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義:漫談莊浪花兒藝術​

花兒是我省民間藝術驕子,號稱西部黃河文化之魂。甘肅花兒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甘肅是花兒故鄉。莊浪花兒是甘肅花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歌詞有600餘首,內容豐富多彩,歌詞樸素自然, 深沉,調子明快,喊唱形式獨特,有一種粗獷豪放的野味和鄉土氣息,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顯得格外珍貴,遠古傳世的史詩極少。從愛情到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花草植物、天文、地理、人物、故事、山川蟲魚應有盡有,都是大自然的景物,無一不可入於花兒。花兒是莊浪人民的實際生活、風俗習慣、自然環境、地理條件以及民族性格、語言等影響形成的。它是從事農耕文化的特色,是故土情深和黃土漢子的呼聲,是家鄉的血脈,隴上的聲韻。

自金代開鑿了六盤山通道,莊浪地區是經濟流通和商品集散地,是茶馬互市的重鎮和文化交流的樞紐。六盤山花兒在群眾中一般沒有令的稱謂,唱什麼詞,就叫什麼調。如莊浪稱田歌、山花兒、山曲子、大山歌,關隴地區又叫“幹腔花兒”。莊浪“田歌”小聲哼唱,旋律委婉幽怨,低沉纏綿,接近民間小調。漫遊調也稱漫上坡,體現出悠揚的韻味。莊浪花兒為了避免和打破兩句式的單調,歌手在第二句結束時,加了襯句,並重復第二句,稱“三倒步”。並且把對句型的上半句之間加了“放羊調”的“三起範兒”,使旋律處於高音區縈繞飛動;也可在上半句之間加入一個五度上揚,再一個下行五度、八度回落到主音,然後再接下句,給人一種強調主音,完滿終止之感。唱起來高亢、悠揚婉轉、粗獷豪放、激昂有力,以悠揚跌宕的曲牌“海底撈月”收尾,聽起來餘音嫋嫋,迴盪無涯。

莊浪農耕地區人們的生活情趣,在花兒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別有韻味,唱約會別緻風趣。要和情人見面,要不把狗“調虎離山”,要不搭梯子“飛越天險”,他們通訊方式古老而別緻。

莊浪花兒是一種以情歌為核心的民歌。情歌是青春和愛情的樂章,活在愛情之中的人是最有魅力、最有激情、最幸福的人。花兒是情歌的別稱,愛情是花兒的核心和華彩。愛在天地間,情未了,像春風走來,愛無言,像雪花悄悄離去。任何好的文章、戲曲都充滿生活、充滿愛情,愛情的魅力是永恆的,男女雙方互為依存。自己心目中最高最美麗的人,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是自己一切情感的寄託。莊浪花兒始終保持“青春”的樂觀和熱情,是一種昂揚樂觀的情調,留下青春風格的烙印。我們的祖先雖處在自然環境惡劣、生產生活艱難的環境中,但歌唱花兒給先民們歡樂,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花兒的歌唱藝術。歌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花兒是一種可獨唱也可對唱的民間歌種。獨唱形式經常在行腳運貨、砍柴放牧等環境孤寂的山澗野外,是個人排遣寂寞、抒發情感的最好方式。花兒對歌則更多發生在具有一定表演意義的、人口聚集的花兒會上,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歌唱活動。不僅僅是歌唱的音色、音域、氣息等自然條件和功力的比較,更為重要的因素還體現在歌唱者所掌握的花兒曲令種類的多寡;傳統歌詞的積累及民俗文化知識、歷史故事等積累;靈活、巧妙的即興編創能力;應付自如、坦然自若的心理素質;把握全局、洞察對方優劣勢的觀察能力等。

花兒演唱應該是情感第一、聲音第二。必須用深厚的情感去表達花兒的思想內容,感情是起主導作用的。而聲樂技巧是傳達感情的手段、是服從於感情的。

氣息是歌唱的法寶。在任何時候對歌唱要以氣息為重點,要注意發揮以下有代表性的的發聲技術:如“蒼尖音並用唱法”、“滿口腔唱法”、“尖音唱法”(高音或假聲唱法)。花兒表現還有一些特殊技術,如“顫音”、“跳花音”、“抖音”等歌唱技術。歌唱的呼吸、氣息要有個性化的控制和運用,使二者之間作出合理地選擇和應用。要注意咬字、噴口要有力度,吐字要清晰,堅持高低、快慢、強弱三結的綜合運用方法。要深呼吸、打開喉嚨、使聲音鬆弛、流暢富有彈性。在停動、換氣高低音韻、休止符處循循善誘,唱出水平,唱出感情。

花兒的地方風格不僅體現在音調曲令、歌詞內容、歌唱環境和社會功能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體現在演唱方式和方言土語上。花兒區別於其它民歌,最本質的從詞上說是其語言、格律因素,從曲上說其調式旋律節奏,曲式結構、襯腔、虛調的裝飾音使用等因素。語言因素是民間歌曲之地方風格的主要因素,是體現此歌曲與彼歌曲不同特色的重要方面。技巧是歌唱的手段,不是目的。歌唱最主要的是語言的韻味不能失掉。

花兒的繼承和創新。花兒的名稱、花兒的源流、花兒的類型、花兒的曲令具有顯著地域特點,然而,花兒創作雖植根於民間傳統文化,但是又有所區別。一是具有明顯的多民族文化痕跡。傳統文化基因比較複雜,既有漢文化成分,也有少數民族文化成分,是多民族文化因子的交叉與融合,花兒是多民族長期相處,互相影響的文化,是習尚互相滲透、互相交流、互相融合的產物。它顯然是一個滲透了多民族文化成分、內涵的雜糅體,形成了十唱九不同,最後形成大家共同認可,傳唱的民歌體,即花兒。二是具有明顯的傳統套路和模式。民間藝術創造是具有規律性的,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逐漸積澱、揚棄、演化、發展而來的某種模式控制之下進行的,花兒就具有這種規律和模式。三是具有傳統的文人文化特徵。花兒形成了一種具有多種文化重構的特殊現象。

花兒的傳承過程中,多民族歌手是重要載體,是花兒生生不息的靈魂。歌手既是原創者、演唱者、也是改編者、傳播者。千百年花兒的傳承史,其實就是各民族歌手的演唱史。

花兒是產生髮源於西北部分地區特有的地方民歌,與全國各地民歌相比顯得很另類、很特別,它有著濃郁的西部風情和獨具一格的鄉土國風。國風按《詩經》的分類,就是指地方民歌。因此,花兒被稱作西部國風是非常貼切的。

史文義:漫談莊浪花兒藝術​

左為作者史文義 右為我縣花兒傳承人楊君蘭

莊浪花兒有一種黃土氣息、氣質和鄉土韻律韻味,始終保持著花兒應有的民間特色和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具有泥土芳香的新鮮空氣和風味。以簡潔的語言,將內心激盪、直白地傾瀉而出,這才是好詩歌。莊浪山野裡鄉音鄉韻是先民激情四溢的歌手真正的靈魂。和風中有花兒漫過山岡,一會兒熱烈奔放,一會兒纏綿悱惻,在春天、秋天的原野上高喊一聲很幸福、很痛快,真是吼一聲古老的莊浪“花兒”感到心裡舒坦。他們不會纏綿細語,倒是很會痛快淋漓地吼。無論歡喜、憤怒、悲痛、歡樂,那粗狂豪放裡透著力量和自信。寫出了生活在黃土地上的先民們艱難困苦的生活境況和堅韌劬勞。

莊浪花兒是優秀鄉土田園詩歌,其歌詞惟圖一任天然,一吐為快。揮灑自如是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特色,它顯得質樸、率真,形式規範工整,上下聯語珠聯璧合,一氣貫通。她是黃土母親的歌,是遊民懷鄉的歌,是“古絲路”上的駝鈴聲和“絲路”傳奇。她的詩根植於泥土,源於傳統文化之根,也是中國文化之根。

由於世界異文化的衝擊及國內各種文化的信息化、媒體化,在娛樂形式多元化的今天,“花兒”這一民間傳統文化也受到衝擊、冷落和遺忘。由原來“婦孺皆知”到現在的“寥寥無幾”,顯得勢單力薄,力不從心。它大多是口頭創作、口耳相傳,而傳承多為彌留遺老,口耳物載十分脆弱。民間藝人因年事已高,退出藝術舞臺,莊浪花兒這一民間文化藝術面臨人員斷層,一旦人去藝亡,任何力量也不能拯救。建議舉辦莊浪曲藝傳習所,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

幾十年來,自己有一種故土之戀情結,退休後,遍及全縣各村,進行蒐集和保護莊浪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用自己心血不遺餘力地扶植莊浪本土文化的滋長和繁榮根據多年來對“花兒”的摸索和研究,今寫點粗淺的文字,對莊浪花兒的歌唱藝術予以漫談,權當自己晚年的一點收穫吧!

原創: 史文義 莊浪縣文聯 12月6日 選自《紫荊花》2019年冬季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