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看疫情下的网课——可以有,但没必要

疫情当下,全国大中小学等开学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各级教育部门发扬“停课不停学”的精神,纷纷利用网课平台串联起教师和学生,进行授课、辅导和答疑等活动,希望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

大学生看疫情下的网课——可以有,但没必要

网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无论你师从何门、深研何道,网课的大门对你都是敞开的,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学,网课更加公平和经济。但作为一个大学生,深感大学网课过于鸡肋

考研准备中的我,自己也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听网课,空闲时间,也会选择听一些名校的讲座。但这都基于一个前提——自觉或是爱好。在大学的教育中,自学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人说“大学就是花着自己的钱,自己教自己”,这当然有点极端,老师的辅导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因而,如果学生不愿意学、或是网课质量不高,那么开设网课的效果十分有限

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按课表上课,每位老师都在平台上开设了微课——说实话,老师们很辛苦,但效果确实不尽如人意。还没有习惯网络教学的老师们,如同赶鸭子上架一般,一个个被推向了电脑面前。

我的一位老师麦克风出了问题,所有的微课都有“嗡嗡”声,甚至盖过其说话声音;还有一位老师用腾讯直播上课,结果卡顿、延迟和掉线让这堂课不得不提前结束,除讲课的条件艰苦外,录播课的老师由于缺少学生的反馈,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质量,面对冰冷的电脑,

讲课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大学生看疫情下的网课——可以有,但没必要

网课之下必然少不了监督,各大学校督促学生的方式倒是花样百出——上传学习桌面照片、每日按时打卡、家长成班主任等等,若说是中小学迫于升学压力的无奈之举,倒也说的通,但用于大学教育上显得无用且滑稽。大学生年级较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换句话说,网课就在那里,他学与不学,真不是简单的看打没打卡,家长是否监督。这种流于形式的监督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反而会招致学生与家长的厌恶

疫情之下,国家可以选取一些精品课程,让全国学生共同学习。或者让学生学习一些课外技能,缺少的课时用暑假补上,何乐而不为呢?而不是全员网课,费时费力效果有限,总而言之,大学的全员网课可以有,但没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