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打工人員工資不如退休人員工資高,怎麼生存?

三楞草


涿沐清風認為工資的高低和怎麼生存是兩個截然不同概念,雖然工資太低可能會讓生活變的很艱難,甚至於沒有工資會讓人面臨生存困難的問題。但我認為用打工人員工資和退休人員的工資高低來討論生存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一、退休人員工資

退休人員工資也即使常說的養老金計算非常複雜,通俗來講養老金取得基本是全省上年度平均工資的二分之一乘以2倍的繳費年限乘以百分之一。也就是說,退休人員工資正常是不會超過在崗人員平均工資的。當然,部分退休人員退休前五險一金繳納比較高,在2×繳費年限×1%這一部分會超過上年平均工資的一半。同時,根據工資分配的平均比例來說,由於貧富差距的問題,平均線以上的總是少數人,那麼,退休金以平均線為基數做為參考因素,自然可能會造成退休工資會超過社會在職工薪階層。

二、打工人員工資低於退休人員工資,是否會面臨生存問題

開篇涿沐清風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結論,打工人員工資低於退休人員工資,打工人員是不會面臨生存問題。那麼,影響打工人員生存的根本問題在哪裡呢?我認為現今社會面臨生存威脅的主要有這樣幾部分人:

(一)、因病引起

在醫療改革的一步步推進下,城鄉醫療保險已經為大病負擔了很多費用。可是,像我國的農村和很多打工者,由於他們沒有固定收入來源,如果因病入院,經濟來源中斷後會快速致貧,甚至影響生存。

(二)、因無社保引起

現在我國還有很多小企業和部分行業直接使用農民工,並不繳納社保。如果這些人群面臨失業和困難時,家庭再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就會很快面臨生存威脅。

(三)、因懶引起

有句老話叫“十懶九貧”。只要你願意工作,總有事可讓你幹,當然有些工作是辛苦的。現在街面上常常有一些流浪人員,有些就是很年輕,看起來身體各方面都很好,偏偏以乞討為生。這樣的人群也同樣容易面臨生存難題。

(四)、地區差異、地域影響

一部分地區偏僻,不易務工,甚至有些道路不通,常年生活在山區的人們。政府社會也在關注這個人群,與本話題關係不大,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我認為即使大部分打工人員工資不如退休人員工資高也並不可怕(當然,事實是同企業在職人員工資是高於平均退休工資的),這隻會讓在職者的生活條件差一些。關鍵是要加強推進所有企業為在職人員的社保繳納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年齡大了以後的生存問題。

關注@涿沐清風,我們一起領略不一樣的職場選擇。#職場戰疫# #我要上頭條#


涿沐清風


07年,我有一次坐公交車。車上只有三個人,我還有兩個老太太。我坐公交車的最後面,兩個老太太在談論退休金。一個問我們這裡把她叫甲老太‘你的退休金是多少’?另一個乙老太說‘四千多,你呢?’甲老太說‘三千七,馬上要漲。’那一年退休金漲了七次還是八次!而我當時三十多歲,年輕力壯的技術工才拿1500左右!(座標湖北武漢)你說這樣的不公平狀態讓人怎麼能夠服,從那以後我堅決不再給那些所謂的老人讓位。他們的錢不比我的大,而且很多人體壯如牛比年輕人的身體都更好。為什麼要給他們讓座!也許我有一點偏激,但是面對社會不公我只有以我的方式來找到平衡!但是要說明的一點是,我以前從來都是給他們讓座的。只不過從那以後我只給孕婦和抱小孩的,還有殘疾人和真正的老年人我見到了都是讓座的。

言盡於此,死噴子滾遠點!


沉默不是因為詞窮


打工人員不如退休人員工資高,只能說明退休人員在一定的時間階段為社會做的貢獻遠比現階段打工人員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要多得多。

一、講一個真實案例。

拿我身邊的兩個同事來講講吧,一個同事是在大學裡面教書30年,已經退休10年,依然在為校做貢獻的老教授。

而另一個同事在公司工作了三年,被辭退了兩次,每一次都是因為不務正業,吊兒郎當,辦公的時候玩遊戲,給公司捅了簍子才被辭退的。

這一次沒有被辭退,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到了他父親的企業工作,公司裡面也沒有人願意搭理他,就是個糊塗蟲。

然後最開始的那個老教授,他現在一個月領到的退休金超過了1萬元,學校裡面有什麼活動還都要求邀請他來,每一次來也會給一筆錢。

而那個工作三年被辭退兩次的同事,他每個月的薪水才2500元。

可即便如此,我也從來沒有見過那個2500元薪水的同事抱怨。

有一次我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你的薪水甚至不如一些退休員工的薪水,你沒有覺得壓力大嗎?

同事連頭都沒有抬,低著頭繼續玩遊戲,說:人家為社會做了多大貢獻,我們社會做了多大貢獻,以我現在的能耐,怎麼渴求要求那麼多的退休金呢?

二、一份勞動,一份收穫。

話是這樣說的,事情也是這樣辦的,但自己沒有付出勞動的前提之下卻渴求著和別人一樣的比例收入是不現實的。

我們不妨把這件事情講的再直白一些,一個人每天只會搬磚,所做出來的貢獻,和一個在大學裡面當教授所做出來的貢獻是截然不同的。

工作不分貴賤,但是工作出來的量,工作的效率,工作對社會所帶來的推動效果卻必須得分出個123來。

如果自己的薪水低,沒有必要去抱怨,也沒有必要去覺得別人怎麼怎麼樣,自己怎麼怎麼樣,抓緊時間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來索取更多的薪水才是正道。

作者:職場全能王,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職場速成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擅長職場問題指引和輔導。歡迎大家贊、轉、收、評,期待大家的關注~~~

職場全能王


不知題主是怎樣得出結論,認為大部分打工人員工資不如退休人員工資高的,據我瞭解不是這樣的。也許題主瞭解的只是個例,沒有代表性。


我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舉幾個身邊的例子:表姐去年某工廠企業退休,工齡29年,退休金2300元;鄰居小A同樣去年在社工崗位按企業退休,工齡26年,退休金1200元;大學校友小B在一家國企退休,工齡也是29年,退休金5000多元。你看,同為企業退休,工資差距也是很大的,因此,打工人員和退休人員的工資很難比較。


當然,如果單獨拿普通打工人員工資,同體制內或垂直管理部門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比較,還是有些道理的。這部分人員的退休金大多在6000元以上,我們這裡,在企業打工的普通員工,如果沒有各種證書的話,4000元到5000元之間的佔大多數。


至於同為退休人員,工資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呢?企業同體制內及垂直管理部門的退休金差距是多種原因造成,這個問題爭議已久,國家也正在給企業退休人員每年增長退休金,以縮小差距,我們先不去討論,今天我們來簡要介紹一下同為企業退休人員退休工資為何差距也很大的原因。


一、影響企業養老金多少的因素。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退休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金額÷計發月數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退休金多少與以下5方面因素有關:

1、社會平均工資。指的是職工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019年5月,在崗職工範圍由過去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在崗職工,調整為全口徑誠鎮就業人員,範圍增大了。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工資水平也不一樣,因此不同省份的社會平均工資也會有高有低各不相同,平均工資高的省份退休金相對就高。


2、繳費工資基數。職工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工資越高,繳費基數越高,退休金就越多。例如工資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工資低於當地上一年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按當地勞動部門公佈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國家規定繳費基數範圍在300%—60%之間,差距很大,這直接決定了不同企業,即使在同一省份退休金的差距。因此,選擇工作不能只看到當前工資,還要看企業按什麼標準給您交養老保險。


3、繳費年限。這個好理解,繳費15年為最低年限,繳納年限越長則退休金髮放的越高。


4、計發月數。按退休年齡不同,計發月數也不一樣,例如50歲退休,計發月數195個月,60歲則為139個月,越晚退休,工資越高。


5、有無過渡性退休金。過渡性退休金“統賬結合”前工作的才有,計算公式各省市自行確定過渡係數,係數一般在1%-4%月之間。對“統賬結合”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員來說,由於其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沒有實行個人賬戶,因而應該加上沒有個人賬戶年限的養老金。有過渡性養老金的退休工資要高於沒有過度性養老金的退休工資。


小結:通過以上簡單介紹,我們知道了同是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有多有少,同5個因素有關,即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計發月數和有無過渡性退休金。其中社會平均工資和過度性養老金不是我們能決定的,為了退休後能多領到一些退休金,就要從另外三個方面入手,一句話,年輕時多交一點,繳費時間長一點,退休金領取晚一點,都是提高退休金的有效途徑。


二、至於退休金比較低的退休人員如何能改善一下生存問題,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1、未雨綢繆,提早規劃。在未退休之前,就要做好退休後的財務規劃。例如在年輕時收入比較高的時候,購買足額的商業養老保險,來有效補充社保退休金不足的問題;購買重疾保險,來抵禦醫療保險的不足的問題,目前國家也在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加強養老產業的多樣化發展。


2、做好理財,保值增值。退休了,收入固定,每月就那麼多,即使再少,也不會月月光吧,只要有結餘,就要合理理財,根據數額多少購買合適的理財產品。例如基金、債券等,老年人以穩健安全為主,哪怕收益不高,只要能高過通貨膨脹率,也比存在銀行裡活期或固定期限好。


3、開源節流,創收增收。退休後,在有限的退休收入裡,僅靠節約還是不夠的,儘量利用上班時的人脈或者技術資源,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兼職、或者自媒體寫作等等,不要在乎掙多掙少,掙多了高興,改善生活,即使掙的少,因為有事情做也能充實一下退休生活。


總結:以上是頑石關於“大部分打工人員工資不如退休人員工資高,怎麼生存?”問題的回答,其實人最拍的就是比較,心理不平衡,既然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就要知足常樂,學會自我調解,一切往好處想,往好處看。希望大家不論退休金多點還是少點,都能幸福快樂的生活。


我是@職場頑石,與您共同分享職場那些事兒。敬請關注。


職場頑石


用我的親身經歷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

第一、大學階段:沒有工資收入。

我是06年上的大學,老家農村,經濟條件很差,每個月的生活費很少,外加我很好學,經常買各種商業書籍看,所以真正剩下吃飯的錢很少,每個月基本有2個星期是白米飯加菜湯。

那個時候雖然很窮,但心存希望,意氣風發,總覺得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馬雲那樣的人,也正是這份傻叉一樣的信仰和希望,讓自己沒有感覺到任何的苦。

第二、工作前2年階段:工資收入遠低於全國平均退休金。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2200元/月,在上海,這個工資連基本的生存都夠不上,每天下班只能吃沙縣和菜飯骨頭湯,1元的純淨水都買不起,下班前要在公司喝滿一肚子誰,然後再拿空瓶子裝滿一瓶水,帶回住的地方喝。

第三、工作3-5年階段:工資收入遠超全國平均退休金。

這個時候開始大吃大喝了,很少吃沙縣和菜飯骨頭湯了,因為太憎恨了,每到週末的時候就和同事或者朋友三三兩兩到飯店搓一頓,那個時候單身,一個人住,自由得很,短短一兩年時間,體重增加了30斤,從一個瘦子變成了一個胖子。

第四、工作6-10年階段:工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環境差一點的飯店基本上不怎麼吃了,因為注重健康,所以去商場吃飯的概率大大增加,雖然不是有錢人,但在超市和商場吃飯的時候,基本上不太注重價格了,主要是口味和舒適度。

大概描述了一下自己的三個階段,回到題主的問題,他們都是怎麼生存的:

第一個階段的人們,他們的經濟狀況可能真的很差,要想很好的活著那是不可能的,勉勉強強的生存吧,餓死是不可能的,但沒有生活質量,如果再沒有希望,很難想象他們的生存境況。

第二階段的人們,工資收入勉強滿足日常開銷,家庭基本上是0存款,沒有抗風險的能力,遇到任何風吹草動,他們都是受害者。

第三階段的人們,工資收入除去日常開銷,還能剩下一些,每年能存一點錢,但也不多,生活安全感要高一些。

第四階段的人們,日常開銷費用不低,但也只佔收入的一小部分,算不上富裕,但有一定的可支配資金,有一定的投資能力。

總上所述,全國平均退休工資雖然不高,但收入低於退休金的人,在全國範圍來看,確實也不少,只能說勉強的活著吧。


八魚先森


拿打工者的工資和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比較,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在我生活的小村莊,能夠很好的展示打工者和退休者的區別:


村民老王,退休金4000多元,讓無數村民羨慕。


老王退休前,是我們村裡小學的老師,一輩子教書育人,是吃著國家飯的人。退休後,老王有退休金,每月4000多元,生活在農村, 這個工資非常高了,衣食無憂,老年生活非常的舒適安逸。


村民老張,退休金每月800元,生活一般。


老張是為農民,一直在家務農。到了退休年齡後,開始領取農村養老金,由於他繳存的年限少,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很少。幸虧以前繳納過一個小型的商業養老保險,現在兩者加起來,沒有能領到800元左右。


這800元,雖然與老王相比差距很多,但是,也能維持老張的日常生活。老張也是很滿意。


村民大強,在建築工地打工,每天200多元工資。


大強,今年45歲,年輕力壯,而且有手藝,以前自己幹過裝修。農閒的時候,大強就到建築工地去幹零工,是大工,工資日結,每天兩百多元的工資。除了幹農活,大強每天都在工地幹活,每月的收入也是很多。


大強的對象,桂花,也跟著大強幹勞務,他在工地上幹零活。由於是婦女,乾的活不累, 每天六七十的工資,給工人們燒水做飯,相當於後廚。她的工資就比較低了。


通過我們村的這幾類人,不難發現,打工者的工資和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是無法進行比較的,兩者不是一類事物。


打工者工資的高低,取決於打工者工作的多少,技術含量的高低,業績的大小等等,你有能力,能創造更多價值,自然會獲得較高的工資收入。反之,你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是很難獲得高工資的。


退休人員退休金的高低,就是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養老保險繳存的數額,二是繳存年限。退休前,繳存的數額越高,年限越長,那你的退休金自然也會越高。


兩個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沒有任何的意義可言。


職場百靈鳥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打工人員和退休人員的工資壓根沒法比,不是同一類型的人就沒有可比性。

村裡王奶奶是上海知青,年輕時來支援大西北,當時來我們村當了老師,後來就留在我們村,嫁給了王爺爺,王爺爺是地道的農民。

他倆的收入相當懸殊,王爺爺當農民一年的收成還不及王奶奶當老師半年的收入。現在倆人都七十多歲了,王爺爺由於沒交養老保險,現在每月只能領60元的補助,王奶奶現在每月四千多的退休金,老兩口也沒有相互比較,而是相敬如賓,生活質量也高,村裡老人都非常羨慕。

同樣的道理,打工人員的工資不能和退休人員的退休金相比較。

比如環衛工人、保潔員等低收入打工者,打工的工資無法與一些退休官員、企業高管的退休金相比,很明顯後者的退休金會更高。除此之外,環衛工人等低收入體力勞動者和企業高管等高收入腦力勞動者過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看世界的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向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打工者的工資和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沒有可比性。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小可職場日記 ,分享求職面試、五險一金、職場趣事,幫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小可職場日記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不都是這樣嗎?我爺爺是國家的一名黨員,之前也是在讓國家機關單位裡面工作,他現在已經86歲了,每個月的退休金都可以拿5000。

而他平時在家裡就買一些菜和餅乾,其餘的一分錢沒花,反而做子女的,還會經常給他買營養保健品鞋子等。而我叔叔甚至我們家裡的人,他們的工資一個月也就四五千塊錢左右。

我就特別羨慕我爺爺,甚至有一次我還問我爸,我說爺爺他現在什麼都不做,每個月都可以拿5000塊錢,跟我上班拿的錢是一樣的,我覺得好不公平啊。

但我爸卻說:你爺爺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吃了多少苦,而且他也辛苦工作了一輩子,拿5000塊錢,這有什麼不公平的,他的錢拿的比你多是應該的事情。

所以很多打工的上班的人員都不如退休人員的工資高非常常見。題主問要怎麼樣去生存,那我覺得怎麼樣生存就是你個人的事情,和別人的工資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思考。

一、退休人員已經工作了四五十年。

退休的人員他們已經工作了四五十年,為國家為社會奉獻了自己的力量,那麼他們的退休金高,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國家總不能說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價值,我們就不給他發錢吧,那這樣的話顯得也太沒有人性了。

等到你自己老了以後,你的退休金也會比當時打工的人更高的,所以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有心理不平衡。

二、總會有人的工資比你高

這個社會就是分三分成369等的,有人工資高有人就工資低,所以即使不和退休的人員比較,我們就和同樣的打工人比,我們的工資也會比別人的低。

不得不承認,我們就是一個普通人,總會有人比我們優秀,但也總有人比我們差勁。所以怎麼樣生存就是看自己,有人一個月一兩千能夠活,有人一個月一兩萬也能夠活。

這就是富有富的過法,窮有窮的過法,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去和別人比較,做好自己的就行。

自己努力地去生活,這樣等到我們退休了,也能夠享福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歡迎關注簡屋,和我一起,在職場中實現逆襲。

簡屋


其實我也覺得不合理!現在的退休金年年漲,已經連續漲了十七年了,這退休人員領得多,這交養老金的人交得就多。假如養老金的上漲再不封頂的話,估計這些年輕人就得去要飯了。

網上有些退休人員總說自己什麼貢獻什麼啥的,別扯這些沒用的!社保基金不能做其他投資用途,社保基金的領發方式只能是收現在交社保的人的錢上來,發給現在領退休金的人而已。也就是說,現在退休人員以前交的那些退休金已經就發給了當時的退休工人,現在社保基金裡的錢全部是現在的務工人員交上來的,退休金領得多交金人就得交得多。

以我們廈門為例,廈門的最低工資是1800元,但是醫社保交的錢卻高達700多元(包含公司交部分),這繳交比例已經達到了三分之一了(別扯那什麼公司交跟自己交,假如可以少交一點,公司完全可以多發一點工資)。我有一個朋友,她離職跳槽後第一年的薪水就只有1300(底薪工資2000,扣700多醫社保)。


優己


我的遠方表舅爺,85了,之前是縣裡機關單位的領導。現在退休工資一個月8000多,加上老伴一個月退休工資5000多。老兩口身體還算硬朗,有個生病住院的醫保可以報銷。一個月14000左右的工資,老兩口還需要掰開四份來花。


原因是三個兒子,沒有一個省心的。今天老大來一趟,沒錢倒騰點回去。明兒老二又來了,還是沒錢又給了點。後天老三也沒閒著,也是沒錢也只能給點。一個月的工資,三兄弟惦記。雖然恨鐵不成鋼,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兩口省吃儉用,把工資分成四份,一家賙濟一份。三兄弟因為依靠父母已成習慣,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沒錢就把手伸向父母。

職場小不懂認為:退休人員工資高,是因為前期的工作積累換取而來的。打工人員工資不高,建議從兩個方面來開源。一、提高主業的專業和技能,從職場上獲取更高的收益。二、利用技能或愛好開展副業,多一份收益。


一、提高主業的專業和技能,從職場上獲取更高的收益。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工作是生存的需要,只有工作,才有工資,才可以保證基本的、必須的生存需要。現在的社會發展迅速,不僅僅自己要生存,還要擔負起家庭的責任。


自己為了更好的生活,學習與生活需要錢。結婚生子之後,為了更好的生活,房子、車子、教育都需要錢。而主業是大部分人收入來源的重頭戲,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主業的專業和技能,成為不可替代的那個人,才有資本從職場上獲取更高的收益。

二、利用技能或愛好開展副業,多一份收益。


“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多和金錢脫不了關係。”---三毛


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參與社會分工;創造社會價值,取得合理報酬;滿足物質、精神生活需要,這是職業。也就是付出的努力要獲得價值回饋。在未來職場中,可能大部分員工都成為自由職業者,而非受僱於單一一家組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技術的幫助,解決了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人們的角色變化更為便利,副業得到了蓬勃發展。


當下43.9%的白領有副業剛需,《2019年白領秋季跳槽及職業發展調研報告》顯示。年齡越大,對副業需求程度也越強。有副業剛需的佔比,在70後、80後、90後、95後中,分別為47.0%、47.0%、43.5%、39.1%。不管是在從事什麼工作,成年人都要有一份副業。特別是這次疫情,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一份副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打工工資不高,先從主業上提升自己;再開拓屬於自己的副業,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4年獵頭,8年職場,4年創業,2寶職場媽媽,分享職場心得,談創業經驗,寫成長感悟。歡迎關注@職場小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