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初雪|文

這個春節,首部賀歲片《囧媽》賺足了眼球。影片中的“囧媽”盧小花對兒子徐伊萬實施各種“控制”——

即使連吃東西這樣的細節,都被囧媽進行控制;在相處的短短几天裡,徐伊萬終於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對著媽媽吼出了內心的不滿和憤怒……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影片真實反映出了部分中國家庭的母子相處模式:過度關心+叛逆。

有些家庭,母親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就是母親漫無邊際的關心,最終可能引起孩子的極端叛逆;而這種母子的相處模式,在孩子長大之後,可能複製到婚姻中和妻子的相處模式裡。

誠如電影中徐伊萬和妻子張璐的相處模式——徐伊萬處處控制妻子的生活,就連一個檯燈的審美,他都按照自己的幻想,強加於妻子身上。

“人無完人”,我們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現實中的父母和理想中的父母難免會有落差,我們難免也會失望;如果都能做到換位思考,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才會更加和諧。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1.父母對我們的“控制”背後,隱藏的是深深的愛。

逢年過節,有些在外地的人要回家,回家的渴求源於對家人的思念。可是,一想到要面對父母的詢問和關切的眼神,卻有了“近鄉情更怯”的情愫。

有的人說,不是我不願意回家,而是一旦回去就要面對父母的焦慮。他們總會操心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得怎麼樣、穿得是否保暖、工作順心不順心、什麼時候找對象……這種撲面而來的愛,讓人覺得窒息,一邊想要推開,一邊又覺得愧疚,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但是,在父母眼裡,我們什麼時候都是孩子。尤其是回到家,就彷彿回到了小時候:我們依然是那個需要被照顧的小孩,而他們能夠替我們搞定很多事情。他們對我們的“控制”,何嘗不是一種深深的“愛”的表達?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他們覺得我們可能不再需要他們了,心中難免失落、難過。對於我們的事情,他們也許幫不上什麼實質性的忙,唯一能做的,就是替我們焦慮;他們的焦慮,常常和現實無關,它只是一種連接,連接起他們對我們的思念。

有時,我們看到的,也許只是父母的嘮叨,卻看不到嘮叨和“控制”背後深藏於心的愛意;我們看到的,也許只是父母和子女關係的“相殺”,卻看不到“相愛”;我們聽到的,只是父母說不用擔心、不用時常回去看他們的話語,卻看不到他們期盼我們回去時的翹首以待……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2.父母對我們的“控制”背後,其實是在尋找情感的鏈接。

電影《囧媽》中母親盧小花對兒子徐伊萬的控制,其實更多的是想要和兒子建立情感的鏈接。

因為她平時很少有時間和兒子在一起相處,所以趁著在火車上的時間,她就對兒子表現出更多的關心,其實這只是母愛的過度補償而已。

小時候,父母處於“強勢地位”,而我們處於“弱勢地位”,父母通過照顧我們來獲得存在感。可是隨著我們不斷長大,他們對我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我們再也不需要他們的照顧了。此時,他們容易感到失落、難過。

和我們相處時,他們會聊聊工作、噓寒問暖的“沒話找話”;或者什麼也不說,只看著我們吃完盤子裡的飯菜,他們就會覺得很滿足。記得我小時候,每當父親晚上沒回來,80多歲的奶奶都會站在窗口,趴在窗臺上,等父親回來……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我們逐漸長大成人,已經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主了;當我們依靠自己就能面對這個世界的風雨時,父母其實早已失去了控制我們的能力。

你既可以選擇聽從他們的建議,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決定權從來就在你手裡。

作為子女,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到,在父母對我們的“控制”背後,是一種複雜的心境,是想要和我們重新建立起情感的鏈接,找到他們在我們面前的價值和存在感。

“看見”父母真正想要呈現給我們的東西,“看見”他們情緒背後的需要,我們才能更加理解和包容父母。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3.六步,實現和父母和諧相處。

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我們跟父母的關係,是親密關係中最難處理的一種關係——我們和父母既有著血濃於水的深情,還要遵循中國傳統的“孝道”。

再加上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經驗,代溝有時候會橫亙於我們和父母之間,“相愛相殺”有時成了生活的常態。

同時,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模式,也容易複製給下一代。

那麼,該如何和父母和睦相處,甚至是從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的傷害中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中解脫呢?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第一,接納父母的現狀。

父母畢竟比我們年齡大,要改變起來並不容易。我們要相信:父母在每個當下給到我們的,都是在那個當下他們的認知範圍內所能夠給到我們最好的,父母不應該受到指責。對於我們來說,接納所不接納的人或事,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

第二,多發現父母的優點。

平時,我們要戴著放大鏡看父母的優點,不對父母過於苛求,不用“應該怎樣”去綁架父母。人的關注點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如果我們天天盯著父母的缺點去看,根據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我們會越來越不喜歡父母。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第三,做好自我覺察。

當我們和父母發生矛盾或者衝突時,要覺察自己的情緒,並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看看矛盾的根源在哪裡?自己情緒背後的需要又是什麼?這樣經過訓練,我們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真正“看見”父母。

第四,放低對父母的期待。

父母能將我們養大已實屬不易,因此,對於父母如何對待我們,不要過於苛求。父母對我們好了最好;如果父母對待我們達不到我們的期待或者理想狀態,可以適當放低期待,這樣心理上的落差也會小一些。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第五,和父母建立好邊界。

和父母建立邊界,分清哪些是該我們承擔的,哪些是該父母承擔的。這樣,就不會因為邊界模糊而造成矛盾,或者讓關係惡化了。

第六,對父母好好說話。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子夏問孔子:“怎樣才是孝道?”孔子說:“難在子女的容色上”。

對父母好好說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特別是當和父母看法不一致時,能夠以平和的語氣說話就更不容易了。所以,平時我們就要修煉自己的品性,遇事不要輕易對父母發怒。

不會和父母和諧相處?本文告訴你答案

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對父母是完美的,我們只有以更加寬容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看待自己的父母,才能實現和父母的和解,最終,和自己和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初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砍柴書院MCN矩陣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