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出訪英國當著女王放響屁揚眉吐氣了嗎?

魯世榮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的頂樑柱、定海神針,外交經驗非常豐富,被稱為“晚清外交第一人”,1896年3月,慈禧太后派74歲高齡的李鴻章出訪歐美,瞭解西方國家的政治和外交情況,並與英國討論增加進口關稅的問題。


李鴻章一路參訪了沙俄、比利時、瑞典等國家,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於8月3日到達了英國,接連與英國首相及外相討論增加進口關稅的問題,但是醜陋的英國人的態度的蠻橫的,根本就不屑與李鴻章談這個問題,而且向李鴻章提出了極為無禮的要求,就是大清的全部口岸要對英國人開放,真是弱國無外交啊,面對英國人的咄咄逼人,李鴻章只能忍氣吞聲,雙方談得極為不愉快。


到了英國的第三天,李鴻章前往奧斯本行宮,覲見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有了和外交大臣談判的不悅,李鴻章在女王面前顯得有點放肆,他手執頌詞,向維多利亞女王三鞠躬,女王也起身彎腰相謝,回致答辭,李鴻章把從北京帶來的精美禮品奉上,維多利亞女王笑盈盈的把兩塊鑲嵌鑽石的金錶回贈給李鴻章。

就在這時,李鴻章突然放了一個響屁,全場是尷尬萬分,不過好在李鴻章比較老道,他在女王面前沒有像在慈禧太后面前那樣緊張,他鎮定自若,若無其事,而維多利亞女王似乎也沒有介意。

李鴻章憋了很久的響屁以放完,就揚眉吐氣,如釋負重,整個人輕鬆多了。


晚上,維多利亞女王設國宴款待李鴻章,呆板的英國人十分注重赴宴和餐桌上的禮節,用餐時舉手投足都有講究,晚宴前一般都要吃水果,為了清潔衛生起見,主人在桌上每個人的面前放了一盆清水供客人洗手,維多利亞女王出於禮貌,請李鴻章先用,李鴻章他不知道啊,他也不想問啊,李鴻章也沒有推辭,於是端起這盆洗手水就喝了一口,這維多利亞女王見狀一愣,但為了尊重東方貴客,也只好跟著照著做,其他在座的大臣也一個個端起洗手盆,喝了幾口。

為了使東方人就餐方便,桌上放有刀叉和筷子兩副餐具,供客人各取所需,到了吃主食的時候,李鴻章拿起筷子,請英國人也使用筷子,並且他還故意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然後掉在胸前的酒杯裡,幾個英國人見狀,也紛紛效仿,把餃子夾起來,然後讓其掉進酒杯裡,頓時濺得滿桌的酒水,滿桌的人撫掌大笑,好不高興。


李鴻章在英國參訪時還有一件有趣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知道,英國人吃飯用的是刀叉,而中國人習慣用筷子,李鴻章到訪英國,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有一天,招待他吃燒雞,英國人比較紳士,拿起叉子將燒雞按住,然後開始用傳統吃牛排的方式切雞肉,費盡一番周折後才切下來一塊雞肉,相當的笨手笨腳。

而李鴻章看不慣他們的吃法,不就是吃雞嗎,幹嘛那麼費力,讓我來,只見李鴻章上手抓起一隻燒雞,用手一掰,一邊撕一邊吃,行雲流水,乾淨內落,吃的那個津津有味,英國佬看到了李鴻章吃雞的情景,對他的這種吃法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效仿李鴻章用手撕著吃。


英國佬發現用手撕著燒雞吃的方法太方便了,於是這種方法在英國廣泛的流傳開來,可以說李鴻章為英國鬼子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吃雞方式,打破了他們自古以來的吃雞慣例。






遺產君


我個人以為,動輒拿晚清第一名臣李鴻章開刷,那是市井無知之人飯後閒侃之談資而已,可謂荒謬、無聊之極。

比如時下流行說李鴻章的笑話有幾個:

一、李鴻章出使美國,上廁所不知往哪裡拉,就拉在了長袍衣襬上,然後往天上一拋,然後滿天花板都是星星點點。剛好有一老外入廁,李鴻章給對方十美元,叫對方不要說出去,對方驚訝的說:“我給你二十美元,請你告訴我你是如何拉到天上去的”;

二、說李鴻章出使英國,誤把英國人餐前洗手的洗手盆裡面的水當飲用水喝了幾口,出於禮節,英國女王和英國大臣也只好跟著效仿。用餐時李鴻章用不慣刀叉用筷子,夾餃子時滑落在桌子上,重新夾起實用,英國人以為是中餐程序,也故意掉桌上,再夾起食用;

三、說李鴻章談判失敗,故意在女王接見時放了一個響屁,然後頓覺揚眉吐氣。

以上三種行為,斷然不會發生。李鴻章固然生於自閉、守舊的晚清,但是出去訪問,代表的是一國之尊嚴和臉面,即便不知道別國的習俗禮儀,難道大清那些留洋派、外事專家不知道予其培訓、提醒和妥善安排?

即便最後一種在會見時放屁,出於生理特殊問題,確實有可能發生,但是身為晚清外交資深人士,晚清重臣,儒學傳人的李鴻章也一定不會因此沾沾自喜、揚眉吐氣。不論中外,人際之間、國際之間基本禮節是相通的,這樣一個有身份學識的老人,絕對不會毫不知恥的通過在外國元首面前放屁來獲得外交成就感,如果確有其事,估計也是老臉臊的通紅,無以自處。

所以,能夠編排出此類笑話的人本身,就是市井之徒,不學無術,根本不知道禮儀為何物。更是故意貶低、醜化國人,以滿足其阿Q精神。


謝金澎


李鴻章在英國女王面前放響屁,出了宮殿又刻意吐口痰,這在現在是極不文明的行為,在李鴻章那個時代也不能算雅緻,這些動作他敢在老佛爺面前做嗎?估計不大可能。

弱國無外交,李鴻章到歐洲訪問,碰了一鼻子灰。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根本不會在意中國,不會答應中國的任何要求。李鴻章憋住一肚子氣沒地方散,總得有個開解的方式,放屁吐痰就是這種情緒的發洩。

看到李鴻章的行為,我忽然想到魯迅的《阿Q正傳》。阿Q捱了打說“兒子打老子”,討不到老婆,說“我兒子比他闊多了”。都是中國人,李鴻章和阿Q也沒什麼區別,都在玩精神勝利法。

英國兩次鴉片戰爭把大清打得遍體鱗傷,滿地找牙,顏面掃地,但是,大清朝的臣民眼裡西方列強還是蠻夷。英國打中國人就是兒子打老子,就是野蠻人打文明人,李鴻章放個屁吐口痰,表達的是蔑視是瞧不起,是弱者的精神勝利法。

李鴻章放屁吐痰這樣的事,正史大概不會記載,只可能是野史傳說,真假很難確定,不過我相信他是真的。

甲午戰爭後,日本人要讓大清割讓東北,李鴻章作為欽差大臣與日本人談判,他氣憤人本人的蠻橫,不想把東北割讓給日本,但又無能為力,於是請俄羅斯干預。最後,東北日本人沒得到,卻落得俄國人手裡。李鴻章當時請俄國人干預時不知道這個結果嗎?知道。日本人沒得到東北,日本人就失敗了,大清就算贏了,這也是精神勝利法。

李鴻章要不是放個屁吐口痰,估計得氣死在英國,他的做法是在自救。


有得觀史


1896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出國考察,訪問歐美。坦白說,作為一個過慣了封建上層社會奢華生活的封建官僚,李鴻章當然不能去適應作為當時文明世界中心的歐美生活。所以,李鴻章的出訪,在歐美的一些行為,確實難以讓當時的歐美社會所接受。當時李鴻章的財富,肯定遠遠高於大部分的美國人和英國人,就像現在的煤老闆,雖然有很多超過普通人的錢,但其實品味並沒有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所以才有“土豪”的由來。而當時的李鴻章,恰恰就如現在煤老闆一樣。所以,李鴻章便有了一些難以適應當時的歐美社會的行為,例如在英國女王面前的放屁和在美國博物館裡的吐痰行為。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會見李鴻章的時候,確實李鴻章在英國女王面前放了一個大大的響屁,這引起了當時氣氛的極大尷尬。依筆者之見,這次放屁,並不是李鴻章有意而為之,而是因為李鴻章作為一個74歲的老人,這在當時的年代,已經是相當的高齡了,所以,放屁並不是李鴻章的本意,而是老人的難以控制。

至於說這種“放屁”行為是一種揚眉吐氣,是極其荒誕的,是根本就扯不上關係的。因為在國與國之間,永遠是依靠強大的實力去為本國去揚眉吐氣,依靠李鴻章式的放屁來達到宣揚國威的行為,真是前所未聞。

當時的清政府積貧積弱,在列強的艦船利炮面前豪無還手之力,兩次鴉片戰爭和剛剛結束的中日甲午戰爭,讓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搖搖欲墜,正是基於學習西方的考量,才派遣李鴻章的此次出訪,那麼又會怎麼通過“放屁”這種毫無禮儀的方式來揚眉吐氣呢?

再說了,揚眉吐氣,增強國威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努力發展自己,增強國力。2003年,英國首相訪問利比亞,時任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英國首相面前為了一雪英國制裁利比亞的前恥,當著英國首相的面,放了一個大大的響屁。但這種行為,並沒有給利比亞帶來尊嚴,也沒有為卡扎菲揚眉吐氣,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在英美支持下,利比亞反對派將卡扎菲打死在第黎波里的下水道下。

再如果假設,當時的李鴻章是有意為之,就是為了通過屁來一雪戰爭的前恥,那麼接下來的第五年,英國為代表的八國聯軍又一次進入了紫禁城,這難道就是李鴻章的揚眉吐氣嗎?

用“放屁”這種方式來揚眉吐氣,必將是為後人留下千古笑柄,因為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用這種方式,必將重蹈清政府和利比亞的後塵。





納扎爾馬利克


這個故事發生在李鴻章訪問英國的時候,當時的英國女王以高規格接待了這位清朝大臣,面對高高在上的英國女王,李鴻章估計想到英國總是欺負大清,心裡憋著氣,卻在不經意間將這股氣放了出來,當著女王的面放了一個響屁,當時全場尷尬,但是李鴻章估計出氣了,雖然不能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也抹了英國的面子。雖說不太符合禮節,但是禮節是給紳士的,不是給強盜的。



中國的大門是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的,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直至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在所有的對外戰爭中都是贏少輸多,各個列強要不單獨踢清朝一腳,要不組團群毆一頓,清朝捱過打之後,還得恭恭敬敬奉上出手的辛苦費,各種不平等條約接踵而至,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一生之中大概簽了三十多個條約,他也被貼上了賣國賊的標籤,這實在是誤解太深。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年少不知李鴻章,年長方知真中堂。李鴻章作為晚清漢官之首,與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並稱晚清四大名臣,靠自己的一己之力為大清續命,沒有這四位,大清會早亡二十年。每次戰爭輸掉之後,清朝廷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李鴻章,每次李鴻章都得去跟列強談判簽字,說是談判其實只是請求少一些賠償而已。



他愛這個國家,可惜在位者不能給他想要的時代,憑自己的一己之力不能改變這個時代,也要盡力保全這個國家。他簽下了所有喪權辱國的條約,為他所愛的國,揹負了太多的本不該他承受的罵名。


歷史伶俜者


都別搶,我來答。

李鴻章有沒有揚眉吐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某些低智網友們肯定揚眉吐氣了。晚清以來飽受欺凌給國人造成的自卑直到今天還依然沒有消散,所以網友們不惜以消費名人的方式來化解心中那一絲小小的民族自尊心。

李鴻章,一個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導者,北洋水師的創建者。頭頂上一連串的爵位和官職,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

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稱他說: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他是“東方俾斯麥”,這麼一個顯赫的歷史人物,就因為遵從慈禧為首的清政府的命令在諸多條約中籤了自己的名字,怎麼就變得一文不值了。

時至如今,早已無從考證究竟是誰編排了關於李鴻章出訪歐美時發生的一系列或真或假的故事,不過關於李鴻章那些在外交場合出的醜都能在這本書叫做《李鴻章和淮軍》的書中找到。這是一本並不怎麼出名的書,但卻把李鴻章在外交場合出的洋相記錄的無比詳細。

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那就看各位的分辨力了,總之這麼一位多年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清朝名臣,倘若真的出了這麼一些低級洋相,也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這種不可思議之處在於,難道李鴻章這麼一位清朝重臣在和權貴們、使節們打交道的過程,難道一點禮儀也沒有學會嗎?

還是說這個老頭子本性浮華,連作為一個政治家最基本的謹慎、理智都沒有?又或者連一點普通人的自知之明都不具備?這未免把人家李鴻章看的太扁了吧,換言之連地裡的農民都知道愛惜自己的面子,難道一個代表著大清朝的重臣連這點覺悟都沒有?

在《李鴻章和淮軍》一書中這樣寫他和維多利亞女王見面時出的洋相說:

據說,李鴻章在覲見維多利亞女王時,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透露出他骨子裡對女人當權的不屑。他不緊不慢,結果,不注意間放了一個又粗又響的屁,弄得全場十分尷尬。

看來李鴻章的這個屁也不是白放的,而是為了彰顯男權,甚至顯示大清朝的高姿態。然而這位作者的筆觸實在拙劣,什麼時候“吊兒郎當”這個詞語也可以拿來形容李鴻章了?一位和西方各種高級官員常年打交道的政治家,你相信他會表露出吊兒郎當的態度嗎?

接下來這話說的就更加搞笑了,“透露出他骨子裡對女人當權的不屑”,難道李鴻章敢對一個把大清朝欺負的夠嗆的英國女王表以不屑,卻不敢對慈禧表以不屑?還是對於李鴻章來說,慈禧壓根就算不上是一個女人呢?

可見這些傳聞本身就禁不起推敲,本身就前後矛盾,一個既然骨子裡對女人當權透露著不屑的人,為什麼又心甘情願要替這位女性統治者鞍前馬後,揹負種種罵名呢?難道是受虐狂嗎?而那句“吊兒郎當”的形容詞更是謬論百出,一個縱橫政壇五十餘載的政治家,居然被形容為吊兒郎當,看來中國古代的官員都是毫無能力,吊兒郎當的浪子了。

這種低級黑實在無力吐槽,不過這位作者雖然黑李鴻章的技術並不怎麼高超,但是最後到底還是說了一句公道話:

李鴻章回國後,終於成為清政府的替罪羊。他已經戴了25年之久的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的烏紗帽被摘去。他被指為簽訂《馬關條約》的第一責任人,但他心裡清楚,他在談判中到底是什麼角色—這一點,他相信,慈禧太后知道,光緒皇帝也知道。按照他當官的經驗,只要這兩人對他沒有怨言,他就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了,以致當大清國民有的說他臉上繃帶裡裹著的是假傷時,他也不激動,他問心無愧:這是為大清國利益作出的犧牲!

說到底李鴻章無非就是因為替慈禧背了大鍋,在條約上籤了太多的名字。直到今天,還依然被某些低智國人拿來當做發洩口,以化解他們內心那小小的玻璃心,但現在都是9102年了,已經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的年代了,沒有必要再罵,也沒有必要再舔了。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中堂大人在出訪期間放響屁的確是“吐氣”了,但“揚眉”我看未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若放到現在,如果在兩國元首會面的情況下,有人放了響屁,第二天就會成為網絡頭條,放屁的人會淪為全世界的笑柄。只不過當時的報道已不可考,真不知道英國的報紙是怎麼寫的。

畢竟,李鴻章去英國還是求人辦事的。

李鴻章歐美之行為了啥

在中日甲午之戰後第二年1896年,李鴻章出訪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沙俄7個國家,歷時半年之久。這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算得上早期最高規格的出訪活動了。

在這些國家中,出訪的重點就是英國,因為要求英國辦事。

辦什麼事呢?這不甲午海戰剛剛結束,和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墨水還沒幹透,要賠償的2.3億兩白銀沒有著落。清政府想從關稅上入手,多收些關稅,以填補這一鉅額漏洞。

但當時的清政府可不像現在的美國那樣,說加徵關稅就加徵關稅。因為在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國可以向中國傾銷貨物,中國不能決定自己的關稅,連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的頭頭也是英國人。李鴻章此行的主要任務就是和英國談判,暫時放中國一馬,允許中國把關稅從5%提高到10%,以解燃眉之急。

其實這就像從英國兜裡往外拿錢,結果可想而知。雖然事沒辦成,但英國還是給了李鴻章足夠的面子,連英國女王都出面招待了李鴻章。而李鴻章的屁就是這個時候放的。

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失

據說,李鴻章在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會面的過程中,顯得吊兒郎當,然後還放了響屁。如果是有意為之的話,那就是李鴻章事沒辦成,在向英國宣告自己的不滿。

還有另外一種解釋,據說李鴻章一直對女人掌權嗤之以鼻,見到英國女王自然沒有足夠的尊重。

不過,我認為以上說法都站不住腳。畢竟國家的命脈被人家掐著,如果態度太隨意,搞出外交事件,自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這可不是中堂大人能做出來的。

其次,當時慈禧太后掌權,李鴻章對女人掌權也應該早就習慣了,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故意放屁吧。

我更願意相信李鴻章放這個響屁是無意的。當時的李鴻章已經70多歲,出門在外,水土不服,腸胃脹氣控制不住也是正常的。

外交過程中保持適當的禮節是一個國家的尊嚴。當時的中國國弱民困,早已成為列強眼中待宰的羔羊。弱國無外交,揚眉吐氣不是靠一個屁得來的。故意放一個響屁不僅羞辱不了女王,只會讓自己淪為笑柄。

不管屁放的多響,就算震塌了英國皇宮,也不過是晚清政府孱弱的嘆息罷了。


此木曰


請關注小生,給您分享更多的歷史趣聞

李鴻章當眾放響屁引尷尬

今天小生就來說說這一段關於李鴻章當著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面放響屁的歷史趣聞,真的是歷史趣聞,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當時的李鴻章出訪英國女王78歲的維多利亞,主要是談及增加對英國關稅的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英國當時的強盜外交根本容不得李鴻章遊說半句。

圖為清朝大臣李鴻章

一開始李鴻章面對維多利亞也是十分吊兒郎當的樣子,因為他對英國女權當政的現狀是不屑的,後來還放了一個響屁。我們首先不排除李鴻章是因為看不起女王而已放的響屁,也就是在表達他的不屑一顧。

並不會替大清揚眉吐氣

如果說李鴻章當著女王的面放響屁也是替大清揚眉吐氣舉動的話,那這樣的揚眉吐氣是十分沒有價值的,因為大清無法擺脫英國的強盜外交和永遠滿足不了的慾望。真正的揚眉吐氣是堂堂正正的戰勝英國,得到英國的敬畏之心,但是當時的大清是不會達到這種境界的。

圖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

反倒是我們看李鴻章的放響屁的舉動也從另外的一面說明大清的軟弱無能,軟弱無能到只能以放響屁這種不雅的舉動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以達到滿足自己的心理平衡或者說是一種極其不自信的心態。

李鴻章因響屁和吐痰被罰款

當時的李鴻章不但在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面前放響屁,在要離開大門的時候隨口吐痰以示自己內心的不滿。當時便有英國人員讓李鴻章立即清理乾淨,但李鴻章不同意,後來被英國罰款。可以說李鴻章在英國不但沒有揚眉吐氣,反倒是給大清更加抹了黑,更是讓英國對李鴻章乃至大清表示不屑。

圖為李鴻章出訪英國

一個國家的揚眉吐氣並不能以這些不雅的舉動來實現,要想達到真正的揚眉吐氣只能使自己的祖國更加強大。



小生論歷史


首先事件發生在1896年,當時清政府被多國列強侵犯,賠款割地、喪權辱國。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頭等欽差大臣出訪英國明著是藉此機會瞭解歐洲各國,以發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實則還肩負著一個重任–請求增加關稅。因為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時清政府以喪失國稅自主權,這使的英國商品大量入清,形成傾銷,增加關稅能發展民族產業。最主要的是能直接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在這個背景下李鴻章出訪英國會見英國女王應當不至於用"放屁"來表達大清的不服輸,以此“漲臉"。畢竟李鴻章也是一國中堂,有頭有臉的人物。可能長期在外奔波,水土不服,再加上當時李鴻章已經74歲高齡,難免有些難以自控了。



奇說怪談


網上有很多這樣的段子,有說李鴻章當著女王面放屁的,還有說李鴻章吃了洋人送的名犬,還有李鴻章當眾吐痰……也不知道這些段子是從哪些史料中查出來的,咱查不到出處,也不敢問……

李鴻章難道真的這麼不懂禮儀,這麼丟人嗎?

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清廷被打的灰頭土臉,意識到必須要和列強搞好關係了。於是,1896年慈禧讓李鴻章趁著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的機會,出外考察一番。

這事兒立刻在歐美國家傳遍了,各國都想趁機和清廷“改善關係”,以便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大家都很認真的接待李鴻章——當然,李鴻章和洋人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了。

當初在上海訓練淮軍的時候,他就和外國人接觸很多;後來作為洋務派重臣,主動開闊視野,向西方學習。在外交方面,李鴻章雖然簽訂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但如果僅僅從和外國人的交流上,李鴻章確實比其他大臣開明開放多了。


1896年的這次出洋考察,李鴻章身負重任,不可能幹出這麼多丟人事。

(英國報紙上的李鴻章訪問)

甲午戰爭之後,《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割讓給了日本,重重的打了清廷的臉。此時,俄、德、法三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聯合向日本施壓,幫大清朝要回了遼東半島。當時清廷上下把俄國當成了救星,一致認為應該聯合俄國等列強,制約日本的擴張。

所以,李鴻章這一次出洋考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交朋友。

網上的段子說李鴻章見到78歲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對女人當權很不屑,所以不注意放了一個屁,弄得非常尷尬……這很有可能是瞎編的啊!且不說這麼重要的外交場合,李鴻章又不是毫無經驗。關鍵是李鴻章對“女人當權”很不屑?他頭頂上的老佛爺怎麼說?

李鴻章是洋務派重臣,他早就深切體會到,列強們國力強盛,必須認真學習才可以——用放屁的方式揚眉吐氣?這是多低智商的人才能想出來的招……


當然,我們從《紐約時報》當時對李鴻章的採訪,也能看出很多東西。

(李鴻章與英國外交大臣的合影)

記者問:閣下,您贊成貴國的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嗎?

李鴻章:我們的習慣是送所有男孩上學。我們有很好的學校,但只有付得起學費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學,窮人家的孩子沒機會上學——我們計劃將來在國內建立更多的學校。

記者:閣下,您贊成婦女接受教育嗎?

李鴻章:在我們清國,女孩在家中請女教師提供教育……我們還沒有供女子就讀的公立學校……這是由於我們的風俗習慣與你們不同,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們的教育制度……

記者:閣下,您贊成將美國或歐洲的報紙介紹到貴國嗎?

李鴻章: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清國的編輯們不願意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由於不能誠實的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也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价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工具。

……

這是李鴻章回答的部分問題,我們明顯可以看出,李鴻章思路清晰,謙虛開明。在這些問題中,如果他模稜兩可,或者都以國情不同含混回答,也絕不會引發非議。但是,李鴻章選擇直接回答,不迴避清朝的問題,這絕對是非常開明的表現。

所以,網絡段子裡李鴻章鬧得那些笑話,怎麼看也不太可能。

當然,這裡不是為李鴻章洗白,每個人都有功過是非,該罵的罵,該客觀評價的還是要客觀評價。

不過,還是希望有人能把李鴻章這些“醜事”的出處貼出來,事情越辯越明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