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为什么刘邦能打败项羽,看看他二位的诗作,就能窥视一二。

一阵疫风袭来,把人们都吹进家里。如果想要为疫情做点什么,就敬请静在家里。这才是对抵抗病毒最大的贡献。

只要人人从我做起,自觉自我防御,可恶的病毒一定会远离,从此沓无踪迹。

宅在家中,正好有一本史记在手。静下心来,是否能把自己穿入在楚汉争霸的历史时空里。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天下兴旺事,血雨腥风史。改朝换代新君来,翻江倒海霸王去。

纵观历史,哪朝君主不是倾尽举国之力,方,才能坐拥天下的。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秦国,经几代的发奋图强,从商鞅变法开始,直到秦国强大,进而一扫诸国,一统天下。谁知,江山不长,短短二世,项羽占下。项羽刚稳,汉王又起。

楚汉相争起,乾坤扭转时。史记捧在手,静观玉龙斗。

两家相争,必有一伤。两虎相斗,必有一死。

项羽出生世袭之家,名籍,(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史称最强武将之一,被评价为“羽中神勇,千古无二”。早年随叔父项梁起义,后项梁不幸阵亡。项羽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又在巨鹿与秦主力章邯,王离交战,大获全胜。至此秦亡。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攻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自己定都彭城。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拉开了四年楚汉战争的序幕。虽然项羽屡屡大破刘邦,兵力也远胜刘邦,由于项羽多疑,以至于连亚父范增也不信任了。逼走了大谋臣范增。最后被韩信军队围至垓下,只落得个,一代霸王,乌江自刎。只可叹,所向披靡的一代霸王,临终豪迈赋诗一首《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从项王临终时的这首歌中,是否能对项羽成败的原因窥视一二呢。几个奈何奈何奈若何,是何等悲凉。怎奈何,空有拔山撼岳的盖世之力呀,天不佑我,时不利我,如之奈何,还有我最爱的虞姬呀,我又该如之奈何?悲兮,壮兮,怜兮。

对于项羽的失败,史记是这样阐述的: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再说汉王,汉王出生远远不如项羽优势。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人,出生地地道道农家庄稼人。虽识字不多,但天性豁达大度。打小就不事农活生产。早年做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被迫于芒砀山集合三千人子弟起义。攻占沛县,自称沛公。后被封为武安侯。直至率军霸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了秦朝。并当即废除秦朝的苛法。重新约法三章,以得民心。与项羽刚腹自用的性格恰恰相反。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和汉中。与项羽划分楚河为界。

然汉王知人善任。如拜韩信为大将军,重用丞相萧何,信任谋士张良等。最终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定都关中,建西汉。

至此休养生息。兵员归家,重农抑商,恢复经济。奠定了雍容大度的汉朝文化基础。

要说汉王最大的个性就是善识人用人。看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虽为他手下,却能把各自的能力应用自如,这就是他知人善任的最好诠释。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汉王在稳坐江山后,曾经因淮南王谋反,平息叛乱后,又击走布军会甀时,经过沛县老家时,大宴家乡故邻。乘着酒兴,作得诗半首《大风歌》: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虽生于农家,识字甚少,可一动起笔墨来,则是气吞山河之势。

史记原文如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楚汉相争,乾坤扭转。两王赋诗,各显霸气


大风劲起呀,四海飞扬。威震华宙,我雄归故里。更幸庆英武猛士震守四方。

楚汉两王,一个赋诗《垓下歌》,一个赋诗《大风歌》。两歌一比,雄威武风,自见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