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至死也没做皇帝为什么能称“清成宗”?

喵呜oO


这个问题直接回答显得太过于突兀,我简单介绍一下多尔衮吧,以及他的简单事迹,这样帮助大家更了解这位皇父摄政王。

1,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当然清朝这个国号是皇太极设立的,努尔哈赤时间还叫大金。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出生时努尔哈赤34岁。

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出生时努尔哈赤54岁,皇太极20岁。

多尔衮八岁时候,努尔哈赤废掉了他二哥代善的太子之位。和亲弟弟多铎被封为八大和硕贝勒共主朝政。后来他母亲深受努尔哈赤宠爱,所以他也就水涨船高。

努尔哈赤死后,他跟着皇兄皇太极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政治地位已经很高。并且在征讨蒙古时候,林丹汗献给多尔衮元朝玉玺,多尔衮后呈现给皇太极。皇太极称帝以后在六大王中已经位列第三位,并且统摄皇太极所设的六部。

2,拥戴福临

福临即顺治帝,父皇太极第九子,母为孝庄。他大哥是豪格,皇太极死时福临才六岁。当时皇太极死了最有希望做皇帝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但是需要八大和硕贝勒共举。

正红旗、镶红旗以原太子代善,也就是多尔衮二哥为首。

正黄旗、镶黄旗以大贝勒豪格为首,这是皇帝的铁杆。

正白旗、镶白旗以多尔衮、多铎为首,多尔衮的嫡系。

正蓝旗被皇太极夺了过来,支持豪格。

镶蓝旗算是中立派,但是不支持多尔衮称帝。

八旗中多尔衮也就能打一个2:6而已,称帝不现实。虽然多尔衮其他权利还挺大,但是也不具备登基条件。

多尔衮当不了皇帝,当然不能让豪格当,要不自己就没有好日子过了。于是他就推荐了福临登基,给大家以缓和,于是大家就同意了,就有了顺治帝。

后来顺治入关,统一全国都少不了多尔衮的功劳,也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顺治。

有多尔衮的威慑,使得年幼的皇帝不被欺凌,才能一统全国。可以算是开创了后皇太极时代。

于是顺治依次加封他为:大将军;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可以说人只知多尔衮,不知道福临是何人。多尔衮在创下统一全国大业后,未免会骄傲,所以他在世时候基本和皇帝没有区别了,朝鲜君主就说大清有两个皇帝。

如此权势,在死后顺治追封,庙号成宗,按照皇帝仪式下葬。后来顺治帝追夺一切封号,毁墓掘尸。直至乾隆帝1778年才给翻案,复其封号。


3,不得不说的孝庄

先说孝庄的年龄: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享年七十五岁。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算是清朝前期的定海神针,为清朝的稳定传承立下了不世功勋,算是一代奇女子。

她于1625年,也就是十三岁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当时多尔衮十四岁。皇太极三十四岁。

福临是1638年出生,那时候孝庄二十六岁。

这就可以看出来了,虽然十三岁女孩子不一定能生孩子,但是也不至于等到二十六岁。其实孝庄刚开始更多的是政治联姻,皇太极的皇后哲哲,是孝庄的姑姑。孝庄刚开始去更多是名义为主。

这时候不得不看一下年龄了,多尔衮和孝庄只差一岁,算是同龄人了。十三四正是青春期时代呢,难免会摩擦出什么荷尔蒙,但是事与愿违,历史总是开玩笑的。

还有就是多尔衮为何选择福临登基,皇太极共有十一子,幼殇三子,还有九人。除去豪格还有八人为何非选福临?

如果为了控制,为何不选择十子,十一子?

还有就是封号了皇父摄政王,这不就是太上皇的意思吗?更有盛有太后下嫁的传说了。

还有孝庄死后没有和皇太极合葬,而是葬在昭陵(皇太极陵)之西,称谓昭西陵。



总结:为何多尔衮没有成为皇帝,是因为到时关系太复杂,多尔衮不能称帝,否则八旗必乱。

为何死后为清成宗,功劳太大,基本成了一国二主,生前以及位极人臣,死后加封皇帝更为合适。但是功劳能力更是其加封的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野史说不清道不明的孝庄太后。


三白西瓜


感谢提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朝初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清朝最重要的奠基人。


多尔衮自少时就随军出征,屡建功勋,成为了正白旗旗主。清太宗皇太极死后,清朝内部因为继承权的问题吵的不可开交。一派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首,另一派则以多尔衮为首,双方谁也不服谁。正当清廷即将走向分裂的时候,有人推出了顺治帝福临,避免了清廷的分裂。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清军入关后,他作为八旗的总指挥,率领八旗子弟攻城掠地,声势越来越大,他确立了清初政权及清廷的各项政策,加封至“皇父摄政王”。这时他离皇位已经很近了,但是为了避免政权的动荡,没有向小皇帝发难。


加封皇父摄政王后,朝政大权尽归于多尔衮之手,想要什么便有什么。这也是离皇位最近的一个时候,此时篡位的话,拥立者众多,至于为何没有称帝,或许有异于常人的想法。

多尔衮死后,迫于多尔衮麾下的逼迫,顺治追封多尔衮为皇帝,但是顺治亲政后,便抹去了他的名字,直到乾隆时,才重新恢复。


盛夏一抹清凉


当初,皇太极驾崩之后,多尔衮一系有拥立多尔衮为帝的心思。多亏索尼、鳌拜据理力争,再加上其他王爷的拥戴,必须是太宗的儿子才能登帝位,这才有了后续6岁福临登基为帝。当初多尔衮去世的时候,顺治是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但为什么后来又被剥夺了这个封号呢?

和皇太极的恩怨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不体恤众人,后来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二子代善,据传和多尔衮的母亲乌拉纳喇氏有染,也失去了继位的资格。剩下的就是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的争斗,后来代善的两个儿子,因为父亲失去了继位资格,对多尔衮产生了怨恨,所以支持皇太极登基。所以清太宗皇太极,当初是以微弱的优势登上了帝位。后来多尔衮摄政期间,对福临说皇太极不应该继位,以此来要挟清世祖福临。试想一下,多尔衮竟然对福临说他父亲得位不正,福临能对他感恩戴德吗?这个仇恨肯定是记到心里去了。

后来皇太极去世,这次有变成了豪格个多尔衮之间争夺皇位。当初两人谁也不服谁,两人有火并的危险。关键时刻还是代善出面,进行了调停。让两人都让了一步,推出两人都能接受的福临继位,多尔衮辅政。所以顺治这个皇位,当初坐的也不稳当。皇太极、顺治的登基,都受到了多尔衮的影响,顺治自然对多尔衮有想法。

和孝庄皇后的绯闻

多尔衮和福临母亲孝庄皇后的绯闻,大家可谓是津津乐道。像孝庄秘史什么的,都是讲了的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的桃花新闻。当初福临太小,孝庄有这样的举动也不奇怪,总之能保住福临的皇位为第一任务。有传闻多尔衮摄政期间,被尊为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经常夜宿孝庄寝宫,这对年轻皇帝福临的刺激,也不是一般的大。后来孝庄去世,康熙一直停着孝庄的灵柩没有埋葬,就可能出于这种原因。因为进关后的清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孝庄这种行为,于儒家礼法不合。一直到了雍正时期,孝庄的灵柩才得以下葬。只是在史料中很难发现找到相应的支撑点,至于孝庄和多尔衮之间的事情,也只能是根据蛛丝马迹去推测出来。如果属实,那么顺治对多尔衮的愤恨也就可以理解了。

多尔衮擅权

当初顺治登基之后,因为顺治年幼,本来是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共同辅政。只是后来多尔衮擅权,不让济尔哈朗参与政务,反而是把自己的弟弟多铎也封为辅政王。只是多尔衮和多铎的寿命都不长,这才有了后面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把皇权收回手中。多尔衮去世后,他的侍女要殉葬时,暴露出了黄袍、东珠、黑貂褂等违禁物品。此时,诸多王爷、大臣也相继揭发多尔衮在仪仗、府第等方面和皇帝一般无二。多尔衮利用自己的职权,把自己母亲送进了太庙,娶了自己侄子的福晋,这些都成了多尔衮的污点。

但是多尔衮的功绩还是非常大的,当初辅佐顺治,迎顺治到北京,平定中原,这些功绩是抹杀不了的。所以当39岁的多尔衮去世后,顺治追封他为义皇帝,号为清成宗。但后来随着诸多王爷、贝勒以及大臣检举揭发多尔衮的诸多不法事迹,于是顺治下诏削掉多尔衮的爵位,撤掉他的谥号,甚至把他移出了宗室。这么激烈的动作,如果说背后没有顺治帝的指使,是没有人相信的。直到乾隆时期,多尔衮才被平反,把他睿亲王的封号给了他。

综上所述,多尔衮之所以没能成为清成宗,还是因为他有太多擅权的行为。对皇太极、孝庄皇后及顺治皇帝,都是不怎么恭敬的。这就埋下了以后的祸根,虽然顺治迫于多尔衮的势力,追封他为清成宗。但当顺治掌权之后,立马剥夺回去,甚至开除宗籍,这是多么大的愤恨哪!


飞熊说历史


多尔衮功勋卓著,是满清入关贡献最大的人。曾经有三次机会可以登上帝位,但因为种种原因与帝位失之交臂。

皇太极驾崩后,皇位争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睿亲王多尔衮;一派支持肃亲王豪格。两派多番相争之下,难分伯仲。多尔衮自知真要打起来,自己未必有必胜的把握。为防止八旗内乱,给明朝可乘之机,最终双方妥协,共同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摄政。

满清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做为清军的总指挥,功勋和威望越来越高,以致大权独揽,只手遮天。被年纪尚幼的顺治皇帝一路加封为皇父摄政王。

加封为皇父摄政王之后,满朝文武都是多尔衮安插的亲信,军国大事皆由多尔衮一人说了算。若此时废帝篡位,不仅会带来诸多麻烦,还会招致骂名。虽然多尔衮没有称帝,但早已行皇帝之实。

多尔衮去世后,鉴于他的功勋,顺治皇帝追封他为“清成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