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之太原奇案,最後是如何真相大白的?

醉墨客


清末四大奇案一直被無數寫手引為經典案例,奉為圭臬。其案情之曲折,情節之撲朔,機緣之巧合,無不令人拍案叫絕嘖嘖稱奇。

今天就帶大家見識一下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太原奇案。


新娘靈堂詐屍又不翼而飛,和尚鳳冠霞帔又暴斃古井。1840年三月的山西太原陽曲縣處處透著一股邪性陰祟,令人毛骨悚然。家家戶戶太陽一落便大門緊閉二門不出,只任憑那漆風唏唏嗦嗦地在街道晃盪。

原來,這陽曲縣城裡新近出了一件又一件活見鬼的靈異事兒。那是龍抬頭的早上,有村民在村口的古井打水準備炊飯,不料打出來的水卻如血染中透著股瘮人的葷腥。打眼一瞅井底,愣是把人給嚇得個沒魂,那井底水裡分明晃晃蕩蕩地漂浮著一顆滷蛋頭。


官差來了後,打撈出來一看,卻是一具和尚屍體。經仵作驗屍,其乃被人咽喉一刀封喉而死。

於是,縣令楊重民從其身份入手,查出其乃附近崇善寺前幾個月從外地趕來掛單的遊方和尚。身份確定後,眾人又納了悶。“一個和尚不穿僧服,怎麼穿著農家的綠色俗衣?”

於是,在縣令一番查詢後,有人多了嘴透露那件衣服與村口做豆腐的莫老漢常穿那件是一樣一樣的。並且自稱絕不會走眼,那件衣服自己每天一天朝九晚五見幾遍,村裡人還常因這笑話莫老漢窮酸呢!

於是,衙門找來莫老漢,莫老漢一到衙門,所說卻又更離奇了。那是凌晨時分摸黑時,他剛點了燈準備起來磨豆腐,卻聽見有人扣柴門。打開一看,卻是一個鳳冠霞帔的紅裝新娘子,愣是把他嚇了一跳趕緊把門關上。誰知那新娘居然操著爺們嗓音,說他是和尚因為前半夜趕路錯過了落頭便在村口廟裡落腳,孰料迷迷糊糊中便被人打了蒙棍,被換上了這一身裝扮,和我商量換一件衣裳好趕路。老漢解釋中,似乎欲言又止話到嘴邊又落下。


這麼一來,更是把縣令嚇了一跳。前幾天不正有一新娘大婚之日無端暴斃然後屍體又不翼而飛的靈堂盜屍案嗎?!

於是,縣令找來富豪張百萬,經過其確認從莫老漢家搜出的鳳冠霞帔正是其二女兒玉珠出嫁當天所穿。張百萬敘述本來玉珠本要嫁給當地另一富豪姚家公子,但是自己女兒卻在未出門時無端猝死。於是自己只能將喜事做了喪禮,將玉珠停屍靈堂,本欲擇日下葬,孰料第二日玉珠屍體卻不翼而飛!

縣令找來姚地主詢問,確認張百萬所言非虛。姚地主言辭中透露,張家愣是沒讓自己兒子見玉珠一面。這好歹是未婚夫,怎麼連最後一面的夫妻情義都不讓人家盡呢?!楊重民心裡又犯了嘀咕。於是再次審問張百萬,發現其前後言辭矛盾,斷定其中必有隱情,又加逼問。

張百萬吐露,原來玉珠原本早已與落魄地主曹家公子曹文璜有婚約且二人情投意合,但利慾薰心的張百萬卻不願意自己女兒嫁給落魄小子曹文璜便私自做主將她許配給了自己的生意夥伴姚家的公子。玉珠自是極力抵抗反對。張百萬推斷玉珠大概是見抵抗無用便裝死騙過了所有人,在後半夜停屍靈堂時跳出棺材與曹文璜私奔去了。

然而事實是否真如張百萬所說?

就在案情一籌莫展之時,由於上頭催壓破案,糊塗縣令楊重民只得將案件幾個線索草草連接起來,斷定案情如下:玉珠與曹文璜私奔,半路上路過荒廟,因擔心和尚敗露自己行蹤讓張百萬知道了去,便一棍敲暈他然後方便將兩人衣物互換。和尚醒來,路上遇到莫老漢,莫老漢見夜黑風高,和尚所穿鳳冠霞帔價值不菲,見財起意殺了和尚,棄屍古井。

最終,莫老漢只得屈打成招。更糊塗的是楊重民認為莫老漢年老體弱無法殺害該和尚,定是曹文璜先將該和尚打個半死,然後和尚拖著傷路上被莫老漢給了致命一擊。


於是索性也將曹文璜與莫老漢一起收監,上報刑部宣告結案。看起來一切合情合理,滴水不漏。

在案件結案不久,太原新知府剛上任,就碰到了來給曹文璜訴冤的玉珠。玉珠稱自己與曹文璜從頭至尾從未到過古廟見過該和尚,她也從未詐過屍。事發成親前便早早和曹文璜私奔去了。半路上到莫老漢家苦苦哀求下與莫老漢換了衣裳與驢,本打算去投奔自己守寡的大姐姐金珠。奈何大姐姐說父親必定來尋,竟是未讓自己二人入門。於是便只能另尋它處。

知府參考了玉珠供詞,確定有其合理處,又重新梳理案情發現了以下幾個疑問。一、莫老漢殺了和尚是否還有脫褲子放屁的理由去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給和尚換上自己的衣服?二、作為此案的重中之重,為何沒有對玉珠金珠兩姐妹審訊?

於是,知府重新找到莫老漢,令其吳玉珠當堂對質,確認玉珠所言非虛,莫老漢當堂翻供且言辭無一錯漏,水到渠成,且其供出自己在後窗打算風乾的衣服於後半夜時不翼而飛。也就是說從頭到尾,莫老漢都沒有見過和尚。這便意味著這裡面貓膩不是一點兒。

於是,知府又找來金珠,起初金珠心存僥倖心理,欲言又止,在一番威嚇下才娓娓道來。原來案發妹妹二人來投奔之日,自己之所以不讓二人入門乃是因為屋裡有人,正是那被棄屍古井的和尚。自己當時正與和尚偷情。待妹妹二人走了幾個時辰,自己父親馬上帶著人便來了,情急之下只能讓和尚躲進衣櫃,為防父親開櫃醜事敗露索性用鎖鎖上,謊稱自己早已將鑰匙弄丟。孰料父親來後,二話不說認定櫃中乃玉珠,便連人帶櫃抬了回去。

為了佐證自己的供詞,金珠更是對知府說那和尚屁股左側有一一寸見大的胎記。通過仵作呈供,金珠所言非虛。

於是,知府又傳來張百萬,一番審訊下確認金珠所言非虛。張百萬透露自己將衣櫃抬回去後,打開衣櫃卻是發現裡面竟是一死了過去的和尚,明白過來的他在驚慌之際姚家又派人來催親,於是靈機一動便狸貓換太子將和尚入殮靈堂,對外謊稱玉珠無端暴斃,婚事取消,為恐事情敗露又拒絕讓姚家公子開棺見玉珠一面。到了後半夜卻發現棺材裡面的和尚不翼而飛了,想來是詐屍醒了過來自己遁去便作罷。而自己從頭到尾未與金珠追究只因其間有一層又一層尷尬得厲害的關係在那。自己弄丟了女兒,對姚家人無法交代還順帶弄死了和尚,總不能將自己女兒偷情並且兩人陰差陽錯弄死和尚的事說出去。

金珠與張百萬的供詞銜接得渾然天成,應該是真的。

那麼,驚醒過來的和尚又是怎麼被人殺害棄屍古井的呢?且從仵作驗屍報告來看,和尚除咽處刀傷,確無其他頭部或者身體的傷害。也就是說至少糊塗縣令作出曹文璜毆打過和尚的論斷是錯的。從咽喉處的整齊傷口來看,顯然磨豆腐的莫老漢是沒有如此乾淨利落的手段的。那麼,種種跡象表明,兇手顯然另有其人。

通過一番現場勘察與推斷,知府確定兇手必定是一個長期操刀之人,從事殺戮工作。劊子手,官差,屠夫。都在懷疑目標之內。

通過一番調查,劊子手可以排除掉。本縣的劊子手都登記在冊就那麼幾個,經過一番詢問察探都有不在場證據。且劊子手與案發地距離甚遠,就更不可能犯案了。

其次是官差。官差殺人,應該是用刀抹殺或者砍殺。而和尚傷口顯然是捅刺所至。既是捅刺,從傷口的力度來看,若是官差長刀所殺必定是穿喉而過。顯然,兇手所用是短刀,而官差所佩俱為長砍刀。且通過察探,事發前,方圓幾里並無官差出沒。

於是,便只剩下屠戶,且也只能是屠戶了。


(殺豬刀)

於是,知府連翻令人察探案發地周圍屠戶,卻是發現有一吳姓屠夫消失不見。知府當場斷定,此人必與此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於是,重差之下,拘捕到了逃遁的屠戶。原來該屠戶心理不過關,一聽官府傳他問話便斷定是東窗事發逃跑了。

透過屠戶的陳詞此案終於真相大白。連接起來大概如下:和尚逃出生天後,本欲回寺,奈何驚慌中自己僧服破爛擔心回寺被人盤問露了端倪惹麻煩,路過莫老漢家後院便偷了莫老漢的衣服。半路上又透過窗瞅見了吳屠戶的妻子一人在家,色膽包天的和尚見色起意以為其與金珠一樣是寂寞難耐的寡婦,便入門調戲,在後院殺豬的吳屠戶聞訊趕來,從後面一殺豬刀捅了和尚,棄屍古井。


案情到這終於真相大白,曹文璜與莫老漢無罪釋放,吳屠戶斬監侯,楊縣令革職查辦。


不書


清末四大奇案雖然並稱為“奇案”,但其實只有“太原奇案”才是真正的奇案。

因為“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特大冤案,案件過程並不奇怪;而“楊月樓案”和“張汶祥刺馬案”分別是典型的悲劇故事和權力鬥爭,也擔不起一個“奇”字。

但“太原奇案”不一樣,它是真的很“奇”。奇到讓人懷疑這個案件是不是編造的。



一、偏僻小村驚現一具光頭男屍

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山西太原陽曲縣的一個小山村裡,村民們在一口水井邊打水時,發現水井裡打出的水有異樣。

什麼異樣?平時打上來的是水,但今天打上來的是血!

有大膽的村民把頭伸進古井一看究竟,發現井裡有個東西在水面上一浮一沉。村民們覺得很奇怪,就用帶鉤子的繩索繫到井下,把東西給鉤了上來。

結果撈上來一看,不得了,竟然是一具身穿青色長袍的光頭男屍,屍體的脖子上有明顯的刀傷,像是被人砍死的。

很快,村民就把情況上報給了縣衙。縣裡派下來的仵作(法醫)查驗後,確認該男子是被人一刀奪命。死者身份則可能是和尚,因為光頭男子頭頂上有戒疤。但是仵作也不能確定是不是和尚。因為死屍身上的衣服是普通百姓的衣袍,不是和尚穿的服飾。

陽曲縣令楊重民知道這個奇怪的情況後,先派人去周邊的寺廟盤查。他這一查,果然就有了結果。

古井附近的崇善寺向衙役說,廟裡最近確實走失了一名和尚。衙役大喜,就帶著方丈到了縣衙認屍。方丈看到死屍後,確認死者正是走失的和尚。但是,方丈在確認死者身份的同時還強調,死者是一名遊方僧人,是大概半年前從河南來到自己寺廟的。至於死者的個人詳細資料,死者是何時從寺廟偷跑出去的,他也不清楚。

二、和尚怪案引出另一件怪案

崇善寺方丈三言兩語就撇清了關係,這讓縣令楊重民很是苦惱。看來想要搞清楚死者的死亡原因,他只能從別的方向入手。

這時師爺跟縣令說,屍體身上不是還有一件青色衣袍嗎?就從這件衣服入手,先找到衣服的主人。

楊縣令聽後大喜,便隨即命令衙役從死者所穿的衣服入手調查。隨後有居民舉報,說這件衣服的主人是一個叫莫老漢的老大爺。這個莫老漢平時以開豆腐店為生,為人非常的老實,大家都笑他是“莫老實”。

有了線索,縣令楊重民派人找到莫老漢,向他質問情況。莫老漢一看衙役來了,語氣就吞吞吐吐,頗為不自然。衙役們感覺莫老漢的神態不正常,便把他押回縣衙候審。

到了陽泉縣衙大堂上,莫老漢坦言自己家磨豆腐的驢子借出去了,因此他自己只能親自磨豆腐。但是他年紀大了,效率低下,便一直磨到了深夜。就在他半夜三更磨豆腐的時候,突然有人敲門,他開門一看,是一個身著鳳冠霞帔的新娘。可新娘一張口,是男人的嗓音,還自稱是和尚。和尚說自己不知是被誰穿上了這樣一身衣服,無法回去寺廟,想和莫老漢借一身衣服,這套鳳冠霞帔就送給莫老漢。於是,莫老漢便將自己的一件青色長袍給了和尚,留下了鳳冠霞帔。

聽到“鳳冠霞帔”這四個字,縣令楊重民心中一驚,因為他想起一兩天前接到的另一個奇怪的案子——一位身穿鳳冠霞帔的新娘的屍體被人莫名其妙的偷了。



三、女屍被竊案

楊縣令回憶中的新娘屍體被竊事件,案子的情況也很奇怪:陽泉當地有兩個土財主,一個姓張,一個姓姚,張家的小女兒許配給姚家的兒子,兩傢什麼都準備好了,就等著兒媳婦過門成親。但就在迎親的前一天,張財主卻突然跟準親家姚財主說自己的小女兒病死了,想取消婚約。

準親家家裡死了女兒,姚財主也能接受,便同意了張財主的懇求。同時姚財主還好心的說自己第二天會去給準兒媳弔喪。結果第二天姚老財到了張家後,張財主卻不讓姚財主看準兒媳屍體。這讓姚財主覺得很生氣,認為張財主是故意想撕破婚約,然後用女兒病死為藉口騙自己。於是,姚財主便把張財主告上了縣衙。

縣令楊重民質問張財主情況,張財主說自己小女兒確實病死了,他親眼所見。但是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小女兒的屍體當晚不翼而飛,他也很著急。說到這裡,張財主向縣令強調,說有可能是因為女兒的屍體穿著價值不菲的鳳冠霞帔,因而被歹人見財起意,連屍體也一起偷走了。

楊縣令見張老財不像是在撒謊,就先放了張財主回家,打算有時間了再派人重點查一查新娘屍體到底被誰偷了。

結果就等了一天,莫老漢的供述就把新娘屍體失蹤案的一些細節給供出來了。這讓楊縣令是非常高興。因為兩案成一案,他可以省很多精力了。


四、“兇手”屈打成招

楊縣令將古井和尚案和新娘屍體失蹤案,兩案並聯審理。他派衙役跟莫老漢一起去他家裡取鳳冠霞帔,然後給張財主辨認,張財主在仔細的看了看後,確認這套鳳冠霞帔正是他的女兒死時所穿那套。

莫老漢聽張財主這麼一說,心裡頓時踏實了不少。這起碼能證明他沒有撒謊,這件案子跟他沒什麼關係了。

但就在此時,張財主卻突然翻供,他說自己女兒的屍體不是被人偷走的,而是詐屍自己跑走的。因為他感覺這件事非常不吉利,便假稱是被人偷走的。緊接著,張財主開始推測,說自己女兒應該是跑到莫老漢家,莫老漢因見財起意,就捅死了女兒,然後扒下了女兒身上穿的鳳冠霞帔。

莫老漢聽張老財如此汙衊自己,當即在縣衙和張老財大吵大鬧。楊縣令見兩件案子實在太過於蹊蹺,就下令退堂,將莫老漢押進大牢,打算擇日再審。

不過,楊縣令聽張老財的一頓胡說八道,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再加上太原知府為了平息民間非議,讓楊縣令儘快破案,就不斷的催促他。於是楊縣令也就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把莫老漢認定為嫌疑人了。

經過一番糊塗推理,楊縣令認為是莫老漢見財起意,偷走張百萬女兒的屍體,並扒下鳳冠霞帔,被和尚撞見,遂一刀將和尚也殺死了,然後拋屍水井。

莫老漢練練喊冤,但楊縣令不聽,命人大刑伺候。莫老實受不住刑,被屈打成招,只得承認自己殺人毀屍。

五、案情峰迴路轉

楊縣令將案件的審理情況上報知府之後,不料想,案情卻在此時發生巨大變化。


在結案後的某一天,突然有一個青年男子來到縣衙擊鼓,為莫老漢伸冤。

擊鼓的青年自稱是被竊女屍的丈夫,名叫曹文璜。曹文璜接下來的一番話,令在場的人無不驚出一身冷汗。他說莫老漢不是殺人兇手,而且那具被竊的“女屍”也沒死,目前仍在人世。

更重要的是!殺死和尚的兇手他認識,是一個吳姓屠戶。

楊縣令聽曹文璜這麼一說,頓時糊塗了。被竊女屍的未婚丈夫不是姚家少爺嗎?這個曹文璜又是誰?


於是,楊縣令再次傳喚張財主,打算問問張老財到底有多少事情沒有交代。可是張老財一看到曹文璜,便矢口否認是其女婿。

楊縣令一聽張老財這麼說,當即怒了,質問張財主到底有多少事情還瞞著自己?害得自己丟了這麼大的臉。如果再不如實招來,就大刑伺候了。張老財怕被上刑,就一五一十的說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張老財認識曹文璜,張家的小女兒跟這個曹文璜還是戀人。可是張老財覺得曹文璜只是個窮小子,就不同意小女兒跟他的婚事。打算把女兒嫁給姚財主家的兒子。

但是呢,痴情的張家小女兒寧死不從,就在丫環的幫助下,與曹文璜私奔了,打算去投奔交城縣令陳砥節(曹文璜朋友)。可是兩人連夜出逃,非常潦倒,張家女兒體力跟不上,眼瞅著就走不動路了。

就在無可奈何的兩人走投無路時,看到一家亮著燈,就敲門求助。也是巧了,開門的人正是深夜磨豆腐的莫老漢。二人向莫老漢說明原委後,莫老漢同情他們的遭遇,便好心的將自家毛驢借給了兩人代步。

張財主接著交代,他說當曹文璜和小女兒前腳私奔後,他懷疑二人是不是逃到了大女兒的家後,就帶著家丁到大女兒家裡找人,可是卻找不到。但他在跟大女兒交談時,發現大女兒言談舉止之間含糊其辭,顯然是有什麼秘密。並且大女兒還時不時的瞧向牆角的衣櫃,這讓張財主感到很奇怪。認定大女兒把小女兒藏進了衣櫃。

於是乎,張老財就認定小女兒在衣櫃中,讓人把衣櫃抬回了家裡。心裡有鬼的大女兒不敢制止,只得任由父親將衣櫃抬回張府。回到家裡後,張財主命令家丁撬開衣櫃上的鎖具,卻沒有發現小兒女,而是發現衣櫃裡面藏著一個被悶死的和尚。很明顯,大女兒不守婦道,與和尚偷情,恰巧被老父撞破,慌張之間把和尚藏身衣箱,然後心裡有鬼。

為了不讓大女兒的醜聞外漏,同時也為了搪塞姚家,張財主便謊稱小女兒暴病身亡,給和尚穿上鳳冠霞帔,置於靈房。打算第二天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和尚埋了。

豈不料半夜時,和尚從昏迷中甦醒,家丁以為是詐屍,嚇得四散逃跑。之後的事情,張財主也不清楚了。

曹文璜接著張老財的話繼續說,他說自己在晉祠遇上了一個吳姓屠戶。該屠戶酒後向曹洩露了他才是和尚命案中真正凶手。

事情到此,線索已經非常明朗。和尚趁夜逃出張府後。在莫老漢家用鳳冠霞帔換了莫老漢一身普通衣衫,打算返回崇善寺。雖說和尚是怎麼被吳屠戶砍死的還不清楚,但很顯然張家小女兒沒死,女屍被竊案是子無須有的事情。楊縣令的推斷完全是錯誤的,莫老漢應該無罪釋放才對。

可是,由於楊縣令害怕被追究責任,便故意不追查和尚的死因,繼續維持原判,並認為曹文璜也是殺人同犯,將其收監,與莫老漢關押在一起,等待秋後一起問斬。



六、案件真相水落石出

糊塗的楊縣令把案卷重新遞交到知府,並向太原知府保證無錯。於是知府便把案卷遞交到了山西提刑按察司。也是巧了,當時曹文璜的朋友交城縣令陳砥節正巧升任山西提刑使,他接到案件後,覺得奇怪,就讓楊縣令重審。

可楊縣令認為自己無錯,便拒絕了重新再審案件。陳砥節大怒,一連問了四個問題,問得楊縣令是背後連冒冷汗。

第一,莫老漢六十多歲了,他的體力能一刀將壯年的和尚殺死?

第二,曹文璜與和尚無冤無仇,他殺和尚的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第三,張家女兒都是案件的相關人物,為何沒有帶回縣衙問詢?

第四,曹文璜供述過一名吳姓屠夫,你為什麼不派人查這個人?

楊縣令被知府問的啞口無言,只得認命。隨後陳砥節親自過問此案,派人捉拿已經潛逃的吳姓屠戶。不久後,潛逃在外的吳屠戶被緝拿歸案。

押到公堂之上後,做賊心虛的吳屠戶一股腦的就招供事情的來龍去脈了。原來,同是在那個有著無數巧合的神奇夜晚,那個花和尚居然跑到他的家裡,竟然還跟他的媳婦滾了床單。吳屠戶回到家裡發現自己的老婆與和尚有染,便怒火中燒,抽出殺豬刀,將和尚一刀殺死。

殺人後,他也慌了,便趁著天還沒亮,將和尚的屍體投進古井中,連夜逃跑。

至此真相大白,吳屠戶被押進死牢,被判秋後問斬。楊縣令糊里糊塗,草菅人命,被朝廷革職。而莫老漢和曹文璜無罪釋放。最後曹文璜和張家小女兒有情人終成眷屬。


以上,便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太原奇案”的全過程。

這個案件的奇怪之處在於,為什麼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一個晚上。並且,曹文璜的朋友陳砥節怎麼就那麼巧合的從交城縣令提拔為山西提刑使了呢?所以說,這個案件的真實性令人質疑。遠不如“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以及“楊月樓案”來的真實。


Mer86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太原奇案是一件曲折離奇的案件,出場人物很多,巧合也非常多!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案件整個過程:

山西太原有一個叫張百萬的有錢人,他有兩個女兒,大的叫金珠,小的叫玉珠。大女兒的的老公死得早,公公婆婆容不下她就把她趕出來獨居;小女兒與曹文璜定了婚約,還未出嫁。

曹文璜與父親出外做生意遇到變故,他的父親去世,自己隻身一人回太原,但是這一消息傳得比他的腳步還快,太原那邊得到的消息是曹文璜父子二人都死了!張百萬聽到消息就將小女兒玉珠改嫁給姚四孝。

玉珠與姚四孝的婚期定下來了,曹文璜也回來了,玉珠有情有義,違背了姚四孝的婚約與曹文璜私奔,兩人來到賣豆腐的莫老頭家借了一頭驢跑了。張百萬出門找小女兒,他認為肯定是藏在了姐姐金珠家的衣櫃裡了,於是到金珠家把衣櫃搬回家來。

張百萬把衣櫃抬回家卻發現裡面是一個和尚!和尚因為在衣櫃裡時間太長暈了過去,張百萬將計就計,給和尚穿上玉珠出嫁時穿的鳳冠霞帔,對姚四孝那邊就說玉珠死了,還為和尚設了靈堂。結果和尚半夜醒來,守靈堂的人以為“玉珠”詐屍,嚇得四散而逃。

和尚跌跌撞撞跑了出去,也來到了賣豆腐莫老頭家,用身上的鳳冠霞帔換了莫老頭的一套衣服和鞋子穿上。和尚離開莫老頭家後遇到吳屠夫的老婆,見她長得漂亮就上去調戲一番,結果被吳屠夫一刀砍死,扔進井裡拋屍。

這時候,案件爆發了,最先發現的是和尚的屍體,然後順藤摸瓜查下去,因為穿了莫老頭的衣服,所以莫老頭被抓,曹文璜來還莫老頭的驢也被抓。莫蓸兩人就這樣含冤下獄,莫老頭成了真兇,曹文璜成了幫兇。

最後玉珠的丫鬟秀香前去監獄探監,她知道了整個案件的真相,馬上向晉祠保長彙報要求先控制住真兇吳屠夫,自己與玉珠會合共同為曹文璜洗刷冤情。

案件水落石出,但並非是真實的歷史案件

太原奇案有編成小說,也有拍成電視劇,很多人都熟悉了裡面的情節。但實際上這個案件並沒有記載於史書,而且案件也有很多情節過於“巧合”。

  • 關於曹文璜,人在廣州,他的死訊已經傳回了太原,古代沒有手機電話,為何傳得如此快?

  • 金珠與和尚私會,張百萬去找玉珠,居然直接把衣櫃抬回家!這樣的舉動我很懷疑張百萬的智商,他是怎麼賺到百萬的?

莫老頭家是關鍵,和尚死屍撈上來後,縣老爺是從他的鞋子開始找到線索。鞋子表面好,底磨得厲害,身上還裝有黃豆,因此查到莫老頭家。理由是莫老頭在家裡磨豆子,一直轉圈圈,所以鞋底磨得快,不用出門所以鞋面完好。但是有一點,他家是有驢的!哪裡要他自己磨?驢是他的吃飯家伙,他怎麼肯借給別人騎走?不合理!

結束語

太原奇案的版本很多,除了主角曹文璜,其他人的名字都不相同。張百萬也有叫張半城,金珠玉珠也有叫金菇玉菇,莫老頭有叫莫老實……

這些名字很形象,很符合故事裡面的人物設定,所以太原奇案更像是一部小說。不過藝術源於生活,整個案件都是假的也不可能。


水煮汗青


清道光年間,山西太原陽曲縣有一富商張百萬。富商張百萬勞碌一生辛辛苦苦積累下了百萬家產,可惜他卻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兩個寶貝女兒:張金珠和張玉珠。

為了兩個寶貝女兒的生活能夠幸福,在金珠和玉珠很小的時候,張百萬就為小姐妹倆指腹為婚安排了結婚對象,都是當地門當戶對的大戶人家。

大女兒順利地按當初指腹為婚約定的對象嫁了出去,張百萬只操心自己的二女兒玉珠的婚事。當初玉珠指配結婚對象是曹家的公子曹文潢,可世事無常,曹文潢數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落榜了,再加上曹家已經大不如前家道中落,根本就沒錢了

原本想靠著和曹家聯姻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張百萬本,自然不能把自己的寶貝女兒玉珠,嫁給一個朝不保夕的曹文潢。張百萬將其二女改許配與一個姚姓大戶人家,並約定了過門的日子。

張玉珠心中早就對自己的男人曹文璜情有獨鍾,一顆芳心早就係在其身上。當她聽說了父親張百萬將自己另許他人時,她馬上派人通知了曹文璜商議對策。

兩人商議了許久,決定一起出逃私奔,並前往交城縣投靠在交城縣當縣令的友人陳砥節。兩人商議好後,稍稍收拾了一些細軟,便一起相互扶持著上路出逃。曹文璜和張玉珠兩人知道僅僅依靠自己步行,肯定逃不遠,會被張百萬派人追回,不由得暗暗著急。

曹文璜和張玉珠兩人逃跑路上,途經一間豆腐鋪。豆腐鋪莫姓老漢聽說了兩人的遭遇後,很是同情他們兩人,於是豆腐鋪莫姓老漢借給他們兩人一頭毛驢,幫助兩人快速逃走。

到了約定過門的日子,張百萬才發現自己的寶貝二女玉珠已經失蹤。他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會和情郎出逃私奔,以為玉珠可能躲藏在大女金珠家裡。

張百萬帶著人前往金珠家裡,尋找自己的二女兒玉珠。這個時候,他的大女兒正和一名和尚在房間裡做不苟且之事,聽到有人打上門來,金珠慌忙將和尚藏到衣櫃中,並把衣櫃門關了起來。

張百萬進到張金珠房間後,當然沒有找到玉珠,他看到金珠遮遮掩掩的樣子後,又聽到衣櫃中有響動,便理所當然地猜測自己的二女兒玉珠藏身衣櫃內。

他覺得這種醜事不宜多聲張,於是叫下人將衣櫃和衣櫃中的積澱一起抬走。衣櫃抬回家中之後,張百萬將下人支開,打開了衣櫃,不由得大吃一驚,看到裡面藏的是一名已經昏暈過去了的和尚。由於衣櫃門關閉得太緊,空氣不夠,這名和尚缺氧已經昏暈過去了。

張百萬看到這名緊閉雙眼,直挺挺倒在衣櫃裡的和尚,以和尚已死。於是張百萬悄悄替和尚換上二女兒玉珠日常所穿的衣衫,對外揚言其二女玉珠已病死。隨後張百萬設置下了靈堂,祭奠自己的二女兒,悄悄將昏暈過去的和尚當作死人送上了靈堂之中。

後來,這名和尚呼吸到了新鮮空氣,慢慢地甦醒過來,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躺在靈堂之上,嚇了一大跳,趕緊悄悄從靈堂之上溜了出去逃走了。

這個花和尚穿著女人的衣衫,肯定不方便。他在出逃的時候,經過莫姓老漢的豆腐鋪,於是他在躲在這裡,悄悄地換了一身男人衣服,將玉珠的女子衣衫扔在了豆腐鋪。

這個花和尚原本就和張金珠有來往,被張百萬打斷之後,心裡很不舒服。他從莫姓老漢的豆腐鋪逃出來之後,看到路邊有一個漂亮的婦女,於是他色心又起,上前調戲這個婦女。沒有想到這個婦女是有夫之婦,他老公是一名以殺豬為生的吳屠戶。

吳屠戶看到自己的老婆被人欺侮,大為生氣,便提起殺豬刀幾下子就將這名花和尚給殺死了。吳屠戶和他老婆看到自己惹下了人命官司,便兩人合力將這個花和尚給棄屍於村外的一口枯井內。

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在村外的枯井裡發現了花和尚的屍體並報官,再加上張百萬家的下人,傳出了張家靈堂上的張玉珠屍體失蹤。這兩件事情一時在太原陽曲縣全城沸騰。

陽曲縣令楊重民接到了報案後,馬上下令開堂公審這兩件案件。陽曲縣令楊重民聽人說起,花和尚原來身上穿的張玉珠衣物,在莫姓老漢家開的豆腐鋪發現。

楊重民為求早日結案,草率將莫姓老漢視為兇手,並屈打成招,上報刑部以結案。

和張玉珠兩人乘坐小毛驢到交城之後,在交城安頓下來。曹文璜返到太原,打算將毛驢歸還莫姓老漢。他在路上碰到了吳屠戶。原來吳屠戶殺死了和尚後,打算搬往晉祠,途中遇上曹文璜,吳屠戶酒後向曹洩露他為和尚命案中真正凶手。

曹文璜這才知道了曾經幫助過自己夫婦倆人的莫姓老漢遭到了誣陷。他心急火燎地趕回到陽曲縣替莫老漢申冤,豈料縣令楊重民得悉錯判後,反誣陷曹文璜為幫兇。

張玉珠的丫環秀香在探監時得知事件真相之後,於是就趕赴交城尋訪玉珠,其時曹文璜和張玉珠投靠的陳砥節,正巧升任山西提刑按察司。

在山西提刑按察司陳砥節的勘察之下,這兩件案子最終才終於真相大白。命案中真正的兇手吳屠戶被繩之以法,而無辜的莫老漢和曹文璜被無罪釋放。


讀史論天下


太原奇案之所以名列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皆源於兩個牽連人物眾多的案件,因諸多巧合在同一晚環環相扣發生,不得不令人稱奇。任何一個節點未跟上節奏,都不可能出現太原奇案,我們還是追溯歷史,去看看太原奇案奇在哪裡吧。

公元1840年,山西太原府陽曲縣的一個小山村,一聲尖叫打破了靜謐的清晨。原來一村民在井邊打水時,竟然發現打上來的是血水。有大膽村民朝井中探看感覺有一物在水中漂浮,遂用長鉤將此物勾上一看,原來是一具光頭男屍。

村民報案後,陽曲縣令楊重民與仵作馬上前來查看。要說尋找屍源也很簡單,大清自順治入關後,就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能明目張膽剃光頭的只有和尚。

很快就有崇善寺方丈報官,半年前曾有一位河南和尚前來掛單,近日去向不明。後經方丈前來甄別,死屍正是崇善寺失蹤的掛單和尚。

可是死者身上穿的並非和尚服裝,而是藍色長袍。楊重民在長袍口袋中發現一粒黃豆,再看死者腳上明顯不合腳,且鞋面簇新鞋底磨損嚴重的那雙鞋,不由得懷疑死者身上裝束是否與做豆腐之人有關。

衙役幾經查找,終於找到死者衣服與鞋皆是鄰近做豆腐的莫老漢所有。莫老漢已年逾六旬,素有老實本分之名。

據莫老漢招認,案發前一晚,他正在磨豆子,突然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是一位身披鳳冠霞帔的新娘,可開口說話卻是一粗魯和尚。

只聽和尚說莫名被人穿上鳳冠霞帔,可是這身打扮回崇善寺寺必受懲罰,願將鳳冠霞帔換莫老漢一身舊衣服。莫老漢看鳳冠霞帔價值不菲,樂得以舊換新,卻未料給自己招來麻煩。

莫老漢只說和尚換完衣物就走了,不知其去向何處。可是莫老漢所說鳳冠霞帔,倒讓楊重民想起另一樁案件。

原來幾天前有一姚姓財主,狀告一張姓財主假託女兒玉姑病死實為詐死悔婚。張財主直喊冤枉,聲稱自己女兒確實死去,並已為其穿好鳳冠霞帔入殮,可是屍體突然不見了,一定是有人見財起意將屍體偷走了。可後來張財主又翻供說女兒是自己詐屍跑了,至今不知所蹤。

楊縣令想到此處,心中對案情已有了初步判斷,他喊來張財主讓其辨認鳳冠霞帔,是否是其女兒所有?張財主一看正是女兒詐屍時所穿服飾,直接撲向莫老漢要見女兒。

楊縣令至此對自己判斷已深信不疑,遂指控莫老漢看到身披鳳冠霞帔的玉姑,見財起意將玉姑殺害,正巧被遊蕩的和尚撞破,於是順手將和尚一併殺死,然後又拋屍井中。

莫老漢直呼冤枉,可是楊縣令堅信自己判斷,對莫老漢大刑伺候,試想莫老漢年老體弱怎禁得如此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認下所有罪行。

這真是葫蘆僧錯判葫蘆案,玉姑屍體都沒找到就已結案。楊縣令為自己英明決斷洋洋得意,迅速將此案上報太原府,只等朝廷最後判決秋後問斬。

可誰料有一天竟有一位青年男子前來為莫老漢喊冤。此人聲稱是張玉姑的丈夫曹文璜,玉姑並未死尚在人間,最重要的是殺死和尚兇手另有其人,曾有一吳姓屠夫醉酒後狂言自己才是殺和尚的真兇。

楊縣令聞言只覺懵頭,張玉姑本是姚家未過門的兒媳婦,又怎成曹文璜的妻子?於是再次將張財主提到縣衙,逼問還有何事隱瞞。

原來張財主有兩個女兒,長女金姑,次女玉姑。金姑丈夫早逝獨守空房。玉姑與曹文璜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可是曹家家道中落,遂嫌貧愛富的張財主就將玉姑許給了門單戶對的姚家。偏偏玉姑情真意堅,在貼身丫鬟幫助下,連夜偷跑出府與曹文璜私奔了。

只是玉姑久居深閨,跑不遠就累了,正好看到莫老漢家還有燈光,遂上門求救。莫老漢同情玉姑對愛的執著,就將自家拉磨毛驢借給玉姑逃命。

我們再說張財主察覺女兒跑了,不想家醜外揚,於是就親自跑到長女金姑處尋找玉姑。張財主到了金姑家,只覺得金姑神色慌張,眼睛遊離總瞄向屋角的箱子。於是張財主斷定,玉姑一定藏在箱中,於是派人將箱子抬回家,只想神不知鬼不覺掩蓋玉姑私奔之事。

可誰料張財主回家將箱子打開,裡面竟是一個窒息而死的和尚。他頓時明白了,金姑難捱寂寞與和尚私通,後怕和尚暴露,遂將其藏於箱中,只是時間久了竟被憋死了。

張財主不想兩個女兒醜事曝光,只得假託玉姑病逝,然後給和尚穿上鳳冠霞帔代替女兒入殮。可誰知和尚吸足了新鮮空氣又清醒過來,僕人們認為詐屍四散奔逃,和尚趁機穿著鳳冠霞帔一溜煙不知跑去何方。

此案說到這裡大致應該清晰明瞭,和尚後來應是跑到莫老漢家換衣服,後來又緣何被吳屠夫所殺還未可知,可是莫老漢應與和尚之死無任何牽連。

但楊縣令深怕為此免職,遂將曹文璜也牽連其中收監,一力堅持原判。楊縣令不顧冤情枉法之舉,惹怒了剛由交城縣令提拔的山西按察使陳砥節。

原來陳砥節是曹文璜好友,當日玉姑與曹文璜私奔就是想投靠於他。玉姑眼見曹文璜不但未救出莫老漢,反把自己折了進去,遂向陳砥節求救。恰巧陳砥節剛升職按察使,有權過問此案。

陳砥節只將為何不將吳屠夫抓捕審問等幾個疑點拋向楊縣令,就將楊縣令問答面紅耳赤滿頭大汗,趕緊派人去抓吳屠夫。

這吳屠夫一到公堂就竹筒倒豆子全招了,原來和尚從莫老漢家出來,並未回崇善寺,而是路過吳屠夫家時,又與吳屠夫老婆鬼混,恰巧被深夜歸來的吳屠夫抓個現行,被怒從心頭起的吳屠夫一斧劈死,後又被拋屍井中。

太原奇案就此真相大白,和尚是出家人卻風流成性,也算死有餘辜。吳屠夫殺人償命被判死刑,楊縣令糊塗判案被朝廷革職。莫老漢與曹文璜無罪釋放,玉姑與曹文璜有情人終成眷屬也算圓滿大結局。

可此案奇就奇在所有事情皆發生在同一晚上,最後又恰好有陳砥節升職充當救星,就像人為提前編好表演的一般,只要有一個環節演錯,就可能不會出現命案,或是最終釀成天大冤案。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這天早上,太原陽曲縣的村民早早地就起床了,像往日生活一樣,村中的男人去井邊挑水。

一老漢挑著水桶,走到井邊,將桶放進井裡。這井中感覺好像與往日不大一樣,似乎有什麼東西在井裡。水一挑上來,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藉著不太亮的光線慢慢靠近這桶。


嘶,水,是紅色的,有一股鐵鏽的味道,是血!井底有具屍體!

村民立刻報了官。當地的縣令叫楊重民,楊縣令立即派了衙役和仵作過來。屍體被打撈上來了,是個剃著光頭的男性,身穿青色長袍,身上有一道刀傷。經過鑑定,正是這道傷口導致了他的死亡。

這具光頭男屍是個和尚,頭頂有戒疤。不過,他身上穿的,不是和尚的服侍,衣服上有些渣狀的細末。初步判斷,這衣服可能不是他的。


先從周邊的寺廟調查起查清這個和尚的身份。原來這個和尚的名號叫定慧,定慧和尚在很早以前就被逐出寺廟了,原因是他不守戒規,吃肉喝酒,還與女子有不正當的關係。但是定慧和尚在很早以前就被趕走了,寺廟裡的方丈也不知道他的蹤跡。

那衣服會是誰的呢?楊縣令帶著人去周圍調查,還真就發現了點什麼。

這村子附近有個老漢姓莫,人們都交他莫老實。是靠買豆腐為生的孤寡老人。他的衣服就正好與死者的衣服尺寸大小相符,也與衣服上的渣狀細末相吻合。


莫老漢被抓了起來,他有些摸不著頭腦,自己平時賣人家豆腐也沒缺斤少兩啊,怎麼被抓了。

衙役在他家裡搜出了一件鳳冠霞帔。真是奇怪,一個老頭,又沒有女兒要出嫁,怎麼會有這鳳冠霞帔?

莫老漢一聽說與人命有關,趕緊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原來,幾天前一大早,有人敲他的門,莫老漢開門一看,嚇了他一跳,一個和尚穿著新娘的嫁衣。

和尚問莫老漢有沒有錢物可以施捨給他。莫老漢就一起早貪黑買豆腐老頭,能有什麼錢財,那和尚無奈之下,要了莫老漢一身衣服。

一個和尚,身穿嫁衣,大清早的跑來換衣服。這其中一定有什麼秘密。

鳳冠霞帔,這讓楊縣令想起了幾日前的一起屍體失蹤案。

幾天前,當地的富豪張百萬跑來報官,說他準備出嫁的女兒突然暴斃,可屍體卻離奇失蹤了。


這二者之間一定有什麼聯繫。楊縣令傳來張百萬,詢問這事。楊縣令辦這案子以多時,而兇手還沒抓到。不得已之下,楊縣令命令衙役嚴刑審問莫老漢。一把年紀的莫老漢哪裡招得住這般審問,只得承認是他殺了人。

可能是莫老漢命不該絕。在他問斬之前,陽曲縣的縣令換人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來的李縣令決定重審此案。

恰巧這時有一男子到公堂上聲稱張百萬的二女兒沒有死。

原來,張百萬的二女兒從小就與這男子有婚約,可是後來這男子家道中落,張百萬決定取消他們二人的婚約,將女兒嫁給另一個財主的兒子。可這二女兒是個講情義的人,執意要嫁給這個男子。於是在結婚前幾天與他私奔了。

這男子還說自己知道是誰殺了定慧和尚。原來,他遇到一個屠夫,這屠夫姓吳,喝醉酒以後與他說了一件事。吳屠夫那天回到家,發現一和尚意圖猥褻他的妻子,他一怒之下就捅了他一刀,誰想到這一刀下去,和尚死了,他只能講和尚丟到那口井裡。


這新縣令一聽,覺得張百萬之前一定沒說實話,叫來張百萬再次詢問,張百萬見這男子也在公堂,只能一五一十交代真相。

原來張百萬不同意二女兒與這男子在一起,可二女兒一氣之下與他私奔,張百萬去找大女兒商量如何善後,在大女兒家中,大女兒說話吞吞吐吐,眼神飄忽不定,一直瞄向衣櫃。

打開一看,裡面有個和尚,已經悶死了。原來這定慧和尚與大女兒有私情,恰好被父親碰上,情急之下,和尚躲進裝著嫁衣的櫃子,誰知悶死了。


張百萬想了一計,就說小女兒突然暴斃,讓和尚的屍體代替。可哪知這和尚沒有死,只是暫時昏死過去。於是穿著嫁衣的和尚逃走了。

路上他向莫老漢換了衣服,又向吳屠夫的妻子化緣,但是見色起意,卻又遇到吳屠夫回來,於是吳屠夫就意外殺了定慧和尚。

最後,莫老漢被無罪釋放,張百萬因謊報案情杖折五十,吳屠夫因意外殺人杖責一百。

這樣巧合的案子,居然破了。雖然誰也不知道這是否就是真相,但是莫老漢無疑是幸運的。


雨霽視角


我一直都懷疑太原奇案是虛構的,因為太離奇太戲劇化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故事,所以我就簡單的交待一下“劇情”吧。

(影視劇圖片)

據說清末太原有一個名叫張百萬的富豪,家裡有兩個女兒,一個叫金姑,一個叫玉姑。大女兒金姑早就出嫁,但是丈夫婚後三個月就死了,金姑也被公公攆了出來另過。

小女兒玉姑,張百萬原本安排嫁給曹文璜。但是還沒過門,曹家就家道中落,曹文璜沒了錢,自然受到了嫌棄,張百萬於是把玉姑許配給了姚家。

但是沒想到,玉姑對曹文璜非常痴情,竟然在丫鬟的幫助下,一對年輕人出嫁前夕私奔了。

張百萬非常生氣,尋思著玉姑很有可能躲到了姐姐金姑的家裡,於是就帶人前來搜查。萬萬沒想到,金姑和一個名叫定慧的和尚有私情。金姑看到父親帶人來了,趕緊把和尚藏進衣櫃鎖了起來。

張百萬懷疑衣櫃裡是玉姑,但是大女兒又死活不打開櫃子。沒辦法,他直接讓人把衣櫃抬回了家。


回家之後撬開鎖,發現裡面的和尚竟然已經悶死了。

這下麻煩了,小女兒和人私奔,大女兒又幹下這樣的醜事……更關鍵的是,和尚的這具屍體要處理,小女兒逃婚的消息要是傳出去,姚家那邊也不好交待。

(影視劇圖片)

於是,張百萬心生一計,把和尚的屍體穿上嫁衣,打扮成新娘子的樣子,在家裡擺設了靈堂——第二天一早,直接就說小女兒玉姑暴病身亡,然後埋了就行,一舉兩得。

但是,和尚其實沒有悶死,只是暈了過去。半夜醒來,和尚穿著嫁衣就逃走了。

半路,和尚在豆腐店的莫老漢家,用嫁衣換了一身普通衣服,準備回廟裡。不過路上遇到了另一個有私情的女子葉阿菊,兩人又勾搭在了一起。葉阿菊的丈夫是吳屠戶,這一天正好撞見這等醜事,一時生氣拎著殺豬刀就把和尚殺了。之後,和尚的屍體被扔到了水井裡。

張百萬這一邊也發愁了,和尚的屍體不見了,怎麼交代?

沒辦法,他只好去官府報案,說玉姑暴病身亡,但是半夜屍體不見了。太原縣令一聽,這案子太離奇了吧,不好弄啊!

正巧和尚的屍體也被人發現,太原縣令趕緊跑去現場。有人認出死者是和尚定慧,而且他穿的衣服似乎是莫老漢的。到莫老漢家裡一查,竟然找到了張百萬預備的嫁衣……

太原縣令認定莫老漢是貪圖財物,殺了和尚。張百萬也順水推舟,認為自己女兒已經遇害。就這樣,莫老漢屈打成招。


要說這個莫老漢也是倒黴,兩天前玉姑和曹文璜私奔的時候,也曾找莫老漢幫過忙,借了一頭毛驢,兩人一起投奔鄰縣的曹家故交,縣令陳砥節。

曹文璜在鄰縣安置妥當之後,就回來歸還莫老漢的毛驢,結果聽說莫老漢成了殺人兇手。曹文璜於是跑去為莫老漢喊冤,太原縣令不想翻案,張百萬也不願家醜外揚。於是,他們誣陷曹文璜是莫老漢的同夥,說玉姑也被他們殺害了。

(影視劇圖片)

這時候玉姑的丫鬟又立功了,他探知了吳屠戶其實是殺人兇手,於是趕到鄰縣尋找玉姑和縣令陳砥節。陳砥節此時正好調任山西按察使,於是親自來到太原,捉拿兇手,為曹文璜和莫老漢洗刷了冤情。

大致的情節就是這樣的,當然,因為電視劇的改編,以及不斷的演繹,太原奇案的版本非常多……大家也有可能看到其他版本,這很正常。

太原奇案最離奇的地方就是:每一個細節單拿出來,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放在一起,又覺得太過於巧合。

和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相比,太原奇案過於“戲劇化”,而且沒有可查證的相關史料。

真真假假不好說,估計案子是有的,但是沒這麼離奇,後人不斷的“添磚加瓦”,才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太原奇案。


七追風


話說在鴉片戰爭打響的這一年春天,大清帝國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在山西太原的陽曲縣,卻出了一樁奇案。其中的情節曲折離奇,確實可以稱得上清末四大奇案中情節最離奇的一個。

1840年春天的一個清晨,在陽曲縣城郊的一個村口,一位勤快的村民來到井口挑水。他發現打上來的井水呈淡紅色,透著一股血腥味。他把頭伸向井口望下去,卻依稀能夠看到一個人的影子。

於是他連忙找來了地保和村民,他們把帶鉤的繩子放入井中,竟然拿上來一具屍體,身穿青袍,脖子上中刀。地保和第一個發現的村民連忙一起到縣衙去報案。

經過仵作的驗屍,發現這個死者應該是一個和尚,頭上有戒疤。陽曲縣縣令楊重民就派出衙役到四周的寺廟去盤查,崇善寺的主持認定這是半年前從河南來的青壯年遊方僧人。前幾天離開寺廟外出化緣未歸,走的時候穿的是僧袍,而不是青衣。

和尚所穿的青袍就成了本案的重要線索,縣令就決定從這件衣服開始查起。很快就有人證實,這件青袍是城外開豆腐店的老漢莫老實的衣服。莫老漢每天向城內送豆腐,經常穿這件衣服。

楊重民就派出衙役把莫老漢帶到縣衙問話,直接莫老漢神情慌張,說話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後語,很多地方自相矛盾。楊重民就決定審訊莫老漢,打開這個突破口。

莫老漢在公堂之上馬上就說出了真相。因為自己家拉磨的驢子被租借了出去,他只好自己親自天不亮就開始磨豆腐。突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原來是一個身穿鳳冠霞帔的新娘。

來人剛一開口說話,卻是男人的口音。他自稱自己是一個和尚,莫名其妙就被別人穿上了這樣的衣服。為了能夠回到寺廟,希望向莫老漢這一套衣服穿上,這身鳳冠霞帔就送給莫老漢了。

說到鳳冠霞帔,馬上又引入了另外一個懸案。縣令楊重民馬上想起前幾天,本縣兩個富豪曾經到縣衙來告狀。原告是土豪姚半城,狀告富商張百萬。

姚半城和張百萬兩家早年兒女有婚約,姚思孝正準備迎娶張百萬的女兒張玉姑。突然張百萬卻告訴姚半城,女兒暴病而亡,屍體也不翼而飛,連同陪葬的鳳冠霞帔一起不見了。

縣令馬上讓衙役到莫老漢家找出了鳳冠霞帔,叫來張百萬辨認。張百萬說這確實是自己女兒穿的鳳冠霞帔,但他的證詞前後也出了問題。在縣令的逼問下,案情又出現了重大反轉。

張百萬說,女兒放過的屍體並非被人偷走,而是在棺材中詐死了。當天晚上,在院子裡值班的下人看到玉姑從棺材裡跳出來,衝出院子跑了。張百萬認為這非常不吉利,就對外謊稱是女兒的屍體被人偷走。

縣令楊重民決定把這兩個案子合併審理。結合張百萬的推理和供詞,他們將案情進行了推演,認為是莫老漢碰到了詐屍的張百萬女兒,偷走了鳳冠霞帔。正在這時被和尚撞破,莫老漢就把和尚殺人滅口,把屍體拋進了水井之中。

在審訊中,莫老漢高喊冤枉,拒絕承認。但在縣令的刑訊逼供下,莫老漢被屈打成招,只好承認了所有罪狀並簽字畫押。案情到此告一段落,案卷被呈報刑部核准。

不料在12天后,卻突然有人來縣衙擊鼓告狀,為莫老漢喊冤。來人自稱叫曹文璜,是張百萬女兒玉姑的丈夫。縣令心中暗暗稱奇,玉姑的丈夫難道不是姚思孝嗎?

曹文璜稱,玉姑現在還活著,兩個人只不過是私奔而已。縣令連忙把張百萬叫過來問話,這就牽連出一樁陳年往事。曹文璜和玉姑早就定下了娃娃親,兩個人青梅竹馬。後來曹家道中落,嫌貧愛富的張百萬就把女兒許給了姚家。

就在姚思孝準備娶玉姑的時候,曹文璜決定和玉姑兩個人私奔。在丫鬟的幫助下,兩個人在結婚的前一天逃出了張府。原本兩個人準備先去玉姑的大姐金姑家暫避一時,但金姑不開門,兩個人只好離開。

半夜他們走到城外,來到了磨豆腐的莫老漢家。最終租借了莫老漢家的毛驢,曹文璜送自己的新娘子回老家。把家中的事情都安排好後,曹文璜現在來歸還莫老漢家的驢子,才引發了告狀的一幕。

縣令馬上就明白了,張百萬徹頭徹尾在撒謊。在正準備對張百萬用刑的時候,他說出了事情的真相。當女兒逃跑後,張百萬就帶著家人追的出來。

張百萬認為小女兒很有可能會去大女兒家,就追了過來。金姑守寡了好幾年,磨磨蹭蹭過了很久才過來開門。開門後神情比較慌張,金姑不承認玉姑藏在自己家中。

張百萬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只有金姑家的箱子沒有打開搜查。但金姑說箱子的鑰匙丟了,張百萬就認定玉姑就藏在箱子裡,命令下人把這個箱子抬回了張府。

張百萬回到家中後,打開箱子卻發現是一個死了的和尚。情急之下張百萬就謊稱女兒死了,把和尚的屍體穿上鳳冠霞帔放進了棺材。結果和尚只是暈了過去,醒來後就慌忙衝出了院子,逃跑了。

和尚來到了莫老漢家中,用鳳冠霞帔換了青衣長袍,就離開了莫老漢家返回寺廟,卻最終離奇的死在了村口井中。和尚到底是誰殺的?案子中未解的謎團,還要不要調查下去?

縣令楊重民感到了莫大的壓力,他已經將案卷呈報刑部。如果現在推翻之前的結論,那麼極有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仕途。他決定絕對不能翻供,就把曹文璜定為莫老漢的殺人幫兇結案。

這時新任太原知府剛剛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認為這個案子中間的疑點很多,比如重要的證人金姑和銀姑都沒有出庭作證。再者莫老漢60多歲,是怎麼殺死青年和尚的?

經過訊問,金姑承認和尚是自己的情夫。在張百萬搜查房子的時候,只能把他藏在箱子裡。玉姑說自己和曹文璜到莫老漢家時,並沒有看到和尚。太原知府認為,根據屍檢報告,殺人者手法純熟,肯定是一個老手,並且用的是短刀。按照這個思路,安排進行了新一輪排查。一個新的消息傳來,就在死人的這一天,現成的一位吳屠戶突然失蹤,但有人在晉祠附近看到過他。

知府馬上派人把吳屠戶抓了回來,經過審訊最終才真相大白。這個和尚原來是個花和尚,在回寺院的路上,又去了自己的相好吳屠戶娘子家中。吳屠戶回家發現了兩個人的偷情,就殺死了和尚,並把他拋屍井中。

這個案件在華北大平原上傳得紛紛揚揚,連慈禧太后都聽說了大為感嘆。吳屠戶以殺人罪被判決秋後問斬,楊縣令因草菅人命被革職查辦,曹文璜和莫老漢被無罪釋放。曹文璜和玉姑兩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夫妻雙雙把家還。


新知傳習閣


在慈禧執政時期,曾發生過無數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和張汶祥刺馬案最為轟動,這四個案件又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

其中,論社會影響力及後世的知名度,刺馬案為四大奇案之首,太原奇案為最末尾。但是,如果單論案件的精彩和曲折程度,太原奇案可以說才是當之無愧的清末第一奇案。

這個太原奇案有多奇呢?據說絕大部分人在看後,都懷疑這是虛構的,因為它實在太離奇和太戲劇化,除了杜撰之外,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那麼,這個太原奇案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這是發生在1840年的山西太原陽曲縣,有個叫做張百萬的富人,他膝下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做金珠,小女兒叫做玉珠。

這位小女兒玉珠和一個叫做曹文璜的窮秀才非常相愛,但張百萬嫌貧愛富,不願意將女兒嫁給窮秀才曹文璜,於是就把玉珠許給一家姓姚的富戶。

對此,小女兒玉珠自然不願意,於是她便連夜和曹文璜私奔,準備投靠曹家故交交城縣令陳砥節。二人出城前在一家豆腐店歇息,豆腐店莫老漢父女同情他們的遭遇,於是將自家毛驢借給了他們。



第二天,張百萬在得知小女兒不見後,就懷疑小女兒可能是到躲到姐姐金珠家中,於是他就親自帶領家人前往大女兒金珠家找人。在經過一番搜索後,張百萬懷疑小女兒玉珠可能藏身於衣櫃中,誰知道他打開之後,衣櫃裡面卻是一個和尚。

原來,這個和尚叫做定慧,是大女兒金珠的情人,兩人時常偷偷幽會。這次他們剛在家中幽會時,張百萬就帶人來到家中尋找小女兒玉珠。情急之下,金珠就讓定慧藏身在了衣櫃中,哪知道還是被父親張百萬給發現。

見此,張百萬是怒不可遏,他直接讓人將衣櫃給鎖住,然後抬回家中,結果回家之後打開鎖,卻發現這個定慧和尚已經被悶死。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禍,再加上小女兒逃婚的消息要是傳出去,姚家那邊也不好較差,所以思前想後,張百萬很快想出一個計策。

他先是讓下人給和尚穿上嫁衣,打扮成新娘的樣子裝進棺材裡,接著又在家中擺設靈堂,最後對外宣稱小女兒暴斃身亡。本以為此計天衣無縫,可哪知道這個定慧和尚只是悶暈過去,並不是真的死亡,並且他在半夜醒來後,就偷偷從棺材裡爬出去跑了。

巧合的是,這位定慧和尚在半路上也來到先前那家豆腐店休息,還用自己身上的名貴嫁衣和店主莫老漢換了一身普通衣服。隨後,定慧和尚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一個早先與他有過勾搭的婦女葉阿菊,定慧和尚一時間性慾難耐,便對這個婦女出手進行調戲。

結果調戲到一半時,這位葉阿菊的丈夫吳屠戶突然回來。見此情形,吳屠戶自然是怒不可遏,抄起手上的殺豬刀就砍了過去,直接將定慧和尚給砍死。隨後,他們夫婦將定慧和尚的屍體給扔進水井裡。到此,這個事件也算是告一段落。



然而幾天後,一位勤快的村民來到井口挑水。他發現打上來的井水呈淡紅色,透著一股血腥味。他把頭伸向井口望下去,依稀能夠看到一個人影。於是他連忙找來其他村民,他們把帶鉤的繩子放入井中,竟然拿上來一具屍體,身穿青袍,脖子上中刀。

見此,村民們趕忙到縣衙裡報案,經過仵作的驗屍,發現這個死者應該是一個和尚,後來衙役又通過定慧和尚身上穿的衣服,抓到了開豆腐店的莫老漢,因為定慧和尚身上穿的衣服正是莫老漢的。

很快,莫老漢就被抓到縣衙裡,這莫老漢平日裡老實巴交,哪裡見過這樣的架勢,所以到縣衙後,一時間語無倫次,前言不搭後語。

這時,陽曲縣令楊重民又急欲結案立功,於是他便認為是莫老漢碰到詐屍的張百萬女兒,偷走了鳳冠霞帔。正在這時被和尚撞破,莫老漢就把和尚殺人滅口,把屍體拋進了水井之中。

在審訊中,莫老漢高喊冤枉,拒絕承認。但在縣令的刑訊逼供下,莫老漢被屈打成招,只好承認了所有罪狀並簽字畫押。案情到此告一段落,案卷被呈報刑部核准。



十二天後,曹文璜從交城回太原還驢,知道莫老漢被抓後,便主動跑去縣衙為莫老漢申訴,在他的敘述之下,才將事情的前因後果搞清楚。但問題是,陽曲縣令楊重民已經將案卷呈報刑部。如果現在推翻之前的結論,那麼極有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仕途。

在這種背景下,楊重民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命人將曹文璜抓起來,並判定他為莫老漢的殺人幫兇,隨後對他進行屈打成招。

玉珠的丫環秀香在探監時得悉全部案情後,便連夜趕赴交城尋找玉珠,玉珠事又找到曹文璜的好朋友、時任山西提刑按察司的陳砥節尋求幫助。後來,陳砥節親自到太原,讓太原知府重新審理此案。

再後來根據新一輪排查,很快一個新的消息傳來,就在死人的這天,當地一位吳屠戶突然失蹤。於是知府馬上派人把吳屠戶抓回來,經過審訊最終才真相大白。

其後,這個案件在華北大平原上傳得紛紛揚揚,連慈禧太后都聽說了大為感嘆。最後吳屠戶以殺人罪被判秋後問斬,楊縣令因草菅人命被革職查辦,曹文璜和莫老漢被無罪釋放。曹文璜和玉珠兩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夫妻雙雙把家還。


我是趙帥鍋


太原奇案發生在清朝道光年間,是清末四大奇案中,最神奇,也最有趣的一樁案件。

太原奇案中包含了現代狗血劇中的一切必要元素,金錢、美女、愛情,靈異,驚悚,跟和尚出軌,以及枉法的縣令,甚至還有一頭可愛的小毛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太原有兩家大戶,一家姓張,戶主號稱張百萬。另外一家姓曹,同樣是富裕之家。張百萬有兩女,長女金珠已經嫁人,二女兒玉珠與曹家少爺曹文璜定下了婚約。可是,曹家不幸,家道中落,成了貧困戶。

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幕出現了,張百萬嫌棄曹家家貧,悔婚,將二女兒重新許配給了另外一戶姓姚的大戶。可是二姑娘玉珠就是喜歡曹文璜,不同意父親將其改嫁,就與曹文璜偷偷私奔了。

曹文璜思來想去,決定去投奔曹家的故交,交城縣令陳砥節。途中,他們經過一家豆腐鋪,又渴又累的兩人就在豆腐鋪歇腳,跟老闆討碗水喝。豆腐鋪老闆莫老漢是個熱心腸,就跟兩人閒聊了幾句。在聽了兩人的故事之後,莫老漢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就把自己用來拉磨的小毛驢借給了兩人。曹文璜帶著玉珠,騎著小毛爐,一路直奔交城縣而去。

張百萬很快發現二女兒失蹤了。他以為玉珠是因為不願改嫁,偷偷跑去了大女兒金珠家,躲起來了。於是,張百萬帶著幾名家丁,坐上馬車,氣勢洶洶的去金珠家找二女兒。

此時,金珠在家正忙著呢。原來金珠的老公不在家,金珠借做法祈福為名,請了一名花和尚,正在享受雲雨之歡呢。兩人正嗨間,丫鬟突然來報,說孃家老爺來了。金珠一聽,慌忙讓和尚藏到了衣櫃之中。

這張百萬氣勢洶洶的問金珠要二女兒。金珠說玉珠不在這裡,但是張百萬不信,徑直闖到大女兒的房中搜。躲在櫃中的和尚忍耐不住,動了一下,正好被張百萬聽到。張百萬以為二女兒躲在衣櫃裡,就讓家丁進來,將整個衣櫃抬起來回家了。

和尚因為憋悶和顛簸,在櫃中昏了過去。張百萬到家打開櫃子一看,發現櫃中竟然不是自己的女兒,而是一名已經死去的和尚。張百萬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但關係到大女兒的名聲,又不便聲張。於是,他命人給和尚在僧服外套上了玉珠的衣衫,對外宣稱二女兒已死,解除了與姚家的婚約。張百萬將和尚放進未釘蓋子的棺中,放到了靈堂之上。

夜間,和尚甦醒過來。靈堂的僕人們突然看見棺蓋被推開,二小姐從棺中爬了出來,都嚇懵了。大家還沒明白過來怎麼回事的時候,和尚已經趁機逃走了。

和尚同樣路過了莫老漢的豆腐鋪,順手偷了莫老漢的衣物,將身上所穿的玉珠衣衫丟棄在了豆腐鋪中。可是,這個和尚本是個花和尚,路過一戶人家時,看到院中婦人漂亮,就上前調戲。婦人的丈夫吳屠戶回家,正好撞見,上去就是一刀,殺死了花和尚,並將屍體棄於井中。

張百萬家靈堂走屍,已經轟動全城了,結果,很快又在水井中發現了被殺死的和尚,全城鼎沸呀。街頭巷尾,人們是議論紛紛。

陽曲縣令楊重民在得到百姓舉報後,開堂公審。楊縣令聽衙役說,在豆腐鋪找到了和尚的僧袍等衣物。他為了早日結案,儘快平息事端,直接將豆腐鋪老闆莫老漢認定為了兇手,並將莫老漢屈打成招,上報刑部請求秋後處斬。

再說曹文璜,護送玉珠到了交城縣故交縣令陳砥節那裡。在說明來意後,曹文璜將玉珠交託給了陳砥節,自己起身返回太原,準備還莫老漢拉磨的小毛驢。途中,正好遇到殺了和尚,準備搬去晉祠的吳屠戶。曹文璜和吳屠戶同桌吃飯,一說是同鄉,非常高興,就一起喝了幾杯。吳屠戶酒後失言,向曹文璜透露了殺死和尚的事情。

曹文璜到了太原,找到了豆腐鋪,準備將小毛驢還給莫老漢。等到了豆腐鋪外,曹文璜才發現豆腐鋪被查封了。一打聽,才知道,莫老漢被冤枉,已經被判秋後處斬了。曹文璜要報答莫老漢的恩情,直奔縣衙,替莫老漢伸冤。

哪曾想,楊縣令在得知自己錯判之後,將錯就錯,絕不悔改,反而誣陷曹文璜是幫兇,將曹文璜也下了獄。是不是似曾相識的故事橋段?曹文璜和吳老漢難道就這麼要被冤死了?多數情況下,應該是的。如果真是那樣子,估計也就沒有太原奇案之說了。

還好玉珠有個叫秀春的丫鬟,去探望了獄中的曹文璜,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真相。秀春立刻趕赴交城,尋找玉珠,並將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了玉珠。難道玉珠也要自己寫狀子去伸冤?如果那樣子的話,估計玉珠也會把自己給搭進去。即使沒把玉珠抓起來,估計也很難有個結果,而曹文璜和莫老漢也早已經被處決了。

但是,事情非常巧,玉珠投靠的交城縣令陳砥節正好升任山西提刑按察司,專管刑獄司法。陳砥節在聽了玉珠的訴說後,立刻趕往太原陽曲縣,並派人捉拿了吳屠戶到案,同時傳張百萬、金珠、玉珠等一干人等到堂聽審。多方對質之下,兩宗案件總算真相大白。

故事講完了,簡直就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劇本呀。到這裡,案件得以真相大白的原因也已經明瞭了。除了善有善報,以及巧合和運氣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曹文璜突然間成了有背景的“妖怪”,有了陳砥節這個大靠山呀。要不然,即使大家對於真相都心知肚明,誰會去翻案,誰又能去翻案呢?管不了陽曲縣令楊重民的人,即使有心恐怕也是無力,說不定還跟曹文璜一樣,把自己也給搭進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