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小掛曆」盤點大年初三各地風俗

  明天就是大年初三,又稱“天慶節”。早在宋朝的時候,真宗皇帝就下詔從正月初三開始,給文武百官放假五天,取義“普天同慶”,後人稱呼為“小年朝”。這一天人們“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房子旁邊有井的人家,一大早拿香火、素菜供在井欄邊,還把除夕在井上貼的紅紙條都揭下來,這個做法就叫“開井”。據說這麼做,可以把“窮氣”送走,直到現在,安徽農村還保留著這個古老的習俗:初三早上,起早開井,挑第一擔水代表有財氣。放爆竹,開井,打井水。

「民俗小掛曆」盤點大年初三各地風俗

  在南方很多地方,人們把初三這一天叫做“赤口日”或“赤狗日”。為了避免與人發生口角,人們往往不會在這一天串門或拜年,而是選擇留在家中祭拜祖先或祈福神明。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說法早已弱化,但無論南北方,祭祀神明的傳統仍舊保存,山東青島就流傳著大年初三接灶王爺的習俗:臘月二十三,辭灶過小年。一般都是初三的時候接,在灶臺上放水果、乾果,給他洗塵。

「民俗小掛曆」盤點大年初三各地風俗

  民俗的“差異性”還不止這一處,南方人初三這一天不習慣外出拜年,然而北方人卻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說法,河北唐山人就習慣初三走親訪友。

  而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正月初三正是人們開始一年交際活動的好日子。甘南藏族自治州群眾說:“我們安多地區的群眾把正月初三看作是一年中最富吉兆的日子,各種慶典也都集中在這一天舉行,比如少女的上頭儀式、給週歲男娃娃的剃頭儀式,還有成年人的婚禮儀式。”

「民俗小掛曆」盤點大年初三各地風俗

  大年初三這一天,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孃家,燒門神紙等,有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老輩們都說初三晚上“老鼠娶親”,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休息,屋角還得灑落一些米粒、糕餅給老鼠吃,民間更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的說法。因為從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夥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理身體,養足精神,以備新年裡精神抖擻。

「民俗小掛曆」盤點大年初三各地風俗

  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折射出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多種多樣的節日名稱也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這也正是“一地一風俗,舉國慶初三”。

「民俗小掛曆」盤點大年初三各地風俗

  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呢?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專家蕭放表示,初三在過年是一個重要時間段。南方有個民俗,比如在湖北初三之前“不進不出”,大年三十把水都挑滿,地都掃乾淨,這三天不洗澡、不洗頭、不潑水、不往外掃垃圾,但到了初三這一天就可以把這些垃圾倒出去,這叫“送窮”。這些垃圾在初三之前不能掃出去意味著會把財氣掃出去。

「民俗小掛曆」盤點大年初三各地風俗


初三在湖北又叫“三週年”,要吃一頓比較隆重的飯,表示過年最高潮的部分過去了。而且在湖北的農耕地區,要把門神都給撕掉、燒掉,表示他們祭祀過,這樣就可以開始勞動。因為南方地區春天來得早,沒有那麼長的空閒時間,溫度一上升,可以做春耕的準備。而北方天寒地凍,一般到二月二才開始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