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實戰:得位即可,不消過頭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在貫徹執行這個觀念時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得位即可,不消過頭。什麼意思?因為詠春拳”消打同時“,即在消對方招式時,只需要消到得到了這條線位,打的這隻手能夠打進去就OK了,動作太過,自己付的的成本過高,動作不到位,打的這條線位又拿不到,所以叫著”得位即可,不消過頭“。

詠春實戰:得位即可,不消過頭

舉個實際的例子,拍打,無論是離手技法中的拍打還是黐手訓練中的拍打,拍的這隻手只需將對方手臂拍離中線,讓對方的手偏移失位,我方另一隻手能夠打過去就行了,不需要很大的空間,那怕是擦著自己的手背打出去都OK。只要拿到了這條線位就行,不需要拍的很過。

詠春實戰:得位即可,不消過頭

拍到恰到好處與拍過頭,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拍法造成的,差別就在於是在用“腰馬”拍,還是在用“手臂”拍。用腰馬拍,是有整體架構的,不丟結構即是法度,所以不會出現拍過頭的情況;而用手臂的力量拍,手臂的力量盡了才會停下來,所以動作就會過大。

在詠春拳裡,每個招式的動作結構是因每個人身型的不同而不同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最佳的結構,在任何時刻無論靜態還是動態,都要保持這個結構。用腰馬拍,不是手臂自己的力量在拍,而是腰馬整體移動的結果,手只是一個接觸點,腰馬不動,手的結構不動,手也就不動了,所以不會拍過頭。

詠春實戰:得位即可,不消過頭

相反,用手臂的力量反而是讓自己更被動。實際上在用手臂的力量拍的過程中,如果對手會用腰馬整體結構的話,是根本就拍不開對方的手臂的,在拍對方的一瞬間,自己的重心反而被自己的手臂力量帶過去了,整個人站不住的倒向對方。

這裡只是舉的拍打的例子,其他如攤打、扦打……等等都是同樣的道理,得位即可,不消過頭,實際上,只要你能真正的合上腰馬,用上整體的結構,動作又怎麼會做過頭呢?因為動作做過頭了,你自己的結構就失了嘛,我寧願不打這一下,也不願意失了自己的結構!

詠春實戰:得位即可,不消過頭

其實,講了這麼多,還是在給大家強調“結構問題”,先要找到自己的結構,然後把自己的結構相對固化下來,做到時時不離結構、處處不離結構。這一點非常的難,我們在靜態站立對練時比較容易做到,一旦步法動起來,結構是什麼就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詠春實戰:得位即可,不消過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