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有岳飞,戚继光,中国能摆脱被八国联军欺负的命运了呢?

花眼观察


清朝不是没有能力消灭八国联军,而是在政治博弈的背后,没有人敢得罪洋人。

清末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清王朝慈禧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政治较量算是告一段落。慈禧太后用卑鄙的政治手段,将初出茅庐的光绪小皇帝和康有为赶出了政治圈子。

但清政府的政治斗争却依然没有停止。清末任何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束只是意味着下一场政治斗争的开始。这一点在《康熙王朝》里就有体现:孝庄临终前对康熙说:“明君会利用党争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当时义和团是被被端郡王偷偷放进北京城的,而八国联军已经在大沽口登陆。随后,义和团在打出了杀掉“一龙二虎十三羊“的旗号。一龙:是光绪皇帝,二虎:是庆亲王奕劻、李鸿章,十三羊:是指“维新派”人士以及和“洋”字有关的所有人。义和团的这个口号看似义和团反洋的旗号,而实则是端郡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清除异己的手段。在端郡王的旨意下,义和团一众人想要冲进皇宫杀掉光绪皇帝,但却被慈禧太后用护卫镇压住了。清政治局势突然升级,慈禧太后被迫召开了御前会议。

在会议上慈禧太后表示:我不要你们说打还是不打,而是要商量怎么打?如果不打会怎么?结果大家都没有主意。其实慈禧想的是天津那边到底怎么样了?但是,裕禄却和慈禧玩起了捉迷藏。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权利,裕禄选择了瞒报军情。但八国联军军队已经逼近了北京城。

随后,慈禧宣布各国大使因触犯大清法律,限24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北京,否则将派军队将他们逐出北京城。这条诏令一出,光绪等反战人士哭声一片,然而端王集团却在摩拳擦掌,要与洋人拼死一战。

随后,荣禄视察了张怀芝的军队,他表示一定把大炮放在城楼上,这样可以更好的震慑洋人。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张怀芝突然发现,荣禄可没让我炮轰外国大使馆。一旦清军战败,那他就是主要责任人,他肯定是活不了。于是张怀芝立马派人向荣禄请示,让荣禄给个具体的地方,荣禄说:端郡王听见炮声了,就证明你打了。明白吗?张怀芝这才明白荣禄的意思,于是立刻命令军队将大炮朝天开炮!

就这样,清政府用了大约4000多枚炮弹,超过100万发子弹,竟然只打死了洋人66人。随后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


公元前


显然不能,清朝被八国联军欺凌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正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仅靠一两个人就想力挽狂澜,是很不现实的。

先来说岳飞,清朝入关后,要选文圣和武圣。文圣毫无疑问是孔子,武圣本来是定的岳飞。但后来有人提出异议,说他是抗金英雄,与本朝相克,后来才改成了关羽。可见岳飞对后世影响之深。岳飞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是他终生的奋斗目标。他创建的岳家军威震敌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敌军对岳飞军队无奈的感慨。绍兴九年,岳飞带领军队大举北伐,一路高歌猛进,收复河南的大批失地,形式一片大好。可惜他受到了朝廷内部的诸多掣肘,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诏回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另人痛惜。

孝宗即位后,应广大朝内外臣民的请求,为岳飞平反。

千百年来,岳飞一直作为一名悲情的英雄为后世敬仰。无可厚非,他是一名军事天才。他的遗作《武墓遗书》对后世行军打仗影响巨大。可能他的军事才能过于出众了,以至于他在政治上一片空白。真正害死他的不是秦桧,秦桧只是一名背锅侠。幕后导演是宋高宗赵构。岳飞一心要迎回二圣,受到高宗的猜忌,试问二圣迎回,高宗又该身出何地?骨肉亲情在皇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岳飞却一直执迷不悟。为将者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结果可想而知,岳飞在他的时代都难施展拳脚,来到大清末年怕是也难以事事顺遂。

再说戚继光,也是一名文武全才,在明朝的战将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他最辉煌的时刻当数抗击倭寇,明朝自建国以来一直受南倭北虏的困扰。嘉靖时期尤为严峻,抗倭战场上不乏名将,但倭寇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治。一直到戚继光的横空出世,抗倭战场所向披靡,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他杀尽,从此东南再无倭患。东南无事,戚继光又挥师北上,为朝廷镇守边关,修筑长城,抵御鞑靼。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张居正的谢世,戚继光受到排挤,弃武从文,淡出人们的视野。

戚继光惯会排兵布阵,对兵器也很有研究,对付倭寇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的确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但那时对付的也只是零星倭寇,且兵器相当。面对满清后期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船尖炮利的八国列强,戚大帅来了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清朝后期,八国列强都已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蜕变,军事现代化,火器犀利。而中国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农业国家,拿大刀去拼大炮,神仙来了也没办法。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列强的侵略打击,中国人也不会搞洋务运动,更不会派那么多人去出国留学,可能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是外国人把我们打醒了,我们现在才能和国际接轨。





恨无常


呵呵,倒不如假设清王朝把太平天国收编了,更具可行性!大清也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等等啊!

但为什么撑不住了呢?曾国藩曾与幕僚私议过,当时测的挺准,估计五十年!曾自己还说自己,果如此,不如早死之类的话。结果,他果真早死了,大清到期也完了!曾国藩归其原因:气数。

曾国藩很聪明,但在封建框架体制下,他有很大的思想和认识的局限性,他没看透西方资本主义内在本质的强大和发展趋势,他没机会与马克思就人类未来去探讨,虽然他们是一个时期的人,他也认识不到他剥削人民的这种制度已到了野火勃发的状态,他也不知道,他的国家和民族后世之英雄,孙中山、毛泽东和国民党、共产党等,都在孕育生长!

晚清灭,有历史背后的大逻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华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一个可值得期待的宏愿前景!!!


论语社


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不可能的,一个国家的兴盛,不能单靠几个人就可以支撑起来的,它需要有一个很强的团队,团结一致,有正确的领导方针,才可以使国家强盛,晚期不是有曾国藩,李鸿章吗?不是一样挨打,走向灭亡吗?

清朝到了后期各种矛盾不断积累,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政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皇权又特别集中,几乎为所欲为,其代表人物就是,她甚至为过生日,使得新军军费变成她的礼金。海军军费变成了颐和园,这也酿成的时候,已经多年没有更新军舰了。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社会发展进步。商品经济被打压。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当完成的时候,我国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科技原因。

由于长期地坚持封建主义经济发展不动摇,到清末时,中国科技比东洋西洋列强落后很多。比如新军的先进武器只能靠买,仿制品质量低劣,更别说推陈出新了。

文化:科举制,,限制人的思想。导致科技落后。

军事发展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被遗忘的花生


清朝有曾国藩啊!有张之洞啊!他们并不比岳飞差的呀!太平天国就已经够他们喝一壶的了。您老太太倒是气吞山河,一口气向十一个列强国家宣战,这谁扛的住?

这还是一些国家千把人百把人地凑成一路进攻,以当时的国际环境,您这杀使团,杀外交人员,本来国际观瞻就很差,真把您当邪恶轴心了来个盟军五口岸登陆,那别说岳飞了,张飞来了也不好使。

其实除了日俄这样狼子野心,挨着我们想搞扩张的,列强还真没想占领您多少土地。对于列强来说,他们明白,占领你所需要的成本要高的多。其实像后来北洋就做的相对较好,没办法,您一弱国,也只有间于齐楚了,比如日本提的要求太过分,咱立马找英美:大哥,你看,这日本这一块特权,铁路他要全占了”然后再由英美肯定不干啦,人家也通着商人家也占一份特权,于是由英美施压逼退日本。卖一家不如卖给大家,你们去吵去斗,我至少保住了我的若干主权,可以保住我领土完整,我留得青山在,将来就不怕没柴烧。

——作为落后的半殖半封建国家,只有让列强自己去争斗,我们才能相对地获得一些利益,或者减少一些损失,还能讲讲条件!要不然呢,您不卖给一家,您也不卖给大家,那您就干呗,您也向十一国,向所有列强开战。可是您弱啊,落后就要挨打,到最后打输了,可就没有条件可讲了,该给的特权还是要给,还得加上赔款。所以现在居然有为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叫好的我就奇了怪了。凡事,我们要看结果,看它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好吗?结果大家再熟悉不过,诺大个国家的君主西逃,人民来承受战火,来承受“一人一两”的赔款。

所以说,一个国家积弱,不是靠一两个个人英雄出来就能挽救的。也不是靠蛮干,玉石俱焚就能解决就能好转的。当时的中国,自己的领土都摇摇欲坠要保不住,您还玉石俱焚,到最后您也留不下今天的中国交给后人。

所以在此我个人是要提一下,作为维护领土完整,从清朝接手烂摊子的北洋政府在这一点上,真的的彪炳史册!我们能有今天的领土,完全靠的是当时的北洋以极大智慧,举起五族共和大旗,把退位清帝留在北京,稳住东北,蒙疆藏,并出兵收回蒙古,划分内蒙以备最坏打算。终北洋这些年,在全国形势那样不稳定的情况下,尤其蒙藏疆那样动摇的情况下,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没有从他们手上丢掉一寸领土。而外蒙被苏弄走,那也是北伐以后的事,这已经不是北洋了。即便如此,因为北洋的智慧,我们还是得以留下当时蒙古最富饶的一块,也就是今天的内蒙。

而这样的一个北洋,我们今天没有人就把它当做岳飞,戚继光。我们嫌它跟外国人签了这个签了那个。我们说人家卖国,除了间于各国斡旋,北洋卖了哪一寸领土出去谁能告诉我?到最后抗日期间,北洋军头没有一个当汉奸的,而当汉奸的都是哪些人呢?呵呵,自己查查历史,当初喊口号喊的最响的,最义正严辞,闹得最凶的。

最后我的结论是,历史的很多时刻,真正给后世留下福祉的,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利益,维护了一个王朝的,其实往往是一些去做脏事儿,背骂名的人。而不一定是岳飞,戚继光这样的英雄。我们往往需要的不是做英雄故事的人,我们往往需要的是那些做对的事做合适的选择的人,即使为此背负骂名。可是国家贫弱,百年积弊与落后,这可并非当时的人之罪过,他们只是背锅者,他们只想背着这个锅把家维护好,我猜他们一定也相信,只要这个家不散掉,将来我们也一定会强大起来,到那一天,子孙不需要再签订屈辱的条约,不需要间于齐楚,看人脸色,我们只需要用自己的强大,来维护我们的利益和尊严!




-洛林


清朝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本身已是腐朽不堪,贪官污吏横行,人民更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但是清朝统治者慈禧太后却任意挥霍者人名的血汗。就算当时有岳飞、戚继光也是无法摆脱八国联军的入侵,首先这两位都是以武为主,在当时的清朝以武胜入侵者基本是没有胜算。

我是一解君忧心,一名历史爱好者,下面给大家分析下清朝就算有岳飞、戚继光良将也无法摆脱被八国联军欺负的命运。

从明清实行的闭关锁国策略,彻底的将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中断,明清时期的军事武器开始落后与西方,自己也不发展热武器,以弓马之术为上乘武功,这也成为了清朝在后期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我国明清之前的朝代里,无论是军事武器还是官僚机构,都是远远先进西方。基本中国伟大的发明都源于明清之前,在明清时国家的科技发明基本上停止状态中。

火药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被西方国家学去后逐渐改造,并且发扬光大。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使用的枪支弹药都是极其先进。当时清朝还是冷兵器为主,在武器上更是远远甩开清朝一大截。

在对抗八国联军时也使用了少量的火器,但是这些都不是清朝发明的。都是仿制明朝从西方引进的鸟铳、佛朗机等其形制功能落后西方200年。

  • 例如:清军当时使用的枪支,枪身长2米左右,射程100米,射速1—2分钟一发。而且质量极其差,枪身老化严重,有的枪支使用时间超过150年。
  • 然而当时的英国军队已经配备了世界上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枪身长1.16米,射程在200约两百米,每分钟2—3发,这样的射程和射速都是清朝枪支无法比拟的。

在中国明清这段时间里也引进了西方的一种(爆破弹)技术,这种较为先进的技术一直都是御林军专用产物,并未推广到全国。

这种技术到清朝后期时都是被政府放置到一边,就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炮火专家黄冤都不知道(爆破弹)是什么。

19世纪70年代,左宗堂西政,在陕西凤翔发现明末的(爆破弹),不禁感慨到:“利器之入中国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于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清朝在武器方面的保守态度,使得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时付出惨重代价。

一名八国联军英国军官对清朝的评价

1860年八国联军打进圆明园,在一个地下库存里发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这批弹药来源于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二世派出以马戈尔尼勋爵为特使,这批枪支弹药是对中国大清皇帝的馈赠礼物。英国人怎么也没想到,在收到这份贺礼的漫长的六十八年里,中国人对于这些所谓来自欧洲的西洋枪炮,根本没有兴趣。鲁迅先生就曾讽刺地说过;“洋人用火药造大炮,中国人用火药放烟火;洋人用指南针引航向;中国人用它看风水。”这确实值得让人深思。

清军失败的原因还有在于腐旧的作战思维、低落的士气及落后的训练方式。

清朝在前期以八旗兵为(正规军),同时也是最为精锐的主力部队,清朝前期靠这支军队定天下的。

最初的八旗兵非常勇猛,能骑善射,勇于征战。入关后进入和平年代,八旗成员发生了变化。“旗下人”以享乐为主,怕劳动,怕吃苦。打茶围,喝花酒,玩票,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尽有大量吃喝玩乐的事情可忙,后期有的八旗的军官连马都不会骑,可笑至极。

闭关修炼下的清朝从上到下昏庸愚昧,不了解当时国际大势,官员贪污腐败,胡乱克扣军费,将军们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者比比皆是。

封建主义下的小农经济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

当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中的经济差距无法弥补,清朝不思考改革,学习西方经济,军事,武器技术等。

就算岳飞、戚继光在世,用落后的武器、军事理论都是无法和八国联军抗衡。现在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发展科技,经济,保护中华领土完整,让我们的儿女子孙不在受入侵者的威胁。


一解君忧心


这一点毋庸质疑,还是会遭到八国联军的入侵。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但英雄发挥作用一定是时代给予了条件,岳飞和戚继光式的人物清朝也有,但是清朝的积弱已久,光凭两个英雄人物没多大作用。首先,清朝已经处于封建时代的晚期,民间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觉醒,中央政府却采取压制的政策,势必会导致矛盾。其次,清朝自康乾盛世之后已经开始矛盾激化,掌权者腐败,官场贪污腐化,八旗子弟贪图安逸,早已经没有一个盛世王朝的底子。最后,清朝处于全球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列强要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必须海外扩张寻求市场,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首选




爱铲屎的猫


他们都不善长发明利用先进武器,一样打不过八国联军。更何况满清统治阶级思想极端保守落后,清朝仓库里有大量先进武器,也不拿出来装备军队,致使军队作战的武器不如八国联军的。甲午战争之前,清朝是世界第一富国,而且购买武器不受限制。清朝就是缺少一个好皇帝。[笑哭]



山青水秀人家


看到这么弱智的提问,忍不住吐槽下。

一、八国联军

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核心词汇: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


二、大清帝国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止。这100年中华屡受侵略与战争,人口数量必然是不断减少的。但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是“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大清帝国有五亿人口,是简单推算就能成立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五万八国联军VS五亿中华百姓。也就是一个八国联军对一万个中华民众(包括男女老少)。

即便中国人都赤手空拳。一万人面对一个八国联军士兵一把枪,谁赢?

实际上,八国联军武器装备清军相差无几,甚至京城的清军一些装备是还要好过联军的。

谁能给一个军事上打不过的理由?


三、倒过来推算打不过的原因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面对外族入侵,“国军”是优先屠杀中国人自己的。

2、满足朝廷,“宁与洋人、不与家奴”。满清朝廷眼里,中国人还不如外国佬。清军的武器装备,更多是面对中国人自己的。

3、我们的传统文化。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女子无才便是德。99%文盲的中国人,99%被2000多年驯化奴役的中国人。

中国人不是打不过洋人,是被洋人吓死的。

假设有岳飞,戚继光,有啥用?即便不死在洋人的枪下,也会被满清朝廷砍头的。


沧桑短笛


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别说岳飞、戚继光,你就是把历史上所有名将都搁在那时候,照样没用。为什么?因为君主专制,起决定意义的是君主本身,而不是大臣,就好像一个企业,老板是决定性人物一样。一代雄主就能改变历史,这就是英雄造时势。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如果那个时代当皇帝的是努尔哈赤、朱元璋、李世民,中国还会被八国联军暴打吗?肯定不会。危局之所以是危局,人祸是重要原因。好多人说日本和近代中国文化背景相同,都受到西方入侵,怎么日本崛起了,中国沉沦了?我们分析过很多体制原因,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的原因——老板不同,遇到危机处理的能力不同。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一代雄主,实际上,开国都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中过来的,没有捡现成的,都是危局中的危局,能胜出,能改变,就是人的原因。但是,开国之后,一代代繁衍的结果,是一代代皇帝能力的弱化,越来越弱,直到控制不了局面,繁衍解决不了问题了,然后出现新的雄主重新整顿江山。历史唯物主义说,时势造英雄,其实是这个事从另一面说,都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