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了,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白富美287


这个问题和孩子的年龄,离婚原因,离婚后的状态等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0到3岁父母离婚

这个时间段内离婚的家长不在少数,大多是刚结婚的年轻人,本就产生问题,想借助生了孩子以后来缓和关系,这本就是错误的,也一定会造成之后的分开,结婚前五年,两个家庭组合在一起,早早有了孩子,年轻的父母还没有完全进入到父母的角色,现代的年轻人又过于冲动,会因为一些家长里短长期挤压而选择离婚,总想着还算年轻,还能再重新选择爱情。这样的家长离婚,其实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伤害,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孩子还没有形成记忆的时候就开始缺少一种爱,就没有体会过一个完整家庭的爱,对于孩子来说,不会有过大的打击,但是会让孩子的一生中缺少一些东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毕竟缺失的这部分是孩子一生都无法再弥补的。


孩子3到18岁离婚

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成长阶段,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记忆,甚至会有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期间父母离婚对孩子一生的打击,甚至是日后的成长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这个阶段可能父母会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经常提离婚,孩子的成长环境就是压抑的,对于婚姻是厌恶的,如果离婚后,如果父母没有做到和孩子沟通,孩子可能会养成自卑或者走向极端的性格。


孩子18岁后离婚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个阶段如果父母离婚孩子可能会比较能够接受,并且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比较小。

但是,在我认为,离婚是给那些吃喝嫖赌家暴的人设置的,两个人一辈子生活五六十年,不打架不吵架是不可能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爱情两个人走到一起,等五年十年后其实就是亲情了,怎么能说散就散呢,如果迫不得已走到离婚的一步,也请处理好孩子的事情,把伤害降到最小,毕竟孩子还有一生的路要走。


郁语35


我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里面长大的,看到这个问题有一些想说的。

父母离异时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他们俩商量好了通知我,我跟着父亲,原因是父亲经济条件更好。六年级时父亲谈了新的恋爱,初一时他俩结婚了,正所谓有了后妈就有后爹,所有的一切从这个时候开始改变了。

经济上封锁你是第一步,精神上打击你是第二步,各种精神折磨我在此不一一说明了,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我很敏感,遇事总想最坏的结果,做最坏的打算。

后妈想尽一切办法离间我和父亲的感情,但是父亲只会相信她,我也不想解释,然后一年跟父亲说不上几句话。对于我而言父爱是缺失的,这直接影响我以后的择偶标准和对待婚姻的态度。

有一年把我赶出家后(这时的赶应该是父亲的气话),我觉得自己一个人,没有哪里是我的家。所以后来努力挣钱买房,觉得房产证只有写着我的名字才不会被人赶走。而且我一直觉得女人在结婚前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这样哪怕离婚你也还有去处,你也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有很多细节我就不说了,也不愿意想起。只想说结婚要慎重,离婚要慎重,要小孩更需慎重。

(唯一觉得庆幸的是现在的先生对我很好,包容我所有的缺点,心疼我所有的遭遇,现在非常感恩。)


5sj20


我问过我身边几个90后的小姑娘,年龄当时都在18岁左右,当她们的父母决定离婚她们首先是想找父母离婚的原因,想让父母和好,这样看她们非常渴望家庭的完整。一旦父母真的离婚了,又会想跟谁父母双方各自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觉得自己有是不是多余了。孩子少了父母的关爱、还少了安全感,有的小姑娘会对以后的婚姻不报幻想,恐惧婚姻,有了不会结婚的想法,有的孩子表示结婚后不会生孩子,不想让孩子经受家庭的破裂,像自己一样。

最近有个案例一位14岁的男孩子,初中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不久前父母离婚了,孩子变得上课不集中精神成绩一落千丈,这不夸张他考上了全国有名的中学,性情也变了之前非常懂事,后来变得经常打打闹闹的。

好多的父母离婚孩子心理受伤害的例子,之前有的朋友说父母真的选择离婚要在孩子8岁之前、18岁之后。个人觉得世上所有的婚姻都是错误的,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婚姻家庭中孩子是受伤害最大的,婚姻路上且行且珍惜!


柳妙谈生活


如果父母整天打架 那还不如离婚了 省得让孩子整天担惊受怕 离婚了挺好的 我小时候 我父母整天打架 我和我妹吓得不得了 尖叫 到处躲 我们特别怕害怕他俩打伤对方 因为双方都是我们爱的人 所以特别害怕 我爸打我妈特别狠 每次打完 我和我妹都给我妈说让她俩离婚 特别希望他俩离婚 那样我们就不用承受这种煎熬了 我同学家长虽然离婚了 但比我俩幸福多了 心里发育也很好 我俩在小时候承受太多这种折磨 导致我成年后患有焦虑症 所以我深深明白家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离婚了好着呢


晨曦小11


我认为孩子的内心第一个想法就是我爸妈都不要我了,然后内心产生自卑。其实好多原因还是在于家长,离婚后两个人对孩子的关心都少了,让孩子缺少了安全感,父母的做法是决定孩子的成长的。我舅舅家孩子我的妹妹,小的时候父母离婚,然后每次我妈带着我去姥姥家,妹妹都会闹,然后去问我姥姥,为什么我姐姐有妈妈,我就没有妈妈呢,孩子内心其实渴望母爱的,渴望一家人和睦在一起,所以吧,如果真的选择了离婚这条路,那一定要好好对待孩子,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没有人要了,希望每个家庭都和睦,愿安好。


大头小姐姐


既然成了夫妻就应该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关爱,一直到老,如果没有信任,没有感情为什么要结婚,新婚誓言就是空话,象我母亲说的,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过好每一天,我们兄妹仨人,年轻时都因为生活锁事闹别扭回家诉说,我父母讲,你们也不一定全对,吃完饭,我送你们回去,动不动就离婚,大人好办,孩子没了谁都是小可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我家是旗人,离婚了,就不让回家了。所以在我们家里没有离婚的,下一代也不允许,如果有,我们就不走动了。


zhang114752526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父母离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心理上:不管选择哪一方,都会对另一方心怀愧疚。

不管父母因为什么原因而分开,在孩子的内心中,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好,父母才分开。因为不管哪一方的离开,都意味着自己被爸爸或者妈妈抛弃了。

在孩子的认知里,爸爸妈妈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父母的分量都很重要。

当父母离婚,孩子被迫做出“跟爸爸”还是“跟妈妈”的选择时,会对另一方怀有愧疚感。

而且对离开那方父母的想念,又会觉得对不起抚养方的父母。

尽管有一些父母在离婚时会告诉孩子,离婚不是不要他。但孩子还是会认定自己是被抛弃的,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很难摆脱。

家庭本是个平衡的系统,但因为父母其中一方的离开,失衡了。

随着成长,孩子开始明白父母的苦衷,他们会本能地去替补缺失的那个角色。

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他们会拼命去懂事,表现得非常乖,去做一些事讨好抚养方,因为他们怕抚养方不开心,怕再次被抛弃。

有一些父母离婚了,孩子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且不说隔辈教育的弊端,孩子首先就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被抛弃感”更加强烈。于是他们也会做一些事情,博取长辈欢心。

他们懂事的外表下,藏着的是深深的恐惧。他们自卑,没有安全感,他们其实很渴望关心,渴望爱,渴望做个无忧无虑的真正的小孩。

小时候,爸妈吵架,他们有时候会问我:

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你跟谁?

至今我都对这句话很反感。当时的我,先是不知所措,再是害怕,最后是陷入无限的自我怀疑:我做错了什么?我哪里做得不够好?为什么爸妈不要我了?

单单一个“假设离婚”的问题,就能引发我内心的诸多波动了,何况是真正的离婚呢?

父母离婚时孩子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变化:

首先是害怕,这种害怕会留在潜意识里,以至于孩子成年后可能依然不会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

父母离婚时,各自陷入复杂的感情和法律纠纷中,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虑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注意、关心减少,这时的孩子会觉得被父母遗忘或不受重视。

孩子常常会问自己,“谁会要我”,“当我需要帮助时,我该去找谁”。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孩子处于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的状态,做事畏首畏尾。

接着是内疚感,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过错,看成是父母离婚的原因。这种曲解,会使孩子陷入烦恼并常常自责。他们变得退缩、消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常常沉浸在内疚之中,这种自责心理,将导致孩子出现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

再就是自卑、猜疑心理,孩子因缺父或缺母,自感不如别人。因遭到旁人的嘲笑、冷落而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忧伤,孤僻,畏缩,做事缺乏自信心。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还会产生猜疑心理,怀疑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对别人的言行易产生误会,导致人际关系障碍。

最后是补偿心理,父母离婚,孩子祈盼在感情上得到补偿,个别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往往会在“感情补偿心理”的驱使下,盲目地向异性求爱,犯性错误。

择偶上:连父母都抛弃自己了,很难相信别人不会抛弃自己

我们对婚姻的认知基本上来源于原生家庭。

父母和美幸福,我们就会认为婚姻是美好的;

父母冲突不断,我们就会认为婚姻是糟糕的;

父母经常吵架最后能和好,我们会认为婚姻虽然波折但努力经营还是可以的;

父母争吵最后离婚了,我们认为婚姻是可以放弃的,不可靠的。

很大一部分人的婚姻模式,都复制了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

而父母离婚的孩子,他们对感情的态度容易极端。

他们要么想要找一个完美伴侣,找一个不会抛弃自己的强大的伴侣,从而忽略了伴侣真实的样子。这样对另一半的期待会非常高,导致伴侣压力过大,关系变糟糕。

要么就完全不相信爱情和婚姻的美好,他们无法相信对自己好的人,很难真正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从小被抛弃带来的不安,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如此一来,会启动内心的防御机制,这对亲密关系的建立非常麻烦。

亲生父母都可以抛弃自己,还有谁不会抛弃自己呢?

父母离异的孩子,在感情中会不断怀疑、不断试探,渴望对方的呵护,又害怕对方变心。

他们从小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甚至分不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因为难以信任别人,面对伴侣时,他们会过度自我保护,遇到冲突时,心口不一,在嘴巴上逞强。

行为上:看似与人的距离很近,其实心的距离很远

说到离异家庭的孩子,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

大概10年前,我在一家婚恋网站工作。有一天,有一个离婚了的男人来面询,他有一个6岁的女儿,因为没有人照顾,只能带着女儿一起来,委托我们给他物色合适的对象。

面询中途,他要上洗手间,于是我就和他女儿聊天。我问他女儿,几岁啦,喜不喜欢吃棉花糖呀之类的话,他女儿一开始沉默不语,后面就点头摇头来跟我交流。

然后我继续问:你为什么不和阿姨说话呀,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呀!

那小女孩突然就哭了,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说:

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因为每次他们都会问我,你妈妈呢,你妈妈怎么不在,你妈妈是不是不要你了,我没有妈妈!呜呜……

真的,那一瞬间,我眼睛就酸了。这个离婚的男人,只是在某一次争吵中打了妻子一巴掌,他妻子要离婚,男人就真的去离婚,一句挽留都没有。看似潇洒的离婚,只是苦了孩子。

内心的创伤,是很需要保护的。离异家庭的孩子,不会轻易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家,出于本能的自我防御,有些人会回避人际交往,封闭自己;有些人则会特别重感情,会有讨好的行为,在小事上习惯以别人的感受为主,但在大事上会考虑自己的得失。

出于对童年的补偿,他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哪怕心里早已经翻了几百个白眼,但也很难在他们的外表下看出他们的真实情绪。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行为处事上,通常比同龄人成熟,他们更会察言观色,好像很容易和人相处,其实心和别人的距离很远。

由于敏感的内心,他们会更有同理心,更擅长倾听。他们也有很强的边界感,强调个人的独立空间。

生活中,他们更愿意独来独往,害怕给别人增加麻烦,很多事能自己解决就绝不会麻烦别人,固执,倔强。






一醉宝阁


父母离异,孩子没有了原生家庭,也就没有自己赖以生存的温馨土壤。很多情况下,孩子会封闭自己,心门关闭。孩子的世界开始变得凌乱起来,从懵懂少年很快变得成熟起来,会跟身边看起来“另类”的孩子开始混在一起,被迫地吸收一些自己很难接受貌似成人的东西,多关心孩子



智森私塾


我四十多了。女儿二十出头。儿子初三。孩子爸出轨八年。我忍了八年。虽然这八年表面维护挺好。但我能感觉出来。孩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由其儿子。这孩子很敏感。这不我准备离婚了。孩子感觉出来了。怕我不高兴难过。每天让我看喜剧片,搞笑的那些东西。我心里明白孩子的想法。

所以为了孩子坚强起来。一切的苦难没啥了不起的


用户2027569493713


离婚的背景不同,影响不同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婚姻开始的甜蜜、冷暖只有当事人自知。离婚个人觉得没有错与对,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的,不能说只对孩子影响不好,也有好的,假设对方常常家暴和不忠诚,离婚就是正确的,离婚后比之前过得更愉快,那么给孩子也会理解,影响到就是敢爱敢恨,生活不仅仅如此,也会让孩子更清楚做事不能太冲动。

离婚后过得好与不好,影响不同

离婚后的生活,如果自己能快速走出离婚的阴影,给孩子带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心态,那么,给孩子的影响可以减少很多,反过来如此。

离婚后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离婚,是大人的事,和孩子是无关的,孩子是不幸的,失去了一个原生态的家庭。但是,并不代表就一定缺父爱或者父爱,这就看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抚养方式了,像谢霆锋,父母离婚了,还是可以一起团聚。

和孩子的年龄有一定关系

孩子在想什么,和他对世界的认识有关,所处的阶段有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做到影响减到最低,一般来说,孩子会缺乏父爱母爱,安全感,自信心。

总结:孩子想什么,首先要从自己开始找原因,然后和孩子做朋友,打成一片。自然就会和你多聊天,说心里话。让自己过得快乐幸福,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减少负面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