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導讀

今日全國新型肺炎疫情數據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之前我們更新了一篇呼籲出臺動物保護法的文章,很多人在留言裡提到了文明養寵問題,比如佩戴牽引繩是每一個養犬家庭最起碼的常識,但是現在的狀況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們拒絕為自己的狗狗佩戴牽引繩的原因有很多,諸如“我家狗狗很乖,不會咬人”、“勒著它會難受”等等。


其實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你不能說他們不愛自己的寵物,但是這種“愛”卻讓寵物和養寵人在國內的處境更加艱難。


這是一篇舊文,讀起來可能會很難,但還是希望你能靜下心來,花15分鐘將它讀完,如果可以,請將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我們並不想教育什麼,只是作為一個寵物媒體,除了賣萌耍寶為大家在枯燥的生活裡增加一些樂趣以外,也應該說點或許刺耳但是能夠讓大家思考的話。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人犬關係的變遷


人與犬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雙方之間的行為模式,所以說人犬關係的變遷其實就是在文明進程中犬對於我們人類的意義的變化。


在早期,犬對於人類而言,是工具和財產,所以人類並不會去考慮它們是否有思想,是否有感情,犬的這個物種存在與否完全取決於人類的需求,需要打獵的時候,它們就是工具,而當食物不足時,它們變成了人類充飢的肉食。


通過腐骨殘餘物的分析顯示,早期人類有經常食用犬屬動物的習慣,尤其是幼年犬屬動物。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隨著雙方關係的逐漸加深,犬開始進入人類的“共情”體系,我們開始將一部分擬人化的感情放在犬身上,但是此時的犬仍不會得到尊重,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動物,而更像是一個“二等公民”,一個劣等的人,不如人類明事理、講道理。


通過這種方式,人類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將一些我們喜歡但不敢用來對待人的方式來對待犬,“我們很隨便地收養犬,不喜歡它們陪伴時便拋棄它們;我們培養出各種畸形的犬,以迎合我們的想象力;我們要求它們鬥爭至死來展現勇氣;我們'馴服'它們來遵守我們專斷霸道的行為規範。”


埃德蒙·伯克(愛爾蘭作家、政治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犬確實是獸類中最活躍、最深情和最友善的動物;但是愛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接近輕視;因此,雖然我們愛犬,但是當我們辱罵別人時,卻從犬那裡借用了一個稱呼,表示最卑鄙可恥的人,這個稱呼是所有語言中表示最高程度的卑鄙和輕視的共同標記。”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19世紀以來,人類與犬的感情與日俱增,它們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家人、朋友和伴侶,我們努力地將人的品質賦予在犬的身上,並從它們身上尋找那些人類渴望的美德和感情。


犬在人類眼中成為了“完全”的、平等的人,擁有和人完全相同的思想,有意志也有情感需求。所以,人類開始以人的行為方式去對待和要求它們,用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教導它們。


如今,我們像愛一個人一樣愛著我們的犬,但是這真的是最完美的關係嗎?


雖然把犬看成朋友、家人比看成隨意剝削的奴隸顯然更有道德、更開明。但是這種平等主義想法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它在根本上否認了犬和人之間在物種上的任何區別,忽視了犬在為一個獨立物種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不同於人的需求。


就像中國許多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自認為好的事物都加諸在孩子的身上,他們覺得這就是對於孩子的愛,但事實與他們的想象背道而馳,孩子往往因此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困惑。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弗吉尼亞·伍爾夫為她的愛寵沙格撰寫墓誌銘的時候,對這種人寵關係的基礎本身發出了質疑“我們花那麼多金錢把動物買回來並以它們的主人自居,這不太合適甚至有點愚蠢……我們對待這些動物的方式裡也有一些狎暱(注:狎暱指過於親近而態度不莊重)和半是輕慢的成分。我們有意改變單純的野生動物的成長環境,讓它在我們身邊長大,這樣它們既不單純也沒有野性了。你可能經常看到犬的眼睛中突然閃現一種原始動物的眼神,好像這隻犬又成了一隻野犬,在自己年輕時待過的孤獨的地方追捕獵物。我們怎麼能夠做出如此不恰當的事情,讓這些野生動物為我們放棄自己的本性,而最多隻能模仿這些本性?”


事實上,那些把犬當作動物伴侶來尊重和喜愛的人,並不是把犬理想化,溺愛犬。他們會以犬的視角來研究其大腦的思維過程,而不是人類的利益和便利,也不把犬放在與人相同的水平上,承認它們是另外一種獨立的物種,這種做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與尊重。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真愛是接受並承認差異


因為許多寵物的行為譜和靈長類,也就是我們人類的行為譜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以人類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它們的行為。


比如犬撲人的這個問題。主人一進家門,犬會去扒主人的腿,在人類的思維模式中就會認為這是“想讓主人抱”。


但實際上犬的社會行為裡是沒有“抱”這個行為概念的,我們從來不會看到兩隻犬會抱在一起,所以犬扒主人的腿肯定不是基於擁抱的需求。


犬產生這種行為其實是因為主人進家門和大犬回洞穴是一樣的,幼犬越早能舔到大犬的嘴,越早能夠得到從嘴裡吐出來的食物。


但是因為人類是直立的,犬夠不著主人的嘴,所以犬隻能通過扒主人的腿來表達這種意願。當主人把它抱起來以後,它就會開始舔主人臉,但是主人抱起來的過程實際上加強了這個行為,因為它得到了它想要的東西。


因此有很多撲人的行為都是主人自己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我們用這種不對等的思維方式對犬進行了錯誤的理解,並導致錯誤的行為的出現。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許多訓犬師才會強調行為訓練中最重要的是對於人的教育,讓人能夠理解犬的行為,這樣才能把它調整好。很多時候犬出現問題是因為生活在人類的環境中,但是人類並沒有提供給它一個適應於它的環境所導致的。


再比如吠叫,這是人類祖先培養出來,已經深深地記錄在它們基因裡的行為。當一個未知的危險靠近時,它必然要通過吠叫來提醒人類,這對於犬來說是無比正確的事情。


如果這個時候,主人對犬進行呵斥,甚至擊打,並不會讓犬覺得這個事情是錯誤的,它只能認為是自己叫的不夠大聲,或者沒有衝出去對產生“危險”的事物進行攻擊。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犬會越叫越厲害或者越來越厭惡陌生人的出現。


其實與犬相處的方式很簡單,承認犬與人在生物性上的差異,而不是將它們擬人化,讓犬成為犬,讓犬迴歸犬,這才是我們愛它的最好方式。


《第一位朋友:人與狗的歷史》,凱瑟琳·M羅傑斯(美)著,高洺木等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0

現代正向訓練法簡介(聯合正向BOBO 寧蔚 2013)

動物行為訓練的理論基礎(北京動物園 劉赫 2005)


愛狗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狗成為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