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仍具較強韌性

本報記者 範思立

“2019年下行的很多週期性力量將在2020年開始出現拐點性變化,宏觀經濟下行有所緩和,幅度將較2019年有所收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一級教授楊瑞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宏觀風險相較於2019年或邊際改善。他分析認為,從外部環境來看,中美達成階段性貿易協議,中美之間發生大規模經貿摩擦的可能性減弱;從內部環境來看,隨著過去幾年防風險政策的持續推進,宏觀風險總體有所緩解,槓桿率雖較前兩年增長加快但仍遠低於2016年前的增幅,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已經有所化解,信用債到期規模減少疊加“寬信用”政策,信用風險釋放或將邊際趨緩。

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日前舉行的月度分析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認為,中國經濟風險總體緩釋的同時,但結構性挑戰依然存在。

第一,全球經濟疲軟,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我國經濟運行外部風險仍需高度警惕。全球主要的發達經濟體均面臨鉅額債務,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效果遞減,進一步寬鬆的空間有限,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仍然低迷,外部需求也難有明顯改善。此外,當前世界仍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國家中心主義回潮,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影響猶在,國際社會對全球議題與多邊合作的關注度和政治意願繼續走低,主要國際組織和集團的凝聚力、影響力下降。

第二,當前中國仍處於債務頂部盤整期,債務風險仍然是中國宏觀政策重要的約束條件之一。

第三,地方政府收支平衡壓力與隱性債務風險並存,警惕專項債擴容或引發新的風險。毛振華表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防範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值得關注的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依然存在,部分區域仍然突出。

第四,信用風險仍處於高位,內外雙重壓力下微觀主體依然承壓。2019年以來企業盈利增速持續放緩,債券市場信用風險整體維持在較高水平。總體來看,2019年債券市場信用風險處於較高水平,違約規模再創新高,但新增違約主體數量有所減少,信用風險暴露邊際趨緩。毛振華表示,2020年中國整體信用風險仍處高位,但相對可控。

第五,結構性通脹邊際緩和,但仍需警惕豬價、農產品價格、油價的漲價疊加可能帶來的衝擊。

毛振華分析認為,結構性通脹邊際緩和,未出現超預期衝擊的情況下CPI上漲壓力可控,但仍須警惕豬價、農產品價格、油價的漲價超預期疊加可能帶來壓力。PPI回穩,通縮風險有所緩釋。翹尾因素在2020年二季度對PPI負面拖累較大、後續影響較小,PPI或將在今年一季度末達到高點後回落,並延續在零值附近波動,通縮風險有所緩釋。

楊瑞龍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2020年經濟仍有壓力,但考慮到穩增長政策作用的持續發揮,庫存週期轉換也將對經濟產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全年並無經濟超預期大幅下行之憂。從中長期來看,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產階級群體,中國經濟增長仍具備廣闊的市場空間,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經濟結構的升級、技術進步也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持續動力,中國經濟仍具備較強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