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国大才?

勇往直前vvvv


才分三等:良才,英才,天才。

百人之中,必有良才。

亲朋好友,岂止百人。

选其根性灵通者,反复磨练,必成大器。

刘邦有曹参周勃,朱元璋有徐达汤和,皆良才成大器者。

然而

人有冲天之志,无运不能自通。

根性灵通者,浩若繁星。

脱颖而出者,凤毛麟角。

陈婴才高于萧何,不能入相封万户。天命不济。

马援乃文武奇才,没上云台二八将。时运不济。

张定边是名将,跟了陈友谅终身亡。武运不济。


美之星暖通


这个问题里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当上将相,是不是就有将相之才?

当代的很多人都是结果论者,所以答案当然是“对”。但是,历史还是比较客观的,或者说刘邦、吕后这样的政治家毕竟还是有脑子的。

所以,并不是所有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国的将相。

现实是,曾经担任过相国(也就是执政老大)的“狐朋狗友”如下:

萧何(13年)、曹参(3年)、樊哙(1年)。以上,就是在汉高祖、汉惠帝时代担任相国的老兄弟,同时期担任丞相(分左右)的有:

王陵、陈平(后投奔的)。

到了汉文帝时代,还有:

周勃、灌婴。

御史大夫,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时代,如下:

周苛、周昌、赵尧、任敖、曹窋。

其中,周苛在楚汉战争中就被杀了,他是周昌的堂兄,是泗水郡的小官。周昌也是泗水郡的卒史,是在刘邦破泗水郡的时候才跟随刘邦的,不属于狐朋狗友范畴,但是老革命。

赵尧是周昌的属官出身,明显不是汉高祖的旧人亲信。

任敖是刘邦旧人。

曹窋干脆是曹参的儿子了。

综上所述,以上政权大佬,与刘邦有“狐朋狗友”的个人关系的是:

萧何、曹参、樊哙、王陵、周勃、灌婴,任敖。

周勃和灌婴是因为反吕氏政变拥立汉文帝上台,樊哙是因为和吕后的亲戚关系,也并没有干多久,可以排除,真正实至名归的,就是:

萧何、曹参、王陵、任敖——这里面,3个是曾经秦朝的官吏,也就是有基层政务经验,王陵是豪族,自己都起兵割据一方了,可见本事。

至于说将,反倒更少,西汉初年的太尉:

就卢绾、周勃、灌婴三人。

而刘邦分封的侯有145个,老兄弟在史书上有写的也就十几二十个,真正能够将相执政的,其实就那么几个,也正是刘邦临死时和吕后说的几个名字。

而这些人,与其说是本人能力精彩绝艳,不如说是秦朝政治体制非常完善,高居顶端的老大们只需要做好协调就好,并不像某些草台班子一样,需要亲力亲为,所以这些秦朝的小吏们才能胜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