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小學老師的一堂答疑課丨看看線上教學如何被激活,讓冰冷的屏幕前呈現熱鬧的課堂

ZAKER 哈爾濱 記者 楊茉

" 將平均分運用在生活中,這道題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李巖老師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屏幕前的孩子們都緊盯著屏幕躍躍欲試,不肯有絲毫懈怠和分心。這是繼紅小學(南崗校區)二年十二班每日固定的線上答疑活動會,也是孩子們一天最期待的時刻。從 3 月 2 日開始,哈市中小學正式開啟線上教學,離開熟悉的教育 " 群居 " 模式,獨自面對冰冷的屏幕,有的家長擔心缺少老師監管、課堂互動的線上教學會影響孩子的聽課效果。如何調動孩子們在線學習的專注力、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成為中小學教師線上授課爭相破解的一道課題。進入繼紅小學李巖老師的網上答疑課堂,看到孩子們認真專注聽課的樣子,爭先恐後回答問題,感受著熱烈活躍的課堂氣氛,最大還原了平時的線下課堂,相信家長們所有顧慮都會隨之消除。

走入小学老师的一堂答疑课丨看看线上教学如何被激活,让冰冷的屏幕前呈现热闹的课堂

互動問答激活課堂 冰冷的屏幕前每個孩子都有參與感

叮!3 月 10 日 10 時 25 分,"@所有人 孩子們準備準備,去趟洗手間,喝點水,我們的線上答疑活動會準時向你敞開大門。" 班級的微信群中,李巖老師總會提前 10 分鐘提醒學生們調整狀態,和在教室裡上課一樣,做好課前準備。為了給孩子們上好今天的網課,李老師早早來到書桌前,檢查 PPT、導學案圖片、微課截圖是否調試到最快捷的狀態,再次調試直播工具等待開課。

10 時 35 分,李老師準時在釘釘群中,邀請全班同學和主管領導進入視頻會議界面。有了一週的反覆強調,孩子們已熟練掌握,並且嚴格遵守班級規定,靜音進入會議。學習也需要充滿儀式感,李老師通過每名同學開啟的攝像頭,看到學生們端坐的身影,並進行及時表揚。隨後,李老師會對前一天佈置的有關活動、抽查閱讀的作業等情況進行簡短而正式的總結。

走入小学老师的一堂答疑课丨看看线上教学如何被激活,让冰冷的屏幕前呈现热闹的课堂

10 時 40 分,班級線上答疑活動正式開始。為了更加高效地落實重難點,李老師會根據數學和語文的難度,進行時間的合理分配。首先是數學,李老師通過屏幕共享,展示了教材中的主題圖,帶領學生們共同複習微課中的重點。" 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分享,把 18 個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有幾個?怎樣分?" 這是前一天微課裡講到的,為了鞏固知識點,讓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表述而特意進行的訓練。

為了帶活課堂氣氛,李老師先找了一名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回答問題。" 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氣氛活躍起來,屏幕後的孩子都躍躍欲試。有了前面學生的示範,後面的學生回答得都很順暢,思路清晰。李老師提問並不按套路出牌,隨意點學號,所有學生都有可能被點到,所以孩子們都有點小期待,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補充。13 分鐘的數學課答疑,孩子們在爭先恐後回答問題中將知識難點牢牢掌握。

語文答疑時間裡,李老師會先找幾名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隨後共享自己手寫的導學案,上面工工整整地標註著需要注意的字音、形近字、同音字和需要指導的漢字。老師示範讀、點學號讀、自己讀、給身邊的家人讀。在反覆再現、反覆識記的過程中強化重難點。學到重點的地方,她會要求學生用紅筆進行記錄,教會他們記筆記,方便複習。每天,李老師還會留出聽寫的時間,過程中通過視頻窗口,提醒學生書寫的姿勢。

20 分鐘的答疑時間,孩子們意猶未盡,20 多名學生在線上輪流發言。李老師說,線上教學不是填鴨式的硬塞,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互動性和趣味性很有必要。課堂隨時提問,按孩子的不同學習程度,問題的選擇很有講究。每個孩子兩天至少會輪到一次課上發言,這讓學生知道老師和平時在課堂上一樣關注我,這樣的參與感會激勵孩子們更好學習。

走入小学老师的一堂答疑课丨看看线上教学如何被激活,让冰冷的屏幕前呈现热闹的课堂

20 分鐘的答疑 至少需要 4 個小時精心課前準備

11 時,線上答疑結束了,而李老師當天的工作還在繼續。為了第二天的線上答疑,和所有繼紅小學班主任老師一樣會先看下午的微課,學習屏幕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思考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何突破,還會通過學年組備課、自主研讀教材,將重難點進行梳理。結合數學、語文教學參考、翻看練習冊查找典型的習題補充教學內容,查找資料、翻閱大大小小的字典、詞典,豐富孩子的學習內容:漢字的演變、擴展的詞語、漢字書寫的視頻 ……

最後一道程序,為了防止自己觀點的片面,李老師除了會和幾名老師結成小團隊,每次教學前共同商討答疑的內容和方式外,每天 19 時,按繼紅小學要求,二年級學年還會組織老師在微信群裡各自反饋各班的共性問題,然後研究制定明天的答疑講解內容。

為了保證孩子線上教學的學習效果,20 分鐘的線上答疑,一般需要老師們四五個小時的準備。

走入小学老师的一堂答疑课丨看看线上教学如何被激活,让冰冷的屏幕前呈现热闹的课堂

作業 " 生生評價 " 制 " 小老師 " 們相互批改中學習動力更足

每天答疑之後,李老師會將導學案及補充的內容,以圖片的形式發佈在微信群裡,用語音的形式再指導一遍,方便雙職工家庭的子女、有事耽誤沒能及時參與集體答疑環節的孩子和家長隨時補充。

因為低年級,沒有作業的要求,老師們便採取抽查的方式,每天 3 名同學,可以讀課文,把自己的導學案和老師分享,動手分鉛筆等通過操作性的內容,和學生保持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指導。老師們的作業還時刻關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眼保健操、各種模擬操、學校組織老師錄製的各科微課 …… 孩子們每天可自願參與打卡。

走入小学老师的一堂答疑课丨看看线上教学如何被激活,让冰冷的屏幕前呈现热闹的课堂

為了彌補孩子們面對屏幕學習的單調,李老師為孩子們劃分了學習小組,學生們在小組群內互相交流導學案中的問題及補充情況,並試行 " 生生評價 " 制," 小老師 " 們很嚴格,筆畫的書寫是否規範、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否完整都會嚴謹地指出,孩子們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交流,鞏固知識的掌握,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孩子學習動力更足。

疫情特殊時期,李老師還要更多地關注特殊的群體,和老人居住的學生、援助湖北的醫護人員子女、學習困難的學生等,每日的線上提醒、連線通話、線下關注,不讓班級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