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单革命》让复杂工作变简单

用《清单革命》让复杂工作变简单

一本外科医生写的一本书,叫做《清单革命》,书的内容并不新鲜,也就是以前工业上一直贯穿的标准化。只是由于近几年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兴起,新事物层次不穷,人们更愿意去做一些创新性的事情,反而忽略了清单这种工作方法的价值。

作者认为,所谓的创新,其实没那么天外飞仙,也不是靠灵感,情怀或者勤奋,本质是靠你对一件事情或方法的反复推演和严格执行。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里分享三个小例子:

第一个例子,从抢救一个溺水的孩子入手。那位小孩溺水半小时后,心跳停止,抢救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用各种机械、药物,最后救活了。其实,两小时是一个严格的线,两小时后就没救了。

这个例子说明,医学已经不是一个简单根据医生经验就能完成的一项工作。各种环境当中,有几百项的要素,每一个要素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病人死掉。

比如ICU病房内的178项护理里,只要有1%的失误率,每天就有几十万人因此而死掉。看起来已经做到最好了,但依然有很大的风险。

第二个例子,说旧金山有人被捅伤了,救了半天,差点死掉,后来发现抢救前忘了问一个问题,就是他到底是被什么捅伤的。没有人想到旧金山会有一个疯子模拟成老兵,拿把刺刀把他捅了。

正因为忘了问,整个医疗方案都有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差一点病人就死了。所以,手术团队是不是有工作清单,是不是有团队严格按照清单行事,会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

第三个例子,说这本书的作者,曾经做一个肾上腺切除手术,一不小心把病人的腹腔大静脉弄破了,心脏很快就停止了跳动。他就把病人的胸腔打开,握着病人的心脏,三秒钟按一下,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量的失血,感觉整个心脏都在缩小,很恐怖。

尽管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手术,但他的团队准备清单时,问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说可能是失血。所以当时提前准备了大量血液。虽然失血过多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后来这个病人还是输了三倍的血液。这个人最后瞎了一只眼睛,因为失血太厉害。

如果没有当时的清单,这个人肯定就挂了。失血过多属于小概率发生事件,经常容易被医生疏忽。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是两种: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

无知之错是指这个事情,的确不懂,但犯错了。这种情况,大多数时候都能理解。其实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反而是无能之错犯的更多,都不是无知,而是根本不应该犯的错误。


用《清单革命》让复杂工作变简单

比如,医生手术后,病人死亡率非常高,关键原因在哪呢?原因就在于医生只要手术之前严格洗手,感染率立刻就降下来了。

现在,我们出现了大量的无能之错。核心是什么呢?现在系统的复杂已经到了仅靠责任心和经验,很难避免出错的阶段。医院治疗绝不是一个靠医生想出一个诊疗的方法就够了。每一次手术都有上百个步骤,中间错一点点,病人可能就挂了。

所以,我们都需要一个清单!

在二战期间啊,美国波音公司研制了一款非常牛的轰炸机。这个轰炸机用了很多新技术,各项指标都非常好,准备试飞。结果飞机刚飞起来,就掉下去了,而且飞行员是美国非常出色的王牌飞行员。

五个技术人员,死了两个,包括那位王牌飞行员。军方一看,试飞就挂了,怎么能用?

很多航空专家就开始分析,既然性能这么好,为什么不能飞呢?

后来开始整理一个非常重要的航空业清单,才发现飞机坠毁的原因在于:有一个最简单的操作,飞行员忘记做了。

这件事之后,波音公司就开始研究,怎么能让飞行员减少出错?于是就做了一个起飞清单。类似一两页纸,飞行员就对着这个清单,一个一个检查,每次都要确认。

有了清单之后,这架飞机就再没有出过这种低级错误,并且在二战中立了汗马功劳。

清单在航空业里是贯彻的非常非常彻底的。他们有一个最简单的清单指引,机组人员分别干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整套的方法。空姐和机长经常是混搭的,有时候在一起,有时候不在。他们不像长期的同事关系。有时候甚至相互都不认识,但只要有一个严格的清单,对着工作清单做一遍,就不会有问题。

航空业的稳定运行本质都是一张清单的胜利。其实,航空业在清单这一点上是非常非常牛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飞机的安全性远远高于其他交通工具。

尽管有的人并不喜欢清单,比如本能排斥,觉得这东西太枯燥了,没什么意思,就喜欢创作性的工作。或者由于自己太有经验,老容易忽略一些步骤,总是看一眼就完了。

但是,清单仍然是最有效的经验传承,也是团队快速协作的基础。哪怕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哪怕很多语言和文化都不一致,但只要严格按照清单执行,结果就能保证。

简单来讲,清单就是把干好一件事情的原则和关键点都写下来,保证曾经成功过的方法和结果能够复制。

像比如说,很多老板或者管理者,对自己下属的能力,往往只限于印象,嗯,这个小王不错,那个小李还行,至于不错在哪里、还行在哪里,不清楚,同样的,对某个不怎么样的下属的印象就是一个笼统的不行,也不知道他哪里不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列一张“最出色员工”的行为清单,就是用一个很简单的清单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列一张清单,看看那些最出色员工的业绩都由什么要素构成。注意不要不假思索地忽略那些你认为没有意义的行为。就像一幅画的构图,画中花瓶里那些漂亮的花和空白的地方,是同样重要的。所以,从你重视和不重视的要素当中,你都可以学到很多。

用《清单革命》让复杂工作变简单

你的清单中应该至少包括这些“最出色”员工的特征和行为:

1、一直都会努力保持完美的出勤率,无论发生什么事。

2、总是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3,总是很有热情地去了解部门中的每一项工作是如何为公司大目标服务的。

4,总是很乐观。

5,总是保持很谨慎的态度。

6,在所有会议上都能够直白、坦率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观点和想法。

7,对于工作流程和规则的执行总是让人很放心。

8,总是在寻找一些更新、更好的办法去解决现存或者遗留的问题。

9,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客户服务。

10,一贯重视过程的效率和可测量性。


而且,随着你对自己、部门目标和公司目标的了解越来越多,你的员工行为清单上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只有弄清楚自己更欣赏哪些行为,你才能从部门中得到你真正想要的,你才能够始终如一地以更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来领导你的员工。

再比如,我们公司要开发新产品了,那到底怎么把这个产品构思的越来越清晰呢?

我们可以通过“奥斯本的提问清单”来引导,即使不是很专业的人来提供各种你可能根本想象不到的建议,具体来说,就是不断改变切入点,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

1、有没有别的用途,是不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转换)

2、有没有相类似的东西,能不能比喻成某个东西(应用)

3、颜色、声音、意义、动作等,这些可以改变吗(应用)

4、还能变得更大、更重、更长、更强,或者追加什么功能吗(扩大)

5、还能变得更小、更轻、更短、更弱,或者删掉什么功能吗(缩小)

6、材料、素材、制造工艺、手段等能用其他来替代吗(代用)

7、要素、顺序、配置、空间等可以进行替换吗(置换)

8、前后、左右、上下、顺序、功能等如果反过来看如何(逆转)

9、把要素和目的等组合一下看看(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