬舍,牆隅街衢巷門前直衝之處也。”(《中國民間諸神》)宗力,劉群二同志認為王成竹的見解“頗有道理”,並進一步指出:“宋慶曆中所發現之唐代石銘(指莆田石銘),非如後代小石碑,而是埋於宅基下,與上引鎮宅之石頗相類。實際上,此即古代靈物崇拜之遺俗,以石為靈物,賦予辟邪鎮鬼之神力埋於宅下,後又借用“石敢當”句,以壯聲威。即如近代簡化為小石碑,小石人,實亦視為辟邪之靈物耳。”(《中國民間諸神》)宗力、劉群認為石敢當是“古代靈物崇拜之遺俗”,極有見地,稍感不足的是沒有展開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