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蓝天大厦唐井出土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

中国古代装饰头发的器物很多,如笄、簪、钗、华胜、步摇、篦、钿等等。今天解释一下这些器物。

笄是簪的最早称呼,与簪同物。《礼记》中云:十五及笄。意思是说十五岁的女子,可以用簪子插头。只有及笄的女子,才可以嫁人。小姑娘时,头发乱些,适合玩耍,娱乐,因为少有家务,不影响做家务。到了一定岁数后,特别是嫁人,需要做家务,头发不可以再零乱,也不方便。头发束起来,插上笄,透着礼仪与利索在其中。远古时,及笄并非嫁人之说,而是不可以再贪玩,要做家务。开始做家务的年龄与嫁人时段正好吻合,也就有了及笄代表着成年,可以嫁人。

江苏省扬州市蓝天大厦唐井出土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


簪是笄以后的称呼。簪是一种思想后而产生的一种器物。“人之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导致留发,可头发过于长,影响生活,又显得杂乱。便有了簪或笄的器物,来约束头发。“人之发肤,受之父母”这种思想淡化后,便少有了头饰。这种思想即适用于女人,也适用于男人,所以,男女都用簪。女人直接插在头发上,而男人在头发上戴帽,用簪固定帽子,尽而固定住头发。从簪与笄的汉字来看,都是竹字头,可见历史久远且容易获得。人人都用的东西,必需满足于便于获得。

江苏省扬州市蓝天大厦唐井出土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


钗是簪的变化发展器物。簪与笄为一股,钗为二股,钗更容易约束头发。从钗汉字的写法来看,金字旁晚于竹字头簪字。男人因为有帽子,簪更容易控制住头发。女人没有帽子,簪不易控制头发。所以,钗更多是女人使用。陆游之钗头凤词牌,因“可怜孤似钗头凤”而来。钗更多是女人器物,陪伴着孤独女人。钗因为是两股,可以分开。有些夫妻情侣分离时,一人一股,以待重逢相聚。于是,便有了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代表着离别。

华胜是纯正的头发装饰物,不似簪,笄,钗有实用性,仅为装饰。所以,插入头发中,有簪股的形式,也有直接挂在头发上。华胜与钿花相似。都是头发的装饰物。

江苏省扬州市蓝天大厦唐井出土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

钿花


篦即是今天的梳子,更多的是实用性。

步摇是簪和钗上的装饰物。最先,在簪或钗上挂有穗子,恐簪与钗滑脱,称之为流苏。《甄嬛传》里的一个丫鬟的名字叫流苏;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都因此物而来。在流苏的基础上发展成步摇。流苏往往是丝与线,而步摇往往是金银玉石串,所以步摇会发生悦耳的声音来。声音随着脚步声,有着乐感。表达女人的淑女之态。声音杂乱,便是失礼。

江苏省扬州市蓝天大厦唐井出土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

步摇


江苏省扬州市蓝天大厦唐井出土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

流苏


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于1995年在扬州市蓝天大厦二期工地唐中井出土。

鎏金银钗:残长36.3、宽6.3厘米 玛瑙银钗:长40.4、宽2.8厘米 水晶银钗:长29、宽3厘米。

鎏金银钗:银钗为叶形、双股,上下皆扁平。钗头部由花穗、枝叶、飞凤等纹饰组成,制作精细,尤其是花纹一侧的双凤戏谑生动、传神。在发钗镂空处用铜丝装缀步摇,出土时摇上的花枝、水晶等饰物已散落。唐诗“妇人则簪步摇钗”即云此。在出土的木匣内发钗基本为一式两件叠放,花纹相同,但图形相反,以便左右对称插戴。

玛瑙银钗:银钗形体修长、双股,上扁下圆。钗头部镶嵌一“n”形玛瑙配饰,钗身为范铸的两根单股钗焊接而成。左右、正背面图案纹样相同,皆为半浮雕状的果叶纹,枝叶脉络、果实特征錾刻清晰、栩栩如生。钗身部鎏金,使头饰更加富丽华贵,光彩夺目,充分显示了唐代金银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水晶银钗:银钗为双股,上扁下圆。钗头部镶嵌“n”形水晶配饰,钗身为范铸的两根单股钗焊接而成。左右、正背面图案纹样相同,皆为半浮雕状摩羯鱼纹。摩羯形似鲤鱼,张口(衔水晶)、露牙、卷鼻、鼓目,周身遍布细密鳞片,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这种纹饰是受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和国外友好往来以及文化交流。唐井木匣内存放的40多件簪、钗类饰物,对研究唐代舆服制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例证。


江苏省扬州市蓝天大厦唐井出土唐朝鎏金银钗,玛瑙,水晶银钗

出土实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