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作品,主要以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為主線,

表達了她不以物質作為婚姻的唯一標準,在婚戀關係中,追求獨立自主、平等互尊的態度。

簡·奧斯汀的父親是學識淵博的牧師,母親出身富有。雖然當時的英國社會,女子連受教育的權利都沒有,但是良好的家庭背景、和讀書環境,卻給奧斯汀提供了自學的機會,也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

《傲慢與偏見》中出現的人物雖然都是虛構的,但她卻通過輕鬆詼諧的筆調,在人物的身上,賦予了自己的婚姻觀。同時,奧斯汀也希望藉由作品,能幫助讀者擺脫世俗的束縛,呼籲大家勇於在婚姻關係中,追求獨立自主、平等互尊。

《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1. 傲慢與偏見的背後,是理智與情感的選擇

“我也說不清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看見你的什麼神情,聽見你的什麼言語,便開始愛上了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兒,我是到了不能自拔的時候才發現愛上了你。”

這是“高貴”的達西對“平凡”的伊麗莎白,情之所至的告白。他的這番話讓我們相信了愛情是盲目的,見到心儀的人後,內心也可以“翻江倒海”。但儘管如此,在達西面對婚姻時,也曾一度用理智進行思考。因為在達西看來,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一方的屈尊、另一方的高攀。

達西對愛情的盲目,和對婚姻的理智。根據心理學的模塊理論來看,可以這樣解釋,即愛情是知覺的產物,也就是我們對事物的真實、客觀的反應;婚姻是思維的產物,也就是我們對現實的理性分析。

達西身份高貴、多金俊俏;伊麗莎白聰慧漂亮、有主見。表面上,是達西骨子裡的傲慢,傷害了伊麗莎白的自尊心,讓她心生偏見。

實際上,在這場博弈中,卻是理智與情感的較量。


《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婚姻是地位和身份的權衡;權貴與金錢的選擇。在婚姻面前,即便是用情至深的達西,也不得不考量兩家是否門當戶對,也會自視甚高地將表白變成了身份的炫耀,並無意中加深了伊麗莎白的厭惡。

如果說愛情是面對心儀之人的真實心動;婚姻是現實面前的理性分析。那伊麗莎白拒絕達西的求婚,顯然是不理智的行為。因為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女人只能通過婚姻,才能出人頭地。而達西,無論是相貌還是財富,都是丈夫的不二人選,也是女人們心嚮往之的“完美”男人。

可是,伊麗莎白卻認為,婚姻的幸福美滿不應該以物質條件,作為判定標準。她理想中的婚姻關係,應該是雙方平等互尊的。事實上,英俊的達西,一開始就吸引了待嫁少女伊麗莎白的注意。但是,達西的傲慢,卻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了伊麗莎白的自尊心,讓伊麗莎白覺得達西的愛,是一種高貴的施捨。

所以,在伊麗莎白的理智下,她拒絕了條件優越的達西。因為在她看來,婚姻中,再優越的條件,也比不上男女雙方的平等互尊。

《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2. 反諷的語言策略中,道盡主人公對平等互尊的追求

勇於追求雙方的平等互尊,不僅是伊麗莎白對理想婚姻的憧憬,更是作者奧斯汀藉由作品,想要傳遞給讀者的情感主題。為了能使讀者充分理解小說的主題,作者通常會在藝術作品的語言上,採取

合作原則來詮釋。

合作原則由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提出:指溝通雙方需遵守的共同原則,往往表現為一種默契。合作原則有四個具體準則,分別為質量準則、數量準則、方式準則及關聯準則。質量準則要求內容真實,數量準則要求信息量充足,方式準則要求語言簡潔,關聯準則要求說話人只說與話題相關的話語。

但是,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為了讓小說更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卻故意違反了合作原則,用反諷的語言策略,表現出了伊麗莎白在婚姻關係中,努力追求平等互尊的決心

字面上的反諷是反諷語言策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話者在大眾面前表達出的意思,並不是真實想要表達的意思。

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時說:“我差不多一進屋子,就挑中了你作為我的終身伴侶”。柯林斯自信地以為,伊麗莎白會答應求婚,因為柯林斯是班納特家族的繼承人,他會擁有班納特的全部資產。所以,伊麗莎白想要繼續過較為富裕的日子,就沒有理由拒絕他。

但事實上,伊麗莎白在婚姻關係中,追求的卻是平等互尊。而伊麗莎白的理智告訴她,沒有感情基礎,純靠物質的婚姻,無法幸福美滿,所以她才拒絕了柯林斯。被拒的現實與柯林斯的想法相背離,正好也成功地凸顯出了反諷的作用。

同樣,當用情至深的達西鼓起勇氣,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他高高在上的一番話,同樣激起了伊麗莎白的厭惡和反感。伊麗莎白對達西說,“我從來不曾想要得到你的好評,並且你的抬舉也是十分勉強的。”

作者故意用“不想要”“抬舉”等詞,讓伊麗莎白說出不真實的話。這樣既有了反諷的效果,也再一次地道出了伊麗莎白所持的婚姻觀,即她更想要一段雙方平等互尊的婚姻

作者通過字面上的反諷,不僅推動了故事的情節,也讓主人公更加立體、豐富。其實,小說中還有許多反諷語言的運用,值得你打開小說,再細細品味。

《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3. 反抗“他者”、在婚姻中追求獨立自主的人,並非荒唐

當時的英國,女子社會地位很低。她們連正規的教育都沒法接受,所以大多數人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也都想通過婚姻出人頭地。就像伊麗莎白的閨蜜夏洛特一樣,即使沒有感情基礎,只要物質條件過硬,就心甘情願地嫁於人婦,成為男人的附屬品。

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伊麗莎白卻表現出了與世俗背道而馳的婚姻觀,她不想成為男人的附屬品,不畏權貴,更不想喪失女人的自我意識。雖然“良禽擇木而棲”,但比起選擇一塊不錯的木頭棲身,伊麗莎白更想要擺脫世俗的束縛,追求獨立自主的婚姻關係

這聽上去雖然很荒唐,也不可能在當時得以實現,但卻體現出了伊麗莎白為了追求獨立自主,而反抗“他者”的決心。

法國女權主義者西蒙·波娃曾說:這種女性處於男性的控制之下,完全喪失自我意識,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命運未卜,前途黯淡的現象,叫做“他者”。

伊麗莎白不願喪失自我,她聰慧睿智,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想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所以她想對抗並衝破“他者”。“有心栽樹樹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所有女子都使勁渾身解數,想要嫁給像達西這樣的男子時,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敬而遠之”,反倒吸引了達西的駐足,併成功地打開了達西的心扉。

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應該是美好的延續。伊麗莎白這種敢於對抗“他者”,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其實也是作者奧斯汀對婚姻的真實期許。

現實中,奧斯汀和伊麗莎白一樣,追求一種獨立自主的婚姻關係。在男尊女卑的世俗面前,奧斯汀更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他者”的束縛,獲得真正的獨立自主。

雖然她本人那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就因為門第和世俗而不了了之,但她仍然對婚姻抱有獨特的見解和憧憬,也想要通過作品,呼籲讀者不要放棄對幸福的追求。

愛情和婚姻,古往今來一直都是人們談論的話題。雖然“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卻也不能被愛情迷了心智,讓婚姻成為羈絆,捆綁住那個獨立自主的自我。因為失去自我的人,猶如失了魂魄的行屍走肉,即使應了潮流,告別了荒唐,也終究逃不過一生頹唐。

《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4. 婚姻中,追求獨立自主、平等互尊的女人,值得獲得幸福

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現在我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簡愛》

婚戀中的雙方,無論在權貴地位上,有多大的差距,都應該保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婚戀關係中,維持一段較為美滿幸福的關係。就像伊麗莎白一樣,如果她屈服於現實,像其她女子一般世俗,那她也無法打動達西,更無法在拒絕達西后,還能令達西魂牽夢縈。

伊麗莎白的堅持,讓她獲得了一份幸福美滿的婚姻。她在婚姻中,所追求的獨立自主、平等互尊,即使在當今社會,也依然受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就是一個在婚姻關係中,失去了獨立自主、平等互尊的女人。

羅子君畢業之後就結婚了,被丈夫寵溺得像個小公主,生活起居都由保姆照料。雖然嫁為人婦後,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卻也因此脫離了社會,而與丈夫的關係漸行漸遠。


《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當婚姻中遇到小三,丈夫橫心要離婚時,羅子君無助得大腦一片空白。時光荏苒、韶華不再,羅子君無法回到剛畢業時的自己,更無法與年輕人競爭,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

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起紅燈時,毫無退路。

如果羅子君沒有完全依附在丈夫身上,在婚後依然保持獨立自主、依然和丈夫平等互尊,那她就算遇到了婚姻危機,也能賺錢養活自己和孩子。所以,婚姻裡,我們都應該保持起碼的“理智”,這樣才不至於被動得無計可施。

生活中,有些人活成了羅子君,在潦草中結束了自己前半生的婚姻;有些人則活成了夏洛特,甘願為了財富,犧牲愛情,全力配合丈夫的“表演”;而有些人卻活成了伊麗莎白,始終在婚姻關係中,堅持追求獨立自主、平等互尊。也正因為如此,才讓伊麗莎白擁有了美滿幸福的婚姻,遇到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伴侶。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在婚姻關係中,男女雙方都要保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婚姻遇到“妖魔鬼怪”時,披荊斬棘、化險為夷。願所有追求獨立自主、平等互尊的女人,都能像伊麗莎白一樣,擁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

《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婚姻亮紅燈時,毫無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