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漢朝鎮守西域的大將陳湯敢喊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揚我大漢國威,而漢武帝最終將匈奴打回漠北,也讓人們知道了一個彪炳千秋的詞語——漢。漢武帝誠然是一代明君,但朱元璋又何嘗不是千古一帝?

英明果敢如明太祖這樣的開國皇帝,驅逐韃虜,將蒙古勢力趕盡殺絕,剩勇追窮寇,徹底終結了蒙古對中原的威脅,讓漢人重新揚名世界,建立一個盛世王朝。朱元璋的性格,是絕不會容忍蠻夷在自己頭頂作威作福,而且大國的虛榮心,也讓他必須勒令周邊小國——包括日本,來大明朝貢,對大明俯首帖耳,狗一樣地侍奉大明皇帝。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那麼朱元璋為何面對日本的無禮——殺了大明的使臣,如此隨便就放過了呢?還寫下國書,勒令子孫後代都不得攻伐日本,他做出這樣昧著良心的舉動,劉伯溫到底是如何進行勸說,才讓太祖放棄攻伐日本的念頭的?劉伯溫真的罪魁禍首嗎?如果朱元璋對日本一樣採取斬盡殺絕的手段,日本是不是早就被滅了呢?

1368年朱元璋稱帝,此時萬邦來朝,大明國威到達頂峰,而此時的日本卻又窮又弱,進入了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百姓窮得吃土,日本武士在各地軍閥和大名的支持下,在大明四處搶劫,這就是“倭患”問題。這個問題在元朝時期,就深深困擾過元朝,明朝時期,倭寇的數量有增無減,為國家帶來沉重的災難。

在《明太祖實錄》中有多達44次的“倭寇入侵”事件,讓朱元璋大怒,想要滅掉小日本。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而當時朱元璋剛登基,不想大開殺戒,想有一個平靜的外部環境,於是讓使者帶著國書去高麗、安南、日本,讓他們臣服大明,來大明進貢,其他國家看到元朝都被滅了,紛紛表示沒脾氣,支持大明皇帝即位,只有日本嗤之以鼻,懷良親王生性殘暴,他看不慣朱元璋這麼威脅他,就把來使斬殺了。

朱元璋大怒,盛怒之下決定出兵日本,將它夷為平地,此時劉伯溫制止了他,說了一番大約是天下初定,陛下不易大肆用兵,還是再派人“震懾”一下吧。於是朱元璋又派了幾個使者去日本遞交國書。

懷良親王也覺得自己有些過分了,畢竟他的羽翼不豐,真打起來也怕胳膊擰不過大腿,更重要的是,作為戰國勢力比較弱的一方,他需要拉攏朱元璋,對付北朝幕府勢力。所以他積極招待了朱元璋的使臣,還表示願意稱臣,並且讓僧人祖來帶著貢品來大明。朱元璋十分高興,以為日本屈服了,他把祖來當貴賓招待,好吃好喝伺候了一個多月,最終派八位高僧送祖來回國。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但是頗有城府的祖來留下三封書信,目的是讓朱元璋放棄攻打日本,他提到了攻打日本的三個困難——後人說,這些都是劉伯溫說的,到底是誰說的呢?我們先來看祖來說了什麼?

第一,明朝的軍事實力雖然比元朝高,但元朝在日本敗得那麼慘,說明水軍不行,就算明朝對海戰駕馭比元朝厲害,但勞師襲遠,不一定比日本強。

第二,福建等地擅長水戰,都未能完全消滅倭寇,可見明朝也不是能隨隨便便可以打贏日本的,何況元朝當時因為突然刮黑風,船都翻了,元軍全軍覆沒,所謂上天風雲變化莫測,遠征困難確實很多。

第三,日本資源匱乏,就算打下來,您也用不著,蠻荒之地罷了,何必做無謂的犧牲?

朱元璋起初大怒,仔細想想,祖來說得有道理,就放棄了出兵日本的想法。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後來朱元璋還把日本列入永不攻打的十五國之一,把它寫入《皇明祖訓》中,斷送了滅掉日本的可能性,也是十分可惜的,話又說回來,老朱要是知道日本以後對他後代子孫採取滅絕政策,當時說什麼也會滅了它,可日本當時又窮又弱,老朱也不知道日本後來會這麼強大,這麼壞,劉伯溫自稱算無遺策,就算他沒有強行讓朱元璋放棄攻打日本,他在預測事情上,也是有過的。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不過劉伯溫在攻打日本一事上,也有一些諫言的,他說:“日本地狹民多,而且有大海的天險據守,貿然攻打會讓明朝損失重大,並且日本資源匱乏,人民缺乏教化,就算我們打下來,也用不著他們,也奴役不著日本的子民。而倭寇呢,也就是來掠奪一些資源,成不了大氣候。”劉伯溫認為,元朝那麼強悍都被日本“神風”滅了,這國家邪乎啊,明朝最好不要去送死了。其實,日本至今還感謝“神風”事件,認為自己是有神明庇佑的。所以,朱元璋最終放棄攻打日本,很難說沒有劉伯溫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