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外國人那麼喜歡蘇軾大詩人,有哪些點是很值得後人學習的?

呼啦啦瑪塔塔


蘇軾他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全才,它代表的一種現象是少年英豪,他從少年的時候就顯現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稟賦,更何況他有家庭的渲染與薰陶,使得他成為文學史上的一位具有偉大的里程碑意義的詞人,他開創了豪放詞,我們今天無論從他的“老夫聊發少年狂”還是“應似飛鴻踏雪泥”當中都可以讀出來,他的一種對人生的豁達與樂觀。

這些都源於他對佛教,儒教,道教的深刻感慨與自身體悟,這些呢我們也可以從《赤壁賦》當中找到依據,這也可以體現他對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以及自身經歷的一個深刻把握,也發表了自己對哲學,對人生觀的一種深刻見解

除此之外,眾所周知,他還是一個美食家,他自己所創制的菜然可以達數十種,諸如東坡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菜。

另外,他在政治上也別有建樹,對王安石變法,他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但是並不是全盤否定,這一點呢,我們可以在王安石死後,司馬光主政期間。我們可以看出蘇軾對司馬光全本福鼎王安石變法的行為是非常厭惡,非常不滿意的。但也正是由於此,司馬光又將它再次貶謫,最後病死海南島


雨落幽燕90


作為有宋一代詩書畫文俱佳的一流才子文人,蘇軾是個難得的全才。開創豪放詞派,一改宋詞婉約媚態,筆力扛鼎,雄姿勃發,境界高雅雄渾,如長江大河。

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影響深遠。

蘇軾詩詞:經典流傳,寫盡人生百態

蘇軾是一位詩人,詞人,大書法家,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哲人。

他的許多詩句,包含著人生的哲理,

讀來,讓人撫掌嘆息,回味不絕。

十句蘇軾經典詩詞。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蘇軾《西江月》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

當我們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肯定也像蘇軾這樣感慨過,不論是對時光,還是對人生。其實,在感慨之外,好好生活,努力過好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浣溪沙》

人間最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呀。

蘇軾與友人登山,途中,只得食用清茶和野菜,可即使是這樣,蘇軾仍然感慨:這個世界上最有滋味的還是簡單的歡愉呀。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唯有靜,才會長久,唯有簡單,才能永恆。平淡、閒適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歌頭》

越長大,我們越會明白蘇軾這一句的經典。人生,就是悲歡離合組成的。當我們越來越成長時,明白這一句,更理解這一句。

坦然面對人生的離別,淡然面對生命的悲歡,這是人生常態。惟有這樣,我們才會成長。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蘇軾與弟弟蘇轍七年未見,這一年中秋,他格外想念弟弟 ,於是寫下了這首詩。面對分別,他最終明白: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怎麼破解這一難題呢?蘇軾說:希望我們都好好活著,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如果無法相聚,如果無法長在一起,那麼,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好好的活著,這樣,就很好了。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定風波》

蘇軾這一生,充滿了坎坷,可坎坷過後,依然是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風雨來了,我竹杖芒鞋,輕便勝過馬匹,有什麼可怕的呢?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過平生。

淡看風雨,笑迎坎坷,是蘇軾留給我們最重要的財富。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及時行樂也是蘇軾的人生追求。想那麼多幹什麼呢?我們且就著新火來煮著新茶。人生,詩酒相伴,才對得起這青春年華。

當你有煩惱時,想想蘇軾這一句,當你有疑惑時,學學蘇軾這句話,人生,就是要快樂,其它的,再說吧。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朋友自嶺南歸來,蘇軾想,嶺南蠻荒地,那裡應該不好過吧?可友人答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大受震動。

不論處在怎樣惡劣的環境,只要心裡安定平和,那麼,人生也不會因環境的困苦而困苦。這個世界,從來是心態改變人生,而決非環境操控喜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人生就像是一個旅舍,我也是旅人。

在經歷過人生波折之後,蘇軾發出這樣的感慨。這與我們的人生是多麼的契合。每個人都想找一個終身棲居之所,不論是身體還是靈魂,最後,卻還是發現,沒有這樣的地方,我們只能像一個旅行人,在人生中,不斷地奔波行走。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在世,到這裡、又到那裡,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麼?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

人生的遭遇既為偶然,我們何不順適自然的態度去對待人生呢?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有一天突然感慨: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世人在遭遇了一番之後,都會有蘇軾這樣的感慨:真想就這樣隨波逐流吧,不要想太多了。其實,在人生無助時,放浪於自然之間,徜徉於山水之中,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蜃海樓


蘇軾是我國迄今為止的最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美食家、水利專家、思想家、融儒家道家佛教為一體的偉大文化大家!他命運多舛,職場上屢遭貶謫,但他卻有偉大的人格魅力和正能量在黃州惠州儋州為當地的百姓修水利,疏導河流,建西湖,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在他的一生中在徐州、杭州、惠州建三個西湖,為百姓建醫院,傳播文化,他有“一肚子不合時宜”正是他人格寫照,他幽默、風趣、詼諧、睿智........


Yuhuashi666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全能型文化巨人。幾乎窮盡了生命的可能性,窮盡了中國文化的可能性,抵達了生存的廣度與深度的極限。

以至於,東坡肉,要洋人告訴我們好吃;《水調歌頭·中秋》,要洋腔洋調來唱給我們聽;東坡書畫,要洋人來給我們點評好在哪裡;東坡的文學地位,要洋人來下結論,對蘇東坡感興趣的,有美國人、法國人、日本人、新加坡人……

外國人喜歡蘇東坡,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了一種中國人的“理想的人格”,也是外國人嚮往的人格。



南山雲朵


碰巧最近寫了篇分析蘇軾人生經歷的文,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參考一下

可能我的文比較長,大家也沒就耐心看下去,我在這裡就概括一點講。

喜歡蘇軾,理由有三:

1.雖經坎坷,心中有詩。

面臨困難、打擊、挫折,他心性豁達樂觀,“何妨,一蓑煙雨任平生”。

2.心中有詩,行動化詩。

像他三遭貶謫,黃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艱難,而他,其樂觀與豁達從來不在口頭說說,僅儋州,就是他帶來文明的火種,至今,儋州人民永遠記得他。

3.詩是熱愛,美食是生活。

他不是活在夢裡的詩人,東坡肉,荔枝,讓他充滿著生活氣息,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切換自如,不高高在上,做實事,活成了大寫的人。

我想對於崇尚實用主義的外國人而言,蘇軾無疑是最好的典型人物。而我,既愛他的詩,也愛他的文,仰慕其品性,願追隨其人格。

如果還想多瞭解點蘇軾,不妨看看我的文,肯定會看到不一樣的蘇軾,有點長,需要花費十分鐘吧,靜心讀完。


蕭婧雨讀書筆記


看看外國人為什麼喜歡蘇軾?有哪些值得後人學習?

Peter K.Bol 美國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哈佛大學教師

“在南宋仍然具有影響力的北宋大思想家,有王安石、二程和蘇軾等人。現在很多做思想史的人,不太注意到蘇軾,認為他只是一個文學家,但是,蘇軾在思想上的影響非常大。蘇家(蘇轍)的後代在南宋初年就遷移到了婺州居住。現在我們至少知道婺州有7個為科舉教育而設的私人印書處,在婺州,人們對蘇軾文章的興趣很濃,也大量翻刻素質的著作。現在傳世《精騎集》雖然只有3卷,但其中引用蘇軾闡釋《易經》思想的著作《東坡易傳》的內容,可以說是最具有哲學性的一部分。在當時的婺州,蘇軾的文章不僅為科舉所用,而且也會影響人們的思想。”——講座:《士人社會的形成如何改變地方與國家的關係》

Ronald C.Egan 美國漢學家

“蘇軾經常努力(在詩中)表現世界較為客觀的立場和觀點,一種超越了主觀性的立場,但他同時又保持著一位生動鮮明、富有人情味、令人難忘的抒情詩人形象,蘇詩既承認詩人與世界的情感聯繫,同時又質疑自我的地位。蘇軾的哲理詩通常表現個人在世界的位置,個人經驗的主觀性,世態人生的多樣性,價值觀的多元化,反對極端個人中心主義。”——《蘇軾人生中的言、象、行》

吉川幸次郎 日本漢學家

“宋詩的第一偉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是一個天性自由的人,他能自由地發揮他那博大才能的各個方面。蘇軾既是書法名家,又是文人畫的創始者之一。他巧於談論,喜歡諧謔。愛所有的人,又為所有的人所愛。他天性豪放,但感覺細膩,喜歡節制。他的詩,從心所欲地表現自己廣博而豐富的才能,不自我限制,在宋詩中,是規模最大的。”——《宋詩概說》


迴歸極樂


在蘇軾的身上,完美地表現了儒家、道家、老莊、釋教一切東西的交融。所以我在許多場合提過,蘇軾在宗教上的領會,其實不是說到達多麼高的境地,而是他發現自己沒有到達多麼高的境地。一切的宗教人物裡都不敢講這一句話,記住蘇軾讀佛經然後寫信給佛印和尚說:最近修煉到八風吹不動,也不貪婪了,也不嫉妒了,也不生氣了,什麼都沒有了。那佛印和尚就原信退回說他放屁,蘇軾氣得半死,跑到金山寺去大罵佛印,佛印就哈哈大笑說: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軾立刻就懂了,自己也哈哈大笑,後來還把他當官的玉帶押在金山寺裡邊作為鎮寺之寶,說我要這些身外之物幹什麼。由於你認為自己修煉得很好,已然八風都吹不動,可人家罵你放屁卻會生氣。所以這個是蘇軾了不得的當地,就是他回來做人了。其實修煉是為了回來做人,不是通知他人我多了不得、通知他人說我沒有那麼了不得,那才是修行。

蘇軾很風趣,你越讀他的列傳越喜歡這個人,由於他處處流露出“我其實做不到”。關於人的留戀,人世的掛念他都放不下,但是他每天又寫文章說我要放下,在這傍邊可以看到他人道中最實在的部分。沒事的時分吃飽飯他就摸他的肚子,肚子很大,然後就問他人,你知道這肚子裡都是什麼嗎?有人講是一肚子文章,都在吹捧他,他就搖頭說不是。後來問朝雲,朝雲說一肚子怨言,他說對了。其實他很知道自己。我覺得知道自己其實是一個大智慧,由於在生命裡我們會作假,我們乃至會塑造出一個假的自我出來,乃至越來越覺得這個假的自我是真的自我。

尤其在修行的進程傍邊,你越讀哲學、越讀宗教的東西,越覺得我領會了,領會今後你越簡單自負,越簡單講話不遜。但是蘇軾的每一次悟道進程都會被破功,他就會哈哈一笑,他覺得真好,破功了,由於破功你反而輕鬆了,你不必擔負我是悟道者的那種尊嚴。我想這是蘇軾最了不得的當地。

在《蝶戀花》的後面一段傍邊,可以看到蘇軾最充沛的悟道進程,就是“牆裡鞦韆牆外道”,牆裡與牆外有什麼關係?本來是毫無關係的,我一向覺得這一道牆變成好風趣的一個標誌,“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的時分,其實你動心了,所以你就想要跳過這個牆,但是你想跳過這個牆的時分,“笑漸不聞聲漸渺”,你一切留戀的東西其實又消失了,你只好自己訴苦說,我不應該跨越這個尺度,這個牆的尺度不應該跨越。

所以你的煩惱是你自己找的,由於你想跨越這個東西,所以這個時分你遽然發現“牆裡鞦韆牆外道”是個精彩的開端。由於他在講一個牆分隔開兩個不相干的東西,而當我們硬要它們相干的時分,就會有煩惱。所以我們就發現一個廟裡的籤再好,但是要解這個籤,恐怕需求一點領會。我常常覺得在生命的經歷裡邊,你會自嘲自己是一種很開心的事情,其實大部分的煩惱都是沒有辦法自嘲和戲弄自己,僵在那個當地,可以哈哈一笑的時分,就會發現生命其實沒有那麼嚴峻。

蘇軾十九歲脫離家園跟爸爸、弟弟去考試,簡直是得意洋洋,文章寫得那麼好,驚擾朝野,十九歲就得到這樣的名聲。歐陽修認為他是一切考生傍邊最優異的,但是不敢給他第一名,給了他第二名。放榜今後陳述仁宗皇帝,說這是稀世奇才,將來的太平宰相。在得意洋洋的情況下,我們看到這個文人其實一向在損傷他人,只不過他自己不知道。所以我覺得許多人為蘇軾後來的遭遇打抱不平,認為是小人在栽贓他,我倒覺得蘇軾自己應該領會,就是你不知道人會在哪裡被損傷了。

我們一向認為損傷是一種故意的,由於蘇軾不是壞人,他不會故意損傷人,但是我們歷來沒有想到你寫文章這麼簡單,而他人寫文章卻那麼難,你大約已經損傷到他人了。但是蘇軾歷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他後來不太瞭解,為什麼他每一次當官就派一個最欠好的當地給他,所以他就有許多的怨言,這個怨言變成他有一段時間寫文章的根底。


草木有言


外國人喜歡蘇軾,這個恐怕缺乏考證。

如果一定要說有外國人喜歡蘇軾,那我想很可能是從東坡肘子開始的,因為這是一道流傳很廣的菜餚,而且便於在國外的中餐館傳播,在傳播這道菜的時候,順便把蘇軾的全才形象進行了宣傳,進而得到了國外人的瞭解。

事實上,國外對中國名人的瞭解是很少的,尤其是歐美國家,亞洲還稍微好一點,尤其日韓可能知道的人多一點,如果從這個角度說就是蘇軾的書法和詩文產生了影響。




何言汲汲


豪氣一洗儒生酸!多才多藝身軀偉岸;心胸豁達為民典範,不屈不饒成就非凡。一座豐碑,幾人能比肩?後人難以望其項背!千古風流人物,獨領風騷數百年,人傑地靈家眉山。


文學者277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