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小國瑞典,何以成為創新強國?


北歐小國瑞典,何以成為創新強國?

作為歐盟中的小國,19世紀末,瑞典還是歐洲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如今瑞典卻是“世界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社會”。 瑞典不僅是目前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按人口比例計算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也是歐盟乃至世界上創新能力上的領先國。

全世界各個國家在研究當中投入的排名,瑞典是在這方面投入最多的國家,緊接著以色列排名第二。在科學類的論文發表上,瑞典也是在全球排名中排第二,僅次於瑞士。創新精神讓瑞典能夠一直在世界經 濟論壇發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名列前茅。

瑞典良好的創新環境,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完備的國家創新體系,為我國在向著創新型國家邁進的過程中提供了諸多可借鑑的地方。

重視工業和傳統制造業的創新

這是一個誕生了人造心臟、伽瑪刀、安全帶、安全火柴、鼠標、心電圖記錄儀、拉鍊和真空吸塵器等 造福人類的一大批發明的國家,這是一個誕生了發明家諾貝爾、植物分類發明家林奈等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的國家。

瑞典是全世界公認的創新國度,其創新能力可以與美國、日本匹敵,可能你聽說過享譽全球的沃爾沃汽車、愛立信通訊公司(Ericsson)、H&M、宜家家居、SKF集團……你知道他們都是世界500強的常客嗎?可能你不曾知道的伊萊克斯電器公司(Electrolux)、ABB電氣、斯堪斯卡工程公司(Skanska)也都常年在世界500強的榜單上活躍著,他們都是瑞典的創新品牌。

在軟件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居世界領先地位。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瑞典還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

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瑞典政府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開始積極引導企業將高新技術應用於傳統產業領域,大力發展電子、環保、能源、生物、製藥等高端製造業,愛立信、EFF、GHI 等老牌企業煥發出新活力,走上“再工業化”之路。這種方向的正確性也讓瑞典制造業的發展一直遵循著知識密集型、靈活高效型和節能可持續發展型這些原則。

如今瑞典的研發經費投入佔 GDP 的比重保持在 3% 以上已有 20 年。瑞典積極鼓勵全社會科技創新,並且研發投入中有 2/3 都是來自大型企業。機械與運輸 設備、電子與通訊、清潔能源、環境技術、生物醫藥 等都是瑞典科技創新的優勢領域。

教育是創新體系的基礎

瑞典在創新領域取得的成績,少不了教育的功勞。瑞典的基礎義務教育賦予大家自信和勇氣,鼓勵不同社會背景的瑞典民眾追求新知,積極參與發明創新,提高實現技術創想的能力。正是這種對技術和發明的熱愛,創新風靡瑞典。

以音樂為例,瑞典的音樂產業出口量,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排名全球第三,如果按人均計算,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喚醒我》(Wake Me Up)、《羅曼死》(Bad Romance)、《撲克臉》(Poker Face)及《瘋狂的青蛙》(Crazy Frog)等,這是風靡全球的歌曲,都是出自瑞典人之手,如果還沒有聽過,完全可以找來聽一下。

瑞典當局特定開展了音樂教育項目,音樂學校遍地開花。早年統計音樂版權登記的人,竟然超過7萬人。有意思的是,只要在瑞典參加音樂合唱團,每小時就可以獲得政府幾美元的補貼,然而,這些補貼不能拿去買酒,只能用於音樂。這可能是瑞典音樂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瑞典人從娃娃時代就開始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因此小學課程設置以培養興趣為主,小學生在 8 歲前一沒有考試, 二沒有任何成績評定。除語文、數學和自然等必修課外,家政課和手工課等培養動手能力的課程佔據了相當的比重。很多瑞典孩子都是在小學學會烤蛋糕、製造奶油曲奇、 加工木板製作簡易桌椅,很多人甚至成年後仍保存著自己當年在學校親手製作的簡易板凳。

此外在瑞典的小學和除了對知識的傳播,老師主要培養學生能夠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對權威的惟命是從和人云亦云。也正因為如此,創新最需要的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在很多瑞典人身上得以保量,也正因為如此,瑞 典人生活往往都更具平常心,安寧、踏實,心情不浮躁也不急於求成。

政府支持,降低企業創新風險

在瑞典,只要有好的創新想法,就可以申請社會資本的投資,也可以申請政府的投資。不同於中國之處在於,一是瑞典創新局非常願意支持小項目,支持原創想法。一個項目只要有創新,只要能說服評委,或者能獲得市場的認可和投資,政府就會給你資金支持。二是瑞典對於創新的包容度更大。創新本身就意味著很高的失敗率,瑞典在這方面非常包容。

在瑞典,瑞典國家創新局(VINNOVA)是代表瑞典政府構建創新體制的具體執行者。目前,VINNOVA 主要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一方面將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基礎科學研究與孵化器等商業化項目連接在一起,使這些研究成果獲得進一步產業化和商品化的資金;另一方面,VINNOVA 還從企業和公眾需求入手,主動發起項目,交由研發工作者開展以市場需求為驅動的研究工作。

創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所以取得創新所需要的資金對於保持中小企業創新的動力非常重要。VINNOVA 向美國學習了一套名為“中小企業創新研發項目”的模式,由政府和中小企業共同投資進行研發。創新局每年有 20 億瑞典克朗的預 算,完全用於資助 4000 個企業的創新項目。該項目自 2005 年開始實行,經過多年的運行,已經讓瑞典的中小企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大批中小企業申請到該項目資金,企業在與政府的共同投資過程中降低了風險,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也快速上漲。

縱觀全球,瑞典的創新不同於美國式的華爾街驅動、不同於德國式的精英驅動、亦不同於以色列式的先驅驅動,它是人性驅動的。瑞典創新不偏科,遍地開花,全球結果,可持續發展。在瑞典的口語中是沒有“人才”這個詞兒的,瑞典社會不強調個人突出,創新是整個民族的文化,就像空氣和水一樣融進到整個社會體系和個體當中。

瑞典全方位的創新成就,有許多啟發和值得我國學習借鑑的地方。一是社會主義模式的福利社會保障,二是創新當中無為而治的創新,三是擁抱世界的創新模式。其實,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創新的過程中是否應當更多地考慮這種創新本身人性方面的因素呢?更多地關注和引導創新文化?

中國創新和崛起要依靠全世界的人才、智慧、資源和市場。中國公司要敢於走出國門,把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開到海外。重視和愛護奇特人才,吸引國際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