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情"的方式相處

這一個春節是特殊了些,疫情威脅仍舊沒有退去,它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同時給了我們一個長期呆在家中的理由,我們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事,做了不同的思考。比如因為要輔導自已的孩子。就硬生生把自已逼成全科老師。還有離婚的兩口子急不可待的復婚的,只是因為又懷上了,要辦準生證。當然也有在這個期間做決定離婚的,因為原來沒看透的,現在看明白了,後半生換個心情。不管如何,有些變化是來了的,本身該來的來,該去的去,與疫情沒啥關係,但在這裡,疫情做為催化劑,把有些東西合時宜,或不合時宜的曝露了。

用

我在這裡要說的是,不管是來的,不管是去的。如果把疫情做為一個藉口來做的決定,無異是錯誤的,它只是個催化劑,既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它決定不了你未來的合成方向,幸福仍然只是取決於自已!

怎樣讓自已的幸福感多一些呢?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共情關係吧!

何為共情?

共情( empathy) ,是指個體由於理解了真實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緒而引發的與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緒體驗。 這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即個體能夠以他人為中心,識別和接納他人的觀點並能夠親身體驗他人情緒的一種心理過程。研究顯示: 它和社交能力呈正相關。

上面是對共情的定義和解釋。

有這個定義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如何理解它,我們有沒有能力理解它,我們願不願意理解它?

我說一下我自已對共情的理解,共不用說了,就是合作的意思。情如何來理解呢,我認為,情就是個體思想意識所形成的一個系統,是活的,是不間斷的,是有基因的,是一個能生長,會發展的生命體。它像植物一樣,比如它可能是一棵槐樹,一株玫瑰,一棵小草等等。是獨立的,是自我循環的,自我認知的,自我發展的。共情,不是把兩個不同的生命體揉合在一起,生硬的揉合就像嫁接,變得不是自已了,基因都變了。共情,應該是承認對方意識是一個個體,自已意識是一個個體,如何用自已個體的意識去感受對方的意識形態,進而能夠識別和接納。

但我們總是在感受對方意識形態的過程中出現狀況,可能大喜,也可能大悲,也可能不喜不悲。然後我們就去判斷對方意識形態的對與錯,這種判斷最要命,往往造成的結果不是把自已弄坑裡,就是給別人一個死衚衕。高興的還好說,痛苦的麻煩大了。因為感覺痛苦是別人帶來的,就去責怪別人,父子問題,母女問題,夫妻問題就出現了等等。歸根結底都是情感問題。

莊子中有這麼一段對話,莊子朋友惠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莊子說:“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意識形態上判斷的要命性。莊子表達了一種情感,是看到魚出遊,說魚是快樂的。其實是在表達莊子當時的心情,意識形態,是快樂的。如果當時莊子很痛苦,哪裡還會感知魚之樂?莊子的朋友惠施表面說的是莊子非魚,就不應該知道魚之樂這件事的判斷。犯了一個什麼樣的錯誤呢?魚樂不樂不重要,重要的是莊子樂。見莊子樂,惠施知會而樂,則為共情。見莊子樂,而理解不到莊子樂,接受不了莊子樂,則不會共情。會共情者同樂,能共進退。不會共情者偏差,內耗,製造矛盾,自我分化,無事生非。

下面來談一下學生學習的共情問題吧!

多次看到這樣的消息,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氣住院了,捆著自已手怕瘋了,甚至雞飛狗跳,夫妻反目。這樣的事情在我看來,都是做為家長共情能力不夠造成的。孩子作業這個任務是誰的?是孩子的。家長作為輔助人員,本身就是個“輔”,是個跑腿的。做事的主體人員還沒有咋的,磨墨的不行了。是不是皇上不急太監急呀!做為一個輔助人員要擺正位置,不要把自已的意識形態強加於主要責任人,在意識形態方面它只能自已成長,發展,才能形成系統。而且這種成長過程的規律是由自已的意識基因決定的,輔助者只能施肥,澆水,不能嫁接,不然就弄巧成拙。不是孩子笨,是越趄代庖本身是笨的,該孩子思考的,讓孩子去思考,如果孩子思考不到,且記一點,家長思考的不算數的。有家長在這裡就著急了,孩子思考不到,家長思考的又不算,事該咋辦?讓我們來想想植物的生長,它總是會主動去找陽光,有陽光,有水,有肥料它就會長的很好。最忌拔苗助長。如果孩子思考不到,思路無法成長,那是家長光沒照到,無光可照,或照偏了。總而言之,家長不能替代孩子成長,急是沒有用的,孩子的意識成長自有其規律,家長能給的,成長條件而已!

用

家長如何才能做到給孩子意識成長的條件?你要共孩子的情,才能較充份的理解孩子意識成長所需要的陽光,水分。如何才能共孩子的情,要多聽孩子說什麼,多看孩子做什麼,主動去思考,去學習理解孩子話語背後的東西,家長的反應對路了,家長的光照到了,孩子自然會努力成長,思路大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也好相處了。

有共情的能力就去用,沒有共情的能力就去學。缺啥補啥唄!

其實人和人相處,好不好都基於此。也不是說不管好人,壞人,我們都要和他搞好關係。意思是不管是好人,壞人,我們要用共情的能力,去儘可能的理解對方的意識形態,我們理解的,與對方產生的儘量接近,這樣我們在對自已下一步的行為做出決策時,不致於出現大的偏差。很多的夫妻之間,是人不好造成的嗎?多數不是,大部分是雙方情感不能平行向前,總是相向而行,總想用個體意識代替團體情感,總是有非理性碰撞,不能平衡,最終就可能造成解體傾覆。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一個團隊,一個家庭如能共情則互支力大,事業家庭都會順暢有為。也就是所謂家和萬事興。不能共情就會有力無逮,能量多為內耗所傷,家庭事業也會處處受挫。所謂物必先腐而後蟲生。

願我們都能多學習,多感知,多理解,多進步。

快樂永遠來自於意識!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