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速度怎麼樣?5G的用途怎麼樣?

wap自由如風


5G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必要前提,5G提供低延遲,高速率信息傳輸。

舉個栗子,例如無人駕駛,必須是低延遲,假如這個車的信息傳輸速率慢,延遲較高的話,那安全性可想而知。這種例子有好多,5G,在軍事等各個領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要不美國怎麼著急呢,作為中國人我驕傲!


科技小星Deeply


近日最火的測評,當屬北京郵電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在校內做的關於5G的測評了。今年是5G的商用元年,工信部的牌照已經發下來了,但5G在日常生活中的體驗如何,我們可以根據何同學的視頻做一些瞭解。

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已成功在各城市覆蓋5G信號,其中聯通的5G信號速度最快,移動的5G覆蓋面最廣,電信的5G信號最穩定。何同學所做測評的北京郵電大學西土城校區覆蓋的是聯通提供支持的5G信號。在實用測評中,最讓他驚訝的還是5G的速度。

平均下載速率在700Mbps左右,上傳速率在80Mbps左右,幾乎是4G速度的十倍,同時,流量的消耗速度也是4G的20倍。下載歌曲和普通生活類應用都是秒完,下載王者榮耀等大容量應用下載速率也維持在60Mbps左右,觀看最高清的視頻即使拖動進度條也和看緩存好的視頻一樣,幾乎沒有延遲,打遊戲的延遲也維持在60毫秒以下,5G是真的快。

目前的大多數5G部署,運營商採用的還是NSA(非獨立組網)架構,未來才可能升級到SA(獨立組網)架構。這兩個架構的意思是,如果5G的基站信號傳輸是日常生活中的輸水管道,NSA部署就是將家裡的水龍頭擴大了,但是流向家裡的水管並沒有變粗,你接到的水還是那麼多,只是出水便快了。而SA架構是指改造了整棟樓的水管,使流向家裡的水流量變大了,你就真正體驗到了5G流量的衝擊。

網絡速度的變快的確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看視頻打遊戲都更流暢,在面對時不時彈出的更新遊戲的提示時,原本會很掃興,如今極短的時間就能更新好,消費者使用手機的體驗感會越來越好。但這些4G就能做到的事情,5G除了速度更快提升體驗感,就沒有別的用處嗎?

萬物互聯,無人駕駛,智慧城市,之前就提過了5G的這些未來商用功能,雖然這些設想看起來很難,但5年前人們對於4G的預測是可以看高清視頻,甚至有人質疑4G就是華而不實的展銷品,5年過去了,4G給了我們移動支付的天下,給了我們人人都可以直播的驚喜,遠遠超過當初的預測。或許我們缺乏的不是新技術,而是新技術可以運用在哪兒的想象力。5年後再回首,相信5G帶給我們的會比4G更精彩。


高能科普Mr


5G是當今最熱門的新科技,它是實現全球連接的第五代移動通信,預計到2035年將為全球經濟貢獻13.2萬億美元。迄今為止,在27個國家/地區已有50個商用5G網絡部署。109個國家/地區的 328家運營商正在投資5G。

全世界都在關注5G,那麼您提出5G的問題是非常符合世界潮流的,在科技領域也是很熱門的事情。那麼我也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5G速度怎麼樣?

5G不僅僅是升級更快的數據網絡,也是世界連接方式的重大變化。從一開始,5G就是為大規模,超速的智能連接而設計的。

5G最具影響力的功能是其低延遲。延遲是指指令發出與執行之間的時間差,4G的延遲約為50毫秒;5G將在三年內將其減少到5ms以下,並在四年內將其減少到1ms以下。為了進行比較,科學研究表明我們人腦大約需要10毫秒來處理圖像。低延遲可實現大規模和跨距離的實時遠程控制,甚至非常精細的操作(例如操作珊瑚周圍的無人機或進行遠程手術)也是可能的。


5G的用途怎麼樣?

5G不僅會用在移動數據傳輸,其實它還可以促進工業發展的自動化新水平,尤其是:製造業,醫療保健,零售,運輸和農業。

製造業的5G

5G使建造“智能工廠”成為可能,這些工廠可以利用高速的連接力量來實現更高的安全性,效率和自動化程度。5G在製造方面的好處包括實時更好的數據流,

通過工廠車間以及整個供應鏈中的傳感器的物聯網(IoT)網絡,可以使操作員不是以線性方式意識到問題,而是可以通過實時收集和分析包括機器性能在內的數據來了解問題,員工活動,後勤-以及通過預測分析。

三星利用5G上先進技術的演示未來工廠,5G創新區使參觀者可以體驗製造中的七個不同用例,這些用例將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同時擴大意識到周圍環境的機器人的可能性。下面看看5G在幾大行業的應用。

醫療保健中的5G

遠程醫療實際上可以起飛了,這不僅可以用於診斷遠程患者,甚至可以用於手術。對於醫療保健,正在探索5G使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在製造方面取得進步的方式,以實現遠程機器人輔助手術的願景。2019在我國測試了第一臺使用5G移動網絡技術的遠程手術設備。5G連接使他能夠以0.1秒的滯後時間控制進行手術的機械臂。高速可以降低致命的醫療錯誤的風險,並寄希望於啟用5G的遠程手術將很快足夠可靠地用於人類患者。

5G及其在零售中的作用

5G擴展了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的可用性,這使人們有機會在家中或商店中嘗試虛擬事物。預計到2020年,將有1億消費者在增強現實和在線商店中購物。總的就是AR和VR為客戶在零售店內外提供統一的零售體驗。客戶可以體驗“沉浸式環境”,從而可以在自己的房屋中看到各種待售傢俱。

5G推動交通運輸的未來

5G支持兩種對提高駕駛員安全性至關重要的通信:“車對車(V2V)和車對基礎設施(V2I)。” V2V可用於警告駕駛員的一種方式。甚至在駕駛員看到前方剎車燈之前,前面的汽車都在制動。

由於許多碰撞是由撞到突然停車的汽車引起的,因此事前通知可以避免發生嚴重事故。如果必須停車的條件是一條路,V2I通信可以使駕駛員及時知道採取替代路線並避免擁堵的可能性。

對其他汽車和道路狀況的這種瞭解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運行的前提,提到了能夠實時傳輸更多數據流的潛在好處,在緊急情況下,這需要“人類遠程操作員”進行干預,尤其有用。V2V和B2I數據都可以更好地指導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和效率。

5G塑造農業

通過5G提供的實時數據,農民可以監控,跟蹤和自動化其系統以優化結果。將傳感器和智能項圈應用於奶牛,以實時獲取數據。可使農民時刻了解自己的奶牛的生長狀況,並且確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預計到2020年,全球5G無線網絡基礎設施收入將達到42億美元,比2019年的22億美元增長89%。僅僅一年的快速增長就證明了5G在整個行業中的公認優勢。

但是,5G全面應用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它的建設很昂貴,建立這種類型的網絡涉及大量硬件和基礎設施成本。這些對於有效的規劃,部署和優化5G網絡至關重要。

此外,5G毫米波也面臨著自身的挑戰。有一些技術可以讓您接收信號並將其發送給特定的客戶,而不是將其發送到所有方向。舊方法類似於照亮房間所有部分的燈泡,而不是針對特定區域的手電筒。因此,選擇正確的建設位置在5G網絡的開發和部署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必須分析是否在正確的位置進行建設,並針對正確的目標進行營銷。所以需要考慮建設區域、註冊服務的用戶數量、區域的人口、建築結構以及獲取信號的難易程度等等。

另外一個挑戰,就是需要在每個蜂窩連接到光纖線路的任何地方擁有100,000個小型蜂窩。據預測,可能需要在全球建設1000萬個線路。弄清楚如何計劃和設計所有這些單元將超出人類的能力範圍。

最後,以供應商為中心的設備無法承受5G也是一個挑戰,隨著5G網絡的啟用,網絡中擁有大量數據。在某些情況下,每天PB級的數據量可能會很高;其中大部分將歸因於基於視頻的應用程序。以供應商為中心的設備的部署模型無法維持流量的這種指數式增長。


科技世界雜談


我們都知道,華為已經成為了5G“巨頭”,那麼5G究竟是什麼東西?5G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很多小夥伴只知道5G速度很快,比4G快幾十倍,但是對於其它的一竅不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5G究竟是個什麼定義,並且為什麼人們都說5G將會改變世界。

首先,5G並不是說我們每秒的網速能夠達到5個G。目前的4G網絡全稱就是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而5G也就是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The 5th Generation。的確,在升級成為5G以後,5G網速照比4G網速提升非常大,可以達到4G的數十倍。就比如我們日常觀看的1080P的電影一般3~5G,而一部4K電影則要幾百G,8K電影更不用說了甚至可以達到幾T。並不是沒有8K的資源,而是就算有8K的資源,我們的網速也並不可能支持我們看完一部8K電影,而5G的速度則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那麼5G為什麼會這麼快呢?簡單來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5G主要使用的是毫米波來傳輸信息。毫米波的發射天線都比較短,5G基站的發射天線便成為了一個密集陣。也就是說,5G基站的天線不是一根也不是幾根,而是幾十上百的陣列,那麼多的天線同時發射,上網速度自然也就翻倍了。

並且在三維空間上都密佈著微型天線,所以能夠控制發射的方向,可以針對用戶集中的地方進行波束髮射,而不是朝四周平均發射。這樣一來,我們所接收到信號量也就更大了。當信息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時,很多物理和手機性能的約束也就消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雲盤用戶越來越多的原因。

那麼5G對於我們的生活影響究竟有哪些呢,改變世界是不是誇張了一點呢?其實5G的優點就在於高速度,大容量,低延遲。那麼這個高速度和低延遲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就非常重要了。首先,1G/S的延遲可以在毫秒級,這對於無人駕駛技術可以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原來,一輛車接受計算機中心的信息如果延遲一秒,在汽車時速為80公里時,一秒就可以跑出去22米,這樣安全隱患是極大的。而如果延遲在毫秒級別時,同樣的時速80公里,一秒汽車只跑出去幾釐米,這樣就可以把安全隱患縮到最小。

並且在醫學方面,醫生們也可以進行遠程操控手術了。醫生們可以通過遠程機械臂來給患者進行手術,如果延遲幾秒的話可,這一下下去可能就是一條人命了。這種低延遲的遠程操控手術可以應付很多突發情況,無論是對於一生還是患者來說都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而在工業方面,因為低延遲,工廠也可以固定流水線的限制,開始柔性定製服務。各種不同的生產數據和模型都存在雲端,從雲端直接控制每一個生產環節,這樣可以大大的減少人力勞動。

總體來說,5G時代的到來對於我們生活的改善是非常大的,並且應用5G的行業也遠不止我上面所提到的。最後也還是讓我們期待一下5G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吧。








爆笑圖文段子


摩爾定律相信大家可能都會比較熟悉,但是通信領域的香農定理就沒那麼普及了。記得在研究生的一門課程《信息論》中嚴格推導過這個公式,這個定理的公式指明瞭與通信速率相關的要素,極限值在哪裡。

在有隨機熱噪聲的信道上傳輸數據信號時,信道容量Rmax與信道帶寬W,信噪比S/N關係為:Rmax=W*log2(1+S/N)。注意這裡的log2是以2為底的對數。

上面的公式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想要提升信道容量,可以通過增大帶寬,或者提升信噪比的方式。增大帶寬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頻譜資源本身有限,不可能無限分配。即使可以無限分配,還有一個關鍵因子信噪比也會限制。提升信噪比,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通過增大發射功率來搞定,但國家對於基站發射功率是有嚴格限制的,不能無限制的增加,就算可以,對於器件等也有很高的要求,高頻的放大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另外可以通過改善信源編碼、信道編碼來改善。

關於5G的一些相關技術,整理了一張腦圖,希望能讓大家更系統性的瞭解5G技術。大家可以對照著來看,如果本文講的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可以根據關鍵詞自己網上搜索一下。5G的關鍵技術比較多,因此將這些技術與三大場景相結合著來看,每項技術都是為了去解一些實際場景中的問題發展出來的,可能會更便於理解。

1. 5G的標準化

1.1 KPI

★ 峰值速率達到20Gbps

沒有規定用多大帶寬,可以使用32載波聚合來滿足,這個速率是基站的峰值速率,並非單個用戶的速率,這個速率是屬於一個基站覆蓋範圍內的用戶共享的。

★ 用戶體驗數據率(城區)達到100Mbps

標準中還有針對更細分區域的用戶體驗速率的要求描述,比如在我們比較關心的演唱會高密集人員區域的速率要求,5G裡面關於Broadband access in a crowd的描述是,整體用戶密度是50萬/km2,活動因子是30%時,需滿足用戶體驗速率下行25Mbps,上行50Mbps,區域容量下行[3,75]Tbps/km2,上行速率[7,5]Tbps/km2。

★ 頻譜效率比IMT-A提升3~5倍

1)IMT-A 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的4G移動通信標準規範。4G的頻譜效率可以這麼來看,4G的願景是在20MHz上實現100Mbps的速率,所以4G的頻譜效率一般可以認為是5bps/Hz。

2)按照KPI,5G裡面頻譜效率提升還是很明顯的,而且頻譜效率提升來指導技術的提升會更直接,因為根據香農公式,提升速率可以使用增加帶寬,而這在很多時候是很容易做的,但問題是頻譜是稀缺資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供給。按照這個3~5倍於4G的頻譜效率,5G在100MHz上理論上應該提供1.5Gbps~2.5Gbps的速率。去年5月9日貴州聯通首個5G基站開通,在外場環境下,100MHz寬帶下單臺終端測試的5G網絡峰值下行速率達到了1.8Gbps。

★ 移動性達500公里/時

這個問題在4G時代其實解得不太好,在高鐵上網絡時斷時續。500km/h的速率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多普勒效應,對於幀格式處理等都會有一些挑戰。另外極快的速度可能會產生頻繁的越區切換,這對數據鏈路的穩定性也提出了一些挑戰。

★ 時延達到1毫秒

TDD可能不滿足。

★ 連接密度每平方公里達到100萬個

物聯網遍地開花,這個指標確實看起來很給力,但事實上5G裡物聯網標準mMTC是推進的相對緩慢的,原因可能是爆發性的產品還沒有出現,目前的NB-IoT還沒有達到飽和,推動的動力不足,雖然大家都認可物聯網的重要意義,但可能還需要耐心的等待一段時間。

★能效比 IMT-A 提升100倍

基站越建越多,運營商電費也越花越多,降低能耗,綠色環保。

★ 流量密度每平方米達到1Mbps。

需要更多帶寬和其他新技術共同滿足。

1.2 標準化

負責標準化制定的是3gpp組織,官網網址在這 https://www.3gpp.org/,有關標準化進程,可以去這個官網瞭解。5G NR物理層協議下載地址: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8_series/,如果想了解協議細節技術,可以下載協議文檔查看。

3GPP TS 38.201V15.0.0 (2017-12)中概述了NR物理層協議的主要內容。物理層包含一個概述文檔TS 38.201,六個協議文檔:TS 38.202 TS38.211 TS38.212TS38.213 TS38.214和TS38.215。

https://blog.csdn.net/jxwxg/article/details/79117626

2. 理性看待5G速率提升

各種速率吹得天花亂墜的,一會20Gbps,一會4.6Gbps,一會6.5Gbps,為什麼會差別那麼大,那些4.6Gbps的一定就比6.5Gbps的差嗎?

1)5G峰值下載速率6GHz以下200MHz 4.6Gbps。這個6GHz是指的載波頻率在6GHz一下,200MHz指的是帶寬,載波頻率和帶寬概念搞不清楚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4.6Gbps是峰值速率,按照5G的KPI,頻譜利用效率需要為4G的3~5倍,4G是多少?4G頻譜效率是5(即20MHz帶寬實現100Mbps的峰值速率),那麼按照5G的KPI我們來計算一下200MHz帶寬應該要達到多少才達標,簡單的公式計算,達標的速率應該是3Gbps~5Gbps 。

2)毫米波800MHz 6.5Gbps(4G LTE可體驗速率的10倍)。毫米波指的是頻段,國際主流的是28GHz,這個指的是載波頻率。800MHz指的是帶寬,高頻段就是好啊,資源相當豐富,動輒都800MHz帶寬了。這個實際算下來這個的頻譜效率只是4G的1.625倍,這個可能主要是由於帶寬較寬,所以使用的OFDM子載波帶寬也較寬,子載波間隔增大後頻譜效率就降下來了。但這個速率仍然很給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速率都是峰值速率,是在一個基站下的你我他共享的資源,所以你的實際體驗速率並不會那麼快,基站側會有調度算法來保證公平,但5G裡面可能不會有絕對的公平了,付費的企業用戶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資源調度,不再是一鍋端了。另外要注意的通信裡的速率都是bit,而非byte,是有8倍的差距的,包括你家裡裝寬帶時也是bps,而非Bps。

總結來說,就是大家記住5G的頻譜效率KPI,然後加上帶寬就能知道峰值速率是多少了,而這個峰值速率只能說明你的總容量大小,和個人感知速率是不一樣的,但是會明確瓶頸在哪裡。不說多大帶寬下實現多少速率的都是耍流氓。PS:載波頻率和帶寬是兩碼事,峰值速率和帶寬和頻譜效率有關,和載波頻率無關。就和一趟火車一樣,決定裝載量大小的是車廂的多少,而不是速度。

3. 業務結合點

3.1 VR/AR技術的發展

伴隨著AR和VR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視頻流也勢必會呈現顯著的增長,而類似於 6DoF 的下一代內容格式會對網絡提出更高的要求,個人數據速率的需求上限也會從 200Mbps 跳到 1Gbps,這些都會需要更多的帶寬來支持。做AR和VR的很多公司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準備好好把握住這一先機,大家對於5G顯得熱情高漲,都想盡早的拿到那張門票、打造爆款、佔領市場。5G是一種通信技術,本身解決的是傳輸的問題,本身VR和AR需要解決的很多體驗問題、內容源問題、資源問題等都仍需要產業繼續解決,當然誰解決的最好,與5G配合得最好,消費者肯買單就會佔領市場先機。

順著前面的我們再來算算帶寬,以目前聯通/電信運營商被分配到的100MHz帶寬為例,按照5G要求,最高能提供2500Mbps的帶寬,如果按照流暢的VR需要50Mbps來算的話,最多就能同時承受50個人同時使用,當然這個是理論值,加上一些信令相關的開銷,可能無法達到這個值,這個離演唱會現場每人可以實時多角度的看演出還是有很大距離,當然這只是網絡初期,後期還會分配更多毫米波頻段的資源,同時對於非互動式的可以使用廣播的形式來緩解。

其實AR和VR並不完全一樣,所面臨場景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這裡並未做區分。而這個產品未來的形態,到底是google glass那種還是投影那種,抑或是一種更先進的交互方式其實還有待繼續觀察,期待看到更加牛的解決方案。

曾經參加一個5G的交流會的時候,大家談到全息投影在5G裡的應用,讓一個已故的歌手能重新站在舞臺上繼續為大家獻唱確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事實上目前在小範圍的特定的IP上已經實現了,但這個的推廣發展目前還是受限於內容,內容是需要花時間精力去精心創作的,創作的過程往往是更花時間的。

而實際設備可以通過各種租賃得到,反而是更容易搞定的事情,但是今天來看那種舞臺幕布搭建的方式打造的立體感想要規模化的在現實中應用,仍然是不小的挑戰,我們可以期待以後有更好的交互方式,就像科幻片裡那樣直接在空氣中、穿衣鏡等上面進行交互。今天全息投影更多需要解決的是本身投影技術、內容創作等方面的問題,傳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換句話說,今天不用5G還可以用光纖,如果問題解決到只是那一根光纖影響體驗了,那直接上5G打造一個完美的體驗就好了,但今天還需要解決的更多是場景本身所在領域的事情。

當然傳輸鏈路的提升,也會帶來很多的好處,比如說可以大帶寬低延遲的傳輸,那麼很多的計算、渲染都可以在雲端完成,雲端的機器可以很快速方便的擴容,甚至是不惜成本的擴容。通過這種雲端渲染的方式來打造更加完美的用戶體驗也是一個研究方向,雲端渲染的另一個好處可以讓多個孤立的場景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更有意思的虛擬世界,就像我們在打的聯機遊戲一樣,VR不僅僅需要帶寬,良好的體驗對於延遲也會更加敏感。因此針對VR的網絡切片,可能會處於大帶寬和低時延兩者之間的一個折中網絡切片。

3.2 網絡切片技術的應用

網絡切片作為5G裡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術,廣受運營商喜愛。因為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對數據包進行分級,可以建立服務等級,實現差異化的服務。大白話就是,有錢的可以提供好的服務,保證帶寬保證延遲,沒錢的就往後放放。在之前的4G標準中也有定義差異化服務QoS,但是原有的差異化服務只是針對接入網的,也就是說只針對了手機到基站這一段做了差異化服務,原來做差異化服務也是來源於需求,當基站在分配上網用戶資源和語音電話用戶資源時,肯定是不一樣的,會優先保障語音用戶。在4G時代,運營商是使用qci來進行服務分級的,但是這個粒度比較粗,3gpp一共規定來9個等級,4個GBR(Guranteed Bit Rate) ,5個Non-GBR。

網絡切片可分為核心網中的網絡切片和接入網中的網絡切片,核心網中的網絡切片與虛擬化技術息相關。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網絡功能虛擬化)與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軟件定義網絡)作為實現核心網中的網絡切片的主要技術支撐,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接入網中的網絡切片實現更具有挑戰性。除了用於不同的商業模型之外,針對業務的指標需求不同,網絡切片和接入網絡還需同時提供低時延、大連接、高可靠等性能指標,並保證網絡切片之間的隔離。

阿里集團正在探索網絡切片相關的應用,在4G時代其實沒有完整的網絡切片方案,3GPP協議定義了QCI(QoS等級標識),不同QCI承諾了不同的數據包延遲、誤包率等,運營商通過QCI提供面向用戶與業務等差異化服務。3GPP定義的QCI=3的用戶的典型場景是Real Time Gaming(實時遊戲),一般普通用戶的數據業務是在QCI=6上進行承載。如果下圖所示,為某次壓力測試中,QCI=3的保障用戶在數據包平均時延和抖動方面明顯優於QCI=6普通用戶,在帶寬資源緊張時,QCI=6的用戶無法搶佔足夠多的帶寬資源完成業務,而QCI=3的用戶可以保持穩定的800kbps的穩定速率。4G時代的"切片"僅僅是接入網的一個較粗的QoS等級劃分,5G的切片將是更完整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在5G將會有各種不同場景的網絡切片,有針對車聯網的切片、有針對VR的切片、有針對物聯網設備的切片等等,而網絡切片的粒度也會更細,後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服務質量需要付不同的費用。5G時代變成了運營商B端收費或者B端C端兩邊收費,這一塊的業務落地我們還會持續關注,也歡迎集團內有相關資源或技術的團隊能給我們提供幫助。

如果說4G時代運營商建了全國的公路,那麼5G時代運營商既建設了公路也建設了高速公路,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務,可以掏錢走高速公路。

3.3 移動邊緣計算(MEC)

在不考慮重傳的情況下,LTE網絡內部時延是小於20ms,而要ping外部服務器,這個時延通常在40-50ms以上,光纖的傳播速度是200公里,5G在應對時延敏感用例時,要求接入網時延不超過0.5ms,這意味著5G中心機房(或數據中心)與5G小區(基站)之間的物理距離不能超過50公里。面對物理時延的挑戰,我們不得不考慮在接入網引入移動邊緣計算(MEC)、邊緣數據中心,也就是將以前核心網和應用網的一些功能下沉到接入網。

邊緣計算由於部署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具有融合的網絡、計算、存儲和應用核心能力。利用邊緣計算提供的計算能力和服務,能夠滿足低時延、海量連接業務需求和數據的聚合優化需求等,緩解核心網和回程鏈路的負載壓力。因此,邊緣計算和網絡切片的結合變得尤為有意義。

在網絡傳輸延遲或數據安全等角度考慮,很多的領域無法直接將數據傳送至雲端處理,因此邊緣計算是一個大趨勢,大家經常舉例的自動駕駛就是一個例子,為了保證實時性和可靠性,圖像處理需要在邊緣端完成。除了這種意義上的移動邊緣計算之外,其實運營商期望的移動邊緣計算應該是在更靠近接入網的部分部署算力,支持邊緣計算,後續可能應用可以直接部署於基站內的雲設備內,這樣對一些延遲極度敏感的應用將是一個好消息。

3.4 物聯網應用

目前物聯網逐漸火熱起來,mMTC也是物聯網三大場景之一,承擔了未來智能世界裡的重要想象空間。但是目前的mMTC仍然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5G KPI裡是要求能支持每平方公里100萬個連接,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的數字,但是這個會有點容易讓人誤解,100萬個連接並不是同時收發數據,只是連接,連接有可能是時斷時續的,有可能是一天只發送一個數據包的監控節點。可以看到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還是電力超表類應用,因為這類數據基本都只是在上報,而且頻次要求不高,實時性要求也不高。但是對於很多的應用場景來說,實時/準實時的雙向通信是很大的需求。

NB-IoT超強的數據連接並不是真正的實時連接。NB-IoT的小區容量很大大,NB-IoT終端入網成功後,核心網和IoT平臺會一直保存用戶會話狀態,終端在PSM,eDRX休眠情況下,網絡側維持IP會話。但這其實是以終端睡眠來達到的容量提高,並非特別大的技術提升。NB網絡使用15Khz終端接入, 180Khz帶寬,“併發用戶數”理論為12個,如果在同一個時刻有多臺設備進行入網,一方面會導致底噪升高,設備入網困難,另一方面,超出的設備需要排隊入網。因此更加適合的是一些低速率、低時延要求的場景。

大麥目前已經將NB-IoT應用到實際產品中了,由於NB-IoT使用的是CoAP協議,而CoAP協議底層使用的是UDP,不可靠的,因此我們上層做了應用層的ACK應答機制來保證數據可靠到達。

由於我們的場景對功耗不敏感,但是期望數據能儘快到達,所以我們與運營商溝通後關閉了PSM和eDRX,以便讓數據儘快到達,但是對於一些監測類的場景對於功耗是敏感的,因此就會通過睡眠等方式來儘可能的保存體力。這對於純上行監測類應用來說還好,但是如果想要準實時下發可就難了,因此也會限制一些場景的想象空間,在低功耗方面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NB對於場景的覆蓋也還有待加強,對於一些樓宇裡的空調,目前覆蓋應該是夠的,但是水錶等表類產品,安裝的環境很封閉,或者說無線網絡很難滲透過去,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安裝在現場的水錶(窨井下,樓梯間)無法上傳數據,讓水錶廠家和NB-IoT技術滿臉的尷尬。

未來5G的mMTC場景還會基於NB-IoT、eMTC技術繼續演進,期待未來能更好的解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3.5 D2D的應用

D2D其實是一項挺有意思的技術,讓設備和設備之間能直接通信。當然不是完全的自主通信,是在基站控制下完成數據通信,基站主要負責控制信令,設備間直接進行通信。這可能會催生一些基於鄰近特性的社交應用場景。其中車聯網中的V2V(Vehicle-to-Vehicle)通信就是典型的物聯網增強的D2D通信應用場景。基於終端直通的D2D由於在通信時延、鄰近發現等方面的特性,使得其應用於車聯網車輛安全領域具有先天優勢。在D2D通信模式下,兩個鄰近的移動終端之間仍然能夠建立無線通信,為災難救援提供保障。

家庭應用中的投屏場景是一個很好的D2D場景,但是目前基本都是WiFi-Direct的天下,如果D2D想要應用進來,還需要與這個強大的對手進行競爭。

3.6 CDN

4G時代,CDN基本部署在CR(核心路由器)、SR(業務路由器)附近,部署位置偏上。同時,節點部署稀疏,平均每個節點覆蓋方圓10公里。5G時代,在架構上,CDN應從CR、SR端向用戶端遷移。同時在節點部署上,向小型化、高密化發展,原來每節點覆蓋方圓10公里,現在需縮小到1公里甚至更小。網絡切片中的NFV和SDN技術也將應用到CDN中,NFV實現網絡資源共享,擴展靈活,CDN NFV實現硬件和軟件解耦。SDN讓調度和路由控制更靈活,網絡感知能力和集中控制與能力的開放,提供靈活調度和最優化的路由能力。

3.7 產業互聯網

借用集團陳威如專家演講中的一些觀點,未來十年,是從消費互聯化到產業互聯化的全面協同升級。未來,產業互聯網有兩個發展方向,第一,在你所處的產業環節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如果你是做零售的,你就要把線上、線下銷售場景,用數字化、可視化的方式重構、融合起來;如果你是做供應鏈的,也要先做數字化,進行線上、線下融合,達到線上線下一盤貨。第二,做全鏈路環節的數字化相連。當你把全鏈路串起來以後,就會對生態圈、消費者、企業商業模式產生一個極大的變革。因此5G可能會依託於物聯網技術帶來全鏈路的數字化,進而助力產業互聯網。


火星速報


5G的速度如何?毫無疑問,屬於第五代通信技術,其理論值可達到10Gb/s,也就是理論

1.25GB/s(小寫b與大寫B是有區別的,在學術上有不同的叫法,b為八倍B),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假設你下載一部1個G的 文件或者電影,理論上,一秒鐘即可!更別說我們平時下載的東西 一般也就是幾十,幾百兆,所以5G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瞬間!


怎麼樣?這個速度,是不是很恐怖!

但是呢,目前5G網,仍處於建設當中,在5G建立之初,區分了非獨立組網和獨立組網,及nsa和sa,目前我們能感知的5G網絡,基本都是屬於非獨立組網nsa,也就說他是建立在4G的基礎上的,真正的5G應用都將由nsa轉為sa,當然這個轉換是漫長的,那現在屬於nsa的5G 網速如何呢?我們看下圖,這是本人的5G手機測的速率,我這邊屬於深圳沙井,5G覆蓋率一般,不是很穩定,但是測出來的速率已經達到了五百多兆b,這個已經是目前4G網的好幾倍了!如果後期sa組網完成,頻段覆蓋率比較飽和的話,網速將出現質的飛躍!所以,未來可期!



好,速度咱們知道了,再聊下他的應用場景,也就是他的一個用途!


因為5G的高速率,必將帶來的就是高效率,高質量;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發展的今天,高速率網絡顯得尤為的重要

具體的應用場景將會是,智能交通、智能生態、遠程醫療、車聯網、自動駕駛,媒體直播新應用、遠程教育、ai、lot智慧生活,工業設計等等;主要將體現在這些特殊的領域,拓寬融合產業的發展空間,支持社會經濟創新發展!



5G所具有的低延時特點,能夠有效提高虛擬現實體驗,讓我們普通用戶也能得到更好的視聽享受,加上5G技術具有廣覆蓋以及開放架構特點,能夠改變傳統意義上的網絡連接,催生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萬物互聯”狀態!人類也將進入更高效,更智能的生活狀態!


因此,5G速度不僅僅是快,更是人類發展的新起點,隨著5G應用的廣泛使用,人們的生活品質也將邁入新的臺階!


以上這些就是本人觀點,可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贊哥述科技


什麼是5G?從概念上來說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咱們知道移動通信經歷了4個時代,分別是1G,2G,3G,4G,在這四種通信時代中,唯有4G能夠真正讓人們滿足對無線服務的要求。而如今5G時代來了,這意味著人們在實現通信技術方面又進一步,可以這樣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可能說到這裡很多人還是不太明白5G的真正用途,說得土一點就是網速快,快到什麼程度呢?其傳輸速度可以達到數十G,是4G傳輸速度的幾百倍。另外,你如果還不明白5G的具體應用,我就從5G的四個特點上給你說,一,高速度;二,泛在網;三,低功耗;四,低時延。

什麼是高速度?

這個前面已經提高過了,再給你具體解釋一下,以前我們在3G時代拿手機下載一張圖片,2M的圖片很長一段時間也下載不下來。到4G時代,不但達到秒下,還出現了一個特別大的改變:比如我們用微信打開一個視頻,一打開它就自動播放了,而3G是做不動的,4G很隨意就播放了。轉眼到了5G時代,以前VR(是一種可創建或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很火,就是發展不起來,為什麼?因為4G的速度達不到,只有5G才能讓VR真正實現虛擬現實。

什麼是泛在網?

顧名思義就是指現實中每一個角落都會有網絡的存在。我們就是要達到這一目的,讓人們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接收到信息,如果你要問有沒有這個必要,我告訴你,非常有必要。

比如,以後生產出來的智能汽車就需要。這種智能汽車是需要充電來驅使的,在外面跑了一天,回來停在車庫裡,如果沒有網絡就找不到車位,就沒辦法充電了。

什麼是低功耗?

5G可以實現低功耗,未來在我們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聯網手錶,聯網眼鏡,聯網皮帶,聯網皮鞋等。這些都是需要充電的,那你希望充一次電用一天呢?還是希望充一次電用一個月呢?肯定是希望充一次電用一個月吧,這就要做到低功耗。

什麼是低時延?

這也是5G應用中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通常在說話通過真空傳到另外一個人耳朵的時候,需要140毫秒。這個速度我們一般不會覺得有什麼妨礙,甚至覺得已經很快了。但是,隨著5G時代的來臨,未來會有無人駕駛車,無人駕駛飛機,當我們用4G網絡去控制無人駕駛車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比如你給無人駕駛車一個信號,這個汽車要等140毫秒才做出反應,這140毫秒的時間汽車可以跑200米,就算是20毫秒,也跑了幾十米了,這段時間發生車禍的幾率有多大可想而知了。所以在4G時代下,實現無人駕駛車是不可能完成的,而5G時延有望做到1毫秒,甚至低於1毫秒做出這樣的反應。

總之,5G作為通信技術,逐漸延伸到我們的生活當中,當全社會都被5G佔據的時候,可能我們的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基礎設施都變成機器人了。人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去到你想去的地方,真正實現了科幻影片裡面那樣的神奇世界,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該有多美好啊!你說呢?




老扁愛搞笑


要說5G的速度怎麼樣?那肯定是快!能快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下載速度可以超過1G,有網友實測已經達到954M,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

移動互聯網技術從2G、3G、4G發展到現在的5G,其中2G到3G,增長了30倍;3G到4G,增長了17倍;4G到5G增長了256倍。到底有多快?5G網絡下下載只有幾MB或者十幾MB的音樂時,基本上可以達到秒下載。

5G有了這麼快的網速,我們可以來做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我們的手機應用用戶體驗會更好!現在手機應用中對網速要求比較高的是視頻和遊戲,有了5G,我們可以在手機中看更高清的視頻,打遊戲理流暢,另外我們的文檔、照片都可放在雲端,不必再為手機存儲量擔心。從3G到4G,我們進入了短視頻大規模應用,有了5G更快的速度,我們的手機中也會出現我們現在想像不到的應用。

其次,在5G網絡時代,智慧家庭、智慧交通、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都會有更多的應用,比如說,因為有更快的網速,遠程醫療將變為現實,病人的片子可以更快地遠程傳到醫生的電腦;再比如在線教育,師生之間可以變成面對面的感覺。

另外5G更重要的應用是製造業——工業互聯網。德國人提工業4.0,我們提中國製造2025,美國提工業互聯網。未來的智能製造是需要以更快的網速做支撐的。

還有我們一直在提的無人駕駛汽車,5G除了速度快,還有一個最大的進步就是低延遲,這對於自動駕駛是非常重要的,5G技術的發展,會讓我們更早的開上無人駕駛的汽車。

總之,3G\\4G讓我們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O2O、新零售、短視頻大規模應用,我們的生活為之改變,隨著5G的普及,一定也會出現我們今天看不到的很多應用,讓我們生活和工作更方便、更智能、更聰明!


創新亦言


相信大家也看得出2019年必定將會成為5g網絡的一個開端,更可以說是5G手機元年。那麼大家的困惑也由此產生,因為想要體驗5g網絡的辦法就是購買一款可以搭載5g網絡的手機,那麼我們的4g手機該何去何從呢?是不是就會被時代所遺忘,這也是大家比較困擾的一件事情,畢竟5g網絡的手機的價格肯定是很高的,還是有很多的消費者是負擔不起的,大家都在想著自己手裡的4g再戰鬥兩年,還有一部分的消費者的4g是剛入手的,所以這件事情還是大家還是需要得到一個解答,這次中國移動就給大家帶來了解答。

5G網路穩定嗎?

中國移動也表示了,這次的5g網絡手機產品的出現,並不會和4g手機發生衝突,其實仔細想想這件事情,5g發佈後也只是一個初始期,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覆蓋的到,而且當時的5g也是並不成熟的,所以自然會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時期,而這段過渡時期還是需要4g網絡來支撐的,不然網絡會發生崩潰的現象,所以大家手中的4g手機是不會被淘汰的,大家還是正常使用就好。

5G網絡資費貴嗎?

其實5g網絡大家最擔心的的一個問題還是關於流量費用的問題,因為5g網路的網絡速度是飛躍式的上升,那麼流量的使用自然也是巨量的,如果還是按照現在的流量廢物來計算的話,大部分消費者是負擔不起的,所以為了解決這件事情的,各大手機運營商必定要把流量的費用來下降,不然5g網絡就算開創了也會扼殺在搖籃裡,誰都不想讓這種事情發生,所以5g網絡的發行大家也不用過度的擔心,出現問題和困難上面也會有對策。

4G手機會淘汰嗎?

關於4g手機會不會淘汰的這個問題,雖然也有了肯定的回答,那就是短時間不會發生淘汰的情況,但是大家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那就是一定會到一個時間把4g手機淘汰掉,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大家仔細想想當時的3g網絡,就算當時有很多用戶表示3g網絡的網速已經很不錯的,但是到現在在看看,3g手機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乾淨了,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一定的時間,市面上基本上就不會再有4g手機了,而4g網絡也必定會被淘汰掉,不會還是會給大家一個過渡的時間的,不會來的特別突然的。

5g網絡既然能獲得這麼大的反響,說明5g網絡肯定要比4g強上很多的,所以大家也要做好更換5g手機的準備,因為這兩個網絡的差距是特別大的,大家擔心的流量問題肯定也會解決的,肯定讓大家花費更低的價格來體驗上5g網絡的快感。

你會期待全新的5g手機網絡嗎?





哇哇哇笑吧


首先看看4G與5G物理層的相關技術標準都變了什麼,目前5G在採用NSA的情況下達成一些共識。信道編碼使用LDPC和Polar碼取代了霸佔常年之久的Turbo碼;採用的頻段進一步提高有的都到了毫米波的等級;MIMO進化成了Massive MIMO,將會有更多的收發天線;調製方式採取到了1024QAM甚至更高;OFDMA向NOMA,SCMA等進發...總之從TB進入物理層的那一刻起,經過的每種方式都進行了升級換代,你說這速度能不提高嗎?

接下來我認為,這些空口技術的改變雖然一定層度上提高了5G的速度,但未來在網絡層方面,5G將會有更大更多的提升空間,因為現在走基站網絡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怎麼減少這部分的時間也會是一個很大的研究方向。目前來看,SDN、D2D這種自由的組網正在放進提案中來,用戶之間可以更加靈活多變的交流。總之,5G的提速體現在方方面面,工程師們力爭在每個過程達到更快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