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將我們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向應用,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在最近的《新聞聯播》鏡頭裡,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陳薇。
陳薇喜歡梳利落的短髮,穿筆挺的西裝,給人一種硬朗的軍人形象;但時光如果倒退,沒人會認為當年那個大大咧咧的清華學生會是現在的她。當年的她當過清華咖啡廳的第一位女服務員,擺過地攤,搞過舞會,她甚至被同學們認為是最不適合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但也正是她,二十九年如一日地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獻身於醫學科研工作,將自己的工作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聯繫在一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爭分奪秒
2020年1月26日,是農曆大年初二,54歲的陳薇帶領一支由軍隊緊急派出的專家組趕至武漢,迅速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傳播變異、快速檢測技術、疫苗抗體研製等工作中。
數日後,在軍事科學院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中,她和其他專家們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使得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確診速度得以提高。這是陳薇團隊此次深入疫區進行科研攻關的成果之一。
陳薇在接受採訪時說:“有了應對埃博拉等疫情的考驗,無論是人才隊伍、科研條件,還是技術儲備,我們都比以往任何時候有更好的準備,我堅信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入駐武漢,讓陳薇印象深刻的是,她在金銀潭醫院見到了院長張定宇。
面對這位身患漸凍症、妻子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卻依然奮戰在一線的同行者,陳薇說:“你的事蹟讓我非常感動。”
她忘不了張定宇簡潔的回覆:“彼此彼此。”
不是第一次面對疫情
陳薇和軍事醫學院的相識相知看起來更像是命中註定。1991年,當陳薇的老師要她去軍事醫學科學院買一種實驗試劑的時候,她的人生軌跡開始了真正的改變。那次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短暫接觸,讓陳薇對那裡完備的科研環境以及優秀的科研人員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進入軍隊已29年,陳薇現在回想起來,眼神裡還是充滿堅定:“我來到軍隊的第一天起,我就決定在這裡待一輩子了,因為我的老前輩也是這樣的,在這裡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師,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這是我留下的最大的一個原因,我喜歡專注做這個事兒。”
這位1991年經特招入伍的女少將,此前已在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等多場硬仗中作出重要貢獻。2015年,她帶領團隊研製的重組埃博拉疫苗,使中國自主研製的埃博拉疫苗首次獲得境外臨床試驗許可。
“我特別自豪,在中非共同抗擊埃博拉的日子裡,我們貢獻了我們的才智,使中國的疫苗走出去,實現了境外臨床的零突破。” 說起這樣一個難忘的時刻,陳薇的眼中泛出了淚花,從她的眼中,我們看到了科學家背後所展現的大國形象和大國責任。
炭疽、鼠疫、埃博拉……在生物領域,各種致病微生物,在戰爭時可能成為敵人手中的武器,而和平時期則可能是導致大規模疫情發生的罪魁禍首。
陳薇的日常工作就是搞這些“魔鬼”課題研究。她一想到這些東西可能用於戰爭和恐怖襲擊,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性後果,就對鑄造“生物盾牌”有一種使命感和緊迫感。
有很多人問她,你每天與這些致命的病毒面對面,不怕嗎?陳薇說:“除了熱愛,我想不出其他理由。穿上這身軍裝就意味著這一切都是你該做的。”
身後有堅實的後盾
事實上,陳薇不僅有著閃耀的軍功章,還有著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陳薇的先生為了她,放棄了青島的優厚待遇,隻身來到北京。從最初的物質匱乏到現在的幸福美滿,陳薇和他的丈夫共同抵禦住了各種壓力。現在,陳薇的臉上總會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說:“要在工作中儘量忘掉你的性別,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別,幹喜歡乾的事情,這樣才能做一個幸福女人,這種生活狀態,是大家應該追求的。”幸福的陳薇,她做到了。
在父親眼中,陳薇做事認真嚴謹,“我女兒從事的事業很崇高、很偉大,所以我要支持她!”當初陳薇的父親給她取名時,一是因為父親喜歡花草,二是在父親眼裡薔薇花雖然普通,但花期很長能開半年,且有一股暗香。薔薇,低調不張揚,不管風吹雨打始終能夠怒放。
儘管本次出征,父女間都來不及告別,但他明白,女兒既然出發了,便會爭分奪秒奔向勝利的彼岸。(文/弟辰晨)
閱讀更多 金羊網 的文章
關鍵字: 武漢 2019未來科學大獎 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