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周邊地方,為何長治和晉城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低?

其實大家就是不怎麼關注長治和晉城之前的歷史。事實上,他們屬於上黨地區,存在感也不是我們想得那麼低。


首先,大家應該都知道長平 之戰,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對坑殺40萬人的殘忍印象深刻,而沒有真正關注它是秦韓戰略決戰的這個歷史意義。所以,不提也罷。

相比於周邊地方,為何長治和晉城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低?

再者,太原、安陽、洛陽、邯鄲,這些都在歷史上做過都城的,歷史文化就別拿來比了。至於和運城、臨汾相比較,這就不知道了。其實上黨地區民名人少,我是承認的,少是一方面,沒有能夠叫的響的才是悲哀。但要是硬拉幾個出來的話,還是有的。


長治和晉城存在感低?其實不然。這個要從中國歷史的大走向看。在幾千年前,中國的中心還在黃河流域,這個時代的上黨地區當仁不讓的創造了璀璨的文化。百度百科上說:“上黨是神話的故鄉”,確實如此,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神農嘗百草等等,都發生在上黨地區。人文始祖堯、舜也多活動在這一帶。包括像下川遺址、塔水河遺址,也都證明了當時歷史文化的興盛。

戰國時,七國爭雄,上黨多國地處交界,”俯瞰中州,肘臂河東”,地理位置重要,兵家必爭,也發生了不少故事。後來秦一統江山,都城從西安到洛陽再到南京,距離上黨越來越遠,存在感也就越來越低。

加之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北方逐漸衰敗,上黨本就是一片山地,發展不易,這時候的上黨地區的重要性便開始一落千丈,而後便一直默默無聞到現在。


所以,並不是歷史存在感低,只是那些重要的歷史大都發生在了久遠的年代,難以被人們再記起罷了。


現在長治和晉城都在努力發展呢。而且,長治和晉城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容小覷的。長治,晉城那些令人崇拜的東西多了,山西地面古建築太多,很多的也記不得,簡單想想記得的。長治市中心的城隍廟,晉城的古建築城堡群,開發的好的皇城相府,天官王府,大陽古鎮,湘裕古堡,柳氏民居等,哪裡大官小官太多,地主也一堆,大大小小留了許多古堡,而且很有特色,比如抵濟城,城牆就是用燒鐵的廢渣磊成的,還有柳宗元后代的柳氏民居。風景也很多,主要就是南太行,中條山系,很多都是未開發的,太行山風景,很不同於別的地方,去的就知道,而且歷史近代名人多了,陳庭敬,趙樹理,趙飛燕,王國光,法顯大師,王常月,楊深秀,想不起來了,反正感覺這些人很有名,近代有郭臺銘,臺灣首富等。


其實歷史感是存在於山西的每個角落裡,無論是旅行還是長住,我想大家都願意選擇有歷史感的城市。書本上記載的東西真的有限,而晉城長治的存在感薄弱,但是如果想要對晉城或者長治的歷史有興趣不妨真的來看一看,畢竟是我最愛最自豪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