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導讀

鎂元素在植物生長必須的16種營養元素中屬於中量元素,在植物體中的幹物質含量約為0.5-7‰,不同部位差異較大,其中葉片中鎂的含量(葉片中鎂含量是判斷植物是否缺鎂的主要指標)約為2-2.5‰。

鎂在植物體中的含量雖然遠小於氮磷鉀三要素,也小於同屬於中量元素的鈣,但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尤其是有機物質的合成起著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黃瓜是我國栽培面積和產量都名列前茅的大眾蔬菜,在四季蔬菜供應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在黃瓜生產過程,為了豐產和增收的需要,生產者往往前期偏施氮肥,後期偏施磷鉀肥,但是對鎂在黃瓜生長髮育中的作用認識不清,重視不夠、施用量不足,常出現黃瓜(以棚室反季節生產最為典型)缺鎂並造成生理障礙,黃瓜缺鎂症狀與缺鉀、鈣等造成的症狀存在一定相似性而容易產生混淆,造成防治不當,加劇鎂缺乏。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那麼,鎂在植物生長髮育過程中起什麼作用,黃瓜缺鎂有什麼症狀表現 ?導致鎂缺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黃瓜缺鎂?

本文, 將對以上問題進行梳理解答,希望能為黃瓜生產者避免鎂缺乏提供參考和啟發,以確保黃瓜栽培順利實現豐產豐收。

一、鎂對植物生長髮育有哪些重要作用

1、確保光合作用的高效進行

植物生長髮育依賴於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場所是在葉綠體,葉綠體中的光合作用則要通過葉綠素來完成,葉綠素通過吸收轉化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等加工成糖分等有機物質,因此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含量的高低,以及對二氧化碳吸收的能力決定這光合作用的效率。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葉綠體示意圖

鎂離子是植物葉綠素的核心原子,在葉綠體內的含量長佔整個植物體鎂含量的10%,影響著葉綠素的合成數量、繼而影響對光能的轉化效能、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並影響葉綠體製造有機物質的能力和植物體的生長髮育速度。

2、確保遺傳物質的結構穩定

植物生長以遺傳信息的載體DNA和RNA不斷複製為前提,二者結構穩定,是順利實現細胞分裂、器官發育和植物體各項生命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鎂在植物植物體內75%的含量都存在於DNA和RNA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正是促進DNA與RNA的複製合成並增強其結構穩定,使功能得以高效發揮。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鎂能確保DNA和RNA的結構穩定和高效複製

3、確保植物調節功能的正常進行

人體各項生理活動的有序進行主要靠神經和激素等來調節完成,而植物各項生理活動的有序進行則主要靠酶的調節來保證,鎂是植物體中40多種酶發揮調節作用的活化劑,同時輔助200多種酶作用的發揮,避免生理代謝代謝紊亂,這些酶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植物良好生長髮育的基礎,而鎂的活化或輔助作用是植物酶發揮調節作用的重要保障。

鎂對增加植物體Vc、Va以及蛋白質、脂類物質的合成也發揮重要作用。

二、黃瓜缺鎂表現症狀

1、葉片黃化

葉片失綠黃化是黃瓜缺鎂最典型的特徵,原因在於鎂缺乏導致葉綠素的合成量受到限制,發生時期以生長中後期最為典型。但是,缺鉀、缺鈣、缺氮也會造成黃瓜葉片失綠黃化,準確區別相互間的差異,是判定缺素種類並有的放矢進行防治的重要前提。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黃瓜缺鎂:葉肉褪綠、葉脈及邊緣仍為綠色

  • 缺鎂與缺鈣的區分方法

Mg2+在植物體內具有較好的轉移和二次利用功能,因此,在土壤鎂供應不足出現缺鎂時,最先表現出症狀的部位是老葉。植物缺鈣也會表現為為葉片失綠黃瓜,但鈣在植物體內的轉移和二次再利用功能較差,

最早表現缺鈣症的部位為新葉,而且新葉邊緣焦枯成勺形,這是辨別黃瓜缺鎂和缺鈣的主要依據。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黃瓜缺鈣:幼葉邊緣褪綠

  • 缺鎂與卻鉀的區分方法

缺鉀也會造成黃瓜葉片失綠黃化,而且也最先表現在老葉上,兩者的主要區別為

缺鉀最先表現在葉片的邊緣部位,即“鑲金邊”,而缺鎂時的失綠黃化部位則最早表現在葉片內部的葉脈之間,並在早期在葉片邊緣仍保持綠色。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黃瓜缺鉀:邊緣最先失綠“鑲金邊”

  • 缺鎂與缺氮的區分方法

缺氮與缺鎂鑑別方法:缺氮也會導致葉片失綠,而且最先表現的部位也是老葉,缺鎂時另一個明顯特點時葉脈保持綠色,而葉脈之間的葉肉則出現較為明顯的失綠黃化或白化,並偶爾伴有褐色或紫紅色的斑點或條紋;缺氮時,整個葉片上葉肉和葉脈失綠的顏色較為均勻,而且不會出現褐色、紫紅色等異養斑點或調溫。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黃瓜缺氮:失綠較為均勻

2、生長緩慢,降低品質

鎂缺乏一方面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而影響對光能的利用效率,並減小對二氧化碳這一光合原料的吸收能力,從而導致光合作用能力的降低,並因為有機物質供給不足造成植物自身生長遲緩、矮化。

另一方面,鎂通過調節或輔助酶的調節作用,影響糖類以及蛋白質、Vc、Va的合成以及這些物質往果實器官的運輸和轉化,因此在缺鎂在影響植物生長速度的同時,還會影響產品內在品質的形成。

三、黃瓜缺鎂的原因

1、土壤含量不足

在所有導致黃瓜生長鎂缺乏的因素中,土壤鎂含量不足是最主要原因,當土壤中有效態鎂(可被根系吸收的Mg2+)含量低於60mg/kg時,便會造成黃瓜生長鎂缺乏。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土壤鎂含量充足與否與土壤性質有直接關係,在壤土中鎂缺乏較少發生,而在砂質土壤和酸性土壤條件下,發生鎂缺乏的概率較大,這是因為黏性土壤風化程度較高,離子交換較為強烈容易造成鎂缺乏;酸性土壤下,較高的降雨頻率下,較劇烈的淋溶作用,也容易造成鎂缺乏。我國缺鎂土壤佔耕地總面積的36%,但在地理分佈上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酸性和黏性土壤居多),有效態Mg2+含量介於0.007-0.267g /kg,而北方土壤中Mg2+的含量介於0.1-0.6g/kg。

2、地溫低

土壤中的有效態鎂(Mg2+)的濃度隨地溫的成正相關,當地溫持續偏低會造成鎂的移動性變差,有效態減少而造成供給不足。黃瓜適宜生長的土壤溫度一般介於22-25攝氏度,土壤溫度持續低於這一水平也會造成對Mg2+吸收能力的降低(主要表現為將Mg2+從根外運輸到根內,以及在根系內部運轉的載體活性降低)。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3、與K+、NH4+、Ca2+拮抗

土壤中過多的K+、NH4+、Ca2+等陽離子,會在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礦物營養的過程中與Mg2+產生競爭,即陽離子拮抗,當Ca2+/Mg2+的比值大於7、K2+/Mg2+比值大於1.4時,這些陽離子都會與Mg2+形成拮抗作用,導致黃瓜對Mg2+吸收不足。銨態氮(NH4+)與Mg2+也會形成拮抗,但是硝態氮(NO3-)則對Mg2+的吸收有促進作用。土壤中鋁含量太高也會對鎂的吸收形成障礙,這也是南方酸性土壤容易鎂缺乏的一個原因。

4、根系發育不好

黃瓜根系作為吸收Mg2+的地下器官,發育狀況直接影響著Mg2+的吸收能力,黃瓜缺鎂常發生在中後期,如果土壤管理不當,土壤根結線蟲病爆發等,黃瓜會因土壤透氣性變差,新根生髮量少,或蟲害等造成功能受損,也會影響對Mg2+的吸收不暢。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四、避免黃瓜缺鎂的措施

1、掌握土壤狀況,有的放矢

我國土壤的pH值自北而南依次降低,而土壤對Mg缺乏程度也由北而南依次加劇,因此,南方的黃瓜栽培地更應該注重對鎂肥的施用,由於南方降雨多,淋溶強烈,如果施用的鎂肥肥效釋放較快,不僅會造成淋失浪費,而且會造成環境汙染,因此,對酸性和沙型較強的黃瓜栽培地,確保鎂肥供應良好,在選擇鎂肥種類時應以緩效的鈣鎂磷肥或磷酸鎂銨為宜,而且兩者都呈鹼性,較適宜於南方酸性土壤,根據土壤酸性狀況、鎂含量狀況、黃瓜生長和採收時間,畝使用量以10-20kg為宜。

壤土或者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的老菜地,在黃瓜生長過程中出現缺鎂症狀時,應對措施以隨水衝施水溶性較好利用率較高的硫酸鎂(MgSO4)、氯化鎂(MgCl2)較合適,每畝地的施用量以1-1.5kg為宜。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不管是施用緩效態的鈣鎂磷肥、磷酸鎂銨還是速效態的硫酸鎂或氯化鎂,都不能過量,

鎂對黃瓜生長髮育雖然重要,但是畢竟屬於中量元素,如果把握不好用量則可以採取少量多次施入,一旦出現鎂缺乏再通過葉面噴施糖醇鎂或硫酸鎂等來及時予以補救。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2、避免拮抗

由於K+、NH4+、Ca2+都較容易與鎂產生拮抗作用,而且在黃瓜的旺盛生長期和豐產期,鉀肥及銨態氮的施用量較大,且較為集中,是黃瓜容易因為拮抗而導致鎂吸收不足的時期,為了避免離子拮抗產生鎂缺乏,在衝施鉀肥時要少量多次,以避開單次用量過大,造成拮抗加劇,

如果鉀缺乏較為嚴重需要集中大量施用,則要在施入鉀2-3天后,衝施一次硫酸鎂,每畝用量以1kg左右為宜。追施氮肥最好選擇硝態氮,使硝態氮的吸收和Mg2+的吸收之間相互促進,如果施用銨態氮肥(硝態氮肥由於安全因素往往市場供給有限),則也要避免單次過量造成拮抗。

3、土壤改良與葉面噴施

酸性偏強,是造成缺鎂的重要原因,對酸性較強的土壤,可以通過每茬施入50kg生石灰進行改良,同時每茬黃瓜要施入5000kg左右的腐熟農家肥,以緩解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造成的土質變硬。而一旦黃瓜出現缺鎂(後期較為明顯),則可以通過葉面棚室MgSO4等葉面肥即時補充,效果較為明顯。

黃瓜缺鎂有啥症狀?缺鎂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結語

黃瓜生長雖然對鎂的總需求量不高,但是作為一種必須元素,在供應不足時會成為限制生長、產量及品質形成的“木桶效應”裡的短板。目前我國蔬菜生產施肥上的一個現狀是氮磷鉀過量施用,造成浪費(以磷最為典型)並汙染土壤,而以鎂為代表的中微量元素卻重視不夠,使用不足,並制約栽培效益。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施足底肥,增加有機質含量,而葉面肥是在發生缺素症狀時的有效緩解措施,但是不能代替底肥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