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涿鹿之战之后,炎黄部落联盟取得统治权。

不可否认,运城一带是尧舜禹三世帝王建都兴邦的地方。《汉书·帝王本纪》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唐代杜佑所著《通典》里有这样一句话:“尧旧都在蒲。”北魏地理学家阚骃(kan yin)在《十三州记》里这样写道:“蒲坂,尧都。盖帝尧都此,后迁平阳。”此外,《帝王世纪》《通典·州郡典》、《蒲州府志》等都有类似的说法。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以上典籍所说的“蒲”、“蒲坂”,就是指今天的运城市的永济市。“安邑”就是今天的夏县和盐湖区东部一带。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的,是另一位帝王尧的出生地,位于运城北部的绛县尧寓村。如果说之前还有疑问的话,如今文物古迹,铁证如山,种种线索都在证明运城绛县尧寓村就是尧王的出生地。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1、“唐尧寓处”古碑:

绛县尧寓村现存“唐尧寓处”古碑,碑左上方阴刻“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5年)孟春立,距今1600多年,为当时中国农村最早的石碑之一。右下方阴刻 “大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刊,邑庠次贡王民仰书”。碑高90厘米,宽48厘米,厚23厘米,顶呈半圆形。此碑为砂质岩,原正面刻字风化,后 用背面阴刻原字体,碑文为清代重刊。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2、“陶唐遗风”石匾:

清乾隆七年三月初三,石匾始悬嵌于尧寓村古城门楼之上。长143厘米,高58厘米,厚度不详。

3、“巍严配天”石匾:

该匾原镶嵌在南尧岭全神庙山门之上,现庙宇塌毁,遗址尚存。石匾长138厘米,高63厘米,厚 12厘米,阴刻“巍严配天”四字,其中“天”,正是“尧天”的简略。

4、“创建寨记”碑: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该碑刻于明崇祯六年,碑高 150厘米,宽62厘米,厚20厘米。碑文为:绛邑南古帝尧寓后传□山前涑水河中南有□□环境□□□为茂盛□□万元□邑株为伏觐寓其内□□入□耕田凿井时 作序□何有□□凿晋唐尧寓处为此庄之祗以得名也。此碑原在东尧岭尧王庙内,现存尧寓村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5、古遗址百余处:

东尧岭尧王庙遗址,在尧寓村有娥皇、女英庙遗址,在尧王山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三尧岭有古灰坑、古陶窑、灰层、灰舀遗址多处。中尧岭有历山古道,是宁夏、陕西、山西、内蒙等西北地区经垣曲古城黄河渡口,通往中原和湖广的古驿道。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6、尧王故里——尧寓村出土文物100余件,有石锄、石铲、石斧、石锛、石针、石刀;陶器有陶豆、陶鬲、陶盘、陶并、陶杯、陶斛等。出土夹沙陶片数千片,完整陶器数件。这些都充分证明,远古时期尧王曾带领大部落在此地生产、生活,治国安民。

如今,美丽的传说为尧王故里增添了绮丽的色彩。寻根问祖的游人常在这里感受着华夏文明跳动的脉搏。由此可见,不管“三阿之南”还是“三河之南”哪种注引可信,尧王之母寄居地在绛县尧寓村,都是可以找到根据的。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史记》记载,尧、舜、禹和商、周的先祖都是黄帝后代,其中尧是最可信的,而根据西晋皇普谧所著《帝王世纪》,尧接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定都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

临汾市襄汾县挖掘的陶寺遗址,很多专家倾向于就是尧都所在。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尧帝出自陶唐氏,根据河北、山西的几个相关地名,我们隐约可以复原唐尧一脉当年迁徙的轨迹

保定唐县:相传为尧的始封地,唐县东北十六里有涿鹿山,当系地名移植,见证黄帝族的南迁。

石家庄行唐县:县名源于前291年赵国所建南行唐邑,相传唐尧到平阳即位,南行经过此地,故名南行唐。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长治长子县:相传是尧长子丹朱的封地。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尚书 · 五子之歌》

尧帝之后,他后代的一支在平阳一带建立了唐国,历经夏商。周朝初年,唐国发生内乱或是参与了纣王之子的叛乱,周成王灭掉了唐国,将尧帝后人迁至西安附近的杜(西安南三环外杜城村),并将成王弟叔虞封到这里,称唐叔虞,就是晋国的由来。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桐叶封弟

唐叔虞受封,有著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不过唐代柳宗元专门为此撰写一文,认为此说不可信。唐国故都,也就是叔虞初封之地的具体位置,今天仍没有完全确定,传统的说法是在临汾市翼城县。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括地志》所载的古唐城地望

这里有一段插曲,东汉班固、郑玄均认为晋国始封地唐在晋阳,即今太原,此说一度影响很大,李渊据晋阳而成帝业后定国号为唐也源于此。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临汾市曲沃县与翼城县的曲村-天马遗址和羊舌墓地的考古发掘,陆续发现并确定了西周时期几乎所有晋侯的墓葬,彻底推翻了这一晋国初封地的错误认识。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曲村-天马考古遗址已建立“晋国博物馆”

更名晋与迁都曲沃

叔虞以下世系,《史记 · 晋世家》有详细的记载: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不过从曲村-天马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可以知道司马迁记录下来的晋侯名字颇多谬误。

叔虞之子时,已称晋侯,一种说法是因为迁都于晋地,故易名为晋。西晋杜预的《左传》注释和《毛诗谱》均提到“成侯徙居曲沃”,迁于曲沃之前这段时间的晋都据考证在绛县车厢城。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绛县属春秋时期晋国的核心区域,《左传》载,“晋献公八年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次年,“士蒍城绛,以深其宫。绛,晋所都也”。清康熙《平阳府志》载,“自献而下历惠、怀、文、襄、灵、成,传至景公十五年乃迁新田”,历八十四载。晋国作为天下霸主国家,演绎出献公勃兴、文公图霸、悼公伐误齐等风卷云舒、跌宕起伏的许多社会变革,留存下许多遗址、遗迹、地名,彰显着晋国当年的神韵。笔者查《平阳府志》《绛县志》《山西省石刻大全·绛县卷》等地方志书,基本摸清了现在绛县与春秋时期晋国历史和文化有关的部分地名。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古车厢城:绛县古绛镇南城行政村南5公里处,地处中条山东段北坡。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被深约30米的东、西两沟夹峙其间,因其形如车厢,故称为车厢城。古车厢城是当时晋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现尚有古城墙、烽火台、古牢狱等遗存,2016年6月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郇王村:绛县安峪镇行政村。相传商末周初,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曾居住于此,后分封为郇侯,先民便称该村为郇王村,一直沿袭至今。现该村760户,3300口人,耕地5300亩,属革命老区,绛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曹金海就是该村人。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大晋堂、小晋堂:绛县磨里镇炭元河行政村两个自然山庄,晋水的发源地。这里山高林密,景色绝美,相传晋国早期第二位国君姬燮当政时在此地建筑行宫,逗留游玩,便把诸侯国名改“唐”为“晋”。为纪念此举,当地百姓把姬燮居住的地方称为大晋堂、小晋堂。2014年,绛县籍赵云霞女士,看中此地原生态自然环境,先后投资1.2亿元,开发出集观赏、游玩、访古、消夏、餐饮于一体的“绛北大峡谷”,现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成为晋南热门旅游观光景区。

西晋峪、北晋峪:绛县安峪镇行政村。相传晋文公率军路过此地,为给兵卒解渴,拔出宝剑,掘地成泉,后人便称此泉为“拔剑泉”,将附近村庄称为西晋峪、北晋峪。

犯村:绛县卫庄镇行政村。相传晋文公舅父、随臣子犯曾居住此地,故得此名。明代时,村人兴建规模宏大的以祭祀子犯和晋文公的“将军庙”,现尚存戏台和过厅,属县级文物。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董封:绛县安峪镇行政村。《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时,担任晋国史官的太史董狐正直不阿,以礼记载“赵盾弑其君”的内容,赢得世人赞颂,孔子称其“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晋国国君将数千亩肥沃的良田封给董狐,作为他及后代的食邑之地。为纪念此事,后人把此村庄称之为“董封”。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小祁:绛县郝庄乡行政村。因该村乃晋悼公时中军尉祁奚封地而得名。祁奚因“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备受世人敬仰,曾被封为“周阳(横水镇古称)侯”,其居住地称为小祁村,祁奚子祁午继任中军尉后,曾在小祁村开辟练兵场,操练兵士。其后裔繁衍到东灌底(古称西祁村)、下庄(古称东祁村)等多个村庄。宋元时期,小祁村曾建有祁午将军庙,抗日战争中遭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云宫珍藏的《元始天尊造像碑》记载,竟有270名祁姓后裔参与该宫的修缮,占捐资人的90%,足以说明祁姓后裔枝繁叶茂。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续鲁:绛县大交镇行政村。西周早期周武王封给叔父周公的诸侯国,国都为曲阜,始封时疆域“封土不过百里”,后扩张了周边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国。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被楚国所灭。鲁国国君逃亡到当时的魏国绛县避难,并将村名定为续鲁,意思是继续光复鲁国的基业。古代该村曾建有鲁王庙。

鉴于晋侯燮父、武侯、成候之墓已经出现在曲村-天马遗址,即便另有晋地,也当在唐地附近,即司马迁《史记》所在晋国早期疆域“河汾之东,方百里”范围之内。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成侯所迁之曲沃在今天哪里,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运城闻喜县。1973年起,对闻喜县城东南5公里的上郭村西周墓地挖掘,陆续出土了郇候匜、贮子匜、刖(yuè)人守囿车等青铜器,周边也发现了一段城墙,有学者认为此即古曲沃城。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刖人守囿铜挽车

“古曲沃,今闻喜”之说源于汉末应劭的《汉书 · 地理志》注解:

闻喜,古曲沃也。 秦改为左邑。 武帝于此闻南越破, 改曰闻喜。

先秦史大家李学勤也引此为证,其实汉武帝是另立左邑之桐乡为闻喜县治,有闻喜后,左邑仍存。上郭村古城是秦汉时期的左邑县城。

考虑到后来晋武公在曲沃期间曾向南扩张,灭闻喜一带的郇、董、倗等国,后期曲沃更似一国,因有左邑曾属曲沃之说,上郭村遗址墓葬的规模也未达公侯级别,尚形不成充足证据。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其二是今临汾曲沃县。秦灭六国后,左邑以北设绛县邑,包含了原曲沃大部地域,曲沃一名自此不见于历史。直至北魏复置曲沃县于今址。曲沃县城西南和曲村-天马遗址附近三张村都有先秦古城。结合考察涉及曲沃的《诗经 · 唐风 · 扬之水》一篇中出现的地名,目前看可能性更大。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据班固《汉书 · 地理志》和郦道元《水经 · 涑水注》曲沃武公曾迁都,所以初封之曲沃和武公迁后(仍用旧名)之曲沃当不属一地,也可能后者在闻喜而前者在今曲沃。

绛、翼与曲沃代翼

《左传 · 隐公五年》杜预有注曰:

翼,晋旧都,在平阳绛邑县东。穆侯徙绛,昭侯以下又徙于翼,及武公并晋,又都绛也。

而《毛诗谱》云:

晋穆迁都于绛,曾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也。后献公北广其城,方二里,又命之为绛。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晋世系(僖侯—晋侯缗)

两种说法相近,不同之处是《毛诗谱》所称自晋穆侯迁都于绛后,到曲沃一支的晋献公再都绛,中间并无迁徙,只是改名,即绛、翼乃一地之两名,而杜预所说则翼另有其地。

迁绛之后,晋昭侯时把他的叔父成师(穆侯之子、文侯之弟)封在曲沃,不甘下位的成师势力和声望发展很快,晋大夫潘父杀昭侯以迎成师,事不果而孝侯继位,自此曲沃一支开始武力夺取晋侯之位。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曲沃代翼

成师之子曲沃庄伯杀死了孝侯,庄伯之子(即晋武公)又先后攻杀了哀侯、小子侯与晋侯缗,通过贿赂周釐 (xī) 王正式获封晋侯,完成曲沃代翼,两年后死去。

绛地据《元和郡县图志》在翼城县东南十五里,《一统志》更写明在故城村,此村村名至今未改,在翼城县东南南梁镇故城水库旁。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故城村桐城堡门门额

这里的确有一座古城,根据考古工作者1982-83年的勘测,始建年代早到春秋早期,北朝至唐又曾修补利用,当为其时的翼城县城。此城地处翔山下平原,根据古籍记载,翔山其形如鸟张翼,翼城得名也应源于此。

如此看来,其为晋国绛都是非常可能的,同时也支持了绛、翼一地的说法。甚至有学者认为叔虞所封唐地也在这里。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翔山

在翼城西北有苇沟-北寿城晋文化遗址,通过勘探城址的年代上限可达春秋时期,也具备成为晋都的一定条件。

此外还有襄汾县赵康古城为绛地望之说,考古人员实地勘测城内陶片多为战国至汉代,现存的城墙南垣建造年代也不可能早于赵国,可排除。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晋世系(武公—景公)

武公之后献公即位,开始时仍在曲沃。公元前669年,献公和大臣士蔿(wěi) 设计让晋的诸公子住进修筑在聚地的城里(运城绛县车厢城遗址),冬天将其全部杀死。第二年又派士蔿加固了绛都的城墙,加高了宫墙,并由曲沃搬至此,此事《左传》、《史记》均有记载。

晋八十年后再迁的新都(新田)也称新绛,所以旧绛都也称故绛。

献公在位期间“并国十七, 服国三十八”,晋国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扩张。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晋国的疆域扩展

晋国由武献之际兴起,经历了骊姬之乱,再到晋文公主政后终成霸业,完成了由百里小国到超级大国的蜕变。

之后的灵公、成公期间,晋国力量转衰,在与楚国的争霸中落败,到有作为的景公继位后,政治重新好转,直至景公十五年再迁都新田,历时八十余年。

新田:三晋雄风2000年后再展示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迁都新田

公元前585年,决意迁都的晋景公与众臣商议,最终选定新田,原因是:

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

—《左传 · 成公六年》

从此至晋国灭亡的209年间,新田一直是晋国国都。

杜预注《左传》和《水经注》都讲到晋平公所建的虒 (sī) 祁宫在新田西40里,在临汾所辖侯马西有虒祁村,应即宫殿故址所在,所以可知新田位置在今侯马一带。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虒祁宫想象图

1956年,国家文物局连同山西文物局在这一地区普查,发现侯马西遗址的陶片、石器兽骨等文化遗物和瓦当、方砖等建筑遗物极为丰富,证明是晋国当时极重要的都市,就此拉开发现新田的序幕。

当时侯马还是曲沃县的一个镇,山西省正计划以侯马为行政中心,在临汾和运城之间再设立一个地级城市。为配合侯马城市建设,考古工作者展开会战,很快惊人的挖掘成果使原来的建城计划不得不中途而止,侯马此后一段时间充当了曲沃县城,最终于1971年成立县级侯马市。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通过迄今为止几十年的考古挖掘,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浮现在我们眼前,铸铜、造币、祭祀、盟誓、宗庙、战争,晋国的强盛与辉煌在这里显露无疑,连同曲村-天马的晋侯墓葬,使春秋超级大国——晋的历史不仅仅存在于史籍文献当中,并能够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得以亲眼所见、触手可及。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侯马市晋国古都博物馆

新田:晋都揭秘

侯马晋都遗址实际上包括一系列古城。其中“白店”故城时期最早,据记载迁都之前此地即名新田,可能即白店。在平望和牛村古城中都发现了宫殿基址,平望、牛村、台神成品字排列的三城共同组成了晋君的宫城。其他先后发现的呈王、马庄、北坞、北郭马等六座小城,专家推测是晋国势力强大的六卿在首都的地盘。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在牛村古城南郊,是最早挖掘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总面积超过一个足球场,发现陶范逾三万余块,制作及纹饰之精美可称纤毫毕现,目前遗址的一部分仍因上方建筑物而未挖掘。同一区域也发现一处制作石圭的作坊。

关于晋都何处?晋都几迁?晋南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晋都的确认为期不会太远。

叔虞封唐(平阳)时,由于平阳尧帝后裔被强制整族迁移关中,可能并未大兴土木,入住唐人城邑而已。后在塔儿山一带狩猎时发现“晋”地后,经周朝廷批准后,再将“晋”地加封给叔虞。才在“晋”地营造都城。翼城一带有唐城,那是陶唐氏老族的地盘。陶唐氏在“翼”实力雄厚,而实沈的后裔比较弱,只能生存于其周边,很可能就生活在塔儿山山区地带,“崇实村”的“崇”可能指崇山,即塔儿山。所以,原始“晋”地还到了南面的平原地带,最多到达塔儿山南的坡地一带。叔虞营都于“晋”,还到不了平原地带。最有可能是方城遗址一带,这里很早就是一个聚居区,有可能是实沈后裔的“晋都”了。营都于“晋”,是叔虞在世时开始的,到燮父就直接任命为晋侯了。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这一晋都历经晋侯燮父、武侯宁族两代之后,到成侯服人时,“成侯迁曲沃(《毛诗·唐谱》)”。此“曲沃”并非“曲沃代翼”之曲沃。曲,河曲也,这里指滏水之河曲,今之“曲村”便是原来最早曲沃名称的演变。只不过从塔儿山南的坡地搬迁到滏水附近的平原。今翼城一带,本是陶唐氏老族的活动中心,考古发现的翼城苇沟——北寿城遗址规模比曲村遗址要小得多,从龙山时期至西周中期连续使用,但是从西周中期至东周之间有突然中断的迹象,其中断层与曲村遗址的繁荣期恰好吻合,这一现象说明西周中期晋已灭唐,将地盘向南推进到了浍水流域。此后,晋都称“翼”,“曲沃”一名逐渐消失,仅存“曲村”一点史影了。成侯之后,历厉侯(福)、靖侯(宜臼),僖侯(又曰厘侯、名司徒)、献侯(籍)五君,史称曲沃五侯。到晋穆侯时,晋国向南扩展,基本控制了浍水中上游一带。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以下三座古城值得研究:

1.南梁古城:《翼城县志·城邑》载“故翼城,周叔虞所都,在邑东南十五里故城村,即《括地志》所云:‘绛邑县东翼城者’。绛邑县即今翼治,而翼城即故城也。至子燮更国号曰‘晋’,又名晋城焉。方伯陈翼咏以诗。”即今南梁镇的故城村。1958年,兴修农田水利时,在这一带出土了一批较完整的春秋时期的器物和夯土墙。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2.古绛城:穆侯迁于绛,相传在今翼城、绛县之间的车厢城附近。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组织在今天的绛县南樊、大交一带做过调查,没有发现能与绛都匹配的大型遗址,2008年,在曲沃北董西堡发现盗掘古墓活动,曲沃文物局进行了初步的勘探并清理了几座被盗墓葬,确定这里是一个大型的春秋时期墓地,在清理的几座墓葬中,有一座墓葬出土的玉器非常精美,玉质、造型和等级也只有北赵晋侯墓地和羊舌晋侯墓地出土的玉器与之媲美,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北董一带位于浍河、黑河之间的高地,南临绛山,地势开阔、平坦,不失为建都的理想场所。古绛城大致应在这一范围内。因近于绛山而得名。晋国可能到穆侯、文侯时达到鼎盛时期,穆侯有对外扩张的趋势,曾一度以此为据点,参与周王朝的对外用兵。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3.曲沃古城:

1960年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对古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1975年春天,又对古城的城墙进行了钻探。发现古城遗址的下面是东周文化堆积层,出土物为东周时期的瓦及鬲、豆,盆等残片。曲沃古城遗址在今曲沃县城西南二里。此曲沃因邻于浍水之曲而得名,此后,“曲村”之“曲沃”消失。《路史》记载:穆侯居绛。有绛山绛水,故绛城在翼城东南,今曲沃南二里。绛城之名可能因曲沃古城而来,后曲沃有了专指,东边的边城便成为晋国与曲沃对抗的绛城了。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这三座古城实际是晋国的三座边城,并非晋国之都城。“翼”可能源自陶唐氏老族,后来作了晋国都城的名称。“翼”也是一个区域的总称,从这三座边城来看,可以勾画出“翼”的大致范围是南梁古城以西,古绛城以北,曲沃以东,曲村以南这一段浍水流域称为“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琨璋《关于天马—曲村遗址的几点思考》一文在分析了天马—曲村遗址考古成果后,认为:晋国从燮父迁都到晋献公迁绛,没有变更,一直居于曲村——天马遗址。献公迁绛在公元前668年,这样的话,曲村——天马遗址作为晋国都城前后持续的时间约346年左右。这一结论是有道理的,但应该是自“成侯迁曲沃”到“曲沃代翼”前,晋都一直在“曲村(曲沃)”某地,其实并未迁过都。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曲沃”是“翼”最西端的边城,自晋昭侯时,封其叔(穆侯之子,文侯之弟)成师于曲沃边城,便开始了长达67年的内战,古绛城作为对抗曲沃小宗的前沿阵地,地位上升。成为君临前线的临时办公地,具有一定的都城性质,但并未迁都。而曲沃小宗则向东对抗,向西发展,遂成为强于大宗晋室的一支小宗,其间至少西南到闻喜一带已成为曲沃所属。曲沃自晋武公到献公有近十年在此办公,也可算作一个晋都。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史记·晋世家》云:“(晋献公)八年(前669年),士蒍说(献)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群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史记·年表

由上文可知春秋时期晋国都城的变迁

1、周公诛灭唐,成王封叔虞於唐

2、唐叔子燮(又称“燮父”),徙居晋水,国号亦改为晋

3、晋孝侯时,迁翼(今山西翼城县)

4、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5、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把晋君封于端氏。

6、赵肃侯迁晋君到屯留,最终灭亡晋国。

从唐、晋、曲沃、绛、翼的地望之谜到新田的惊世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