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生命原來是個偽概念!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15)

《生命是什麼?》

給生命下定義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無論如何下定義都只表達了某一方面,並不能直指生命的本質。我們對自己生命的認識更是模糊,肉體不能代表生命,精神意識也不能代表生命,任何具體的物質更不能代表生命。生命就是人活著,活著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知道活著的內容,知道要怎麼才能活著,但活著的本質意義,我們就茫然了。這看起來像一個黑色幽默,人活了一輩子,死過去又活過來,重複這一過程數千年,竟然不知道生命是什麼,活著是為了什麼?科學分解不了生命,神學又無法讓人相信,生命是什麼,這似乎將成為永遠的謎團。

顛覆認知:生命原來是個偽概念!


先看看這些定義:(1)生理學定義:生命是具有進食、代謝、排洩、呼吸、運動、生長、生殖和反應性等功能的系統。但某些細菌卻不呼吸。(2)新陳代謝定義:生命系統具有界面,與外界經常交換物質但不改變其自身性質。(3)生物化學定義:生命系統包含儲藏遺傳信息的核酸和調節代謝的酶蛋白。但是已知某種病毒樣生物卻無核酸。(4)遺傳學定義:通過基因複製、突變和自然選擇而進化的系統。(5)熱力學定義:生命是個開放系統,它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不斷增加內部秩序。這些定義只概括了生命的某方面的現象和功能,完全沒有接觸到生命的本質。生命到底是什麼,我們還是不清楚。

感知論給生命下了一個本質性的定義:生命就是感知體。感知論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性質的存在,一種是感知體,一種是被感知體,除此再無第三種性質的存在。被感知體很容易理解,就是所有能被感知的事物。感知體不容易被理解:就是能夠感知事物存在的所在。這個“所在”就是生命。感知體沒有具象的存在形態,感知體雖然也被感知,但被感知到的僅僅是物質形體,感知體本身並沒有任何形態。比如蟲、魚和人,我們可以感知到它們所在物體的形態,但這並不是這些感知體本身的形態。人所在的人體能是感知體的形態嗎?感知本並無形態,它只有感知到的事物的形態。所以,感知體的所在形態並不表示感知體本身,即蟲和魚只是我們感知到的感知體的所在形態,我們感知不到蟲和魚的感知體本身。這相似於一個通俗的說法,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就是說,生命本身是不可見的,我們只能感知生命體的表達。僅僅以被感知體的外在體態來判斷其生命形態是片面的和不充分的,就如同僅僅從一個人的體態來推測其內心形態是不可能的一樣,生命的抽象性是難以想象的。

顛覆認知:生命原來是個偽概念!


所以,當問及生命是什麼時,我們只能聯想到各種各種的生命體態,而這些體態的表達遠不足以說明生命的涵義。而當我們用各種方法及各門學科的理論來分解生命的時候,更是隻看到了生命的表象,生命的整體性實質豈能作這種認識性分解?沒有哪一種方法和哪門學科可以分解而得出人的本質,人的生命是什麼更是無法回答。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命有區別嗎?感知論指出,沒有區別,生命就是感知體,感知體是本質相同的存在。生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生命所擁有的感知。蟲與魚的感知與人的感知完全不同,因此,蟲與魚是與人相同的生命,但卻具有不同的感知方法,擁有天差地別的感知內容。我們區別蟲、魚、人不能看他們有什麼生命,是看他們的感知方式、方法和感知的內容的不同,這才是各個物種存在的關鍵區別。

生命其實就是生物相同的存在形式,這個形式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絕對意義而並無相對意義。所以,強調生命和活著並沒有實際意義,我們強調的是生存的內容,即感知活動的不同。生物不同的存在意義指的是它們的感知形態,人的存在意義也不在於生命,而在於人的感知形態,人的感知形態才是人存在的真正意義所在。

顛覆認知:生命原來是個偽概念!


讀懂了感知論人們會恍然大悟,生命原來是個“偽概念”,並沒有我們附加在其身上的那些倫理意義,那些意義其實都是感知的意義,我們錯誤地強加在了生命的名義上。(接下)

注: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