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席贩履·争霸天下,看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天下进入了乱世。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东汉末年的乱世,造就出了很多的枭雄,但大多数都是由背景、有资产,像刘备一样以草根起家最终成就帝王霸业的却是极少数的。那么刘备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能力才能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织席贩履·争霸天下,看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


一、坚持梦想,从不退后

从刘备起兵到他最后的成功,刘备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尤其是在认识徐庶之前,几乎是逢战必败。但是刘备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匡扶汉室"的梦想。这种强大的内心不仅是支撑刘备前行的动力,而且还得到了曹操和袁绍的尊敬。这从刘备分别投靠他们时可以看出,两人对刘备是非常重视的。


织席贩履·争霸天下,看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


二、伺机而动,借势而上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派三位大臣去镇压叛乱,其中就有刘备的老师卢植。机会就在眼前,刘备率领在观看朝廷张榜招兵时结义的关羽、张飞前去投奔。


织席贩履·争霸天下,看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


在老师的照顾下,在战场上立了功,封了县尉,这是刘备借的第一步势,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此后的道路上,刘备更是把借势发挥到了极致,借公孙瓒拿下平原县,借陶谦拿下徐州,借赤壁之战拿下荆州,借刘璋拿下益州等等。

三、善于营销,树立形象

从一开始起兵之时,刘备一直以"我本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来给自己造声势,尤其是进京面圣之后,被皇帝认为"皇叔",自此被人称为"刘皇叔"。

在后来,黄巾攻打北海,孔融向天下英雄求救,刘皇叔二话不说带领一众文武前去营救。孔融乃是孔子后人,刘皇叔救他更有利于传播自己的仁义。

在樊城与曹操作战,实力不济敌不过,询孔明怎么办,孔明说弃樊城、取襄阳。刘备说不忍弃百姓独去,于是便携民渡江,在船上,更是大哭说:"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旁边人见行程缓慢,怕曹兵追上,建议弃下百姓。刘备恸哭说道"举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还有在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满心欢喜递给刘备,刘备接过,直接扔在地上,说"为此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自此,刘备在一众追随者和百姓心中仁义宽厚的形象树立了起来。


织席贩履·争霸天下,看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


四、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刘备在对自己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后,对于人才的渴求是越来越强。

先有"伐树望徐"

徐庶,是第一个投奔到刘备帐下具有雄才的人物。一见刘备就被拜为军师,在经历樊城大战,先后打败吕氏兄弟和曹仁,让徐庶有了大展宏图的平台。而当得知徐庶母亲被曹操囚禁,徐庶要辞别刘备的时候,刘备是送了一程又一程。《三国演义》原文中如此描写:凝泪而望,却被一隔断。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之目也。'"可见刘备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人才归来的心情。


织席贩履·争霸天下,看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


再看"三顾茅庐":

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刘备那种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屡次访问不遇而丝毫不灰心的诚心;久立屋前,不惊孔明睡觉的耐心;孔明醒后热情待相待的殷勤;听了隆中对那种顿开茅塞的兴奋;听闻孔明不愿出山那种为苍生而悲伤的神情;后见孔明愿效犬马之劳那种如鱼得水的喜悦。如此这些可以说是刘备把"敬贤"推到了极致,求贤若渴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织席贩履·争霸天下,看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


所以说,刘备的成功是必然,本文所列几点虽然不能尽然道请刘备成功的原因,但这几点也是刘备能够在动乱的东汉末年,在众多的割据势力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占据着"人和"局面必不可少的因素。

再回顾刘备奋斗的一生,不论其有些方面有没有作秀的可能,但其从创业青年到创业中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